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衍義補遺

關燈
之要藥,量病稍涉虛者,禁用。

    采得流水聲響者,知其性好走也。

    采不聞水聲者,佳。

    痛風〔4〕在上者服之,此藥去衆風,通十二經脈,朝服暮效。

    《衍義》治腸風。

    根性快,多服疏人五髒真氣。

     〔4〕風 原作“用”,據隆慶本、萬曆本改。

     五倍子 屬金與水,噙口中,善收頑痰有功,且解諸熱病〔5〕。

    口瘡,以末摻之,便可飲食。

    即〔6〕文蛤也。

    其内多蟲,又名百蟲倉。

     〔5〕病 隆慶本、萬曆本均作“毒”。

     〔6〕即 五倍子形似文蛤,實非一物,故“即”當作“又名”。

     金櫻子 屬土而有金與水。

    經絡隧〔1〕道,以通暢為和平,昧者取澀性為快,遂熬為煎。

    食之自不作靖,咎将孰執?沈存中雲:止遺洩取其溫且澀,須十月熟時采,不爾複〔2〕令人利。

     〔1〕隧 原作“随”,據萬曆本改。

     〔2〕複 文瑞樓本作“便”。

     萱草 屬木,性下走陰分,一名宜男,甯無微意存焉。

    俗謂之鹿蔥。

    又稽《康養生》論雲:合歡蠲怒,萱草忘憂。

     茯苓 得松之餘氣而成,屬金,仲景利小便多用之,此暴新病之要藥也。

    若陰虛者恐未為相宜。

    其上有菟絲,下有茯苓之說,甚為輕言。

    又宋王微《茯苓贊》:皓苓下居,彤紛上荟,中狀雞凫〔3〕,具容龜蔡。

    神侔少司,保延幼艾,終志不移,柔紅可佩。

     〔3〕凫(fú扶)動物名。

    泛指野鴨。

     琥珀 屬陽,今古方用為利小便以燥脾土,有功。

    脾能運化,肺氣下降,故小便可通。

    若血少不利者,反緻其燥急之苦。

    茯苓、琥珀二物,皆自松出,而所禀各異,茯苓生成于陰者也,琥珀生于陽而成于陰,故皆治榮而安心利水也雲〔4〕。

     〔4〕雲 文瑞樓本無此字。

     松 屬陽金,用其節炒焦,治筋骨間病,能燥血中之濕〔5〕也。

    花多食,能發上焦熱病。

    其花上黃粉名松黃。

    拂取似蒲黃,酒服,輕身療病。

    又樹皮綠衣,名艾,合和諸香燒之,其煙團聚,青白可愛。

     〔5〕濕 原作“溫”,據隆慶本、萬曆本改。

     柏 屬陰與金,性善守,故采其葉随月建方,以取得月令之氣也。

    此補陰之要藥,其性多燥,久得之大益脾土,以澀其肺。

    其柏子仁出幹州者佳。

     桂 虛能補,此大法也。

    仲景救表用桂枝,非表有虛以桂補之。

    衛有風寒,故病自汗,以桂枝發其邪,衛和則表密,汗自止,非桂枝能收汗而治之。

    今《衍義》乃謂仲景治表虛,誤矣。

    《本草》止言出汗,正《内經》辛甘發散之義,後人用桂止汗,失經旨矣。

    曰官桂者,桂多品,取其品之高者,可以充用而名之,貴之之辭也。

    曰桂心者,皮之肉厚,去其粗厚而無味者,止留近其木一層,而味辛甘者,故名之曰心,美之之辭也。

    何必置疑著此桂,固知三種之桂,不取菌桂、牡桂者,蓋此二種性止溫而已,不可以治風寒之病。

    獨有一字桂,經言辛甘〔1〕大熱,正合《素問》辛甘發散為陽之說。

    又《别說》雲:以菌桂養精神,以牡桂利關節。

    又有一種柳桂,乃桂之嫩小枝條也,尤宜入治上焦藥用也。

     〔1〕辛甘 原作“甘辛”,據崇祯本乙轉。

     楓香 屬金而有水與火,性疏通,故木易有蟲穴。

    其液名曰白膠香,為外科家要藥。

    近世不知,誤以松脂之清瑩者,甚失《本經》初意也。

    楓樹上菌,食之令人笑不止,以地漿解之。

     竹瀝 《本草》大寒,泛觀其意,以與石膏、芩、連等同類,而諸方治産後、胎前諸病,及金瘡口噤,與血虛、自汗、消渴、尿多,皆陰虛之病,無不用,縮手待盡,哀哉!《内經》曰:陰虛發熱。

