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傳序類

關燈
201]城複于隍:語出《易·泰》上六,意思是城牆坍塌,倒在城壕裡。

     [202]挽由義楊公典章序:挽,表示對死者之哀悼。

    有挽詞(包括詩文詞賦)、挽聯(對聯)、挽歌(送葬時的哀歌)等。

    死者姓楊名典章,字由義。

    此“序”實為祭文。

     [203]桎梏:即腳鐐手铐,拘束手足之刑具。

    在手曰梏,在足曰桎,原為木制。

    後以喻束縛、壓制。

     [204]璠玙:美玉,用以比喻美好的事物。

     [205]“介于石”句:語出《易·豫》六二:“介于石,不終日,貞吉。

    ”《系辭》曰:“介于石,君子有知幾之明。

    ”“介于石”,即堅如石,程頤《易傳》說:“當豫(安和樂悅)之時,二(六二)獨能以中正自守,可謂特立之操,是其節介如石之堅也……處豫不可安且久也,久則溺矣,如二(六二)可謂見幾而作者也。

    ”意思是說,豫卦五陰一陽,六二爻屬陰,靜而中正得位,特立于衆陰之中。

    方其靜也則确然自守而介于石;方其動也則見幾而作。

    這就是君子有知幾之明。

     [206]“尚”,古人示日章之美:句出自《中庸》:“《詩》曰:‘衣錦尚’,惡其文之著也。

    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衣錦,穿着錦織的衣服;尚,外面加麻布罩衣;惡,厭惡;文,花紋;著,鮮明;章,即彰,明也;的然,光鮮明亮的樣子。

    意思是說,穿着織錦的衣服,再加上麻布,這是因為讨厭表面華麗而其實不美的做法,所以君子之道重視内在的真實的美,這種真實的美,看起來不怎麼光亮,但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一天比一天光彩;而小人之道,表面上光亮照人,而一天一天消亡。

     [207]王裒:字偉元,晉代城陽人。

    博學多才賢孝,痛父為司馬昭所殺,誓不臣晉。

    母殁,讀《詩經·小雅·蓼莪》:“哀之父母,生我劬勞”,流涕不已,門人為廢《蓼莪》之篇。

    隐居教書,征辟皆不就。

    家貧躬耕,石勒攻陷洛陽,裒戀祖墓不離,被害。

     [208]焦謀:無考,疑為三國魏人,焦先,河東人,字孝然,漢末隐士,行不由邪徑(小路),目不與女子逆視(相對而視),死時百餘歲,時稱高士。

     [209]姓衍子雲:他的姓是漢代名儒楊雄(即揚雄,字子雲)傳襲而來。

    衍,本義為水廣布或長流,引申為展延、傳襲。

     [210]脈本伯起:他的血統來自東漢楊震(字伯起)。

    震,少年好學,世稱“關西孔子”。

     [211]二酉:傳說湖南沅陵縣有大酉、二酉兩山,其石穴中有書千卷。

    故後稱藏書豐富之地為“二酉”。

     [212]筆吐五花:由傳說中詩仙李白夢筆生花而來。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後因以“夢筆生花”喻才情橫溢,文思豐富。

     [213]鲲魚未化,溟水已涸:《莊子·逍遙遊》:“北溟有魚,其名為鲲;鲲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

    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 [214]蟾光新放:傳說月中有蟾蜍,故以蟾光比月亮。

     [215]叆叇:雲霧很盛的樣子。

     [216]恃怙:憑借、依靠。

    《詩·小雅·蓼莪》:“無父何怙?無母何恃?”此“恃怙落空”即父母雙亡。

    恃、怙就成了母與父的代稱。

     [217]四知:《後漢書·楊震傳》:“王密為昌邑令,谒見。

    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

    ” [218]三畏:《論語·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 [219]謝端:晉陶潛《搜神後記》卷五:晉安帝時,侯官人謝端,少喪父母,無有親屬,為鄰人所養。

