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傳序類
關燈
小
中
大
獨善其身[284],不幹勢利,所謂方外之士也。
”遣中使送至寓處。
中書宋琪[285]等從容問曰:“先生得元默[286]修養之道,可以教人乎?”真人曰:“山野[287]于時無用,不知黃白吐納養生之事,非有方術可傳。
假使白日飛升,亦何益于世?今上深究治亂,極意倫常,真有道之王也。
君臣協心同德,興化緻治。
勤行修煉,無出于此。
”琪等以其語白帝,帝益重之,賜号“希夷先生”,放還,诏赦華山租[288]。
方士丁少微[289]者,亦處華山,候起居,真人不之顧[290],每侍立卧榻旁,真人欠身而吟曰:“倏爾火輪煎地脈,愕然神瀵[291]湧山椒。
”少微不喻其義。
诏征少微,以金丹元芝獻帝,帝知其文成、五利[292]之流,甚忽之。
曰:“希夷有善卷巢由[293]之緻,宜其同栖一山,不相往來也。
” 戊子(988年)春,改元端拱。
真人遣門人鑿石室于蓮花峰之張超谷,既成,造視曰:“吾其歸于此乎!”支頤[294]坐而形化,七日容色不變,肢體尚溫,有五色雲封谷口彌月。
享年一百一十八歲。
太華希夷峽,即是脫骨處。
其上數穴,舊有垂索,道士常扳以上,見骨盛石函,色微紅,香甚。
後有人竊其趾骨去,道士斷其鐵索,人皆不能複上。
真人以《易》學授穆修,修授李挺之[295],挺之授卲雍[296]而大顯;相學授種放[297],放授許堅,堅授範谔[298],至今糟粕猶存。
噫!真人擺脫世事,一心慕道,得遇仙傳成真,直感的神龍暗扶,聖王尊重,不但道教誠服,而且儒家稱揚,非道德高隆者,而能若是乎?謹按《仙鑒》[299],述其本末,以為傳雲。
26.秦李二仙傳 秦李二仙,宋慶元[300]時人。
李仙名元,曾為谏議大夫,隐居嵩山茅舍。
冬月熾火[301],有大帽翁直入炙腳[302],良久問曰:“知君有志,能同去否?”因自言某系秦時閹人,避禍得道。
乃去大帽,須髯偉甚,曰:“此皆山中所長也。
”李沉思久之,答曰:“家事未了,更數日得否?”翁揭然而起[303],曰:“君意如此乎?”遂出門而去。
李牽衣愧謝,不可暫止。
後日遍訪,悉無其蹤。
聞衡山有道人,秦保言者,勤于焚修,通乎神明,遠赴問道。
秦曰:“吾實無知,本山有隐者,不言姓名,賣藥濟人,往來城市,或四五日不食,或以金銀赈貧,居處不定,人莫能迹,皆稱有道。
引君訪之。
” 二人虔誠往谒,走入深山,見一老人坐林中,大笑曰:“故人來也!”李熟視之,即前所遇大帽翁。
二人遂殷勤拜叩,求其度脫。
翁引入深洞,談論奧妙,指示秘密。
二人一心在道,廢寝忘飧,朝夕鑽研,終得翁之心傳。
李改名緻亨,秦改名緻通,辭翁出山,雲遊江湖,混俗和光,到處安身。
後至西秦[304]金城栖雲山[305],結茅深隐,潛修大道。
李仙曾有《寫懷》詩雲:“富貴功名久不題,心灰意冷學癡迷。
迩來性懶無人事,好向雲山[306]深處栖。
”秦仙曾有《詠栖雲》詩雲:“依天危閣貼重岡,細路潆洄[307]玉磴長。
曲澗碧流疏宿雨[308],夾山紅葉映夕陽。
”道成之後,去栖雲遠遊,不知所至。
*** [1]原籍:《道教大辭典》謂:孫碧雲“關西人,幼年出家,探究黃老經旨、《周易》、《參同》,并熟讀儒籍釋典。
曾入華山修道,後留居武當。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朱元璋征召其入京師,賜納衣齋供,館于朝天宮。
永樂十年(1412年),明成祖召之,賜詩一章,敕授武當山南岩宮主持。
十五年(1417年),告門人曰:“教門已興,吾将往矣。
”即逝。
成祖賜贊曰:“大哉真仙,無極自然。
函三為一,玄之又玄。
”其門下形成武當“榔梅派”。
[2]正陽子:鐘離權,字雲房,京兆鹹陽人,一說燕台人。
後改名覺,字寂道,道号正陽子,又号雲房先生。
八仙之一。
[3]金丹:劉一明《象言破疑》:“金者,堅剛永久不壞之物;丹者,圓滿光淨無虧之物。
古仙借金丹之名,以喻本來圓明真靈之性也。
釋修之則為佛,道修之則為仙。
三教聖人皆以本來真性為成道之本也。
” [4]火符:即陽火陰符。
《外金丹·黃白鏡》:“坎中一畫奇爻,名曰陽火;離中一畫偶爻,名曰陰符。
火者藥也,符者合也。
起初下手,陽火施而陰符受。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謂符合之道也,此内火符也;又有外火符者,每日加添之火符也。
……陰陽消長于上下,周而複始,是謂火符也。
” [5]馮翊:古縣名,今陝西大荔。
本篇謂:“常遊馮翊入太華(華山)栖居”,似原籍未定,故曰“不知原籍何地”,但在本卷第二十一篇又說是馮翊人。
可能是不同時期的不同判斷。
[6]肅藩王:明初朱元璋封其二十六個兒子中的二十四個(除懿文太子和最小的皇子朱楠)分封各地駐守為藩王,封在甘肅的肅藩,第一個為朱元璋的十四子肅莊王朱楧。
[7]金天觀:指蘭州市金天觀。
位于西關華林山(舊名九陽山)麓雷壇河(又叫阿幹河)邊。
唐為雲峰寺,宋改九陽觀,明建文二年(1400年)由肅莊王朱楧重建。
因此地有仙人舞袖之形,又位于蘭州城西,于是取西方庚辛金之意,取名金天觀。
明嘉靖,清雍正、乾隆間三次葺修,均毀于戰亂。
嘉慶五年(1800年)署甘肅布政使蔡延衡重修。
此觀雷祖殿居中,南為太乙救苦殿,二殿四周環繞長廊,均繪有壁畫,南部20間繪雷祖巡行圖、回宮圖等共計40幅,分布于救苦殿東西兩側,走廊北部40間,繪金阙玄元太上老君應化圖81幅,列雷祖殿東西兩側。