    大寒而能補,正與病對。

    薯蓣寒而能補,世或用之。

    惟竹瀝因大寒置疑,是猶因盜嫂〔2〕受金,而棄陳平之國士也。

    竹瀝味甘性緩,能除陰虛之有大熱者。

    大寒者,言其功也,非以氣言,幸相與可否?若曰不熱,世人吃筍,自幼者老者,可無一人因筍寒而有病。

    瀝即筍之液也,況假于火而成者,何寒如是〔3〕之甚? 〔2〕盜嫂《史記·陳丞相世家》:“绛侯,灌嬰讒陳平曰:‘臣聞平居家時盜其嫂。

    ’”按師古曰:“盜,謂私之。

    ” 〔3〕是 原作“何”,據文義改。

     合歡 屬土而有水與金,補陰之有捷功也。

    長肌肉,續筋骨,概可見矣,而外科家未曾錄用,何也?又名夜合,人家多植庭除間,蠲人之忿。

     淩霄花 治血中痛之要藥也,且補陰捷甚,蓋有守而獨行。

    婦人方中多用,何哉?雲:紫葳即淩霄花也,善治酒齄熱毒,甚良。

     龍腦 屬火。

    世知其寒而通利,然未達其暖而輕浮飛揚。

    《局方》但喜其香而貴細,動辄與麝同用,為桂、附之助。

    人身陽易于動,陰易于虧,幸思之。

     墨 屬金而有火,入藥甚助補性。

    墨當松煙為之者,入藥能止血,及産後血運、崩中、卒下血,醋摩服之。

    又主眯目,物芒入目,摩點瞳子。

    又鄜延〔1〕界内有石油,燃之煙甚濃,其煤可為墨,黑光如漆,松煙不及。

    其識文曰:延川石液者是,不可入藥,當附于此。

     〔1〕鄜(fū夫)延 鄜,今陝西富縣境;延,今陝西延安境。

     秦椒 屬火而有水與金,有下達之能。

    所以其子名椒目者,正行滲〔2〕,不行谷道。

    世人服椒者,無不被其毒。

    以其久,久則火自水中起,誰能禦之?能下水腫濕。

    凡使以蜀椒為佳。

    子謂椒目治盜汗尤效,又能行水。

     〔2〕正行滲 《本草綱目·果部·秦椒》引“時珍曰”作“能行滲道”,義長。

     杉材 屬陽金而有火。

    用節作湯,洗腳氣腫。

    言用屑者,似乎相近。

    又雲:削作楂,煮洗漆瘡,無不差。

     榧實 屬土與金,非火不可,多啖則熱矣。

    肺家果也,引火入肺,則大腸受傷,識者宜詳。

    其子治寸白蟲。

    又五痔人,常如果食之愈,過多則滑腸。

     诃子 下氣,以其味苦性而急喜降。

    經曰:肺苦急,急食苦以瀉之。

    謂降而下走也。

    氣實者宜之,若氣虛者似難輕服。

    诃子,即诃黎勒也。

    六路黑色肉厚者良。

    此物雖澀腸,又洩氣,蓋其味苦澀。

    又其子未熟時,風飄堕者,謂之随風子,尤珍貴,小者益佳。

    治痰嗽,咽喉不利,含三五枚,殊勝。

    又雲:治肺氣因火傷極,遂郁遏脹滿,蓋其味酸苦,有收斂降火之功也。

     胡椒 屬火而有金,性燥,食之快膈。

    喜食者,大傷脾胃、肺氣,積久而大氣則傷,凡痛氣疾,大其禍也。

    一雲:向陰者澄茄,向陽者胡椒也。

     椰子 屬土而有水,生海外極熱之地。

    土人賴此解夏月暍渴,天之生物,蓋可見矣。

    多食動氣也。

     發 補陰之功甚捷。

    此即亂發也。

    燒灰研末,調方寸匕,治鼻衄欲死者,立效。

    更以末吹鼻中,甚驗。

     人尿 嘗見一老婦,年逾八十,貌似四十,詢之,有惡病,人教之服人尿。

    此婦服之四十餘年,且老健無他病。

    而何謂性寒不宜多服欤?降火最速。

    人尿須童男者良。

    又産後即溫飲一杯,厭下敗血惡物,不緻他病也。

    又熱勞方中亦用之。

     犀角 屬陽,性走散,比〔1〕諸角尤甚。

    痘瘡後用此散餘毒,俗以為常。

    若不有餘毒而血虛者,或以燥熱發者,用之禍至,人故不知。

    凡用須烏色未經湯水浸煮入藥,已經浸煮不入藥。

    用鹿取茸,犀取尖,其精銳之力盡在是矣。

    湯散用則屑之為末,取屑,一〔2〕紙裹于懷中,良久,合諸色藥物,絕為易搗。

     〔1〕比 原作“以”,據萬曆本改。

