無妄卦第二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系着一頭耕牛,被路人順手牽走,附近人家卻因此而蒙冤遭災。
《象傳》說:過路人偷得了牛,鄰居卻因此被懷疑而受到中傷。
【解說】 牛是财富的象征,牛失就是财失,為破财之災。
本地的人誤遭嫌疑,這是無妄之災,意外之禍。
蓋因三爻不當位,而互巽為草木為伏為盜,故有此象。
六三無故懷疑甚至誣陷當地人,是想失而複得,出發點并不算虛妄,但方式方法則是極為虛妄荒誕,隻能适得其反。
疑鄰盜斧的寓言就說明了此意。
從前有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懷疑是被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于是他觀察那人走路的樣子,怎麼看怎麼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面部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聽他的談吐,更像是偷斧子的。
總之,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一不像偷斧子的。
不久後,這個丢斧子的人在翻動他家的谷物的時候發現了他丢的斧子,第二天再見到鄰居家的兒子,就覺得他言談舉止都不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看來,主觀成見,是認識客觀真理的巨大障礙。
如果以成見去觀察世界,必然會歪曲客觀事物的原貌。
【原文】 九四,可貞①,無咎。
《象》曰:“可貞,無咎”,固有②之也。
[朱熹《周易本義》:“有,猶守也。
”] 【注釋】 ①貞:正。
②有:守。
【譯文】 九四,可以守持正道,沒有災咎。
《象傳》說:“可以守持正道,沒有災咎”,說明要堅守正道才能免災。
【解說】 陽遇陽則窒,九四上遇衆陽無法前進,下又無應,不适合于動。
九四居艮止,故可以貞定不妄動(可貞)。
失位不妄動故“無咎”。
下乘重陰,故亦“無咎”。
九四知足守柔,長久則益。
【原文】 九五,無妄之疾①,勿藥②有喜③。
《象》曰:無妄之藥,不可試④也。
【注釋】 ①疾:小病。
②藥:這裡作動詞,服藥。
③有喜:病愈。
④試:用。
【譯文】 九五,沒有意想到的疾患,不必用藥即愈,會有喜慶。
《象傳》說:沒有意想到的疾患不藥而愈,不能夠随意用藥。
【解說】 “無妄之疾”是說疾病已無痊愈希望,後來不藥而愈,其喜可知。
此爻不言吉而言喜,蓋生病有災本無吉可言。
九五雖當位有應,然承乘皆陽,過于剛健,志向過強,雖正亦有過,故有疾病。
“不可試”,言此為事之偶然,非所期望,不可嘗試。
文種之死,最可說明九五、上九兩爻。
越國滅吳後,文種不聽範蠡的勸告,仍留在越國為相。
在要和平還是要稱霸的戰略方針上,主張養民生息的文種與勾踐又發生了沖突。
勾踐這時便起了殺機。
後來,當勾踐以當初夫差賜死伍子胥的方法賜文種死時,文種仍“執迷不悟”。
他隻怨勾踐無情無義,卻不知自己的心境,已與現在的越王相去甚遠。
某種程度上說,文種之死無可避免!這正是“王者之道”與人之本性不可共存的必然結果。
【原文】 上九,無妄,行有眚①,無攸②利。
《象》曰:無妄之行,窮③之災也。
【注釋】 ①眚:過錯,禍殃。
②攸:所。
③窮:窮途末路。
【譯文】 上九,不妄為,而行動遭禍患,不會有什麼利益。
《象傳》說:不妄為而行遭禍患,說明上九至極,窮途末路而要遭災。
【解說】 上九居亢窮之地,身在乾體,陽剛健行,上無所往之地,下又乘陽遇敵,又是不可妄動之時,失位不安,故“行有眚”,“無攸利”。
上九亢陽窮途末路,宜早回頭,再進必有災。
《象傳》說:過路人偷得了牛,鄰居卻因此被懷疑而受到中傷。
【解說】 牛是财富的象征,牛失就是财失,為破财之災。
本地的人誤遭嫌疑,這是無妄之災,意外之禍。
蓋因三爻不當位,而互巽為草木為伏為盜,故有此象。
六三無故懷疑甚至誣陷當地人,是想失而複得,出發點并不算虛妄,但方式方法則是極為虛妄荒誕,隻能适得其反。
疑鄰盜斧的寓言就說明了此意。
從前有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懷疑是被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于是他觀察那人走路的樣子,怎麼看怎麼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面部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聽他的談吐,更像是偷斧子的。
總之,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一不像偷斧子的。
不久後,這個丢斧子的人在翻動他家的谷物的時候發現了他丢的斧子,第二天再見到鄰居家的兒子,就覺得他言談舉止都不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看來,主觀成見,是認識客觀真理的巨大障礙。
如果以成見去觀察世界,必然會歪曲客觀事物的原貌。
【原文】 九四,可貞①,無咎。
《象》曰:“可貞,無咎”,固有②之也。
[朱熹《周易本義》:“有,猶守也。
”] 【注釋】 ①貞:正。
②有:守。
【譯文】 九四,可以守持正道,沒有災咎。
《象傳》說:“可以守持正道,沒有災咎”,說明要堅守正道才能免災。
【解說】 陽遇陽則窒,九四上遇衆陽無法前進,下又無應,不适合于動。
九四居艮止,故可以貞定不妄動(可貞)。
失位不妄動故“無咎”。
下乘重陰,故亦“無咎”。
九四知足守柔,長久則益。
【原文】 九五,無妄之疾①,勿藥②有喜③。
《象》曰:無妄之藥,不可試④也。
【注釋】 ①疾:小病。
②藥:這裡作動詞,服藥。
③有喜:病愈。
④試:用。
【譯文】 九五,沒有意想到的疾患,不必用藥即愈,會有喜慶。
《象傳》說:沒有意想到的疾患不藥而愈,不能夠随意用藥。
【解說】 “無妄之疾”是說疾病已無痊愈希望,後來不藥而愈,其喜可知。
此爻不言吉而言喜,蓋生病有災本無吉可言。
九五雖當位有應,然承乘皆陽,過于剛健,志向過強,雖正亦有過,故有疾病。
“不可試”,言此為事之偶然,非所期望,不可嘗試。
文種之死,最可說明九五、上九兩爻。
越國滅吳後,文種不聽範蠡的勸告,仍留在越國為相。
在要和平還是要稱霸的戰略方針上,主張養民生息的文種與勾踐又發生了沖突。
勾踐這時便起了殺機。
後來,當勾踐以當初夫差賜死伍子胥的方法賜文種死時,文種仍“執迷不悟”。
他隻怨勾踐無情無義,卻不知自己的心境,已與現在的越王相去甚遠。
某種程度上說,文種之死無可避免!這正是“王者之道”與人之本性不可共存的必然結果。
【原文】 上九,無妄,行有眚①,無攸②利。
《象》曰:無妄之行,窮③之災也。
【注釋】 ①眚:過錯,禍殃。
②攸:所。
③窮:窮途末路。
【譯文】 上九,不妄為,而行動遭禍患,不會有什麼利益。
《象傳》說:不妄為而行遭禍患,說明上九至極,窮途末路而要遭災。
【解說】 上九居亢窮之地,身在乾體,陽剛健行,上無所往之地,下又乘陽遇敵,又是不可妄動之時,失位不安,故“行有眚”,“無攸利”。
上九亢陽窮途末路,宜早回頭,再進必有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