這些壁畫很有藝術價值。
[8]圜室:宮觀壇(音扇,供祭祀用的潔淨之地)。
磚砌為室,方圓一丈,無門,隻留一竅以通飲食,後留一穴,以便出穢。
為道士修煉之處。
[9]阮黎二人:阮指靜庵道人阮無量,越南人,黎道人為其師弟。
本書第三卷有《阮公墓志》。
[10]卒:最後。
[11]風火榻:指北方民間睡覺土炕,前有炕洞進草燒,後有煙囪通風。
[12]番逆作亂:指伊斯蘭教哲赫忍那派道祖馬明心的門徒蘇四十三,因宗教糾紛,官府處置不當而起事,殺官兵、攻蘭州,大戰華林山數月全部戰死的事件。
[13]丹書:即講解内丹修煉之書。
[14]中丞:官名。
清代以右副都禦使(督察院副職)為巡撫的兼銜,故用作對巡撫的稱呼。
[15]戈背:即戈壁,蒙古語意為“難生草木的土地”,現指僅能生長稀疏的耐堿的草類的荒漠沙石地形。
[16]湟中:指青海湟中地區,因其在湟水中部而得名,此地清代歸甘肅管轄。
[17]遺:給,贈送。
[18]掤:古代箭筒的蓋子。
這裡的用法似是“繃”字。
牧區以竹竿架起毯子之類以遮陽避雨。
[19]遊府靜公:據傳文内容,此靜公與張睡仙、劉一明都是山西汾州人、知道者,後在湟中地區幹事。
[20]印證:通過對照比較,證明與事實相符;認可。
[21]極往知來:語出《易·系辭上》:“極數知來之謂占”,“神以知來,知以藏往”。
此指張真人逆知過去和未來之事。
[22]被褐懷玉:謂懷有美才,深藏若虛。
《道德經》第七十章:“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褐,粗布衣。
玉,比喻才德。
劉一明《道德經會義》解曰:“被褐懷玉,外似不足,内常有餘,真寶在手,而一切身外之假物,何足戀之乎?” [23]良賈深藏:謂最聰明的商人總是不急于把最好的東西外抛。
比喻有學問有知識的人不愛外露自己的才能。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第三》:“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 [24]脫灑:超脫,無所拘束。
《朱子全書·論語》:“看文字要脫灑,不要粘滞。
”嚴羽《滄浪詩話·詩法》:“話貴脫灑,不可拖泥帶水。
” [25]歸結:歸宿,最後的去處。
謂行道之人去世,結束了一生。
[26]高陽:此指河北省高陽縣,不是秦末名人郦食其對劉邦自稱的“高陽(河南杞縣之高陽鄉)酒徒”。
[27]舅姑:舊指公公和婆婆。
[28]無聊:無所依托,無助。
聊:依靠,倚賴。
[29]定省:《禮記·曲禮》“昏定而晨省”,早晚問候老人。
[30]及笄:《禮記·内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鄭玄注:“謂應年許嫁者。
女子許嫁,笄而字之。
其未許嫁,二十則笄。
”笄,發簪。
後因稱女子年滿十五為及笄。
[31]合巹:古代婚禮用的禮器。
其制,破瓠為瓢名卺,新夫婦各執一瓢而飲,稱合卺。
《禮記·昏義》:“共牢而食,合卺而酳(食畢以酒漱口)。
” [32]蠅頭:蒼蠅之頭,比喻細小的事物,多指小字或小财利。
蘇轼:“蝸角虛名,蠅頭微利。
” [33]讵意:怎料,不料。
[34]中途破鏡:比喻中年夫妻有一個去世。
[35]所天永訣:與丈夫(古代以夫喻天、婦喻地)永别而逝。
[36]心田:以心為田,加強善心培育。
道教、佛教以為心能生善惡之苗,故名。
邱祖《賀聖朝》:“道家門,别是一般清朗,開悟心田。
” [37]福田:即行布施。
佛道教謂積功修德如種田苗,而得福報,故稱福田。
[38]淑人:賢淑之人,非指對官員夫人的封贈。
[39]女宗:舊指女性中的模範人物。
《列女傳》:“女宗者,宋鮑蘇之妻也。
”故以鮑蘇妻為女宗。
[40]程氏贊賢母:指唐代名将程知節(程咬金),幼年家貧,而其母賢良教子而為人贊揚。
[41]姿格:儀容,風度。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脂粉不施,有天然姿格;梳妝略試,無半點塵氛。
” [42]清心:純正之心。
《晉書·列女傳·王凝之妻謝氏》:“顧家婦,清心玉映,自是閨房之秀。
” [43]良輔:賢良的輔弼,好的助手。
[44]禦輪:古代婚禮,婚姻之義,男先求女,親迎之禮,新郎禦輪三周,在門外等候新娘,迎入車中。
[45]于飛葉吉:于,語助詞。
飛,偕飛。
葉,諧。
《詩經·大雅·春阿》:“鳳凰于飛”。
《詩·周南·葛覃》:“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
”鄭玄箋:“飛集藂木,興女有嫁于君子之道。
”《左傳·莊公二十二年》:“初,懿氏蔔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
是謂鳳皇于飛,和鳴锵锵。
有妫之後,将育于姜。
’”杜預注:“雄曰鳳,雌曰皇。
雄雌俱飛,相和而鳴锵锵然。
猶敬仲夫妻和睦,适齊有聲譽。
”後因以喻夫妻同行或恩愛和合。
[46]宜家:《詩·桃夭》:“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朱熹注:“宜者,和順之意。
室者,夫婦所居;家,謂一門之内。
”後因以稱家庭和睦。
[47]中饋:指家中供膳諸事。
《易·家人》:“(妻室)無攸遂,在中饋。
