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皇新經注解卷上

關燈
三元五臘。

    面朝北方,心注鬥口。

    酌水獻花,焚香燃燈。

    随力建功,盡心懇願。

    始終如一,厯久不變。

    惟競惟業,不怠不惰。

    每逢子時,沐浴凡體,洗濯凡心。

    廣呈凡儀,特盡凡體。

     此天尊将本命的源頭,竝朝本命的星君,與日子時候一切行儀,盡和盤托出,人隻照此行之可也。

    但其中妙用機關,隻在一個每逢子時上,這子時眞眞是我本命星君,當要認得實在。

     子生人口誦。

    志心朝禮 北鬥一宮陽明貪狼太星君, 子生人一段,先将口誦志心朝禮六字講明,以後便不複說。

    有志心二字,便不徒口口唱誦;有朝禮二字,便不徒心心謹志。

    此乃默朝運用之功也。

    口乃内炁出入之門戶,口開神氣散。

    欲要口中眞誦字,必須四門??閉,将一團眞氣養定于我本命宮中,然後才好用志心朝禮之功。

    心字加一志字者,神寓于心,志乃心之所之之謂也。

    心神欲往本命宮去,必随心之所之之志而去。

    人能将呼吸欲出不出,欲入不入,舌抵上腭,心注鬥口,以自來津液一口一口送下本命宮去,便是朝禮也。

    此一個志心,内有七十二個唵字,默運腎氣而起,必須有一點心癢處才是。

    此本命星君所管一個竅開,活活現出一個北鬥來。

    此六字如此行持,先生後熟,有無窮的妙處。

    子生人必朝北鬥第一者,何也?别生庚不在此第一分中,而必以陽明貪狼屬之。

    豈别生庚不能朝,或此第一星君不能管乎?非也,其中有奧理存焉。

    夫心之為竅,左三右四,左三竅經絡各有所管,右四竅經絡各有所系,其精、其炁、其神,各有專注處。

    且天下子生人亦多矣,豈盡為此一位星君斡旋造化乎?但此子庚乃十二地支第一,本天一地六,合為七數,乃眞天一之水,正在坎宮一點眞陽,正屬命門一點眞精處,所謂兩腎中間一點明是也。