    至年十七八,恭謹自守,不履非法。

    端夜卧早起,躬耕力作,不舍晝夜。

    參見詩152“素女”注。

     [220]冀缺:《左傳·僖公三十三年》:“臼季使過冀,見冀缺耨,其妻馌(往田野送飯)之,敬相待如賓。

    ”宋張君房《雲笈七簽·七部語要·連珠》:“冀缺耕于垧野,夫婦之敬不虧。

    ” [221]不忮不求:《詩·邶風·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鄭玄箋(表明原意,記識其事,特稱為箋)注:“不疾(忌)害,不求備于一人,其行何用為不善?”忮,忌恨、殘害;求,求全責備;臧,善。

     [222]款冬之花:款冬花,中藥名。

    多年生草本,冬季花莖先葉而出,頂生頭狀花序,周圍舌狀花,黃色,中央管狀花。

    嚴寒開花,故視為剛烈之花。

    此處以款冬喻人。

     [223]蕭丘之木:蕭丘,海島名,傳說南海中之蕭丘島有木耿介,不畏水火。

    此喻耿介正直之人。

     [224]蜀川三馬:或指三國時馬超、馬休、馬鐵兄弟,馬騰之子;或為蜀漢“馬氏五常”中的馬良(字季常)、馬谡(字幼常)等三位。

    不确,待考。

     [225]燕山五桂:燕山指窦禹鈞。

    《宋史·窦儀傳》,窦燕山少時行惡不規,三十而無子。

    其父托夢,讓他速速悔過遷善。

    他便謹記在心,周濟貧寒,廣行方便,大積陰德,曾建義塾,延請名儒以教貧士,家中藏書極富。

    後來以詞學聞名,而且累官至右谏議大夫,生五子皆相繼登科為官。

    其長子儀,為禮部尚書;次子俨,為禮部侍郎;三字侃,為補阙;四子偁(稱的古字),為谏議大夫;五子僖,為起居郎,均著名于世,号稱五桂、五龍、五子登科。

    元曹之謙《趙吉甫種德園》詩:“從今不羨燕山窦,五桂聯芳老一樁。

    ” [226]賓天:委婉語。

    謂帝王之死,亦泛指尊者之死。

    尊者亡故而上天作賓,是謂賓天。

    不祿:不再享受人間俸祿。

     [227]北郭行藏:北郭,泛指城北之地。

    行藏,語出《論語·述而》:“子謂顔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唯我與爾有是夫。

    ’”意思是,孔子對最得意的弟子顔回說:“如果能為君王所用就出仕為國效力,如果不為君王所用就退隐回鄉。

    或用或舍,不在于自己;或行或藏,應安于所遇。

    隻有我和你能做到這一點。

    ”這裡“北郭行藏”(指城北有學問而随遇而安的人)和“東萊涵養”(山東萊州一帶有涵養的儒者)相對偶,比喻楊公在對待出仕與退隐問題上的灑脫與超逸。

     [228]翛然:無拘無束,自由自在之貌。

    語出《莊子·大宗師》:“古之真人,不知說(悅)生,不知惡死。

    其出不訢(欣),其入不距(拒)。

    翛然而往,翛然而來。

    ”意思是說:“古代的得道之人不以苟活而喜悅,也不厭惡死亡,不因為生而高興,也不因為入死而抗拒,所以潇灑自如,自由自在地來,無拘無束地去。

    ” [229]庚子歲:即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

    劉一明留駐栖雲山的第二年。

    基本建成了栖雲仙閣道教建築群的朝元觀、靈官殿、三清殿、黑虎(玄壇)殿、七真殿,還有洗心亭、五圖亭、均利橋、朝陽洞、牌坊、懸樓及道房等。

