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詩詞贊辯類

關燈
置蘭泉縣,為州治(蘭州)。

    其地當今蘭州市黃河以南地區,包括今城關區、七裡河區、西固區、榆中縣及永靖縣部分地區。

    後拓地至湟水北岸今永登縣境西南部(據《蘭州市志》第一卷,《建置區劃志》,第104~105頁)。

    南宋建炎五年(金太宗天會九年)(1131年),金人占領蘭州後,廢蘭泉縣入蘭州。

    蘭州不領縣,故清代仍有以蘭泉為蘭州者。

     [121]《煙霞箓》:癡翁蘇甯阿所著,後經劉一明修訂出版。

     [122]該:完全具備,包括一切。

     [123]太極圖:舊時用以說明宇宙現象的圖。

    有兩種:一種是以圓形的圖像表示陰陽對立面的統一體,圓形外周附以八卦方位,道教常用以作标志。

    另一種為宋周敦頤據《易·系辭》“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諸語,取道家象數之說而畫的,代表宋代理學對于世界形成,萬物終始的一種看法。

     [124]真诠:真正闡明大道理的經書。

    真理。

     [125]宗君:《道德經》第七十章:“言有宗,事有君。

    ” [126]烏蘭:縣名。

    原在甘肅省,現屬青海省海西自治州。

     [127]四德:指孝悌忠信。

    嚣嚣:自得也。

    取自《孟子·盡心上》:“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 [128]精一執中:《尚書·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 [129]人爵、天爵:人爵,指人所授予的爵位。

