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皇新經注解卷中

關燈
孚佑上帝純陽呂祖天師注 大道無形,玄理幽深。

    一粒金丹,得飛升補。

    還成至眞,道德眞經。

    降生大天尊。

     寶卷開,金丹層層透出來。

    闡口訣,洗仙懷,丹經子書皆皮毛,惟此妙注多自在。

    萬世下看,悟者各自安排。

    一得天機,請上瓊眞台。

     玉皇赦罪大天尊玄窮高上帝, 凡修天仙者,能時時持念此寶号,神丹必成。

    凡修神仙者,時時持念此寶号,金丹必成。

    人地鬼仙亦然。

    故此卷首放此寶号,非徒然也。

    乃欲修此五仙者,或臨爐火,或運鼎器,或采先天一炁,或取後天至寶,或行清靜水火,或修善德因緣,皆當時時如對上帝矣。

     臣今稽首,統領壇下弟子,百拜丹墀,宣說心印妙經之精藴。

    恐洩天機,請祈恕赦。

    臣無非為世衆生,多迷大道,多入邪徑,以訛傳訛,不得其眞。

     此乃請演之序,隻重在心印妙經四字上。

    臣今演奧十品妙經,救生濟死,超升衆生上天庭。

    臣孚佑再拜稽首敬說。

     大淸紫微中天北鬥九皇七元救生濟死至眞妙道尊經卷中,提出十品,便為此卷一大綱也。

     爾時,法筵清衆,一切在會尊仙尊神,朝過元始,聞過妙經,複谒玉淸聖境。

     太上道君。

    是時, 道君坐瓊台,登紫府,放混元百千億萬變化之祥光,凝結混元百千億萬層次之寶葢。

    玉女奇特,金童莊嚴,彩衣翩翩,妙香勃勃,奏鈞天妙樂,歌八景洞章。

    文仙班列,端拱執圭,凜天顔于咫尺;武神飛揚,舞蹈瑤堦,拜丹墀以谒聖。

    己乃序此。

    巳酉元旦,一陽初動,朝會元始之後,又朝道君,複請演至真妙道尊經,以度修玄之衆生也。

    但見班中有一 上帝名曰,昊天有一。

     眞人,名曰薩公,俱鞠躬而出,稽首作禮,向道君前而言曰:今日朝元之期,有 元始天尊在淸微天宮,放百寶祥光,開南天之門,照見衆生。

    近世末劫,難以解脫,而說救生濟死之妙經。

    此處提出一昊天上帝,見大道本之昊天,凡修鍊到得手時,丹必歸于昊天宮方成,故此宮??有個上帝主宰。

    提出薩公眞人,見得大道本證眞人,凡修鍊自起手時,必須罡炁護法,此薩公得天罡大法之正傳,故此眞人必學薩公。

    有此二位,請演至眞妙道之經,道君方大闡玄藴,為衆生證果法門。

    仰惟 道君闡玄揚教,複說至眞妙道尊經,使近世末劫之衆生,皆入玄門,俱守道法,不至為惡失善,永遭劫難,永堕地獄。

    伏祈宣說,使修眞之子,得鍊金丹,得證仙果,豈不善哉。

    此隻重得鍊金丹四字,啟道君傳訣之旨。

    道君曰:爾等臣工,在淸淨之天,處瓊瑤之府,寂淡逍遙,快樂自在,度盡凡夫,固爾大願。

    凡夫難度,無如之何。

    此叙道君開口說法,卻重在淸淨瓊瑤,寂淡逍遙,快樂自在處。

    何也?必是一身淸淨之子,有瓊瑤之富,能自寂淡逍遙,快樂自在,方可修金丹之大法也。

     其班中長春眞人聞說及此,亦越班作禮而進曰:承道君慈悲,仰 玉帝法旨,賜天仙狀元之府,演龍門玄靜之教。

    下方衆生,凡在道者,孰非吾徒,出吾正派,皆是支派。

    天下寺觀樓閣之中,諸山岩空洞之内,道貌道體,道形道像,俨然以道自居,究竟不得眞道。

     此又提出長春眞人者,以長春為七眞之首,天仙之元,凡修道得道者,無論寺觀樓閣,山岩空洞,皆為長春收攝,故此雲雲。

    言道貌道體等說者,乃是言一派假修道之人,未得金丹正傳,徒向丹經上捉抹,自矜自張,終歸于死,空當修道講道之名者說法。

     今旣承恩光,懸想宣揚。

     正長春繼昊天薩公請演之秘意也。