”孔穎達疏:“婦人之道……其所職,主在于家中饋食供祭而已。
”引申為妻室。
[48]于歸:稱女子出嫁。
《詩·桃夭》:“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朱熹注:“婦人謂嫁曰歸。
”于,語助詞。
[49]斑衣舞彩:又作斑衣戲彩,謂身穿彩衣,作嬰兒戲耍以娛父母。
《北堂書鈔》卷129引《孝子傳》言:老萊子年七十,父母尚在,因常服斑衣,為嬰兒戲以娛父母。
謂身穿彩衣,作嬰兒戲耍以娛父母。
[50]順序:以正常次序進行,非常順利。
[51]九原:此指人死後的埋葬處,即九泉、黃泉之謂。
[52]黃金入櫃:比喻貴人死了入墓埋葬。
此指李翁逝世。
[53]仲叔早已分爨:老二、老三兩個小叔子早已分家另外起竈。
[54]辄遘途窮:往往遭遇山窮水盡的處境。
[55]未堪家難:堪,勝任,能承受。
難,艱難,困境。
[56]花有血而偏暈:蜀王望帝杜宇化為子規(杜鵑),夜啼達旦,血漬草木,詩雲“杜鵑啼時花撲撲”,溫庭筠“花上千枝杜鵑血”。
[57]竹非淚以奚斑:南朝梁任昉《述異記》謂:“舜南巡不返,葬于蒼梧。
舜妃娥皇、女英思帝不已,淚下沾竹,竹悉成斑。
” [58]城崩一恸:秦始皇時有孟姜女,楚地澧人,範喜的妻子。
結婚三日,範喜去築長城。
姜女做了冬衣,親自去尋丈夫,沒找到,就繞着長城哭,哭聲震地,結果長城的一角為之崩墜。
[59]石化三生:傳說唐李源與僧圓觀友善,同遊三峽,見婦人引汲,觀曰:“其中孕婦姓王者,是某托身之所。
”更約十二年後中秋月夜,相會于杭州天竺寺外。
是夕觀果殁,而孕婦産。
及期,源赴約,聞牧童歌《竹枝詞》:“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
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
”源因知牧童即圓觀之後身。
此指一死一生,當等死者托生後才能再見。
[60]夢夢:《說文·夕部》:“夢,不明也。
”《詩·小雅·正月》:“民今方殆,視天夢夢。
”陸德明釋文:“夢,莫紅反,亂也。
”朱熹集傳:“夢夢,不明也。
”茫茫:渺茫,模糊不清。
[61]自矢靡他:對天發誓,雖至于死,誓無他心。
語出《詩·鄘風·柏舟》:“之死矢靡他”。
[62]四德:《周禮》:“掌婦學之法,以教九禦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鄭玄注:“婦德為貞順,婦言謂辭令,婦容謂婉娆(柔順溫和),婦功謂絲枲(缫絲織綢)。
” [63]堆髻:當做“椎髻”,一撮之髻,其形如椎。
《後漢書·梁鴻傳》:梁鴻妻孟光“椎髻,着布衣”,願與梁鴻俱隐。
後遂以“椎髻”形容為妻賢良,衣飾簡樸,與夫共志。
[64]浣衣:謂多次洗過的衣服,指舊衣,亦指穿舊衣。
《禮記·禮器》:“浣衣濯冠以朝。
”鄭玄注:“浣衣濯冠,儉不務新。
”浣,洗濯。
[65]鮑婦:宋代鮑蘇之妻。
《列女傳》尊為“女宗”。
[66]無尤無怨:尤,怨恨、歸咎。
《論語·憲問》:“不怨天,不尤人”。
這裡是受什麼苦都不怨不悔,不恨任何人。
[67]蓮理并蒂:蓮理即連理,不同根的草木,其枝幹連生在一起,舊時看作吉祥的征兆,喻結為夫婦或男女歡愛。
并蒂,兩朵花或兩個果子共一蒂,比喻男女合歡或夫婦恩愛。
[68]蕭關:此指甯夏固原縣。
[69]适:古禮,嫁于大夫以上曰嫁,嫁于士庶之人曰适人,後統指女子出嫁。
[70]本州:指固原州。
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置。
治今甯夏固原。
1913年,改本州為縣。
[71]斷機擇鄰:“斷機”即斷織。
《列女傳·鄒孟轲母》:“自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
孟母放績,問曰:‘學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
’母以刀斷織。
孟子懼而問其故,孟母曰:‘子之廢學,若吾斷織也。
’”擇鄰指孟母為教子成才,曾三次遷移住址,選擇鄰居。
《列女傳·母儀》:孟子幼年,因住處靠近墓地,嬉遊時“為墓間之事”,孟母遂遷至街市附近,孟子又學“為賈人衒(炫耀)賣之事”,再遷至學宮旁,“乃設俎豆揖讓進退。
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之。
” [72]病笃:病重。
[73]冰桃雪藕:比喻稀世珍品,罕見之物。
[74]谌母撫孤:谌母,西晉女仙。
姓谌,字嬰。
曾于吳市逢有三歲孩子,悲啼呼叫。
母哀而收育之,逾于所生。
潛修至道,遇孝道明王授修真之訣,傳道于許遜、吳猛,白日升天。
[75]丹台:神仙的居處。
李白《題紫陽先生壁》:“複聞紫陽客,早署丹台名。
”《藝文類聚》卷七八引《真人周君傳》:“子名在丹台玉室之中,何憂不仙?”唐白居易《酬趙秀才贈新登科諸先輩》詩:“君看名在丹台者,盡是人間修道人。
” [76]設帨:指女人的生日壽辰。
帨,佩巾。
《禮記·内則》:“子生男子設弧(弓)于門左;子生女設帨于門右。
”後因以男子生日為“設弧”,以女人生日為“設帨”。
[77]三多:《莊子·天地》謂堯巡視華州,守官對堯說:“壽、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