    重建工程于五年後的己巳年(1785年)全部竣工,寫本篇募疏序應在此時。

     [230]肅藩王:指肅莊王朱楧,太祖庶十四子。

    洪武十一年(1378年)封漢王于山東臨清,二十五年(1392年)改封肅王于甘肅,建文元年(1399年)移建蘭州,明成祖永樂十七年逝世。

    晚年曾召孫碧雲住持蘭州金天觀。

     [231]大象大音:《道德經》第四十一章:“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隐無名。

    ” [232]軒轅黃帝:道教神人。

    相傳黃帝姓公孫,名軒轅。

    據《曆世真仙體道通鑒》說:帝乃其母夢電光繞北鬥樞星,孕二十四月而生。

    十五歲繼王位,乃創八卦、律曆、冠冕、宮室等。

    後取代炎帝統一天下。

    又得西王母派九天玄女下凡,授黃帝靈符、道法,又制指南車、破迷霧、擒殺蚩尤。

    後來又廣遊名山,向務光子、容成公、廣成子等神仙訪求修仙之道,在王屋山煉成金丹,于是棄王位、入青丘、青城、雲台諸山,複得衆仙秘傳大法。

    後功成乘龍升天,稱為五天帝之一。

    本文将黃帝作為制造文字的三聖之一。

     [233]蒼颉:即倉颉,傳說始創漢字的聖人,為黃帝史官。

    《韓非子·五蠹》:“古者蒼颉之作書也,自環者謂之私,背私者謂之公。

    公私之相背也,乃蒼颉固已知之矣。

    ”道教和民俗皆以倉颉為神,稱四目聖人塑像而祀之。

     [234]奎星:也叫魁星,原始中國古代天文學中的二十八宿之一,稱為奎宿。

    後來為道教和民俗信仰,尊崇為主宰文章興衰之神,建奎星閣以祀之。

     [235]蝌鬥:即蝌蚪,原是青蛙、蟾蜍等兩栖動物的幼蟲,頭大而尾小。

    因古代作書、刻或用黑漆書于木椟竹簡,下筆時漆多、收尾時漆少,故筆畫形如蝌蚪,故稱為蝌蚪文。

    先秦書籍多為大篆,故又稱蝌蚪大篆。

     [236]輔相天地:《易·泰》:“後(帝後)以裁成天地之道,輔相(輔助)天地之宜,以左右(輔佑佐助)民。

    ” [237]綱維造化:綱維,維系,護持。

    造化,創造化育。

     [238]通天下之志,成天下之務:語出《易·系辭上》:“夫《易》開物成務,冒(包括、覆蓋、籠罩)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

    謂《易經》開創一切,完成各項事務,這個事務包含了天之道(即自然規律)和民之故(即人類社會發展變化的道理),除此之外,再沒有其他了。

    所以說,聖人用這個道理來統一天下人的思想,成就天下人的事業,解決天下的問題。

     [239]文星:似當做“文昌”。

     [240]陰骘:《書·洪範》:“惟天陰骘下民”,上天默佑安定下民。

    骘,定也。

    後稱陰德為陰骘,說暗中做害人的事為傷陰骘。

     [241]金川:指金縣所屬金川裡,原包括今榆中城關鎮(含興隆山地區)、三角城鄉和小康營(古小龛峪)鄉一帶,乃至全縣。

     [242]胥慶:共慶、皆相慶賀。

     [243]四大:語出《道德經》第二十五章:“道大、天大、地大、王(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244]成敗:似當做“其敗”。

