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皇新經注解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孚佑上帝純陽呂祖天師注
太淸紫微中天北鬥九皇七元救生濟死至眞妙道尊經卷上
夫太淸者,乃元始說法之宮,在金丹為第一點先天炁。
紫微者,乃元始聚會之所,在金丹為紫紅精微黍米。
中天者,乃眞一不二,正中之天。
北鬥者,乃在人心,卻是天之樞機,在金丹無此心火樞機,安能得眞鉛歸我?九皇七元者,卽是人之本命,在金丹無此九皇七元,安能接命?救生濟死者,雖元始玄座說法,救生濟死,在金丹其實得來,自然救生而住世長年,濟死而解脫飛升。
至眞妙道者,成了至眞,自顯妙道。
尊經者,此欲至眞以顯妙道,非元始之金丹尊經不可也。
此乃經名第一注腳,人當潛玩,必見玄機。
是時, 元始天尊 四字已托出金丹總領。
在淸微天宮。
元始天尊本是淸微玄炁也,自在淸微之天宮,說法八景玄苑。
此八景在天宮,乃欝羅一景,蕭台一景,森羅一景,淨霐一景,梵相一景,神通一景,眞玄一景,趨類一景。
在人身,乃泥丸一景,玉枕一景,夾脊一景,雙關一景,尾闾一景,玄關一景,绛宮一景,太和一景。
元始天尊為度衆生之八景,自在玄苑之八景也。
金童侍側 此童在元始天尊之處,乃混元一炁凝成金液之童,玉女揚煙。
此女在元始天尊之處,乃先天一炁凝成玉液之女。
侍側者,同侍于天尊之側也。
揚煙者,所揚何煙,卽揚淸微中之妙煙,卽揚八景中之玄煙也。
此煙就是一粒黍米透出者是矣。
寶花倩爛于諸天。
是寶花也,皆金童手植之寶花,花而謂之曰寶,自必有顔色倩爛于諸天所在也。
異香噴吐于瑤池。
是異香也,皆玉女所放之異香。
香而謂之曰異,自必有瑞炁噴吐于瑤池水内。
此二語已隐透金丹矣,正值己酉、己旦之期。
此己酉己旦,本屬天尊開南天門放寶光之時,按道則甲己己土丹,非此土不結,雖曰流戊,其實就己巳合成金局,酉有辛金,必是己酉己一點辛金之局,方是西方來的一點真金,且庚金生在己,庚己會成,自見先後兩天之分,元為會始,旦為交初,在用己土者,就必須交會酉家一點始初的真金,才呌是流戊以就也。
一陽初動之會 此一陽還屬己,還屬酉?答曰:己也有,酉也有。
己無一陽初動,何以能剛能柔?酉無一陽初動,何以為柔為炁?天尊開天門,放寶光,正此己酉元旦,一陽初動之際也。
諸天神王,飛天大聖,日月二曜,滿天星?,玉府羣真,瑤台列仙,普皆來集。
都見己酉元旦,一陽初動,有寶光大放,俱來叨光而朝至尊。
在道則一身之天,百節之聖,皆因己酉元旦,一陽初動,而聚集于精炁神三寶之宮,以聽天尊說法也。
是時也, 乃一陽初動之時。
龍飛天端,鳳舞瑤堦,鸾鳴锵锵,麟戱紫炁。
龍鳳鸾麟,在天則為四大靈物,在道則為四大靈性。
龍本淫性,鳳本動性,鸾本養性,麟本靜性。
天宮有此四物,天尊方登座。
道中有此四性,聖靈方演玄。
凡夫未知,惟眞能明。
天尊于是開南天之門。
天尊因在己酉元旦一陽初動,有此大吉之時,于是集者集,飛者飛,舞者舞,鳴戱者鳴戱,方開南極丹天之門戶。