”後為“多福、多壽、多子”的祝詞。
[78]天錫之純嘏:錫即賜。
嘏,福也。
《詩·魯頌·宮》:“天錫公純嘏,眉壽保魯”。
純者大也,受福為嘏。
後來稱祝壽為祝嘏,取“上天賜予大福大壽”的意思。
[79]把背:互相撫背,表示親切。
[80]暢以襟期:敞開心懷,互相述說生平抱負和志趣。
襟期,心懷,胸襟,襟懷,志趣。
[81]溯厥家世:溯,追溯、回憶。
厥,其。
句意:回憶叙述自家的世業和門閥。
[82]饫聞而心矚:饫,飽食。
饫聞,所聞很多。
矚,同“屬”,内心向往而彼此相通相知。
[83]壽考:高壽,年高,長壽。
考,老也。
[84]征諸有德:征,證明、驗證。
諸,“之于”的合音。
詞意:驗證于有德行的人。
[85]畸行:即奇行,超俗的、非凡的行為。
[86]春草:喻卑微。
唐杜甫《贈翰林張四學士垍》詩:“此生任春草,垂老獨漂萍。
”仇兆鳌注:“春草,歎卑微。
” [87]東山:據《晉書·謝安傳》載,謝安早年曾辭官隐居會稽之東山,經朝廷屢次征聘,方從東山複出,官至司徒要職,成為東晉重臣。
臨安、金陵亦有東山,也曾是謝安的遊憩之地。
後因以“東山”為典,指謝安,或指隐居、遊憩之地。
[88]征色:因生氣而臉有怒色的征兆。
[89]“笑卻”句:笑着拒絕有葡萄圖案的華麗織錦衣服。
[90]女箴:即《女史箴》、《女戒》、《女範》、《女訓》之類,勸誡婦女恪守婦規女德的文辭和典籍。
[91]母儀:為母者之典範、榜樣。
儀,容止儀表。
[92]壸範:婦女的儀範、典式。
同坤範。
[93]陶孟:指陶母(陶侃之母)、孟母(孟子之母)。
[94]郝鐘: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王汝南少無婚,自求郝普女。
司空以其癡,會無婚處,任其意,便許之。
既婚,果有令姿淑德。
生東海,遂為王氏母儀……王司徒婦,鐘氏女,太傅曾孫,亦有俊才女德。
鐘郝為娣姒,雅相親重。
鐘不以貴淩郝,郝亦不以賤下鐘。
東海家内,則郝夫人之法。
京陵家内,範鐘夫人之禮。
”後世因以“郝鐘”并稱,用為婦德賢淑之典。
[95]不為良相即良醫:《史記·魏世家》:“魏文侯謂李克曰:先生嘗教寡人曰:家貧則思良妻,國亂則思良相。
”王充《論衡》:“醫能治一病謂之巧,能治百病謂之良,是故良醫服百病之方、治百人之疾。
”北宋範仲淹曾道:“不為良相,便為良醫。
” [96]觀國光:《易·觀卦》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意為:到京城觀光,利于朝廷仕進。
[97]遊國學:即進入國子監學習。
國子學,不同時期有國子監,太學之稱,是中國封建時代的最高學府和教育管理機構,其教育對象是高級官員子弟和全國各地選拔的貢生。
[98]鹦鹉之賦:指漢末文學家祢衡所作《鹦鹉賦》,借以抒寫才智之士生于亂世的不幸遭遇,辭氣慷慨。
[99]曾元綿瓜瓞:曾孫玄孫綿綿不絕。
《詩·大雅·綿》:“綿綿瓜瓞,民之初生。
”綿綿,連續不絕。
瓞,小瓜。
瓜瓞,瓜一代接一代生長,比喻子孫繁盛。
[100]毓秀茁蘭蕙之芽:毓,同“育”,養育,培育;秀,俊才;茁,茁壯成長;蘭蕙,比喻人才輩出;芽,新芽新苗。
句意:培育出的兒郎都是秀麗聰明的俊才。
[101]诰命榮加:子孫榮升高官,其祖母母親,皇帝可封诰命夫人。
[102]千祥衍慶:千種吉祥都延伸到謝家。
[103]五福骈臻:《書·洪範》:“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甯,四曰攸好德(此好者德),五曰考終命(善終不橫夭)。
”漢桓譚《新論》:“五福:壽、富、貴、安樂、子孫衆多。
”骈,二馬并駕,連骈而至;臻,集中。
謂五種福德好運一齊集中到來。
[104]青鳥:神話傳說中為西王母取食傳信的神鳥。
《藝文類聚》卷九一引舊題漢班固《漢武故事》:“七月七日,上(漢武帝)于承華殿齋,正中,忽有一青鳥從西方來,集殿前。
上問東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來也。
’有頃,王母至,有兩青鳥如烏,俠侍王母旁。
”後遂以“青鳥”為信使的代稱。
[105]紫芝:也稱木芝,似靈芝,蓋半圓形,上面赤褐色,有光澤及雲紋;下面淡黃色,有細孔。
柄長,有光澤。
生于山地枯樹根上。
可入藥,性溫味甘,能益精氣,堅筋骨。
古人以為瑞草。
道教以為仙草。
[106]鸾笙:笙的美稱。
宋張元幹《好事近》詞:“瑤池清夜宴群仙,鸾笙未吹徹。
” [107]鹿脯:鹿肉幹。
《禮記·内則》:“牛脩,鹿脯,田豕脯,麋脯,麕脯。
”鄭玄注:“皆人君燕食所加庶羞也。
” [108]骊姥:古代女仙,又稱黎山老母或骊山姥,唐李筌曾在骊山遇見。
老母說自己受《陰符經》“已三元六周甲子矣”。
三元甲子為180年,三元六周甲子為6×180=1080年。
[109]期頤:一百歲。
語本《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
”鄭玄注:“期,猶要也;頤,養也。
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
”孫希旦集解:“百年者飲食、居處、動作,無所不待于養。
方氏悫曰:‘人生以百年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