     [245]引:文體名。

    始于唐代,略似序而稍為短簡。

     [246]衲:原為縫補之意,因衣常為碎布補綴而成,稱百衲衣。

    僧徒自稱為“衲子”、“老衲”。

    道徒因之,亦稱“衲”、“道衲”。

     [247]升合:市制容量單位。

    1石=10鬥,1鬥=10升,1升=10合,1合=10勺。

     [248]囷:貯谷之倉庫。

    圓形為囷,方形為倉。

     [249]後唐明宗:即李嗣源,有天成、長興兩個年号,在位8年(926~933年) [250]亳州:古地名,春秋時陳國地(今安徽省亳州市)。

    古亳州轄境相當今安徽亳縣、渦陽及河南鹿邑、永城等縣地。

     [251]真源:縣名。

    戰國楚苦縣地。

    唐乾封元年(666年)高宗李治以其為老子生地,改為真源,武則天載初元年(689年)又改仙源,後數名混用。

    地域在今安徽省渦陽縣義門鎮。

     [252]渦水:即渦河、淮河支流。

    原出河南開封縣西,東南流至亳州納入惠濟河,于懷遠縣入淮。

     [253]向所學:從前所學。

     [254]但是:隻是。

     [255]安期:即安期生,道教神仙,曾賣藥于東海,人稱千歲翁。

    相傳秦始皇東遊時與其會見,賜金璧萬數,出于阜鄉(今山東地)亭皆置去,留書曰:“後千歲求我于蓬萊山下。

    ”始皇遣使數輩入海求之,未至蓬萊辄遇風波而還,乃立祠阜鄉亭并海邊十餘處。

     [256]黃石:即黃石公,道教神仙。

    相傳為下邳(今江蘇睢甯西北)人,避秦亂,隐居民間。

    張良遊下邳圮上(橋上)遇之,受《太公兵法》,世傳有《黃石公素書》、《黃石公三略》。

    一說為黃石君,古代仙人。

    嘗學彭祖道術,數百歲猶如少年。

    又學地仙法,不求天仙,願為地仙。

     [257]出世法:脫離塵世、學道成仙之法。

     [258]石铛:石鍋。

    铛,平底鍋。

     [259]海蟾子:即劉操,五代時道士。

    字昭遠,又字宗成,燕山(今北京市宛平)人,在遼應舉,中進士,事燕主劉守光,官至丞相。

    好性命之理,崇黃老道術,後遇正陽子鐘離權點化入道,号海蟾子,專心修道。

    元世祖封為“明悟弘道真君”。

     [260]麻衣子:指宋代相面術家麻衣道者,有《麻衣神相》傳世。

     [261]相法:即相面術、相骨術等。

     [262]避谷:即辟谷,煉養方術。

    分自然辟谷和人為辟谷。

    氣足不思食為自然辟谷;人為辟谷是一種功夫,或不食煙火食物,而食山芋果實之類。

    還有絕谷、斷谷、休糧、卻粒等名稱。

     [263]蟄法:模仿冬眠動物,伏處洞穴、不食不動的修煉方法。

     [264]挹其清風:敬重他的高風亮節,高潔的品格。

    挹,此處同“揖”,表示作揖為敬。

     [265]景星慶雲:古代以為祥瑞的事物或征兆。

    景星,景霄之星。

    慶雲,五色雲,祥瑞之雲。

     [266]帝:指後唐明宗李嗣源。

     [267]巫峽夢、雲雨:暗引戰國楚之名士宋玉《高唐賦序》所記:楚襄王遊雲夢台館,望高唐宮觀,言先王夢與巫山神女相會。

    神女辭别時說:“妾在巫山之陽,高山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雲台之下。

    ”後稱男女幽會為“雲雨”。

    巫山、雲雨、高唐、陽台,皆本于此。

     [268]周主:五代後周世宗帝柴榮,年号顯德,在位5年(954~959年)。

     [269]禮征:朝廷以禮征召聘問。

     [270]谒阙:觐見朝廷。

     [271]黃白之術:外丹名詞。

    黃指黃金,白指白銀。

    丹砂通過煉制可成藥金(黃)、藥銀(白)。

    東晉葛洪《抱樸子内篇》有“黃白”篇,專言之。

     [272]二趙:指宋太祖趙匡胤和太宗趙光義兄弟。

     [273]趙普:北宋初重臣,後周時為趙匡胤幕僚,策劃陳橋兵變,後得高位,先任樞密使,後三任宰相,封魏國公。

    少時曾為吏,讀書不多,但能學精,故傳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

     [274]紫微垣:星官名,位北鬥以北,有星十五,東八西七以成屏藩。

    此垣又稱紫宮,傳為天子所居,故以紫微稱天子,位居中央而為群星拱衛。

    此處暗喻二趙雖然年齡小于趙普,但在以後的位置上卻有君臣之分,所以陳抟說趙普是紫微一小星。

     [275]诏使臣以時存問:皇帝發出诏令派使臣不時去慰問陳抟。

     [276]胥華調:胥華,疑為華胥。

    《沖虛真經》(《列子》)記述黃帝夢遊華胥國無為而治之事說,(黃帝)晝寝而遊于華胥氏之國,其國無帥長,其民無嗜欲,不知就己,不知疏物,故無愛憎,自然而已;不知背逆,不知向順,故無利害,自然而已。