在天則如此說,按人則南天之門,卽綘宮離火之天也。
放百寶祥光,彩色爍爍,赤氣煌煌。
祥光自必有彩色可愛,赤氣可觀。
是百寶者,在天則為天家之百寶,在人則為那百寶,卽為百節生榮百寶之祥光也。
此百節生榮百寶之祥光,有彩色,??是五髒所生之五彩;有赤炁,郄是心家為五髒之神君總領,然後生出五髒之彩色,聚成祥光,而爍爍電掣,煌煌赫耀也。
照見山嶽河海之内,天下萬國九洲之地,迸射三十三天,透開一十八重地獄。
惟其是百寶祥光,方使漙天漙地諸境,有彩色赤炁也。
在天則如此說,在道有此祥光,自然得之者,必出乎山嶽河海,天下萬國九洲之上,神入三十三天之處,法度十八重地獄之鬼,總是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也。
是光也,卽。
玉帝一十七道之寶光 光卽百寶之祥光。
當日玉曰:三千二百劫修成一十七道之光,然後有此發于外。
此一十七道之寶光,皆是所修、所鍊、所斷障、所本行集來,故有此奇特。
卽。
鬥姥之紫金光,卽 牟尼之百千億萬之神光,卽 帝乙之混元光。
紫金光乃從華池中龜台上修鍊得來,神光卽從波羅蜜舍利子鍊成,混元光卽從太無元始玄修出。
是三大修鍊者,皆不外元始天尊百寶祥光也。
天子得見是光,而國祚興隆,皇道蕩蕩。
臣庶得見是光,而爵祿亨達,聲名彰彰。
學士得見是光,而聰明智慧,睿哲文明。
此九句,乃前世有玄根者,見此寶光,如是効驗,得此百寶,如是靈應。
至若下此者,則不然。
凡夫得見是光,而福壽綿綿,永除災殃。
此凡夫,非等閑之凡夫也,亦廣種福田。
?有道緣之凡夫,得見是百寶祥光,必然多福多壽,災殃永除。
何也?有此寶光在身,尚可住世解人之厄,安得自己猶無福壽,竝除災殃也哉?求功名者,得見是光,而功名遂願。
求子孫者,得見是光,而子孫盈庭。
保父母者,得見是光,而孝心以動天地。
祈君恩者,得見是光,而忠義以貫鬥牛。
夫百寶祥光,乃自金丹鍊成,百節生榮而來。
求功名者,欲仁施萬類,化及百姓,先有此鍊成寶光,靈性自是如來,安有功名之不遂願?此如許旌陽,是求子孫者。
欲不做無根無後的神仙,先有此寶光,充足百節,馀炁一灑,安有子孫之不盈庭?此如彭祖,是保父母者。
一有此寶光,能得見之,九祖尚且超升上界,與天同休,父母自然魂靈常存。
祈君恩者,有此寶光,得見君上,且聖德無疆,本身焉有不忠不義之理?一切有緣,得見是光,而緣益接緣,洞洞徹徹,朗朗明明。
一切乃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本元始之一氣而生,太極之一理而成。
凡有緣得見是百寶祥光,而緣益接緣,永遠不絶如縷,洞洞徹徹,毫無遮蔽,朗朗明明,毫無隐藏。
此皆一種眞光發着于外者,由眞寶誠于中也。
天尊觀見衆生,億劫輪回,繼續漂沈。
此衆生皆是億劫中未得見是光者,故有輪回漂沉之苦,繼續不已。
嗟歎良久,撫幾哀憫。
乃天尊放光之後,照見這等無緣之衆生,欲說法超度,故先發嗟歎哀憫之聲。
臣孚佑是時在側識。