’” [110]南山:《詩·小雅·無保》:“
”遣中使送至寓處。
中書宋琪[285]等從容問曰:“先生得元默[286]修養之道,可以教人乎?”真人曰:“山野[287]于時無用,不知黃白吐納養生之事,非有方術可傳。
假使白日飛升,亦何益于世?今上深究治亂,極意倫常,真有道之王也。
君臣協心同德,興化緻治。
勤行修煉,無出于此。
”琪等以其語白帝,帝益重之,賜号“希夷先生”,放還,诏赦華山租[288]。
方士丁少微[289]者,亦處華山,候起居,真人不之顧[290],每侍立卧榻旁,真人欠身而吟曰:“倏爾火輪煎地脈,愕然神瀵[291]湧山椒。
”少微不喻其義。
诏征少微,以金丹元芝獻帝,帝知其文成、五利[292]之流,甚忽之。
曰:“希夷有善卷巢由[293]之緻,宜其同栖一山,不相往來也。
” 戊子(988年)春,改元端拱。
真人遣門人鑿石室于蓮花峰之張超谷,既成,造視曰:“吾其歸于此乎!”支頤[294]坐而形化,七日容色不變,肢體尚溫,有五色雲封谷口彌月。
享年一百一十八歲。
太華希夷峽,即是脫骨處。
其上數穴,舊有垂索,道士常扳以上,見骨盛石函,色微紅,香甚。
後有人竊其趾骨去,道士斷其鐵索,人皆不能複上。
真人以《易》學授穆修,修授李挺之[295],挺之授卲雍[296]而大顯;相學授種放[297],放授許堅,堅授範谔[298],至今糟粕猶存。
噫!真人擺脫世事,一心慕道,得遇仙傳成真,直感的神龍暗扶,聖王尊重,不但道教誠服,而且儒家稱揚,非道德高隆者,而能若是乎?謹按《仙鑒》[299],述其本末,以為傳雲。
26.秦李二仙傳 秦李二仙,宋慶元[300]時人。
李仙名元,曾為谏議大夫,隐居嵩山茅舍。
冬月熾火[301],有大帽翁直入炙腳[302],良久問曰:“知君有志,能同去否?”因自言某系秦時閹人,避禍得道。
乃去大帽,須髯偉甚,曰:“此皆山中所長也。
”李沉思久之,答曰:“家事未了,更數日得否?”翁揭然而起[303],曰:“君意如此乎?”遂出門而去。
李牽衣愧謝,不可暫止。
後日遍訪,悉無其蹤。
聞衡山有道人,秦保言者,勤于焚修,通乎神明,遠赴問道。
秦曰:“吾實無知,本山有隐者,不言姓名,賣藥濟人,往來城市,或四五日不食,或以金銀赈貧,居處不定,人莫能迹,皆稱有道。
引君訪之。
” 二人虔誠往谒,走入深山,見一老人坐林中,大笑曰:“故人來也!”李熟視之,即前所遇大帽翁。
二人遂殷勤拜叩,求其度脫。
翁引入深洞,談論奧妙,指示秘密。
二人一心在道,廢寝忘飧,朝夕鑽研,終得翁之心傳。
李改名緻亨,秦改名緻通,辭翁出山,雲遊江湖,混俗和光,到處安身。
後至西秦[304]金城栖雲山[305],結茅深隐,潛修大道。
李仙曾有《寫懷》詩雲:“富貴功名久不題,心灰意冷學癡迷。
迩來性懶無人事,好向雲山[306]深處栖。
”秦仙曾有《詠栖雲》詩雲:“依天危閣貼重岡,細路潆洄[307]玉磴長。
曲澗碧流疏宿雨[308],夾山紅葉映夕陽。
”道成之後,去栖雲遠遊,不知所至。
*** [1]原籍:《道教大辭典》謂:孫碧雲“關西人,幼年出家,探究黃老經旨、《周易》、《參同》,并熟讀儒籍釋典。
曾入華山修道,後留居武當。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朱元璋征召其入京師,賜納衣齋供,館于朝天宮。
永樂十年(1412年),明成祖召之,賜詩一章,敕授武當山南岩宮主持。
十五年(1417年),告門人曰:“教門已興,吾将往矣。
”即逝。
成祖賜贊曰:“大哉真仙,無極自然。
函三為一,玄之又玄。
”其門下形成武當“榔梅派”。
[2]正陽子:鐘離權,字雲房,京兆鹹陽人,一說燕台人。
後改名覺,字寂道,道号正陽子,又号雲房先生。
八仙之一。
[3]金丹:劉一明《象言破疑》:“金者,堅剛永久不壞之物;丹者,圓滿光淨無虧之物。
古仙借金丹之名,以喻本來圓明真靈之性也。
釋修之則為佛,道修之則為仙。
三教聖人皆以本來真性為成道之本也。
” [4]火符:即陽火陰符。
《外金丹·黃白鏡》:“坎中一畫奇爻,名曰陽火;離中一畫偶爻,名曰陰符。
火者藥也,符者合也。
起初下手,陽火施而陰符受。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謂符合之道也,此内火符也;又有外火符者,每日加添之火符也。
……陰陽消長于上下,周而複始,是謂火符也。
” [5]馮翊:古縣名,今陝西大荔。
本篇謂:“常遊馮翊入太華(華山)栖居”,似原籍未定,故曰“不知原籍何地”,但在本卷第二十一篇又說是馮翊人。
可能是不同時期的不同判斷。
[6]肅藩王:明初朱元璋封其二十六個兒子中的二十四個(除懿文太子和最小的皇子朱楠)分封各地駐守為藩王,封在甘肅的肅藩,第一個為朱元璋的十四子肅莊王朱楧。
[7]金天觀:指蘭州市金天觀。
位于西關華林山(舊名九陽山)麓雷壇河(又叫阿幹河)邊。
唐為雲峰寺,宋改九陽觀,明建文二年(1400年)由肅莊王朱楧重建。
因此地有仙人舞袖之形,又位于蘭州城西,于是取西方庚辛金之意,取名金天觀。
明嘉靖,清雍正、乾隆間三次葺修,均毀于戰亂。
嘉慶五年(1800年)署甘肅布政使蔡延衡重修。
此觀雷祖殿居中,南為太乙救苦殿,二殿四周環繞長廊,均繪有壁畫,南部20間繪雷祖巡行圖、回宮圖等共計40幅,分布于救苦殿東西兩側,走廊北部40間,繪金阙玄元太上老君應化圖81幅,列雷祖殿東西兩側。
這些壁畫很有藝術價值。
[8]圜室:宮觀壇(音扇,供祭祀用的潔淨之地)。
