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仙直指性命真源
關燈
小
中
大
現于外者,應是理之印迹于心者。
應事接物,雖皆屬後天,實則步步是先天之理,所謂腳踏實地功夫。
譬之造屋,若不先把地打得結實堅固,所造之屋,無有不坍者也,故丹經有築基之說。
自心若不時時省察,刻刻提防,則心易肆,性易縱,流為惡業而不自醒,以緻堕輪回,入地獄,未可定也。
書曰:“如保赤子。
”,心誠求之,則庶幾近矣,日循以顔子四勿,曾子三省,使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則可以為君子矣。
其功用也,常将我自己神光内顧一身之中,略存坤腹,無音無聲,無色無相,但覺清空一炁,神光一團,無内無外,觀同太虛。
有時内應,其外之天地山川草木人等,皆在我所觀之中。
有時外接,則一身背後左右,天地山川人物亦皆在我所觀之中。
但要無起分别,不辨事物,則觀之真,即有事物之來之應,亦皆在我所觀之中。
物來之應,此觀如是,物去則無,此觀本如是。
初則似有内外,久而純熟,則無内無外矣。
但覺神光一團,大包天地,即所謂放之彌六合者。
然我之心未嘗一動,我之神未嘗一運。
内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物無其形。
佛家所謂圓覺,道家所謂圓明。
丹經雲:“動中煉神。
”者是也。
古人雲:“見物便是心,無物心不見,譬之石中火,不擊火無迹。
”此所謂卷之退藏于密也。
然此雖為性分之功,實是輔命之極則也,古人謂之煉己,又雲:“未得修成九轉,先須煉己待時。
”。
命功章第七: 夫命者,天所賦之一炁,而人借以生者。
有命則生,無命則死,乃精氣神之根也。
若欲修命,須以保精為始。
蓋精足則氣充,氣充則神旺,神旺則先天可複,而道可修。
其神之為用,蹈水火而無傷,貫金石而無礙,跨鳳骖鸾,神之用也;掌握風雷,神之妙也;結丹成胎,神之一也。
神之為用大矣!然修道之所謂命者,煉氣而已,氣不煉則機不活。
煉氣在乎養神。
養神之妙,要在謹守丹爐,丹田者,下田坤腹也,前對臍門後對腎,中間有個真金鼎是也。
常将兩目照守坤腹,不即不離,勿忘勿助。
待至神定氣凝,虛極靜笃,自然腹中溫暖,而我仍然住守,不動分毫。
及至下極熱盛,自然氤氲活動,直透三關,此自然之妙,無待作為者也。
然人身中之氣,未嘗不生,而一日之中,惟夜半後,心腎一交,則精神自生,以為一日之用。
奈因應事接物,耗散日多,故不能日積,而日有損,以緻日漸衰老。
其生也自不知之,惟靜定有得者,始悉其妙,故真機一動則一生,一生可奪一日之造化。
時刻動則時刻生,故能奪天地一年之造化。
奪者,盜也。
陰符經雲:“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
”苟知所以盜之為道,則命由我立矣,故又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物安。
”也。
而人五髒中之氣,借飲食以資其生,然所生乃陰液,必俟心腎一交後,方化為陽,此常人皆如是也。
陰氣惟寒,陽氣惟熱,故丹田熱則陽氣生,陽氣生而陰氣化。
若丹田不熱,則陰不能化,陰滞而病叢生矣。
然所生者惟氣,所化者惟神,其動者,氣也,靜者,神也。
神而不住于氣,則氣化而資神,神而不化于虛,則氣窒而不靈。
所謂有則生于無,故常無方能生也。
其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者,一刻之中,皆有此三節工夫。
初時神守下極,凝然定靜,謂之煉精化氣。
至熱極而氣生,上三關降金鼎,謂之煉氣化神。