    天爵,天然的爵位,指高尚的道德修養,因德高則受人尊敬,勝于有爵位,故稱。

    《孟子·告子上》:“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

    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

    公卿大夫,此人爵也。

    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從之。

    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

    既得人爵而棄其天爵,則惑之甚者也。

    ” [130]杏壇泗水:杏壇相傳為孔子聚徒授業講學處。

    泗水:位于山東西南部,流經孔子生地曲阜。

     [131]:音号。

    《說文·玉部》:“,石之似玉者。

    ” [132]幽人:幽隐之人,幽居之士,隐士。

     [133]雲母:礦石名,俗稱千層紙。

    晶體常成假六方片狀,集合體為鱗片狀。

    薄片有彈性。

    玻璃光澤,半透明,有白色、黑色、深淺不同的綠色或褐色等。

    不導電,隔熱,耐高溫,耐潮防腐。

    白雲母可供藥用。

     [134]鳳翔:縣名,在今陝西省寶雞市東北。

    劉一明之師羽化地。

     [135]佛印:宋代名僧,蘇轼之友。

    東坡:蘇轼,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号東坡居士。

     [136]芾叟:真名無考,疑為呂不韋,原為趙國巨商,見秦國人質異人(後改子楚),以為“奇貨可居”,遂獻趙姬,賄華陽夫人,立子楚為太子,生子嬴政,為始皇。

    他以大智謀,入相封侯。

    查《史記·貨殖列傳》,無與倫比。

     [137]子皮:即範蠡,助越王勾踐滅吳後,遊齊,改名鸱夷子皮;至陶,改名朱公,世稱陶朱公,以經商成巨富,後世奉為财神。

     [138]阆苑:阆風(山名,在昆侖之上)之苑,傳說中仙人的住處。

    苑,古稱養禽獸、植林木的地方,多指帝王或貴族的園林。

     [139]寶婺:即婺女星,常借指女神,用為婦女的美喻。

    唐王勃《梓州鄧縣兜率寺浮圖碑》:“仙娥去月,旅方鏡而忘歸;寶婺辭星,攀圓珰而未返。

    ” [140]河湟:指青海省會西甯,位于黃河支流湟水之畔。

     [141]文昌:指道教與民俗之神文昌帝君。

    傳為中國古代學問、文章、科舉士子的守護神,《神仙通鑒》稱其“上主三十三天仙籍,中主人間壽夭禍福,下主十八層地獄輪回。

    ”追本溯源,應是文昌星與四川梓潼神張亞子結合而産生。

    《道藏》收《清河内傳》一卷,《梓潼帝君化書》四卷,為文昌之傳記。

    有《高上大洞文昌司祿紫陽寶箓》三卷,有梓潼帝君《應驗經》、《本願經》、《文昌帝君陰骘文》等經文。

     [142]懿型:即懿行。

    懿,指婦女美德,語出《詩·大雅·瞻印》:“懿厥哲婦,為枭為鸱。

    ” [143]鶴算龜齡:龜鶴長壽,因引以為祝壽之辭。

     [144]娥湟:本為娥皇女英,轉為唐堯之二女,同嫁于舜。

    此處故意取“娥湟”諧音,湟水出嫦娥,比喻西甯湟水地區多出美女。

     [145]讓崔:不及崔夫人。

     [146]百忍:《舊唐書·劉君良傳》:“郓州壽張人張公藝,九代同居。

    麟德中,高宗有事泰山,路過郓州,親幸其宅,問其義由。

    其人請紙筆,但書百餘‘忍’字。

    ” [147]卷柏荄:卷柏,亦稱還魂草,幹時,内卷如拳,全體呈蓮座形。

    全草入藥,能止血。

    荄,草根。

     [148]添籌青海屋:宋蘇轼《東坡志林·三老語》:“嘗有三老人相遇,或問之年……一人曰:‘海水變桑田時,吾辄下一籌,爾(迩)來吾籌已滿十間屋。

    ’”原謂長壽,後以“海屋籌添”為祝壽之詞。

    元沈禧《一枝花·壽人八十》套曲:“莊庭椿老枝偏盛,海屋籌添數倍增。

    ” [149]古浪:縣名,屬今甘肅河西之武威市。

     [150]褒綸寵錫:褒,嘉獎、表彰;綸,皇帝的诏令;寵,榮耀;錫,賜予。

    句意:君王賜給褒揚獎掖的诏令。

     [151]不磷:耐磨損而不薄。

     [152]陶母:指晉陶侃之母湛氏,家貧約,截發易酒以燕(宴請)範逵,使其子有當世名,史稱其賢。

    唐黃滔《祭錢塘秦國太夫人》:“生人臣則若陶母,方降大賢,信夫!” [153]鮑姑:西晉南海太守鮑靓之女,得家傳道要,嫁與葛洪為妻,同于羅浮山修道煉丹,相次登仙。

    以艾炙行醫而著稱于世。

     [154]執相着空:劉一明《通關文》謂“古仙雲‘莫執此身雲是道’,言不執色相為道”。

    “大道真空不空,而非頑空寂滅之學,……故頑空事物,古人有磨磚作鏡之譏,積雪為糧之諷,蓋因其虛而不實也。

    ” [155]指元(玄)篇:《悟真篇》:“夢谒西華到九天,真人授我指玄篇。

    其中簡易無多語,隻是教人煉汞鉛。

    ”《指玄篇》,并無此書。

    朱元育說:“以指玄二字隐躍悟真。

    ” [156]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身,天很晚才吃飯。

    舊時歌頌帝王勤于政事。

     [157]鬼方:古族名。