磚砌為室,方圓一丈,無門,隻留一竅以通飲食,後留一穴,以便出穢。
為道士修煉之處。
[9]阮黎二人:阮指靜庵道人阮無量,越南人,黎道人為其師弟。
本書第三卷有《阮公墓志》。
[10]卒:最後。
[11]風火榻:指北方民間睡覺土炕,前有炕洞進草燒,後有煙囪通風。
[12]番逆作亂:指伊斯蘭教哲赫忍那派道祖馬明心的門徒蘇四十三,因宗教糾紛,官府處置不當而起事,殺官兵、攻蘭州,大戰華林山數月全部戰死的事件。
[13]丹書:即講解内丹修煉之書。
[14]中丞:官名。
清代以右副都禦使(督察院副職)為巡撫的兼銜,故用作對巡撫的稱呼。
[15]戈背:即戈壁,蒙古語意為“難生草木的土地”,現指僅能生長稀疏的耐堿的草類的荒漠沙石地形。
[16]湟中:指青海湟中地區,因其在湟水中部而得名,此地清代歸甘肅管轄。
[17]遺:給,贈送。
[18]掤:古代箭筒的蓋子。
這裡的用法似是“繃”字。
牧區以竹竿架起毯子之類以遮陽避雨。
[19]遊府靜公:據傳文内容,此靜公與張睡仙、劉一明都是山西汾州人、知道者,後在湟中地區幹事。
[20]印證:通過對照比較,證明與事實相符;認可。
[21]極往知來:語出《易·系辭上》:“極數知來之謂占”,“神以知來,知以藏往”。
此指張真人逆知過去和未來之事。
[22]被褐懷玉:謂懷有美才,深藏若虛。
《道德經》第七十章:“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褐,粗布衣。
玉,比喻才德。
劉一明《道德經會義》解曰:“被褐懷玉,外似不足,内常有餘,真寶在手,而一切身外之假物,何足戀之乎?” [23]良賈深藏:謂最聰明的商人總是不急于把最好的東西外抛。
比喻有學問有知識的人不愛外露自己的才能。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第三》:“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 [24]脫灑:超脫,無所拘束。
《朱子全書·論語》:“看文字要脫灑,不要粘滞。
”嚴羽《滄浪詩話·詩法》:“話貴脫灑,不可拖泥帶水。
” [25]歸結:歸宿,最後的去處。
謂行道之人去世,結束了一生。
[26]高陽:此指河北省高陽縣,不是秦末名人郦食其對劉邦自稱的“高陽(河南杞縣之高陽鄉)酒徒”。
[27]舅姑:舊指公公和婆婆。
[28]無聊:無所依托,無助。
聊:依靠,倚賴。
[29]定省:《禮記·曲禮》“昏定而晨省”,早晚問候老人。
[30]及笄:《禮記·内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鄭玄注:“謂應年許嫁者。
女子許嫁,笄而字之。
其未許嫁,二十則笄。
”笄,發簪。
後因稱女子年滿十五為及笄。
[31]合巹:古代婚禮用的禮器。
其制,破瓠為瓢名卺,新夫婦各執一瓢而飲,稱合卺。
《禮記·昏義》:“共牢而食,合卺而酳(食畢以酒漱口)。
” [32]蠅頭:蒼蠅之頭,比喻細小的事物,多指小字或小财利。
蘇轼:“蝸角虛名,蠅頭微利。
” [33]讵意:怎料,不料。
[34]中途破鏡:比喻中年夫妻有一個去世。
[35]所天永訣:與丈夫(古代以夫喻天、婦喻地)永别而逝。
[36]心田:以心為田,加強善心培育。
道教、佛教以為心能生善惡之苗,故名。
邱祖《賀聖朝》:“道家門,别是一般清朗,開悟心田。
” [37]福田:即行布施。
佛道教謂積功修德如種田苗,而得福報,故稱福田。
[38]淑人:賢淑之人,非指對官員夫人的封贈。
[39]女宗:舊指女性中的模範人物。
《列女傳》:“女宗者,宋鮑蘇之妻也。
”故以鮑蘇妻為女宗。
[40]程氏贊賢母:指唐代名将程知節(程咬金),幼年家貧,而其母賢良教子而為人贊揚。
[41]姿格:儀容,風度。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脂粉不施,有天然姿格;梳妝略試,無半點塵氛。
” [42]清心:純正之心。
《晉書·列女傳·王凝之妻謝氏》:“顧家婦,清心玉映,自是閨房之秀。
” [43]良輔:賢良的輔弼,好的助手。
[44]禦輪:古代婚禮,婚姻之義,男先求女,親迎之禮,新郎禦輪三周,在門外等候新娘,迎入車中。
[45]于飛葉吉:于,語助詞。
飛,偕飛。
葉,諧。
《詩經·大雅·春阿》:“鳳凰于飛”。
《詩·周南·葛覃》:“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
”鄭玄箋:“飛集藂木,興女有嫁于君子之道。
”《左傳·莊公二十二年》:“初,懿氏蔔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
是謂鳳皇于飛,和鳴锵锵。
有妫之後,将育于姜。
’”杜預注:“雄曰鳳,雌曰皇。
雄雌俱飛,相和而鳴锵锵然。
猶敬仲夫妻和睦,适齊有聲譽。
”後因以喻夫妻同行或恩愛和合。
[46]宜家:《詩·桃夭》:“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朱熹注:“宜者,和順之意。
室者,夫婦所居;家,謂一門之内。
”後因以稱家庭和睦。
[47]中饋:指家中供膳諸事。
《易·家人》:“(妻室)無攸遂,在中饋。
”孔穎達疏:“婦人之道……其所職,主在于家中饋食供祭而已。
”引申為妻室。
[48]于歸:稱女子出嫁。