     道君曰:修鍊寶法,金丹大道。

     道君開口便說修鍊金丹四字,乃一卷綱領,為萬世之柱腳,作五仙之慈航,立死生之關頭。

    故開口下此二句,亘古亘今,自混元之始,以至十二萬年甲子之末,孰能過乎?玉皇心印妙經,藥品全備,奧旨無窮,持法棟梁,修鍊秘旨,莫過于此。

     此将心印妙經提出,作金丹一證。

    将混元與十二萬甲子提出,作修鍊者一柱。

     心體力行 此四字至重,乃全卷修鍊金丹大道者。

    ??一法,則照此四字向前行之,自是仙緣有分。

     何患大道不成?除此之外,有何他說? 此是足上之詞。

     長春眞人再拜而進曰: 玉皇心印妙經妙道無窮,藴含莫測。

    凡夫愚昧,孰能省此。

    祈我道君,宣說寶音。

    大慈大悲,引度衆生。

    明白顯豁,淺近味深。

    使人易曉,淡而彌永。

     此是長春子聞道君言心印經為道之祖,恐凡夫不知深奧之味,懇求道君明言淺旨,以使賢智愚不肖衆生同登道岸。

    此等此處說個心印二字,要修鍊金丹者與玉皇之心相印,方是眞經。

     于是。

     道君歡然顔悅,大闡妙道,曰:吾卽抽心印妙經之精味,以闡大道金丹之眞傳。

     此道君聞長春子說得度人之心到十分慈悲處,不覺發歡然之悅顔,而大闡妙道,以度衆生。

    妙在一個抽字眞有意味,兩個眞傳字最的确,人當默識,方可心通。

    此以下便将心印妙經首尾源流,一層一層向金丹眞傳上實發,将玉皇天尊一派玄窮高上的仁恩字字宣揚。

     夫大道不外精炁神之三品,而必本先天之祖炁,始末源流,總在人之一身。

     夫人身有精炁神為三寶,藉先天祖炁為本。

    腦為精海,故修鍊者有補腦還元之說;心為炁海,故修鍊者有補心養炁之說。

    神卽寓于精炁之中,實本命門祖炁而有。

    丹不先由祖炁補足精炁神三寶,安能得還先天一炁?此始末源流,總在人之一身。

    可見人身卽大道之天根月窟也。

    身内是道,身外非道。

    要得身外道,必本身内道。

    此四句卽投汞采鉛之說。

    故曰道貴同類者,此也。

    其理不外乎無極太極之一理,其數不出乎九宮八卦之大數。

    道必有理可憑,理必有數可?。

    道不合理則不正,理不合數則不大。

    至若無極太極、九宮八卦之理數,皆在其後,自見妙用。

     莫逃動靜,難出五行。

    陰陽二炁,道炁長存。

    此動靜五行,陰陽道炁,皆在無極太極,九宮八卦之内,觀後自知。

    言此以足理數之用耳。

    雖然,大體亦在其中矣。

    五髒六腑,必有至眞。

    功夫年月,豈無一定。

    下手得手,皆有途程。

    結丹還丹,自見分明。

     此五髒六腑,乃金丹之室宅;功夫年月,乃金丹之運用;下手得手,乃金丹之始末;結丹還丹,乃金丹之源流。

    其精微俱在,後人當細玩。

     恐訛傳訛,不求真名,而宗假名。

    燒丹鍊汞,皆自強名。

    烹藥煮草,皆自強名。

    丹砂水銀,赤汞黑鉛,黃金黑錫,皆是強名。

    閉谷縮龜,采戰吞丹,皆自強名。

    旁門小道,切不可宗。

    此撥三千六百旁門之一枝也。

     外丹大道,怎能得成? 乃道君言:此神丹非三世天子福,十世狀元身不可也。

    總見隻是有金丹一途,為神仙??易法門也。

    一切非我身中所有,一切不是天理至正,一切不是父母所種,一切不是天地所凝,皆是異端邪行。

     此提出身中天理、父母、天地等項,可見此外皆不是大道,怎能成仙? 惟我大道,廓然至公,泰然至正,本乎父母所生,本乎天地所凝,豈是強持捴要,力行 此提出至公至正四字,乃見萬世無弊之道。