    此處暗喻陳抟鼻息鼾聲猶如黃帝夢境中華胥仙國裡的仙聲樂調。

     [277]混沌譜:混沌,天地未開辟之前的元氣狀态,混沌譜與華胥調相對,暗喻陳抟打鼾發出之音是先天元氣之仙曲。

     [278]帝:此指宋太祖趙匡胤。

     [279]扃戶:關閉門戶。

     [280]秦時毛女:古代女仙。

    事迹記載見本文評述部分。

    《列仙傳》載:毛女,字玉姜。

    居華陰山中修煉,形體生毛,故稱毛女。

    自言本秦始皇宮人,秦亡,入山避難,遇道士谷春,教食松葉,遂不知饑寒,身輕如飛。

    居山百七十餘年。

    又《投轄錄》載,蔡元長入華山,得見毛女,遍身皆毛,色如绀碧,發黑如漆,目光射人。

     [281]穆修(979~1032年):北宋散文家,易學家。

    字伯長,郓州汶(今山東汶上)人。

    大中祥符進士,曾任颍州、蔡州文學參軍。

    考《易·先天卦圖》自陳抟始,傳授種放,放授穆修,修授李之才,之才以授邵雍。

     [282]冬十月:指宋太宗太平興國九年的十月。

     [283]宰相、中書:宰相,對君王負責,總攬政務者。

    宰,主持;相,輔佐。

    唐代以中書令(簡稱中書)執行宰相職責,唐玄宗開源後加銜稱同中書下平章事;宋代直接以同平章事為宰相官稱。

    此指宋仁宗在位時的宋琪。

     [284]獨善其身:語出《孟子·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意謂沒有通達時就加強自我修養,保持自身之善美,通達時讓天下人共至于善。

     [285]宋琪(917~996年):字叔寶,北宋幽州薊人。

    少年好學,後晉天福元年進士,後周時曾任觀城縣令,後從軍任從事多年。

    北宋初補開封府推官多年。

    太宗太平興國間職務多變,八年(983年)春,自員外郎、谏議大夫,四遷至尚書,居相位。

    為朝廷進言、對人诙諧而又正直。

    至道二年(996年)拜右仆射,特給月俸十萬,诏許五日一朝。

    九月病故,贈司空,谥惠安。

     [286]元默:即玄默(清代避康熙玄烨之諱為“元”),也作玄嘿(音默),謂沉靜不語,清靜無為之意。

     [287]山野:《宋史·列傳·隐逸》:“抟山野之人,于時無用。

    ” [288]诏赦華山租:下诏赦免了華山的稅租。

     [289]丁少微,《宋史·列傳·方技下》謂:“丁少微,亳州真源人,為道士,持齋戒,奉科儀尤為精至。

    嘗隐華山潼谷,密迩陳抟所居,與抟齊名。

    少微尚清潔,抟嗜酒适性,其道不同,未嘗相往還。

    少微善服氣,多餌藥,年百餘歲,康健無疾。

    始,蔔居山上,起壇場淨室,通夕朝禮,五十餘年,未嘗稍懈。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召赴阙,以金丹、南芝、玄芝為獻。