天尊慈悲之意,稽首長跪而請曰: 此時孚佑正在朝元之會,侍立放光之旁,見天尊如此嗟歎哀憫,有超度說法之意。
故孚佑亦覺念起,不得不逢天尊之機,而請超度說法之旨。
天尊大聖,天尊大慈,祈開洪恩,廣啟方便,旣憐衆生,複合拯提。
此孚佑識意跪請之言。
天尊良久默然,注目下方而歎曰: 此天尊為孚佑跪請,存神良久,哀憫藴含,不得已而歎,方啟奧言以發揮。
哀哉衆生,不知大道。
此天尊哀憫未得見寶光之衆生,不知固精保炁凝神之大道。
迷迷沈沈,死死生生。
于七情六欲,迷之又迷。
于三災八難,沈而又沈。
于刀山血海,死而又死。
于四生六道,生而又生。
吾今為汝說此良因,汝當敬授,汝當谛聽。
乃天尊呼孚佑,為汝說此衆生所以輪回,在億劫之中難脫;所以漂沈,有繼續之故難斷。
這等良因,發為哀憫。
今特宣說,孚佑當敬以授之,當谛真聽之。
于是招集雷神,勅命鬥宮,會聚九皇,說太淸紫微中天北鬥九皇七元救生濟死至眞妙道尊經。
此己酉元旦,一陽初動之時,雷府諸神,鬥宮諸眞,九皇七元,皆在寶光會中。
天尊欲說良因,故招集者複集兩班,勅命者複命敬侍,會聚者複聚座下。
是法寶未闡,先聚至眞,方說太淸紫微中天北鬥九皇七元救生濟死至眞妙道一部眞經也。
元始曰:天開以來,地辟而後,人在其中,物育于内,百千萬劫,靡有窮止,生而又死,死而複生。
單安,元始曰不安。
天尊當看元始二字,有無許精味,為全部綱領。
人當深思元始二字。
天開地辟,言此可知其先為混沌,正先天太極之初;言此又可知其後為雜氣,故有人生物育之繁。
一開一辟,便有劫數無窮;一生一育,便有生死在内。
一氣循環,一理流行。
此一氣在未開未辟,為先天之一氣;在旣開旣辟,為後天之一氣。
惟其落于後天,故有循環無端。
此一理在未生未育,為太極包藏之一理;在旣生旣育,為兩儀分形之一理。
惟其分于兩儀,故有流行不已。
若夫在先天之一氣,混沌未見循環;在太極之一理,渾然未見流行。
淸者聖,濁者愚,修者仙,失者鬼。
此一氣一理,自得其至淸者,為聖人,萬世垂教;自得其至濁者,為愚頑,一時不惺。
有淸者稍得,而心得開悟,知為一氣本乎先天,一理原乎太極,用功修複,必然神仙;濁者稍失,而心又牿亡,喪卻一氣一理,全無先天,毫昧太極,魂魄?蕩,自必為鬼。
聖有大成小成 因得一炁一理,而有最上與中之分。
得其上乘,自是大成,如堯舜周孔是也。
得其中乘,自是小成,如伊尹柳下惠各得其一端是也。
愚有遵道背倫 此一炁一理,主持日用大道,貫乎一身五倫日用之間,在天理之正,合人事之宜。
此愚民能于濁中求淸,可謂遵道者也。
五倫之内,如有一不能兼盡,或五倫皆未克行,此愚民于濁中更濁,安得非背倫乎?此總是源頭上不淸,故氣禀物欲内多濁。
仙有天地人神之别 仙有五等,僅别四端。
以天地為淸濁源頭,天之輕淸,得之者能修,自為天仙,白日飛升,以其輕淸也。
地之重濁,得之者能修,自為地仙,脫殼屍解,以其重濁也。
人神為淸濁源流,人之中有淸有濁,或前有源遠,後必流長,或自能降本,自必流末。
神則有淸有濁,皆能修持,淸者仍歸于至淸,濁者亦可以返于淸,故能陽神出現,天地兩大皆可遊行,此其别之不混也。
