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願得?世有遇而不勤者,固未足惜,若勤而未遇者,方怅怅其無所之,吾同門正不少也。

    譬之寒者思衣,飲者思酒,方其未得也,遇袯襫亦将披之,遇糟粕或将嘗之,甚有入火孛飲鸩酒者矣。

    夫孜得編制縫掖,廣傳醞釀以贻人,且明曉以火孛之必炙,鸩酒之必毒耶。

    準此以衡諸求道者,凡得睹是編,足以引睇吾夫子手著諸書之妙義,其汲引之力,感激之心,當何如哉。

    林竊拟商之心香,亟謀付梓,廣布同門,以副我夫子誨人無隐之慈意焉。

    是編直指真源,正傳道義,悉除隐語,廣揭道程。

    心香之于丹道,固能刻刻采,刻刻煉,刻刻溫養,刻刻還虛,不以節限拘者矣。

    尚斯諸同門各尌現前境地,惟自心清行潔,樸樸實實,精精純純,窮理盡性,以緻于命,不泥于見精神而久生之漸法,直造夫忘精神而超生之捷徑焉。

    庶幾心縫意釀,真積日久,自然領元酒而得親淡味,衣無縫而身列金仙,此夫子深望于我侪所共相策勵也夫。

     乙酉季秋,同硯弟闵陽林拜序于上海小蓬萊之蔭翠樓。

     序四 自叅同、悟真作而道始明,亦自叅同、悟真作而道轉晦。

    以鉛汞嬰姹取喻過多,卦爻斤兩功課亦過密也。

    餘昔在漢上,得性命圭旨讀之,始有志學道。

    嗣讀仙佛合宗、天仙正理、金仙證論諸編,雖皆偏重命功,立論較為明晰。

    庚寅九月,自楚旋吳,谒闵小艮師于盤溪葆元堂,蒙以所著三尼醫世功訣、道程寶則諸書見贻。

    以儒宗之論為根本,而以道家之說印證之,大旨在于性命雙修,尤以性功為主。

    謂修得一分性,保得一分命,道家之元言,寔孔門之心法也。

    同門薛君心香,侍師最久,奉教最深。

    餘望衡對孫,旦夕過從,訂兄弟交有年矣。

    餘年齒衰頹,聞道苦晚,太極陰陽之理,雖略有所得,而于玄關玄牝二境,道之關鍵,言人人殊,罔所折衷。

    一日君過餘,出此冊見示,蓋所手著經闵師點定者,書凡九章,二者之說在焉。

    再讀之,明白顯露,若春風之泮冰,而紅爐之點雪也,不禁狂喜。

    竊以闵師之道得之沈師,太虛之道得之李泥丸真人,即唐之李八百也。

    其發源寔出于太上正宗所言,與白紫清真人修真辨惑論相合。

    而薛君得其傳者之弟畜灌夫者,今得兄事袁絲矣。

    馀儒人也,顧學儒數十年,視周、程、張、朱,瞠乎不可以道裡計。

    讀道家之書,乃于大學之格緻誠正,中庸之中和位育,論語之克己複禮,孟子之知言養氣,周易之消長動靜,一靜驗而得之。

    若遊子久出乍歸,故居高堂密室,無不四通六辟也。

    而更于是書得其要領,則是書又覺路之金繩,迷津之寶筏矣。

    闵師學道六十馀年,親奉教于黃孚中、金懷懷諸前輩,貫通三教,道力淵純,盡辟旁門,獨标真谛,以儒正道,以道輔儒,凡海内今日第一駐世神仙,習靜金蓋、梅島,不輕至塵世。

    欲聞闵師之道者,尚其于薛君問津焉。

     道光壬辰九月,同門愚兄陳文述拜序于吳門瑤潭精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