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卦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文明啟蒙
蒙卦寓意啟蒙,說明教育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性。
【題解】 人類由混沌初開的萌芽期,到告别野蠻的啟蒙期,是一大曆史進步。
這一時期人們穿衣習禮,設國立君,進入社會分化,分工合作的奴隸社會。
在這一人類社會從早年猶如西方《聖經》所說的亞當、夏娃赤身裸體,不知羞恥的初始蠻荒時代,逐步變為野蠻搶掠,生俘強虜,蠻不講理,無法無天的野蠻時代,再走向告别蒙昧的文明時代,人類最需要修養的道德是什麼呢? 更多好書分享關注公衆号:sanqiujun “蒙”的原意為蒙蔽,昏暗,引申出去就有了蒙昧、蒙騙、愚蒙、童蒙、開蒙、發蒙、啟蒙諸義。
蒙而不化,愚而文盲,則需要啟蒙。
啟蒙是古代光輝教育思想的結晶,更是古代民族文化建設與傳播的圭臬,也是《易經》蒙卦的主德。
蒙卦坎下艮上,水在山下,如《象傳》所言,是“山下流出泉水的象征,它給君子的啟示是,要行為果斷,育人育德,循循善誘”。
這就是啟蒙者要以言必信,行必果的嘉行,培育受啟蒙者良好的品德。
它體現出中華民族身正為範,學高為師的教育思想。
它也即是修養蒙德的真谛:文明啟蒙,告别野蠻。
《易經》對啟蒙教學的真知灼見,還可見于其爻辭對各個啟蒙的具體階段及其做法的精煉概括,其豐富的啟示值得仔細玩味。
【原文】 蒙①,[高亨《周易古經今注》:“本卦蒙字皆借為曚,以喻愚昧無知之人。
”]亨②。
匪③我求童蒙,[高亨《周易古經今注》:“年幼面無知者,謂之童蒙。
”]童蒙求我。
初筮④告,再三渎⑤,渎則不告。
利貞⑥。
[王弼注:“‘蒙’之所利,乃利正也。
夫明莫若聖,昧莫若蒙。
蒙以養正乃聖功也。
”] 【注釋】 ①蒙:卦名。
卦義:蒙昧,微弱,幼稚等。
②亨:亨通順利。
③匪:通“非”,不。
④筮:名詞指占問時所用的工具,動詞指用蓍草或竹簽進行占問擺卦的過程。
⑤渎:亵渎。
⑥貞:正。
【譯文】 蒙卦象征蒙昧,具有亨通順利的德性。
并不是我要去求蒙昧的人們來受教育,而是人們來求教于我。
初來時誠懇求教便施以教誨,如果接二連三地濫問,就是亵渎了神靈,如此則不再施教。
這卦利于守持正道。
【解說】 蒙通“萌”,幼小之貌。
引申有童蒙、蒙蔽、蒙昧、啟蒙等意思。
屯卦意味着始生階段,而蒙卦意味着幼稚發蒙階段。
此卦首先要求兒童要主動求學好問,這樣的兒童真是孺子可教,“初筮告,再三渎,渎則不告。
利貞。
”是強調求學要誠心,否則三心二意就是亵渎師道尊嚴了,利貞,人求卦禱告非常鄭重,要舉行淨身、戒、焚香等儀式,是為利貞。
【原文】 《彖》曰:蒙,山下有險①,險而止,蒙。
蒙,“亨”②,以亨行,時中③也。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④也。
“初筮告”,以剛中也。
“再三渎,渎則不告”,渎蒙也。
蒙以養正,聖功⑤也。
[朱熹《周易本義》:“以卦體釋卦辭也。
九二以可亨之道,發人之蒙,而又得其時之中,謂如下文所指之事,皆以亨行而當其可也。
”] 【注釋】 ①山下有險:指蒙卦,艮為山,坎為險。
②亨:通。
③時中:得其時又得其中。
④應:響應,感應。
⑤功:功業,最有價值的事業。
【譯文】 《彖傳》說:蒙昧,猶如高山下有險阻,遇到危險而停止下來,所以蒙昧不明。
蒙卦象征蒙昧,具有“亨通順利之德性”,說明行動要把握時機,中庸适當。
“不是我要去求蒙昧的人們來受啟蒙教育,而是人們求教于我”,是由于志趣相應。