鬼有靈爽邪魔之分 五仙之中亦有鬼仙,此鬼抽出分靈爽、邪魔。
以靈爽卽為淸,可入鬼仙之列;以邪魔卽為濁,乃在鬼趣之内,故另抽出分言之。
夫聖何以聖,本道以成。
愚何以愚,昧道而行。
仙何以仙,道炁常存。
鬼何以鬼,道大不凝。
此數句承上而來,畧分所以為聖愚仙鬼之故,猶未指出眞實皆在卷内。
宇宙内理不外倫常,氣不出浩氣。
此二句見上道字中有此兩端,人皆把道看難了,不知卽兩大之中,一行理炁,隻在倫常中含住,本來浩然内寓着,道何遠人。
直養無害,盡性合天。
此二句正是人去循理持氣的功夫。
上一句屬炁講,下一句屬理說。
有直養無害之功,炁自浩然常充于天地之間;有盡性合天之能,理自偕倫克盡大道之本。
故吾觀衆生以下,便以倫常分言之。
吾觀衆生不孝父母,不知父母之恩與天同大;不敬君王,不知君王之義與天同體;不恭師友,不知師友輔我盡倫;不和兄弟,不知兄弟手足至情;不睦夫婦,不知夫婦關乎陰陽造化。
此父母、君王數端,皆倫常也。
我之氣旣本天地之浩然,理應先盡此倫常大綱,何得有不知之事?總是衆生皆在細事上着腳,忘乎大綱,故多有不能盡性以希聖學仙,皆每安于愚,堕于鬼,天尊安得不哀憫也乎? 大綱不盡,細事難言。
此二句乃結上語。
非關氣數,不由姿質。
總觀此心,七竅不明。
言這等不知倫常大道之人,亦禀天地之氣清而生,亦負陰陽之妙理而成,?的一聲,便有道寓于形色之中。
而茲大綱不能盡者,豈為氣數所束?又豈為資質所縳?總是将天理牿亡,人欲蒙蔽此心之七竅,遂迷惑大道,不明倫常,而頓失人身也。
故爾一念差忒,念念差忒,見諸身口,彰諸形象。
心本至虛,能具衆理;心本至靈,能應萬事。
一段在細事上着腳,不在大綱上起念。
時時刻刻,皆是人欲,無一天理,自必将念頭無不差忒。
如此存于中,定然形于身口形象,皆是背理滅倫之态,無不發現彰着也。
天地昭然,善惡報定。
念一動,鬼神盡知。
何況所見所彰者,皆是天地自以善惡之報,昭昭不爽。
道德經所謂天網恢恢,疎而不漏者,此也。
屍神奏之,遊神記之。
三官檢錄,北鬥注藉。
司命對簿,上帝降臨。
東南雙嶽,酆都幽冥。
考其罪過,察其匿隐。
屍神卽魄也,遊神卽魂也。
不須天地鑒察善惡,而自己魂魄,便先将所行所存,奏記三官北鬥。
三官雖在雲台,??屬身中三丹田。
北鬥雖在梵天,??屬身中七竅。
有善惡,歸入三官之三元府。
檢錄已定,賫上北鬥,然後注籍。
不知家中司命,先已定簿,以簿對籍,毫無半爽,方呈上帝。
于臘月二十五日,降臨察考之後,将善惡一一發下,東嶽斟酌賞罰,南嶽校定生死。
東嶽南嶽,于是善惡之人,死後拘魂束魄,遣在酆都,命十殿閻羅大王,有罪者考罪,有過者考過。
還有一等奸猾鬼魂,陰行不良,鬼神不能測其機者,更仔細察奪,将匿隐之病,一一針出。
善者賞善,惡者怒惡。
匿隐之中果是善,則一善能解百惡,賞之以為作善者鑒。
匿隐之中果多惡,則惡重難為善解,怒之以為作惡者鏡。
刀山血海,不順人情。
鐵鎖銅〓,豈容逃遁。
百千萬狀,一一搜尋。
四生六道,輪回漂沉。
人類物類,走獸飛禽。