     〔2〕一 隆慶本,萬曆本均作“以”。

     羚羊角 屬木,入厥陰經為捷。

    紫雪方中用之近理。

    羚羊角,今昔取有挂痕者。

    陳藏器雲:取其耳邊〔3〕聽之,集集鳴者良。

    亦強出此說,未嘗遍試也。

    今将他角附耳,皆集集有聲,不如挂痕一說盡矣。

    然多僞之,不可不察也。

     〔3〕邊 原無,據《本草衍義》補。

     犬 世俗言虛損之病,言陽虛而易治,殊不知人身之虛,悉是陰虛。

    若果虛損,其死甚易,敏者亦難措手。

    夫病在可治者,皆陰虛也。

    《衍義》書此方于犬條下,以為習俗所移之法,惜哉!犬肉不可炙食,恐緻消渴;不與蒜同食,必頓損人。

     雞 風之為病,西北氣寒,人為風所中者〔4〕,誠有之矣。

    東南氣溫,而地多濕,有風病者,非風也,皆濕生痰,痰生熱,熱生風也。

    經曰:亢則害,承乃制。

    河間曰:土極似木。

    數千年得經意,河間一人耳。

    《衍義》雲:雞動風者,習俗所移〔5〕也。

    雞屬土,而有金與木火,性補,故助濕中之火。

    病邪得之,為有助而病劇,非雞而已,與夫魚肉之類,皆能助病者也。

    《衍義》不暇及也。

    又雲:雞屬巽〔6〕,助肝火。

     〔4〕人為風所中者 原作“為風所中人者”,據文義乙轉。

     〔5〕移 隆慶本、萬曆本均作“疑”。

     〔6〕巽(xùn遜) 八卦之一,又六十四卦之一。

    《易·說卦》:“巽為風,為木。

    ” 鲫魚 諸魚皆屬火,惟鲫魚屬土,故能入陽明而有調胃實腸之功。

    若得之多者,未嘗不起火也,戒之。

    又雲:諸魚之性無德之倫,故能動火。

    鲫魚合純作羹,主胃弱不下食;作,主久赤白痢。

     白僵蠶 屬火而有土,屬火與木,得金氣僵而不化。

    治喉痹者,取其火中清化之氣,從以治相火,散濁逆結滞之痰耳!僵蠶,然蠶〔1〕有兩三番,惟頭番蠶白色而條直者為佳。

    其蠶蛾則第二番者,以其敏于生育。

    四月取自死者,勿令中濕,中濕有毒,不可用。

     〔1〕然蠶 萬曆本無此二字。

     蝦蟆 屬土與水,味甘性寒,南人多食之。

    《本草》明言可食,不患熱病,由是病人喜食之矣。

    《本草》之義蓋是或炙或幹,或燒或灰,和在藥劑用之,非若世人煮為羹,入鹽抹〔2〕而啜其湯。

    此物濕化,火能發濕,久則濕以化熱,此七氣原自然有火也。

    《衍義》謂:解勞熱之謂也,非羹之謂也,戒之!凡用,五月五日取東行者良。

    又取眉間有白汁,謂之蟾酥,以油單裹眉,裂之酥出單上,收之入藥。

    又人患齒縫中血出,以紙纴子蘸幹蟾酥少許,于血出處按之,立止。

     〔2〕抹 隆慶本、萬曆本均作“醬”。

     蚯蚓 屬土而有水與木,性寒,大解諸熱毒,行濕病。

    凡使白頸自死者良,然亦應候而鳴。

    此物有毒,人被其毒,以鹽水浸咬處,又以鹽湯飲之,立差。

    若治腎髒風下産〔3〕病,不可阙也,仍須鹽湯送。

    王荊公所謂寡壤大牢俱有味,可能蚯蚓獨清廉者也。

     〔3〕産 《本草衍義》作“疰”。

     馬〔4〕刀 〔4〕馬 原作“烏”,據隆慶本、萬曆本改。

     與蛤蚌、蛳蚬大同小異,屬金而有水、木、土。

    《衍義》言其冷,而不言濕,多食發疾。

    以其濕中有火,久則氣上升而下降因生痰,痰生熱,熱生風矣,何冷之有? 葡萄 屬土而有水與木、火,東南食之多病熱,西北食之無恙。

    蓋性能下走滲道,西北氣厚,人之禀厚耳!俗呼其苗為木通,逐水利小腸為佳。

    昔魏玄帝诏群臣說葡萄,雲:醉酒宿醒,掩露而食。

    甘而不饴,酸而不酢,冷而不寒,味長汁多,除煩解悁〔5〕。

    他方之果,甯有匹之? 〔5〕悁(yuān冤) 郁怒、憂愁、急躁。

    隆慶本、萬曆本均作“渴”。

     杏仁 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