    道離天地,不是陰陽二氣之理;道無父母,不是精血會合之數。

    此所以貴明乎至公至正之大,才去力行,方不強持,捴要人得其眞傳耳。

    從有為以至無為,從當然而到自然,關乎陰陽造化,合乎日月推輪。

     此正隐隐漸漸,說到行持金丹處了。

    起手必須有為一熟,方到無為;下功必自當然一眞,方得自然。

    此有為無為,當然自然,俱是陰陽造化之理,為日月推輪之數。

    此處如演戱,已有一影子矣。

     有象可指,有形可名,象歸無象,名複無名,便是上乘,天外有天,身外有身。

     此形象就是陰陽日月之有為當然處,此歸無象複無名,乃卽無為自然之本。

    陰陽日月處,始而形象可據,終而象名無實,雖言不是空,卻是色中一個眞空,此便是天外天、身外身之最上一乘也。

    人當從有為想到無為,從當然做到自然,方得見天外天、身外身矣。

     明明白白,朗朗明明。

    未得難得,一得永得。

    此是至道,特說汝聽。

    此結上起下,以一派難得永得之明白處,俱在後注發揮。

    世上抛父母,撇妻子,忘兄弟,背君臣。

    神仙豈逃五倫,總是凡夫強為。

    吾今細論其源,卻深不指迷途。

    此道終久難明,汝等複位,敬聽良因。

    從頭說起,層層推論。

    打破千古疑團,說出萬載仙經。

    此又将世上一種無五倫的,不明大道正理大數,動輙入山歸洞,以為除俗塵,不知皆強為也。

    故天地生人于五倫之中,總要人不離陰陽二炁,方是大道成仙。

    道君以後,層層闡明,人有緣而得參悟者,自是仙經,總無疑團。

    此處便将叙到至正至公,一一交結矣。

    再看下文精深處,才好下手得手。

    無極而太極,太極本無極。

     此二句卽先天後天之說,卽先天中有後天,後天中可複先天之義,觀下文分解便知之。

     無極者,天地之根,萬物之母,正乃元始之先,空洞之中也。

    此在洪蒙未判,天地未分,一團元炁渾淪,故曰:天地根,萬物母,元始先,空洞中也。

    譬如一個十四五嵗的處女,經未見,關未破,純乎一團元陽,眞是夫婦之根,兒女之母。

    一點元精、元氣、元神,隻當元始之先,空洞之中也。

    觀此,譬如自知無極之理。

     無聲無臭,無形無名,渾渾噩噩,混混沌沌,卽先天之精氣神,胎息氤氲, 此無聲四句,乃正形容以足上語。

    卽先天之精炁神二句,正解無極之精微。

    可見修神仙者,最難得此一根一母之空洞中元始天尊也。

    欲明此理此數者,當玩胎息氤氲四字。

    太極者,天地之始,萬物之祖,有炁有理,有數有文,形形色色,變化生生,亦是先天之精炁神。

     此太極本無極之混沌而來,天地從此而始生,萬物從此而初成。

    故祖氣盤結,開化兩儀;真炁凝成,推移四象。

    凡人物之大數,皆從此見;凡宇宙之大文,皆從此出。

    形無不成形,色無不有色,此太極化生變動之至理也。

    如此譬之,十四以後,處女天癸,已至巳水,二星已判,明月猶未配合,猶未生育,其實一團元陽眞炁凝結,有上弦下弦之分。

    能識此譬,如便知此太極之理,亦是先天之元精元炁元神也。

    不将俗言譬說,怎能教醒愚人?若眞修鍊之子,能将無極太極兩大柱腳,誠敬參悟,便可神遊玉京矣。

     識此則是後天之精炁神,先天弗違,後天奉時,裁成天地之有馀,輔相天地之不足,造化在手,運禦乾坤,超仙位眞,何道不成?自初太上垂教,着道德五千言,無句不是生死關頭,無句不是修鍊至言。

    無奈凡夫仙緣淺薄,功行不到,使自迷自愚,将先天正理以訛傳訛,将後天培築以假作假。

    不知從古得道者,皆有仁慈,惟願衆生個個俱離地獄苦海,人人都上天堂樂境,那知得失之理?如先天已過,便是後天。

    修眞者能知五千四十八歸黃道,而弗違乎先天之一炁;能知三十時辰兩日半,而奉行乎後天之一陽。

    此先天後天,非上下兩弦之說,卽無極太極之理。

    有能作上天梯,偷得蟠桃一枚;有能造鐵船兒,過得西海一囘,便是造化在手,運禦乾坤,何愁天地間、地天上有馀不足,不盡為我所裁成輔相乎?噫!人要超仙位眞,須當先明太極之理,再進而明無極之理,何患乎起手得手之大道,不為我一大成也哉? 無極動而為陽,眞水存焉。