男女夭童,貧賤困窘。
任爾投奔,永堕紅塵。
此皆作惡者的的報應,怒惡者的的形象。
人當囘頭仔細思量,還是惡者相,還是善者不
紫微者,乃元始聚會之所,在金丹為紫紅精微黍米。
中天者,乃眞一不二,正中之天。
北鬥者,乃在人心,卻是天之樞機,在金丹無此心火樞機,安能得眞鉛歸我?九皇七元者,卽是人之本命,在金丹無此九皇七元,安能接命?救生濟死者,雖元始玄座說法,救生濟死,在金丹其實得來,自然救生而住世長年,濟死而解脫飛升。
至眞妙道者,成了至眞,自顯妙道。
尊經者,此欲至眞以顯妙道,非元始之金丹尊經不可也。
此乃經名第一注腳,人當潛玩,必見玄機。
是時, 元始天尊 四字已托出金丹總領。
在淸微天宮。
元始天尊本是淸微玄炁也,自在淸微之天宮,說法八景玄苑。
此八景在天宮,乃欝羅一景,蕭台一景,森羅一景,淨霐一景,梵相一景,神通一景,眞玄一景,趨類一景。
在人身,乃泥丸一景,玉枕一景,夾脊一景,雙關一景,尾闾一景,玄關一景,绛宮一景,太和一景。
元始天尊為度衆生之八景,自在玄苑之八景也。
金童侍側 此童在元始天尊之處,乃混元一炁凝成金液之童,玉女揚煙。
此女在元始天尊之處,乃先天一炁凝成玉液之女。
侍側者,同侍于天尊之側也。
揚煙者,所揚何煙,卽揚淸微中之妙煙,卽揚八景中之玄煙也。
此煙就是一粒黍米透出者是矣。
寶花倩爛于諸天。
是寶花也,皆金童手植之寶花,花而謂之曰寶,自必有顔色倩爛于諸天所在也。
異香噴吐于瑤池。
是異香也,皆玉女所放之異香。
香而謂之曰異,自必有瑞炁噴吐于瑤池水内。
此二語已隐透金丹矣,正值己酉、己旦之期。
此己酉己旦,本屬天尊開南天門放寶光之時,按道則甲己己土丹,非此土不結,雖曰流戊,其實就己巳合成金局,酉有辛金,必是己酉己一點辛金之局,方是西方來的一點真金,且庚金生在己,庚己會成,自見先後兩天之分,元為會始,旦為交初,在用己土者,就必須交會酉家一點始初的真金,才呌是流戊以就也。
一陽初動之會 此一陽還屬己,還屬酉?答曰:己也有,酉也有。
己無一陽初動,何以能剛能柔?酉無一陽初動,何以為柔為炁?天尊開天門,放寶光,正此己酉元旦,一陽初動之際也。
諸天神王,飛天大聖,日月二曜,滿天星?,玉府羣真,瑤台列仙,普皆來集。
都見己酉元旦,一陽初動,有寶光大放,俱來叨光而朝至尊。
在道則一身之天,百節之聖,皆因己酉元旦,一陽初動,而聚集于精炁神三寶之宮,以聽天尊說法也。
是時也, 乃一陽初動之時。
龍飛天端,鳳舞瑤堦,鸾鳴锵锵,麟戱紫炁。
龍鳳鸾麟,在天則為四大靈物,在道則為四大靈性。
龍本淫性,鳳本動性,鸾本養性,麟本靜性。
天宮有此四物,天尊方登座。
道中有此四性,聖靈方演玄。
凡夫未知,惟眞能明。
天尊于是開南天之門。
天尊因在己酉元旦一陽初動,有此大吉之時,于是集者集,飛者飛,舞者舞,鳴戱者鳴戱,方開南極丹天之門戶。
在天則如此說,按人則南天之門,卽綘宮離火之天也。
放百寶祥光,彩色爍爍,赤氣煌煌。
祥光自必有彩色可愛,赤氣可觀。
是百寶者,在天則為天家之百寶,在人則為那百寶,卽為百節生榮百寶之祥光也。