    留數月,遣還山。

    七年(982年)冬卒。

    ” [290]不之顧:即不顧(向後看)之(他)。

    不看他一眼。

    賓語前置用法。

     [291]神瀵:山頂之泉叫瀵。

    神瀵即山頂神泉。

    語出《列子·湯問》:“滋穴有水湧出,名曰神瀵,臭過蘭椒(嗅其香,賽過蘭椒),味過醪糟(口嘗其味,賽過名酒)。

    ” [292]文成、五利:文成,漢将軍名号,漢武帝封齊方士少翁為文成将軍,後來因為僞造帛書被誅(見《史記·封禅書》)。

    五利,漢武帝封方士栾大為五利将軍,事敗露被殺。

     [293]善卷巢由:善卷,傳說中的上古隐士,他拒絕了大舜的禅讓;巢由,隐逸高人巢父和許由的合稱,他二人拒絕了堯的禅讓,而逃隐。

     [294]支頤:用手撐着下巴。

     [295]李挺之:即李之才,字挺之。

    《宋史·儒林一》說他是青社(今山東地)人。

    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同進士出身。

    為人樸且率,自信無少矯厲(勉強克制情欲,以禮法約束自己)。

    師河南穆修受《易》,源流最遠,其圖、書、易、象,變通之妙,秦漢以來鮮有知者。

    曾在衛州獲嘉(今河南省新鄉市)主簿,權(暫代官職)共城(今河南省輝縣市)令。

    時邵雍居母憂于蘇門(蘇門山,在共城境内)百源之上,布裘疏食養父。

    之才叩門來谒,問:“好學笃志果何似?”(聽說你好學有志,那麼你究竟學了些什麼?)雍曰:“簡策之外,未有迹命之學。

    ”(除了學習研讀儒家經典冊籍以外,并沒有涉獵性命、易理之學)。

    于是邵雍再拜,表示原意受業學《易》。

    其後雍卒以《易》名世。

    李之才還擔任過澤州(今山西晉城)簽署判官,授澤州人劉義叟曆法傳世。

    再後又轉任殿中丞。

    之才于宋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去世。

    邵雍為撰墓表。

     [296]邵雍(1011~1077年):北宋哲學家,字堯夫。

    《宋史·道學一》說:其先範陽(今屬河北省)人,父徙共城。

    雍少時自雄其才,慷慨欲樹功名,于書無所不讀。

    後周遊南北,師事李之才,受《河圖》、《洛書》、《宓(伏)羲八卦六十四卦圖像》。

    著十餘萬言于世。

    當時名賢富弼、司馬光、呂公著等雅敬邵雍,過從甚密。

    邵雍歲時耕稼,僅給衣食,而名其居曰:“安樂窩”,自号安樂先生。

    屢授官不赴。

    《宋史》評價他“德氣粹然,望之知其賢,然不事表襮(博,繡着花紋的衣領),不設防畛(界限),群居燕笑終日,不為甚異,與人言,樂道其善而隐其惡。

    故賢者悅其德,不賢者服其化。

    ”邵雍于神宗熙甯十年去世,贈秘書著作郎,哲宗元祐間(1086~1093年)賜谥康節。

    邵雍是陳抟《先天太極圖》的重要傳承者,著《皇極經世》、《伊川擊壤集》傳世。

     [297]種放(955~1015年):北宋洛陽人,字明逸。

    《宋史·隐逸》說,種放不應科舉,隐終南山,結草為廬,以講習為業,從學者衆,自稱退士。

    曾得辟谷術,性嗜酒,自号雲溪醉侯,朝廷召而不赴,多賜嘉助。

    至真宗鹹平五年(1002年)被召入京,授左司谏。

    此後屢隐屢仕。

    官至工部侍郎。

    所得祿賜甚多,廣置良田,倚勢強買,門人親屬也多行不法,為時論所鄙。

    著有《退士傳》等。

    陳抟相學傳種放之事,《宋史》未述。

     [298]許堅、範谔:傳為陳抟相學傳人,事迹不詳。

     [299]仙鑒:即元趙道一《曆世真仙體道通鑒》。

     [300]慶元:南宋甯宗(趙擴)的年号(1195~1200年)。

     [301]冬月熾火:冬季所生很旺的炭火。

     [302]炙腳:烤腳。

     [303]揭然而起:生氣地提起衣裳要走。

     [304]西秦:此處西秦指苑川河西北的蘭州。

     [305]栖雲山:唐代叫薄寒山,又叫熱薄汗山,康狼山,土人諧音馬寒山,現書為馬銜山。

     [306]雲山:栖雲山與雲遮霧繞之山雙關。

     [307]潆洄:水流回旋的樣子。

    宋朱熹有歌曰:“八曲風煙勢欲開,鼓樓岩下水潆洄。

    ” [308]疏宿雨:疏通舊時所積留的雨水。

    宿,舊時所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