動極而靜,靜而益靜,謂之煉神還虛。
古人雲:“忘形以養氣,忘氣以養神,忘神以還虛,忘虛以合道。
”,此忘字之功,乃徹始徹終之妙訣也。
其身中造化,各人各異,未可以一概而論之,在學者臨時自審可也。
愚今所述是,父師口口相傳秘訣,直指性命真源,金仙正路。
至于逐步效驗,必得躬行實踐,請質于師友之前,則庶幾無悞耳。
其丹經道典,如我父師所着古書隐樓藏書數種,系李泥丸真人及太虛氏心傳,直陳無上乘丹訣,性命之學,無有出于此者。
更有太乙降筆唱道真言一書,性學之精微,盡于斯矣。
然古人有言曰:“不有十年學,休來讀我書。
”。
玄關一竅章第八: 道家之最秘者,玄關一竅也。
此秘非珍重不傳之說,乃秘密不能言之謂也。
然古人有言曰:“言語不通非眷屬。
”,既有是文,既有是象;既有是象,便可從象而立言。
如果不能言者,亦決無是文也。
第以其至玄至妙,言所難言者耳。
今以象而言之,即可由象而窺其堂奧矣。
稽以天地未分以前,陰包陽也。
陰陽未判,混沌未分,是像這個○。
天地既分以後,陽分陰也,是象這個⊙。
人之父母未生前面目,亦然若是○,所謂無極。
既交以後,先天一點落入子宮,是象這個⊙,所謂太極也,一陽生也。
及至面目漸成,手足漸動,十月将足而未足之時,眼耳鼻舌身,五者皆具,精氣神全,而靈光未透,意根未萌。
其氣在臍中往來,借母之呼而呼,母之吸而吸,隻有在胎之息,以涵以養,其象如是◎,謂之太極生兩儀,陰陽成象,二陽生也。
待至十月滿足,落地一聲,而下靈之透露,臍斷息停,其氣不得不從口鼻中出入。
是時也,真竅頂開,天光降衷,六脈分施,五行齊備,後天之真陽動乎中,真陰應乎外,陽從内出,陰從外入,一動一靜,一出一入,外接天地之陰陽以護持,是象這個(多圈)。
此時精氣形神俱全,是謂兩儀生四象,三陽開泰,而成乾也。
然這個(多圈),即是這個◎,就是這個⊙,這個本是這個○,無非分陰分陽,疊用柔剛而已。
稽丹經中拟
應事接物,雖皆屬後天,實則步步是先天之理,所謂腳踏實地功夫。
譬之造屋,若不先把地打得結實堅固,所造之屋,無有不坍者也,故丹經有築基之說。
自心若不時時省察,刻刻提防,則心易肆,性易縱,流為惡業而不自醒,以緻堕輪回,入地獄,未可定也。
書曰:“如保赤子。
”,心誠求之,則庶幾近矣,日循以顔子四勿,曾子三省,使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則可以為君子矣。
其功用也,常将我自己神光内顧一身之中,略存坤腹,無音無聲,無色無相,但覺清空一炁,神光一團,無内無外,觀同太虛。
有時内應,其外之天地山川草木人等,皆在我所觀之中。
有時外接,則一身背後左右,天地山川人物亦皆在我所觀之中。
但要無起分别,不辨事物,則觀之真,即有事物之來之應,亦皆在我所觀之中。
物來之應,此觀如是,物去則無,此觀本如是。
初則似有内外,久而純熟,則無内無外矣。
但覺神光一團,大包天地,即所謂放之彌六合者。
然我之心未嘗一動,我之神未嘗一運。
内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物無其形。
佛家所謂圓覺,道家所謂圓明。
丹經雲:“動中煉神。
”者是也。
古人雲:“見物便是心,無物心不見,譬之石中火,不擊火無迹。
”此所謂卷之退藏于密也。
然此雖為性分之功,實是輔命之極則也,古人謂之煉己,又雲:“未得修成九轉,先須煉己待時。
”。
命功章第七: 夫命者,天所賦之一炁,而人借以生者。
有命則生,無命則死,乃精氣神之根也。
若欲修命,須以保精為始。
蓋精足則氣充,氣充則神旺,神旺則先天可複,而道可修。
其神之為用,蹈水火而無傷,貫金石而無礙,跨鳳骖鸾,神之用也;掌握風雷,神之妙也;結丹成胎,神之一也。