《詩·桃夭》:“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朱熹注:“婦人謂嫁曰歸。
”于,語助詞。
[49]斑衣舞彩:又作斑衣戲彩,謂身穿彩衣,作嬰兒戲耍以娛父母。
《北堂書鈔》卷129引《孝子傳》言:老萊子年七十,父母尚在,因常服斑衣,為嬰兒戲以娛父母。
謂身穿彩衣,作嬰兒戲耍以娛父母。
[50]順序:以正常次序進行,非常順利。
[51]九原:此指人死後的埋葬處,即九泉、黃泉之謂。
[52]黃金入櫃:比喻貴人死了入墓埋葬。
此指李翁逝世。
[53]仲叔早已分爨:老二、老三兩個小叔子早已分家另外起竈。
[54]辄遘途窮:往往遭遇山窮水盡的處境。
[55]未堪家難:堪,勝任,能承受。
難,艱難,困境。
[56]花有血而偏暈:蜀王望帝杜宇化為子規(杜鵑),夜啼達旦,血漬草木,詩雲“杜鵑啼時花撲撲”,溫庭筠“花上千枝杜鵑血”。
[57]竹非淚以奚斑:南朝梁任昉《述異記》謂:“舜南巡不返,葬于蒼梧。
舜妃娥皇、女英思帝不已,淚下沾竹,竹悉成斑。
” [58]城崩一恸:秦始皇時有孟姜女,楚地澧人,範喜的妻子。
結婚三日,範喜去築長城。
姜女做了冬衣,親自去尋丈夫,沒找到,就繞着長城哭,哭聲震地,結果長城的一角為之崩墜。
[59]石化三生:傳說唐李源與僧圓觀友善,同遊三峽,見婦人引汲,觀曰:“其中孕婦姓王者,是某托身之所。
”更約十二年後中秋月夜,相會于杭州天竺寺外。
是夕觀果殁,而孕婦産。
及期,源赴約,聞牧童歌《竹枝詞》:“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
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
”源因知牧童即圓觀之後身。
此指一死一生,當等死者托生後才能再見。
[60]夢夢:《說文·夕部》:“夢,不明也。
”《詩·小雅·正月》:“民今方殆,視天夢夢。
”陸德明釋文:“夢,莫紅反,亂也。
”朱熹集傳:“夢夢,不明也。
”茫茫:渺茫,模糊不清。
[61]自矢靡他:對天發誓,雖至于死,誓無他心。
語出《詩·鄘風·柏舟》:“之死矢靡他”。
[62]四德:《周禮》:“掌婦學之法,以教九禦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鄭玄注:“婦德為貞順,婦言謂辭令,婦容謂婉娆(柔順溫和),婦功謂絲枲(缫絲織綢)。
” [63]堆髻:當做“椎髻”,一撮之髻,其形如椎。
《後漢書·梁鴻傳》:梁鴻妻孟光“椎髻,着布衣”,願與梁鴻俱隐。
後遂以“椎髻”形容為妻賢良,衣飾簡樸,與夫共志。
[64]浣衣:謂多次洗過的衣服,指舊衣,亦指穿舊衣。
《禮記·禮器》:“浣衣濯冠以朝。
”鄭玄注:“浣衣濯冠,儉不務新。
”浣,洗濯。
[65]鮑婦:宋代鮑蘇之妻。
《列女傳》尊為“女宗”。
[66]無尤無怨:尤,怨恨、歸咎。
《論語·憲問》:“不怨天,不尤人”。
這裡是受什麼苦都不怨不悔,不恨任何人。
[67]蓮理并蒂:蓮理即連理,不同根的草木,其枝幹連生在一起,舊時看作吉祥的征兆,喻結為夫婦或男女歡愛。
并蒂,兩朵花或兩個果子共一蒂,比喻男女合歡或夫婦恩愛。
[68]蕭關:此指甯夏固原縣。
[69]适:古禮,嫁于大夫以上曰嫁,嫁于士庶之人曰适人,後統指女子出嫁。
[70]本州:指固原州。
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置。
治今甯夏固原。
1913年,改本州為縣。
[71]斷機擇鄰:“斷機”即斷織。
《列女傳·鄒孟轲母》:“自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
孟母放績,問曰:‘學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
’母以刀斷織。
孟子懼而問其故,孟母曰:‘子之廢學,若吾斷織也。
’”擇鄰指孟母為教子成才,曾三次遷移住址,選擇鄰居。
《列女傳·母儀》:孟子幼年,因住處靠近墓地,嬉遊時“為墓間之事”,孟母遂遷至街市附近,孟子又學“為賈人衒(炫耀)賣之事”,再遷至學宮旁,“乃設俎豆揖讓進退。
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之。
” [72]病笃:病重。
[73]冰桃雪藕:比喻稀世珍品,罕見之物。
[74]谌母撫孤:谌母,西晉女仙。
姓谌,字嬰。
曾于吳市逢有三歲孩子,悲啼呼叫。
母哀而收育之,逾于所生。
潛修至道,遇孝道明王授修真之訣,傳道于許遜、吳猛,白日升天。
[75]丹台:神仙的居處。
李白《題紫陽先生壁》:“複聞紫陽客,早署丹台名。
”《藝文類聚》卷七八引《真人周君傳》:“子名在丹台玉室之中,何憂不仙?”唐白居易《酬趙秀才贈新登科諸先輩》詩:“君看名在丹台者,盡是人間修道人。
” [76]設帨:指女人的生日壽辰。
帨,佩巾。
《禮記·内則》:“子生男子設弧(弓)于門左;子生女設帨于門右。
”後因以男子生日為“設弧”,以女人生日為“設帨”。
[77]三多:《莊子·天地》謂堯巡視華州,守官對堯說:“壽、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
”後為“多福、多壽、多子”的祝詞。
[78]天錫之純嘏:錫即賜。
嘏,福也。
《詩·魯頌·宮》:“天錫公純嘏,眉壽保魯”。
