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卦第十九

關燈
前怎麼能撒謊呢?他們年幼無知,經常要從父母那裡學習知識,聽取教誨。

    如果我們現在對他說謊話,等于是教他今後去欺騙别人。

    雖然你一時能哄得過孩子,但是過後他知道受了騙,就不會再相信你的話。

    這樣一來,你就很難再教育好孩子了。

    ”曾子的妻子覺得這些話很有道理,于是心悅誠服地幫助曾子殺豬。

    沒過多久,就為兒子做好了一頓豐盛的晚餐。

     曾子用言行告訴人們,為人做事,哪怕對孩子,也應該言而有信,誠實無詐,身教重于言教。

     一切做父母的人,都應該像曾子夫婦那樣講究誠信,用自己的行動做表率,去影響自己的子女和整個社會,否則,将可能為社會培養出敗類。

     【原文】 六四,至①臨,[李鏡池《周易通義》:“至臨,躬親政治。

    ”]無咎。

     《象》曰:“至臨,無咎”,位當也。

     【注釋】 ①至:到,親自參加。

     【譯文】 六四,親自治理國事,沒有災禍。

     《象傳》說:“親自監臨民衆,沒有災禍”,說明君主處位正當。

     【解說】 至意為到達、往下,往下是與初九陽爻相應。

    六四以陰居陰,當位有應,故“無咎”。

    六四貞靜自守以順陽。

    不憂不懼。

     周公攝政期間,可以說兢兢業業,他親自東征叛國、平定三監,制禮作樂,打下八百年基業。

    《史記》載周公自謂:“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賢。

    ”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就是事必躬親的典範。

    毛主席在1949年12月緻柳亞子的信中也說過:“周公确有吐握之勞。

    ”以表示對總理的欽佩和贊賞。

     【原文】 六五,知①臨,[高亨《周易古經今注》:“知臨者,以智臨民也。

    ”]大君②之宜,吉。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

     【注釋】 ①知:通“智”,智慧。

     ②大君:大國之君主。

     【譯文】 六五,以睿智治理民衆,這是大國君主适宜的行為方式,吉祥。

     《象傳》說:“大國君主适宜的行為方式”,這說明奉行了中庸之道。

     【解說】 知是智慧。

    六五居尊為君,君臨天下應當用智慧統治,六五以柔居中,雖大但不過分,就是适度。

    可見六五雖非英武神君,卻是明智懷柔之君。

     君王的智慧重在用人。

    在曆代唯才是舉的皇帝當中,唐太宗李世民可謂典範。

     唐太宗剛剛即位時,面臨的是社會動亂、百廢待興的局面。

    他清醒地認識到。

    “緻安之本,在于得人”,“用善人則國治,用惡人則國亂”。

    因此,他選拔官吏,能夠嚴格地堅持以才選人、以賢任人的原則。

    唐太宗堅決反對以人際關系和血緣關系為标尺來選拔人才。

    他非常注意從新人、疏人,甚至敵對營壘中選用傑出的人才。

    貞觀時期的許多重要官員中,有原秦王府(唐太宗即位前封秦王)的舊屬,也有從下層破格提拔上來的,有過去隋朝的舊臣和敵方的降将,也有曾經追随太子李建成并且反對過唐太宗的人。

    這說明,唐太宗不論他們是何出身,有何經曆,都能夠據賢量才加以任用。

     【原文】 上六,敦①臨,[惠棟《周易述》:“敦,厚也。

    ”]吉,無咎。

     《象》曰:敦臨之吉,志在内也。

     【注釋】 ①敦:厚。

     【譯文】 上六,以敦厚的态度治理民衆,吉祥,沒有災禍。

     《象傳》說:以敦厚的态度治理民衆,吉祥,說明君主的敦厚之心存于内,施于政。

     【解說】 敦是敦化、敦厚,上六居坤地,地厚足以承載萬物。

    上六位于卦之極端,是一個仁厚之極的長者(敦臨之極),志在内——下卦即是内卦,内卦為兌為澤,臨卦取象為地下有澤,澤,唯有大地才能承載,上九志在内欲以敦化厚載民衆,容保民無疆。

    所以吉無咎。

     蔡文姬是東漢末年陳留人,她的父親是當時的著名文人蔡邕。

    東漢政府腐敗,董卓把持朝政,後來被殺。

    董卓死後,他的部将又攻占長安,軍閥混戰的局面終于形成。

    這時,羌胡番兵乘機掠擄中原一帶,蔡文姬與許多被擄來的婦女一道,被帶到南匈奴。

    曹操掃平北方群雄之後,聽說文姬是蔡邕之女,惜其才華,用金币把她贖回來。

    這件事可謂“容保民無疆”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