“初來時誠懇求教便施以教誨”,是因為他心存剛毅,符合中庸之理。
“接二連三地濫問,就是亵渎神靈,如此則不再施教”,因為這樣便亵渎了啟蒙的初衷。
啟蒙是為培養
【題解】 人類由混沌初開的萌芽期,到告别野蠻的啟蒙期,是一大曆史進步。
這一時期人們穿衣習禮,設國立君,進入社會分化,分工合作的奴隸社會。
在這一人類社會從早年猶如西方《聖經》所說的亞當、夏娃赤身裸體,不知羞恥的初始蠻荒時代,逐步變為野蠻搶掠,生俘強虜,蠻不講理,無法無天的野蠻時代,再走向告别蒙昧的文明時代,人類最需要修養的道德是什麼呢? 更多好書分享關注公衆号:sanqiujun “蒙”的原意為蒙蔽,昏暗,引申出去就有了蒙昧、蒙騙、愚蒙、童蒙、開蒙、發蒙、啟蒙諸義。
蒙而不化,愚而文盲,則需要啟蒙。
啟蒙是古代光輝教育思想的結晶,更是古代民族文化建設與傳播的圭臬,也是《易經》蒙卦的主德。
蒙卦坎下艮上,水在山下,如《象傳》所言,是“山下流出泉水的象征,它給君子的啟示是,要行為果斷,育人育德,循循善誘”。
這就是啟蒙者要以言必信,行必果的嘉行,培育受啟蒙者良好的品德。
它體現出中華民族身正為範,學高為師的教育思想。
它也即是修養蒙德的真谛:文明啟蒙,告别野蠻。
《易經》對啟蒙教學的真知灼見,還可見于其爻辭對各個啟蒙的具體階段及其做法的精煉概括,其豐富的啟示值得仔細玩味。
【原文】 蒙①,[高亨《周易古經今注》:“本卦蒙字皆借為曚,以喻愚昧無知之人。
”]亨②。
匪③我求童蒙,[高亨《周易古經今注》:“年幼面無知者,謂之童蒙。
”]童蒙求我。
初筮④告,再三渎⑤,渎則不告。
利貞⑥。
[王弼注:“‘蒙’之所利,乃利正也。
夫明莫若聖,昧莫若蒙。
蒙以養正乃聖功也。
”] 【注釋】 ①蒙:卦名。
卦義:蒙昧,微弱,幼稚等。
②亨:亨通順利。
③匪:通“非”,不。
④筮:名詞指占問時所用的工具,動詞指用蓍草或竹簽進行占問擺卦的過程。
⑤渎:亵渎。
⑥貞:正。
【譯文】 蒙卦象征蒙昧,具有亨通順利的德性。
并不是我要去求蒙昧的人們來受教育,而是人們來求教于我。
初來時誠懇求教便施以教誨,如果接二連三地濫問,就是亵渎了神靈,如此則不再施教。
這卦利于守持正道。
【解說】 蒙通“萌”,幼小之貌。
引申有童蒙、蒙蔽、蒙昧、啟蒙等意思。
屯卦意味着始生階段,而蒙卦意味着幼稚發蒙階段。
此卦首先要求兒童要主動求學好問,這樣的兒童真是孺子可教,“初筮告,再三渎,渎則不告。
利貞。
”是強調求學要誠心,否則三心二意就是亵渎師道尊嚴了,利貞,人求卦禱告非常鄭重,要舉行淨身、戒、焚香等儀式,是為利貞。
【原文】 《彖》曰:蒙,山下有險①,險而止,蒙。
蒙,“亨”②,以亨行,時中③也。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④也。
“初筮告”,以剛中也。
“再三渎,渎則不告”,渎蒙也。
蒙以養正,聖功⑤也。
[朱熹《周易本義》:“以卦體釋卦辭也。
九二以可亨之道,發人之蒙,而又得其時之中,謂如下文所指之事,皆以亨行而當其可也。
”] 【注釋】 ①山下有險:指蒙卦,艮為山,坎為險。
②亨:通。
③時中:得其時又得其中。
④應:響應,感應。
⑤功:功業,最有價值的事業。
【譯文】 《彖傳》說:蒙昧,猶如高山下有險阻,遇到危險而停止下來,所以蒙昧不明。
蒙卦象征蒙昧,具有“亨通順利之德性”,說明行動要把握時機,中庸适當。
“不是我要去求蒙昧的人們來受啟蒙教育,而是人們求教于我”,是由于志趣相應。
“初來時誠懇求教便施以教誨”,是因為他心存剛毅,符合中庸之理。
“接二連三地濫問,就是亵渎神靈,如此則不再施教”,因為這樣便亵渎了啟蒙的初衷。
啟蒙是為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