純者大也,受福為嘏。
後來稱祝壽為祝嘏,取“上天賜予大福大壽”的意思。
[79]把背:互相撫背,表示親切。
[80]暢以襟期:敞開心懷,互相述說生平抱負和志趣。
襟期,心懷,胸襟,襟懷,志趣。
[81]溯厥家世:溯,追溯、回憶。
厥,其。
句意:回憶叙述自家的世業和門閥。
[82]饫聞而心矚:饫,飽食。
饫聞,所聞很多。
矚,同“屬”,内心向往而彼此相通相知。
[83]壽考:高壽,年高,長壽。
考,老也。
[84]征諸有德:征,證明、驗證。
諸,“之于”的合音。
詞意:驗證于有德行的人。
[85]畸行:即奇行,超俗的、非凡的行為。
[86]春草:喻卑微。
唐杜甫《贈翰林張四學士垍》詩:“此生任春草,垂老獨漂萍。
”仇兆鳌注:“春草,歎卑微。
” [87]東山:據《晉書·謝安傳》載,謝安早年曾辭官隐居會稽之東山,經朝廷屢次征聘,方從東山複出,官至司徒要職,成為東晉重臣。
臨安、金陵亦有東山,也曾是謝安的遊憩之地。
後因以“東山”為典,指謝安,或指隐居、遊憩之地。
[88]征色:因生氣而臉有怒色的征兆。
[89]“笑卻”句:笑着拒絕有葡萄圖案的華麗織錦衣服。
[90]女箴:即《女史箴》、《女戒》、《女範》、《女訓》之類,勸誡婦女恪守婦規女德的文辭和典籍。
[91]母儀:為母者之典範、榜樣。
儀,容止儀表。
[92]壸範:婦女的儀範、典式。
同坤範。
[93]陶孟:指陶母(陶侃之母)、孟母(孟子之母)。
[94]郝鐘: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王汝南少無婚,自求郝普女。
司空以其癡,會無婚處,任其意,便許之。
既婚,果有令姿淑德。
生東海,遂為王氏母儀……王司徒婦,鐘氏女,太傅曾孫,亦有俊才女德。
鐘郝為娣姒,雅相親重。
鐘不以貴淩郝,郝亦不以賤下鐘。
東海家内,則郝夫人之法。
京陵家内,範鐘夫人之禮。
”後世因以“郝鐘”并稱,用為婦德賢淑之典。
[95]不為良相即良醫:《史記·魏世家》:“魏文侯謂李克曰:先生嘗教寡人曰:家貧則思良妻,國亂則思良相。
”王充《論衡》:“醫能治一病謂之巧,能治百病謂之良,是故良醫服百病之方、治百人之疾。
”北宋範仲淹曾道:“不為良相,便為良醫。
” [96]觀國光:《易·觀卦》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意為:到京城觀光,利于朝廷仕進。
[97]遊國學:即進入國子監學習。
國子學,不同時期有國子監,太學之稱,是中國封建時代的最高學府和教育管理機構,其教育對象是高級官員子弟和全國各地選拔的貢生。
[98]鹦鹉之賦:指漢末文學家祢衡所作《鹦鹉賦》,借以抒寫才智之士生于亂世的不幸遭遇,辭氣慷慨。
[99]曾元綿瓜瓞:曾孫玄孫綿綿不絕。
《詩·大雅·綿》:“綿綿瓜瓞,民之初生。
”綿綿,連續不絕。
瓞,小瓜。
瓜瓞,瓜一代接一代生長,比喻子孫繁盛。
[100]毓秀茁蘭蕙之芽:毓,同“育”,養育,培育;秀,俊才;茁,茁壯成長;蘭蕙,比喻人才輩出;芽,新芽新苗。
句意:培育出的兒郎都是秀麗聰明的俊才。
[101]诰命榮加:子孫榮升高官,其祖母母親,皇帝可封诰命夫人。
[102]千祥衍慶:千種吉祥都延伸到謝家。
[103]五福骈臻:《書·洪範》:“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甯,四曰攸好德(此好者德),五曰考終命(善終不橫夭)。
”漢桓譚《新論》:“五福:壽、富、貴、安樂、子孫衆多。
”骈,二馬并駕,連骈而至;臻,集中。
謂五種福德好運一齊集中到來。
[104]青鳥:神話傳說中為西王母取食傳信的神鳥。
《藝文類聚》卷九一引舊題漢班固《漢武故事》:“七月七日,上(漢武帝)于承華殿齋,正中,忽有一青鳥從西方來,集殿前。
上問東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來也。
’有頃,王母至,有兩青鳥如烏,俠侍王母旁。
”後遂以“青鳥”為信使的代稱。
[105]紫芝:也稱木芝,似靈芝,蓋半圓形,上面赤褐色,有光澤及雲紋;下面淡黃色,有細孔。
柄長,有光澤。
生于山地枯樹根上。
可入藥,性溫味甘,能益精氣,堅筋骨。
古人以為瑞草。
道教以為仙草。
[106]鸾笙:笙的美稱。
宋張元幹《好事近》詞:“瑤池清夜宴群仙,鸾笙未吹徹。
” [107]鹿脯:鹿肉幹。
《禮記·内則》:“牛脩,鹿脯,田豕脯,麋脯,麕脯。
”鄭玄注:“皆人君燕食所加庶羞也。
” [108]骊姥:古代女仙,又稱黎山老母或骊山姥,唐李筌曾在骊山遇見。
老母說自己受《陰符經》“已三元六周甲子矣”。
三元甲子為180年,三元六周甲子為6×180=1080年。
[109]期頤:一百歲。
語本《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
”鄭玄注:“期,猶要也;頤,養也。
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
”孫希旦集解:“百年者飲食、居處、動作,無所不待于養。
方氏悫曰:‘人生以百年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
’” [110]南山:《詩·小雅·無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