神之為用大矣!然修道之所謂命者,煉氣而已,氣不煉則機不活。
煉氣在乎養神。
養神之妙,要在謹守丹爐,丹田者,下田坤腹也,前對臍門後對腎,中間有個真金鼎是也。
常将兩目照守坤腹,不即不離,勿忘勿助。
待至神定氣凝,虛極靜笃,自然腹中溫暖,而我仍然住守,不動分毫。
及至下極熱盛,自然氤氲活動,直透三關,此自然之妙,無待作為者也。
然人身中之氣,未嘗不生,而一日之中,惟夜半後,心腎一交,則精神自生,以為一日之用。
奈因應事接物,耗散日多,故不能日積,而日有損,以緻日漸衰老。
其生也自不知之,惟靜定有得者,始悉其妙,故真機一動則一生,一生可奪一日之造化。
時刻動則時刻生,故能奪天地一年之造化。
奪者,盜也。
陰符經雲:“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
”苟知所以盜之為道,則命由我立矣,故又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物安。
”也。
而人五髒中之氣,借飲食以資其生,然所生乃陰液,必俟心腎一交後,方化為陽,此常人皆如是也。
陰氣惟寒,陽氣惟熱,故丹田熱則陽氣生,陽氣生而陰氣化。
若丹田不熱,則陰不能化,陰滞而病叢生矣。
然所生者惟氣,所化者惟神,其動者,氣也,靜者,神也。
神而不住于氣,則氣化而資神,神而不化于虛,則氣窒而不靈。
所謂有則生于無,故常無方能生也。
其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者,一刻之中,皆有此三節工夫。
初時神守下極,凝然定靜,謂之煉精化氣。
至熱極而氣生,上三關降金鼎,謂之煉氣化神。
動極而靜,靜而益靜,謂之煉神還虛。
古人雲:“忘形以養氣,忘氣以養神,忘神以還虛,忘虛以合道。
”,此忘字之功,乃徹始徹終之妙訣也。
其身中造化,各人各異,未可以一概而論之,在學者臨時自審可也。
愚今所述是,父師口口相傳秘訣,直指性命真源,金仙正路。
至于逐步效驗,必得躬行實踐,請質于師友之前,則庶幾無悞耳。
其丹經道典,如我父師所着古書隐樓藏書數種,系李泥丸真人及太虛氏心傳,直陳無上乘丹訣,性命之學,無有出于此者。
更有太乙降筆唱道真言一書,性學之精微,盡于斯矣。
然古人有言曰:“不有十年學,休來讀我書。
”。
玄關一竅章第八: 道家之最秘者,玄關一竅也。
此秘非珍重不傳之說,乃秘密不能言之謂也。
然古人有言曰:“言語不通非眷屬。
”,既有是文,既有是象;既有是象,便可從象而立言。
如果不能言者,亦決無是文也。
第以其至玄至妙,言所難言者耳。
今以象而言之,即可由象而窺其堂奧矣。
稽以天地未分以前,陰包陽也。
陰陽未判,混沌未分,是像這個○。
天地既分以後,陽分陰也,是象這個⊙。
人之父母未生前面目,亦然若是○,所謂無極。
既交以後,先天一點落入子宮,是象這個⊙,所謂太極也,一陽生也。
及至面目漸成,手足漸動,十月将足而未足之時,眼耳鼻舌身,五者皆具,精氣神全,而靈光未透,意根未萌。
其氣在臍中往來,借母之呼而呼,母之吸而吸,隻有在胎之息,以涵以養,其象如是◎,謂之太極生兩儀,陰陽成象,二陽生也。
待至十月滿足,落地一聲,而下靈之透露,臍斷息停,其氣不得不從口鼻中出入。
是時也,真竅頂開,天光降衷,六脈分施,五行齊備,後天之真陽動乎中,真陰應乎外,陽從内出,陰從外入,一動一靜,一出一入,外接天地之陰陽以護持,是象這個(多圈)。
此時精氣形神俱全,是謂兩儀生四象,三陽開泰,而成乾也。
然這個(多圈),即是這個◎,就是這個⊙,這個本是這個○,無非分陰分陽,疊用柔剛而已。
稽丹經中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