    殷周時活動于陝西、山西境内。

    指北方少數民族居住之地。

    奔鬼方,此指自尋死路。

     [158]月宮桂樹:以月中吳剛伐樹的神話故事,引出桂花代表農曆八月的掌故。

     [159]素女:晉陶潛《搜神後記》卷五:女答曰:“我天漢中白水素女也。

    天帝哀卿少孤,恭慎自守,故使我權為守舍炊烹,十年之中,使卿居富得婦,自當還去。

    而卿無故竊相窺掩,吾形已見,不宜複留,當相委去。

    ”謝端請留,終不肯。

    時天忽風雨,翕然而去。

    參見卷二之十九篇“謝端”注。

     [160]合歡:和合歡樂。

    《禮記·樂記》:“故酒食者,所以合歡也。

    ” [161]鹓雛:傳說中與鸾鳳同類的神鳥,往往成雙成對而出入。

     [162]麟趾:《詩·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

    ”鄭玄箋:“喻今公子亦信厚,與禮相應,有似于麟。

    ”後以“麟趾”比喻子孫昌盛。

     [163]刲羊實筐:取《易·歸妹》:“女承筐無實,士刲羊無血”,反其意而用之,謂“刲羊實筐”,歸妹有喜。

     [164]琴瑟:取自《詩·周南·關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取《詩·小雅·棠棣》:“妻子好和,如鼓琴瑟”。

    比喻夫婦間感情投合。

    後聯有“克家宜室”,也取《詩·棠棣》。

     [165]大宛馬:古西域大宛國,以産名馬汗血寶馬著稱。

     [166]北海鲲:《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鲲,鲲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

    ” [167]魚鹽畎畝:出魚産鹽之田。

    比喻出人才的地方,語出《孟子·告子下》:“舜發于畎畝之中”。

     [168]直方大:《易·坤》:“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是說具有中正之直,地厚之方,博大人氣之品性。

     [169]利賓于王:《易·觀》:“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謂“古有賢德之人,則人君賓禮之,故士之仕進于王朝,謂之賓”。

     [170]太學:中國古代的大學。

    始于周,興于漢,明清設國子學,國子監。

     [171]借徑終難:《新唐書·盧藏用傳》:“盧藏用隐終南,冀求征召,果入仕。

    而司馬承祯則先登仕後欲入山,藏用指終南山說:‘此中大有佳處。

    ’承祯說:‘以仆觀之,仕宦之捷徑耳。

    ’” [172]扶搖九萬裡:《莊子·逍遙遊》:“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裡,抟扶搖而上者九萬裡”,言有大志可盤旋而上九萬裡高空。

     [173]“積善”句:《易·坤·文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 [174]鴻灏一脈:鴻指漢代梁鴻,事詳下。

    灏指梁灏,自五代後晉天福三年應試,曆後漢、後周,不中狀元,誓不甘心,終于在宋太宗雍熙二年中狀元,間隔四十七年,官至殿中丞,翰林學士,知開封府。

    《三字經》有:“若梁灏,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即述此事。

     [175]八孫敻:敻即瓊,八代之後的子孫仍然個個是傑出人才。

     [176]秩:十年為秩。

     [177]賃臼:又作賃舂,受雇為人舂米。

    範晔《後漢書·逸民列傳》:梁鴻字伯鸾,扶風平陵人也。

    受業太學,家貧而尚節介,博覽無不通,而不為章句。

    學畢,乃牧豕于上林宛中。

    曾誤遺火,延及它舍。

    鴻乃尋訪燒者,問所去失,悉以豕償之。

    其主猶以為少。

    鴻曰:“無它财,願以身居作。

    ”主人許之。

    因為執勤,不懈朝夕。

    鄰家耆老見鴻非恒(常)人,乃共責讓主人,而稱鴻長者。

    于是始敬異焉,悉還其豕。

    鴻不受而去,歸鄉裡。

    勢家慕其高節,多欲女之,鴻并絕不娶。

    同縣孟氏有女,狀肥醜而黑,力舉石臼,擇對不嫁,至年三十。

    父母問其故。

    女曰:“欲得賢如梁伯鸾者。

    ”鴻聞而娉之。

    女求作布衣、麻屦,織作筐緝績之具。

    及嫁,始以裝飾入門。

    七日而鴻不答。

    妻乃跪床下請曰:“竊聞夫子高義,簡斥數婦,妾亦偃蹇數夫矣。

    今而見擇,敢不請罪。

    ”鴻曰:“吾欲裘褐之人,可與俱隐深山者爾。

    今乃衣绮缟,傅粉墨,豈鴻所願哉?”妻曰:“以觀夫子之志耳。

    妾自有隐居之服。

    ”乃更為椎髻,着布衣,操作而前。

    鴻大喜曰:“此真梁鴻妻也。

    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

    居有頃,妻曰:“常聞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為默默?無乃欲低頭就之乎?”鴻曰:“諾。