此百節生榮百寶之祥光,有彩色,??是五髒所生之五彩;有赤炁,郄是心家為五髒之神君總領,然後生出五髒之彩色,聚成祥光,而爍爍電掣,煌煌赫耀也。
照見山嶽河海之内,天下萬國九洲之地,迸射三十三天,透開一十八重地獄。
惟其是百寶祥光,方使漙天漙地諸境,有彩色赤炁也。
在天則如此說,在道有此祥光,自然得之者,必出乎山嶽河海,天下萬國九洲之上,神入三十三天之處,法度十八重地獄之鬼,總是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也。
是光也,卽。
玉帝一十七道之寶光 光卽百寶之祥光。
當日玉曰:三千二百劫修成一十七道之光,然後有此發于外。
此一十七道之寶光,皆是所修、所鍊、所斷障、所本行集來,故有此奇特。
卽。
鬥姥之紫金光,卽 牟尼之百千億萬之神光,卽 帝乙之混元光。
紫金光乃從華池中龜台上修鍊得來,神光卽從波羅蜜舍利子鍊成,混元光卽從太無元始玄修出。
是三大修鍊者,皆不外元始天尊百寶祥光也。
天子得見是光,而國祚興隆,皇道蕩蕩。
臣庶得見是光,而爵祿亨達,聲名彰彰。
學士得見是光,而聰明智慧,睿哲文明。
此九句,乃前世有玄根者,見此寶光,如是効驗,得此百寶,如是靈應。
至若下此者,則不然。
凡夫得見是光,而福壽綿綿,永除災殃。
此凡夫,非等閑之凡夫也,亦廣種福田。
?有道緣之凡夫,得見是百寶祥光,必然多福多壽,災殃永除。
何也?有此寶光在身,尚可住世解人之厄,安得自己猶無福壽,竝除災殃也哉?求功名者,得見是光,而功名遂願。
求子孫者,得見是光,而子孫盈庭。
保父母者,得見是光,而孝心以動天地。
祈君恩者,得見是光,而忠義以貫鬥牛。
夫百寶祥光,乃自金丹鍊成,百節生榮而來。
求功名者,欲仁施萬類,化及百姓,先有此鍊成寶光,靈性自是如來,安有功名之不遂願?此如許旌陽,是求子孫者。
欲不做無根無後的神仙,先有此寶光,充足百節,馀炁一灑,安有子孫之不盈庭?此如彭祖,是保父母者。
一有此寶光,能得見之,九祖尚且超升上界,與天同休,父母自然魂靈常存。
祈君恩者,有此寶光,得見君上,且聖德無疆,本身焉有不忠不義之理?一切有緣,得見是光,而緣益接緣,洞洞徹徹,朗朗明明。
一切乃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本元始之一氣而生,太極之一理而成。
凡有緣得見是百寶祥光,而緣益接緣,永遠不絶如縷,洞洞徹徹,毫無遮蔽,朗朗明明,毫無隐藏。
此皆一種眞光發着于外者,由眞寶誠于中也。
天尊觀見衆生,億劫輪回,繼續漂沈。
此衆生皆是億劫中未得見是光者,故有輪回漂沉之苦,繼續不已。
嗟歎良久,撫幾哀憫。
乃天尊放光之後,照見這等無緣之衆生,欲說法超度,故先發嗟歎哀憫之聲。
臣孚佑是時在側識。
天尊慈悲之意,稽首長跪而請曰: 此時孚佑正在朝元之會,侍立放光之旁,見天尊如此嗟歎哀憫,有超度說法之意。
故孚佑亦覺念起,不得不逢天尊之機,而請超度說法之旨。
天尊大聖,天尊大慈,祈開洪恩,廣啟方便,旣憐衆生,複合拯提。