     此非無極,就有一動一靜出來,乃是無極中含住的眞動眞靜。

    當看一存字,便知此含住之理,下面火木金土皆然。

    夫此之謂陽動,而卽有眞水存者,以水為天一所生,乃眞元之炁先化成此水,故屬無極中之陽也。

     夫此眞水,何水也?卽元精、元炁、元神也,乃正解眞水二字。

     名為太易,而生玄光九皇上眞之炁,生于天一壬子之方,而成于地六癸亥之鄉。

     太易者,正混沌之先,又混沌一點玄光,從此太易而生。

    玄光者,卽元精、元炁、元神合成眞水,一團玄元之光也。

    故此炁無形無名,居于九皇上眞之處。

    而謂之九皇上眞之炁者,乃一團九九純陽上上眞宰。

    此在何處生?何處成?卽生于天一壬子,卽成于地六癸亥,卽位北方玄武渾元之眞鄉也。

    愚人乎!就是渾渾噩噩的腎家處,爾可惺否? 無極,靜而為陰,眞火存焉,名曰太初,而生元命。

    天皇上眞之炁,生于地二丁巳之方,而成其天七丙午之鄉。

    此由無極所存天一之水,說到地二之火上。

    水内有眞陽,故為動之陽;火内是眞陰,故為靜之陰。

    此火在無極未形之時,亦屬混沌之先。

    又混沌一點,太初眞炁凝住,而生元命者,此眞火為眞眞的元命。

    此火一熄,人便歸陰,精炁神三者皆從此絶,非元命而何?此炁為天皇上眞之炁者,天皇在至靜之處,内有上眞主持,此眞火方有此元命之炁。

    何處生來?從丁巳地二宮生來;何處成來?從丙午天七宮成來。

    此二七亦為九數也,分之則有奇耦,與上一六合七分之者。

    然愚人乎!爾可知人生原有個朱陵洞否?爾不知當看丙丁是何如之天火,巳午是何如之地火。

    又當看地二丁必巳所生之火,必要天七所成之火,從此參透自見。

    水木金土四者,亦如是看來。

    靜極複動,而又為陽,眞木存焉,名曰太始,而生太炁。

    太乙上元之炁,生于天三甲寅之方,而成于地八乙卯之鄉。

    此又根靜極說到複動之陽來。

    眞木本在太始,此太始所生之太炁者,亦在混沌之先。

    又混沌方名太始太炁,太乙上元之炁,卽肝家渾淪之一團眞炁也。

    生在何處?生在天三甲寅之方。

    成在何處?成在地八乙卯之鄉。

    此天三又自天一生之,此地八又自地六成之。

    有壬癸方有甲乙,有子亥方有寅卯。

    此等木雖曰水生,而天地合一,木自眞木也。

    愚人乎,爾可知此靜極複動之陽,在青華長樂界内,有東極妙嚴宮乎麼?明月子雲:太乙救苦天尊,卽太乙上元之炁者。

    太乙天尊本屬混沌無極之先,加了救苦二字聖諱,則是救太極分開已後衆生之苦了。

    吾着此凡道一答,使萬世參此注中之青華東極,在混沌之先,便有 動而複靜,而又為陰,眞金存焉,名為太素,而生梵炁。

    太眞九光輪之炁,生于地四辛酉之方,而成于天九庚申之鄉。

    此又由動極複靜,陽極複陰說來,亦是無極中所存者,并未說到太極已分後。

    此眞金何以為陰?因地四辛酉耦數所生,天九庚申奇數所成,故為陰。

    名為太素而生梵炁者,此太素亦混沌之先,又混沌方有此梵炁,為太眞九光輪之炁。

    壽陽子雲:梵炁卽眞一之炁者,僅說其統名,五行之炁皆可通,那未說出此眞金中眞梵炁也。

    吾存此凡善一答,使參此注者,知眞一二字可移,梵炁二字不可移。

    何也?此梵炁必是西天竺國,方是太素月光王所生,故太眞有九光輪滿之炁,凝成一團眞金,寓于肺家華葢之下,正居大智光中,為眞空妙相,為無上玄元。

    愚人乎,爾可知聖慧先天,在盤古祖劫之先,便知此無極中動而複靜之理。

     四炁已備,形質俱成。

     此二語乃道君總上無極中水火木金四炁全備,則形質方得具成。

    此四炁仍是九皇上眞、天皇上眞、太乙上元、太眞九光輪混沌之炁。

    先有之炁,方有水火金木之形質具成,寓于無極之内,存于動靜無象之中。

    有此二句,足上作一小結,方好接下。

     生人之本,生物之根,必然賴土而生。