    ”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織為業,詠詩書,彈琴以自娛。

    遂至吳,依大家臯伯通,居庑下,為人賃舂。

    每歸,妻為具食,不敢于鴻前仰視,舉案齊眉。

     [178]負畚:負戴畚箕。

    劉向《列女傳·楚老萊妻》:老萊子逃世,耕于蒙山之陽,葭牆蓬室,木床蓍席,衣缊食菽,墾山播種。

    人或言之楚王曰:“老萊,賢士也。

    ”王欲聘以璧帛,恐不來。

    楚王駕至老萊之門,老萊方織畚。

    王曰:“寡人愚陋,獨守宗廟,願先生幸臨之。

    ”老萊子曰:“仆山野之人,不足守政。

    ”王複曰:“守國之孤,願變先生之志。

    ”老萊子曰:“諾。

    ”王去,其妻戴畚菜、挾薪樵而來,曰:“何車迹之衆也?”老萊子曰:“楚王欲使吾守國之政。

    ”妻曰:“許之乎?”曰:“然。

    ”妻曰:“妾聞之,可食以酒肉者,可随以鞭捶;可授以官祿者,可随以钺。

    今先生食人酒肉,受人官祿,為人所制也,能免于患乎?妾不能為人所制。

    ”投其畚菜而去。

    老萊子曰:“子還,吾為子更慮。

    ”遂行不顧,至江南而止,曰:“鳥獸之解毛,可績而衣之;據其遺粒,足以食也。

    ”老萊子乃随其妻而居之。

     [179]孤茕:孤獨無依靠者。

    《書·洪範》:“無虐孤茕。

    ”李密《陳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向)。

    ” [180]韓愈《謝自然詩》:“果州南充縣,寒女謝自然。

    童無所識,但聞有神仙。

    輕生學其術,乃在金泉山。

    繁華榮慕絕,父母慈愛捐。

    凝心感魑魅,慌惚難具言。

    一朝坐空室,雲霧生其間。

    如聆笙竽韻,來自冥冥天。

    白日變幽晦,蕭蕭風景寒。

    檐楹明滅,五色光屬聯。

    觀者徒傾駭,踯躅讵敢前。

    須臾自輕舉,飄若風中煙。

    茫茫八纮大,影響無由緣。

    裡胥上其事,郡守驚且歎。

    驅車領官吏,甿俗争相先。

    入門無所見,冠屦同蛻蟬。

    皆雲神仙事,灼灼信可傳。

    ”可參閱《太平廣記》卷六十六。

     [181]孚攣:誠信維系不斷。

    《易·中孚》:“有孚攣如”。

    王弼注:“攣如者,系其信之辭也”。

    《程(頤)傳》謂:“當以至誠感通天下,使天下之心信之,固結如拘攣然。

    ” [182]倘來:應為“傥來”,意思是無意而得。

    《莊子》:“物之傥來,寄者也。

    ”成玄英疏:“傥者,意外忽來者耳。

    ” [183]稱物平施:根據物品的多少,做到施與均衡。

    《易·謙》:“君子以裒(聚)多益寡,稱物平施。

    ”孔穎達疏:“稱物平施者,稱此物之多少,均平而施。

    ” [184]不将亦不迎:《莊子·應帝王》:“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将(送)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任)物而不傷。