此孚佑識意跪請之言。
天尊良久默然,注目下方而歎曰: 此天尊為孚佑跪請,存神良久,哀憫藴含,不得已而歎,方啟奧言以發揮。
哀哉衆生,不知大道。
此天尊哀憫未得見寶光之衆生,不知固精保炁凝神之大道。
迷迷沈沈,死死生生。
于七情六欲,迷之又迷。
于三災八難,沈而又沈。
于刀山血海,死而又死。
于四生六道,生而又生。
吾今為汝說此良因,汝當敬授,汝當谛聽。
乃天尊呼孚佑,為汝說此衆生所以輪回,在億劫之中難脫;所以漂沈,有繼續之故難斷。
這等良因,發為哀憫。
今特宣說,孚佑當敬以授之,當谛真聽之。
于是招集雷神,勅命鬥宮,會聚九皇,說太淸紫微中天北鬥九皇七元救生濟死至眞妙道尊經。
此己酉元旦,一陽初動之時,雷府諸神,鬥宮諸眞,九皇七元,皆在寶光會中。
天尊欲說良因,故招集者複集兩班,勅命者複命敬侍,會聚者複聚座下。
是法寶未闡,先聚至眞,方說太淸紫微中天北鬥九皇七元救生濟死至眞妙道一部眞經也。
元始曰:天開以來,地辟而後,人在其中,物育于内,百千萬劫,靡有窮止,生而又死,死而複生。
單安,元始曰不安。
天尊當看元始二字,有無許精味,為全部綱領。
人當深思元始二字。
天開地辟,言此可知其先為混沌,正先天太極之初;言此又可知其後為雜氣,故有人生物育之繁。
一開一辟,便有劫數無窮;一生一育,便有生死在内。
一氣循環,一理流行。
此一氣在未開未辟,為先天之一氣;在旣開旣辟,為後天之一氣。
惟其落于後天,故有循環無端。
此一理在未生未育,為太極包藏之一理;在旣生旣育,為兩儀分形之一理。
惟其分于兩儀,故有流行不已。
若夫在先天之一氣,混沌未見循環;在太極之一理,渾然未見流行。
淸者聖,濁者愚,修者仙,失者鬼。
此一氣一理,自得其至淸者,為聖人,萬世垂教;自得其至濁者,為愚頑,一時不惺。
有淸者稍得,而心得開悟,知為一氣本乎先天,一理原乎太極,用功修複,必然神仙;濁者稍失,而心又牿亡,喪卻一氣一理,全無先天,毫昧太極,魂魄?蕩,自必為鬼。
聖有大成小成 因得一炁一理,而有最上與中之分。
得其上乘,自是大成,如堯舜周孔是也。
得其中乘,自是小成,如伊尹柳下惠各得其一端是也。
愚有遵道背倫 此一炁一理,主持日用大道,貫乎一身五倫日用之間,在天理之正,合人事之宜。
此愚民能于濁中求淸,可謂遵道者也。
五倫之内,如有一不能兼盡,或五倫皆未克行,此愚民于濁中更濁,安得非背倫乎?此總是源頭上不淸,故氣禀物欲内多濁。
仙有天地人神之别 仙有五等,僅别四端。
以天地為淸濁源頭,天之輕淸,得之者能修,自為天仙,白日飛升,以其輕淸也。
地之重濁,得之者能修,自為地仙,脫殼屍解,以其重濁也。
人神為淸濁源流,人之中有淸有濁,或前有源遠,後必流長,或自能降本,自必流末。
神則有淸有濁,皆能修持,淸者仍歸于至淸,濁者亦可以返于淸,故能陽神出現,天地兩大皆可遊行,此其别之不混也。
鬼有靈爽邪魔之分 五仙之中亦有鬼仙,此鬼抽出分靈爽、邪魔。
以靈爽卽為淸,可入鬼仙之列;以邪魔卽為濁,乃在鬼趣之内,故另抽出分言之。
夫聖何以聖,本道以成。
愚何以愚,昧道而行。