     此本根二字,雖自水火木金四炁,而兩生字卻??賴乎土之一炁,故下必然二字。

     人得土而成形,萬物得土而長養,大道得土而上乘,金丹得土而聚凝,精得土而入黃庭,炁得土而歸神室,神得土而座牝門,各極其位,是曰太極。

     此又是從無極說到太極來了。

    如玄根子撥問曰:水火木金旣屬無極中所存,難道土不屬無極中所存乎?吾教之曰:土為寄位,如仁義禮智之信。

    然水火木金皆不離乎土,言水火木金便有土在,何也?土尅水,是水不離土;火生土,是火不離土;木尅土,是木不離土;土生金,是金不離土。

    土在無極中之正中,渾淪無形,為水火木金四炁之主,又為水火木金之寄。

    若無極中之土必曰無,何以有太極出來?故土一随水火木金四炁而一動一靜,則人物、金丹、大道、精炁神三寶,皆賴之而成形長養,并得之而入、而歸、而座,以聚凝乎上乘也。

    此土之所以為根為本也。

    玄根子聞此,拜而請曰:黃庭、神室、牝門,各極其位,是曰太極之理。

    吾又教之曰:黃庭居脾胃之中,神室居脾胃之上,牝門居脾胃之下,故土皆入歸座。

    此玄根子複敬撥問曰:丹經謂黃庭卽神室,牝門卽生門,道祖何以謂精入黃庭,炁歸神室,神座牝門,俱不離土?所教弟子者,俱與丹書相異,恐為後世撥。

    吾正容教之曰:丹書多不明指,僅言其名目,未指其實地,至使後人認不眞,以此為彼,以彼為此,訛中傳訛。

    如吾旣設慈航普渡,便指人一個的的明處,方不緻人在黑暗中坐。

    夫黃庭亦混沌之名也,故道君以黃庭二字為一經名,司周身百節。

    何得以神室二字,亦在周身百節之神名中乎?乃人不自參求耳!如知參求者,便曉此黃庭為流戊就己之祖,此神室為鍊精化炁之所,此牝門為采藥行符之宮,三者各得土而極其各居之位,會而為三寶合一,便曰太極。

    故曰:太極有水火木金土。

    又精炁神從水火木金土而出,一團先天充足,欲有發揮出來,是以分陰分陽,生人生物,皆自太極中開化也。

    子其知之乎?但願萬世下,皆明此太極本無極之至理也矣!太極純陽,總領四象,中沖五靈, 上旣出了太極二字,此便根太極說出所以然之理來。

    此太極卽是上流戊就己合成一太極也,故曰純陽。

    四象為水火木金之四象,此皆為一太極之所總領,存于無極之中。

    中能總領,則合四象而為五靈。

    但先天一粒黍米,後天一點眞炁,皆從此五靈沖滿沖合而來。

    若五靈之炁不沖,眉光必無彩色,牝門焉得眞一?人當從此參透總領中沖四字,便知此道非常道也。

     生于天五戊辰、戊戍之方,而成于地十己醜、己未之鄉。

    此雖配合天幹地支而言其理,其實戊己皆有本位,辰戍醜未總是煞炁,能除四金之煞炁,便得土字之眞炁也。

    故中黃老人獨立鎭星之位,而為北鬥、南極、東公、西母之所對待矣。

    此理本屬至理,打得穿,便是黃婆勾引之景也。

    一動一靜以互根,分陰分陽以合形。

    一粒先天,開天立地,化生品類,人人統體一太極,物物各俱一太極,人能修持太極,仍還于無極。

     此互根之動靜,合形之陰陽,皆從太極中分來。

    有這眞陰眞陽,為之一動一靜,方有一粒先天出來,開天立地,使清濁定位,然後化生品類,結成性命根蒂,此皆是太極本有之理。

    合而人人統一太極,原無二緻;分而物物各一太極,本同一原。

    人能參透此理,精心修持這太極中眞陰眞陽,久久純熟,道歸自然,體複如來,則太極仍還于無極之元精元炁元神也。

    此由始及終,扼流溯源之學。

     無極合虛而生炁,炁生于空,空生于始,始生于元,元生于玄。

    無極本無形無名,渾然一太虛也,卽合虛而生先天之一炁。

    此一炁雖生于太虛中,卻生于太虛之空處。

    空無可空,又有一始。

    始有自始,又為一元。

    元極無元,又名曰玄。

    玄之又玄,方曰無極。

    此五句,正說無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