    ” [185]瞠乎後:《莊子·田子方》:“(孔)夫子奔逸絕塵,而回(顔回)瞠若乎後矣”。

    言孔子學問品德境界高遠,别人絕難企及,就連道德第一的顔淵也瞠眼驚不及。

     [186]罟阱:羅網和陷阱。

     [187]一字禅:劉一明《周易闡真·中圖》:“中,儒曰持中,道曰守中,釋曰虛中。

    性命大道,中也。

    中之一字為修道者始終之要著,築基在此,采藥在此,烹煉在此,溫養在此,進陽在此,退陰在此,結丹在此,七返九還,無一不在此。

    ” [188]五明宮:中丹田異名。

    《太上升玄消災護命妙經》:“爾時元始天尊在七寶林中,五明宮内”,原注:“即中宮黃庭内境,虛明普照,故曰五明宮。

    ” [189]十字街:是“中”的一種說法。

    劉一明《周易闡真·中圖》:“是中也,不偏不倚,無前無後,無背無面,無頭無尾,非有非無,非色非空,虛圓不測,無象而能主宰萬象,無形而能造化有形;生天地,生人物,在人非四大一身之中,非中外之中,無方所,無定位,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

    古人推其理而肖其形,強名之曰十字街,(刻十八種名稱)。

    ” [190]義方:行事應該遵守的規範和道理。

    《逸周書·官人》:“省其居處,觀其義方。

    ”《左傳·隐公三年》:“石碏谏曰:‘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于邪。

    ’”後因多指教子的正道,或曰家教。

    晉葛洪《抱樸子·崇教》:“愛子欲教之義方,雕琢切磋,弗納于邪僞。

    ”《三字經》:“窦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191]谘诟:當做“訾诟”,指摘,責罵,毀謗,非議。

    诟,辱罵。

     [192]湟中:原指青海省湟水兩岸地區。

    又有湟中城,在青海省西甯,與甘肅省張掖之間。

    1946年置湟中縣。

     [193]王先生:清初蘭州金天觀道士,名靜齋,本書卷三《金天觀靜齋王先生墓志》。

     [194]龍華會:原為佛家語,此指神仙相會。

     [195]嘛呢經:嘛呢,取自佛教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

    此處為佛經總稱。

     [196]寶串:此處指佛教徒手持或戴于手腕的串珠。

     [197]涯涘:水邊,邊際,界限。

     [198]韋編三絕:《史記·孔子世家》:“子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絕”。

    韋,熟牛皮。

    古代把竹簡用熟牛皮條編聯起來為書冊。

    此為孔子讀《易》,曾多次将皮繩磨斷,意為讀的次數極多。

     [199]丁醜:嘉慶二十二年,即1817年。

    劉一明時年八十四歲。

     [200]如如:指永恒存在的真如,引申為永存常在。

    宋蘇轼《濁醪有妙理賦》:“如如不動而體無礙,了了常知而心不用。

    ”《西遊記》第99回:“丹成識得本來面,體健如如拜主人。

    ” [201]入監:即進入國子監為監生(太學生)。

     [202]璧水神蛟:宋吳自牧《夢粱錄·學校》:“古者天子有學,謂之‘成均’,又謂之‘上庠’,亦謂之‘璧水’,所以養育作成天下之士類,非州縣學比也。

    ”神蛟,古代傳說中以神龍無角者為蛟,能以神力興風作浪。

    漢劉向《新序·善謀下》:“夫神蛟濟于淵,而鳳鳥乘于風,聖人因于時。

    ”此處比喻潛伏的人才。

     [203]桢幹:築牆時所用的木柱,豎在兩端的叫桢,豎在兩旁障土的叫幹。

    引申為重要的起決定作用的人或事物。

     [204]蟾蜍:原指癞蛤蟆,屬兩栖綱,蟾蜍科。

    此處代指月亮,因傳說月中有蟾蜍。

     [205]寒:《廣韻·侯韻》:“,鳥,青色,似鸠也。

    ”疑為“鸮”字之誤。

    因當地方言稱貓頭鷹為“狠猴”,系“寒号”諧音。

    又,隻有貓頭鷹于黃昏半夜鳴叫捕食鼠類,冬夜其聲尤引人注意,故曰“叫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