仙何以仙,道炁常存。
鬼何以鬼,道大不凝。
此數句承上而來,畧分所以為聖愚仙鬼之故,猶未指出眞實皆在卷内。
宇宙内理不外倫常,氣不出浩氣。
此二句見上道字中有此兩端,人皆把道看難了,不知卽兩大之中,一行理炁,隻在倫常中含住,本來浩然内寓着,道何遠人。
直養無害,盡性合天。
此二句正是人去循理持氣的功夫。
上一句屬炁講,下一句屬理說。
有直養無害之功,炁自浩然常充于天地之間;有盡性合天之能,理自偕倫克盡大道之本。
故吾觀衆生以下,便以倫常分言之。
吾觀衆生不孝父母,不知父母之恩與天同大;不敬君王,不知君王之義與天同體;不恭師友,不知師友輔我盡倫;不和兄弟,不知兄弟手足至情;不睦夫婦,不知夫婦關乎陰陽造化。
此父母、君王數端,皆倫常也。
我之氣旣本天地之浩然,理應先盡此倫常大綱,何得有不知之事?總是衆生皆在細事上着腳,忘乎大綱,故多有不能盡性以希聖學仙,皆每安于愚,堕于鬼,天尊安得不哀憫也乎? 大綱不盡,細事難言。
此二句乃結上語。
非關氣數,不由姿質。
總觀此心,七竅不明。
言這等不知倫常大道之人,亦禀天地之氣清而生,亦負陰陽之妙理而成,?的一聲,便有道寓于形色之中。
而茲大綱不能盡者,豈為氣數所束?又豈為資質所縳?總是将天理牿亡,人欲蒙蔽此心之七竅,遂迷惑大道,不明倫常,而頓失人身也。
故爾一念差忒,念念差忒,見諸身口,彰諸形象。
心本至虛,能具衆理;心本至靈,能應萬事。
一段在細事上着腳,不在大綱上起念。
時時刻刻,皆是人欲,無一天理,自必将念頭無不差忒。
如此存于中,定然形于身口形象,皆是背理滅倫之态,無不發現彰着也。
天地昭然,善惡報定。
念一動,鬼神盡知。
何況所見所彰者,皆是天地自以善惡之報,昭昭不爽。
道德經所謂天網恢恢,疎而不漏者,此也。
屍神奏之,遊神記之。
三官檢錄,北鬥注藉。
司命對簿,上帝降臨。
東南雙嶽,酆都幽冥。
考其罪過,察其匿隐。
屍神卽魄也,遊神卽魂也。
不須天地鑒察善惡,而自己魂魄,便先将所行所存,奏記三官北鬥。
三官雖在雲台,??屬身中三丹田。
北鬥雖在梵天,??屬身中七竅。
有善惡,歸入三官之三元府。
檢錄已定,賫上北鬥,然後注籍。
不知家中司命,先已定簿,以簿對籍,毫無半爽,方呈上帝。
于臘月二十五日,降臨察考之後,将善惡一一發下,東嶽斟酌賞罰,南嶽校定生死。
東嶽南嶽,于是善惡之人,死後拘魂束魄,遣在酆都,命十殿閻羅大王,有罪者考罪,有過者考過。
還有一等奸猾鬼魂,陰行不良,鬼神不能測其機者,更仔細察奪,将匿隐之病,一一針出。
善者賞善,惡者怒惡。
匿隐之中果是善,則一善能解百惡,賞之以為作善者鑒。
匿隐之中果多惡,則惡重難為善解,怒之以為作惡者鏡。
刀山血海,不順人情。
鐵鎖銅〓,豈容逃遁。
百千萬狀,一一搜尋。
四生六道,輪回漂沉。
人類物類,走獸飛禽。
男女夭童,貧賤困窘。
任爾投奔,永堕紅塵。
此皆作惡者的的報應,怒惡者的的形象。
人當囘頭仔細思量,還是惡者相,還是善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