    如人駁雲:命門中乃一點眞火,子屬水,何以為命門中之眞精也?殊不知相火雖在命門,乃後天之火,眞精之在命門,乃先天之水。

    人能如火??尋水,水??尋金,便得坎卦中間一陽眞機,便是大羅天仙也。

    陽明、貪狼,此第一星君卽在我心左第一個竅中,這竅一根通乎肝之血海一竅,肝之血海一竅卻與命門正相通連。

    子生人欲見此位星君降我本命,須靜養心神,靜伏腎氣,靜存真精,則志心朝禮四字都向我一個個唵字在舌抵的舌根下,不覺一陣陣的正朝于此一竅中去了。

    七日來複後,忽然青衣青冠現光于我本命鬥牛宮中也。

     醜亥生人,口誦志心朝禮。

     北鬥二宮陰精巨門元星君, 醜亥生人一段,運朝口訣,前已注明。

    但此第二星君,居心左第二竅中,必醜亥生人屬之。

    以亥乃腎宮正位,醜乃脾土寄旺,經絡俱通。

    此竅能照前訣運朝者,亦得如前見光。

    寅戍生人,口誦志心朝禮。

     北鬥三宮眞人祿存眞星君, 此位星君屬心左第三竅,以寅戍生人默朝感格。

    更快者,以寅乃肝家正位,戍乃脾土正旺,經絡互通。

    此第三竅能照前訣講究行持,亦得如前見光。

     卯酉生人,口誦志心朝禮。

     北鬥四宮文曲玄?紐星君, 此位星君,又在心竅右第一宮。

    有能感格者,卯乃肝家輔位,酉乃肺家弻位,經絡各有相通。

    隻照前訣運用,便見光照形現。

     辰申生人,口誦志心朝禮。

     北鬥五宮丹元廉貞罡星君, 此位星君,正在心竅右第二,其實卻居心竅畧中,則六竅畧畧團住他。

    凡人雖别竅,或間有未開者,此竅定然不閉。

    凡人一派應事應物,皆是此心竅為之主宰。

    但此竅雖常開,此竅中一種真罡炁,除非是真真忠孝節義決烈漢,方得一時流露,卽我之先天一點眞性是也。

    必辰申生人感格者,以辰乃天罡正位,屬脾土中宮,申乃白元正座,屬肺家天蓬,經絡無不聯貫。

    此竅一得前訣,将一種罡炁,卽時現象于紅光之中。

    巳未生人,口誦志心朝禮。

     北鬥六宮北極武曲紀星君, 此位星君屬心竅右第三,下正映六腑,上正總五髒。

    此竅輕易難開,必巳未生人乃本命者,以巳為地二之火,未為地十之土,經絡度數各各相通,依前訣亦得前驗。

    午生人口誦,志心朝禮。

     北鬥七宮天關破軍關星君, 此位星君,總握金星,上督雷門。

    此竅一開,成道不難,便有南宮護衞。

    必午生人屬之者,以午為在天之眞火,在人之三昧,在罡為正步,得七陽眞數,至剛莫敵。

    依前訣行之,不獨此一位星君降駕,連七竅無不開矣。

     此乃鬥宮妙法語,元始密??言。

     鬥宮雖曰在天,實屬吾心七竅。

    元始雖曰在天,實屬吾身祖氣。

    此以上七星默朝,總要七竅中一點眞靈炁收攝,祖氣中一點眞靈元提起,方得各人本命生庚,做各人如前所說功夫,才是妙法??言。

     題于白玉龜台之上,錄之中天梵炁之中。

    白玉龜台卽我之腎家也,一個靈龜有七座寶台,都是白玉森森裝成。

    中天梵炁卽我之心家也,一個中天有生生梵炁,都是赤赤結成為像。

    題卽題于此,錄卽錄于此,人間稀有,古今未聞。

     此種眞台眞炁,本是稀有未聞之事。

     吾今授汝,汝當谛聽。

     乃叮咛之詞。

     設法演義,教導羣生。

     伸命之詞 昔者。

     鬥姥元君,在西竺彌羅之國,圓明淸淨之天,修持玄靈妙道,勤奉 三寶天尊 此處說出鬥姥元君,雖是七星之母,實是七竅之主。

    西竺彌羅,乃是肺罩心之上,中間一點梵炁盤旋之處,眞眞的圓圓明明,到極清淨地的一國中,天才呌做鬥姥所居之處。

    世人烏知,方有玄靈二字出來,方得三寶天尊歸上。

    故下雲:修持玄靈妙道二句,人當體貼此修持勤奉四字為妙。

    怡神養頤,凝精結炁。

     怡神,卽志心朝禮之功也。

    養頤,卽口誦之功也。

    凝精結炁,卽口誦志心朝禮之總功也。

     充滿旋繞,結一寶台,金光燎亮輝煌,覆一華葢。

    卽口誦志心朝禮内,功夫純熟,做到無為田地,得手處,不獨鬥姥有寶台華葢,卽我之眞精炁充于身,滿于體,旋繞于髒腑,金光出現,則一團眞靈結覆,自然下有寶台座我,上有華葢遮我眞神也。

     身坐七曲華池之中,光吐混元紫府之上。

    此身乃眞元陽得來鍊就之身,毫無前面一點業障。

    當日鬥姥雖曰有七曲華池,而人之身孰無此也?我能捉定眞魂,如如不動,卽時在七曲華池之中,則如來自在其身坐之,焉有不如鬥姥之蓮花寶座也哉?特人認錯此華池耳。

    混元紫府卽先天一炁之府也,卽卻七曲華池而身坐之,其自然光明透于混元紫府之上,可見元君之身非凡身也,光為神光也。

     現七眞彩炁,自然成文,結為 七元眞君, 此總是眞身眞光所現所結也。

     前有天罡,名曰螭●。

     此天罡乃在雷城十二門之前,觀雷經自知其妙,在人為十二經絡之總。

    凡志心朝禮者,如不先運起天罡之炁,縱有前功妙訣,七竅卻難一開。

    此訣卽前七十二個唵字,一口氣到底也,故名曰螭●。

    夫螭●者,一氣至之雲爾。

    此可為之一解,使智愚皆明。

    若論其實精微,則此二字在祖炁中藏,又于十二時辰寓于髒腑,各有所運所主,方是此螭●眞名号也。

    正氣充塞天地,左右輔弻,光如車輪,精彩眞貫鬥口。

    正氣充塞一句,乃足天罡語。

    見此罡為七元護衞,作七竅關頭,其氣甚大,不可藐視。

    左右輔弻,此說到擎羊陀羅,為七元内外之隐光洞明。

    此二星把持婆羅帝座、上座二宮,其光甚大,無不貫徹。

    雷神皆為洞洞灼灼,能見之者,便可長生。

    此精彩之光,如何得見?内在肝肺眞竅通七竅處見,外在我兩目車輪連眞元處見。

    若得此見一見,必須先要鍊一鍊。

    凡彼下方天子侯王、學士大夫,皆是七元主持,神化溥博,德潤蒼生,道高千古,恩施萬物。

    可以超難超之衆生,可以拔難拔之窮魂,可以修自己之妙道,可以證最上之仙品。

    功德無量,不可思議。

    可以使天下太平,王道興隆,緻國家享萬年有道之福。

    使家庭和順,人物康甯,獲百世慶衍之祥。

    此乃天尊極贊七元主持人身處。

    先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七元為本。

     或遭水旱蟲蝗,持念是七元寶号,水旱卽平,蟲蝗卽滅。

    或遭兵戈盜賊,持念是七元寶号,兵戈卽退,盜賊自安。

    或遇疫疠瘟?,持念是七元寶号,疫疠鬼散,瘟?神滅。

    或為疾病生産,持念是七元寶号,而疾病皆痊,生産無恙。

    或為星辰遲留,運限兇惡,或為妖怪鬼魅所侵,或為吐血蠱毒、瘡疥癰疽所害,持念是七元寶号,皆得解厄除殃,消災散毒。

    或為牢獄枷鎻,??枉難伸,或為邪師敗聖,搬弄作殃,持念是七元寶号,皆得永清大定。

    一切口業、身業、行業、心業,持念是七元寶号,皆得永無罪業。

    此乃天尊極贊持念七元効驗處,重在持念二字上。

    此持念非行持之持,非口念之念,卽前志心朝禮之大持念也。

    天尊于此處,将前所說一切業障,俱在持念七元寶号中,一并消除,眞救業之大法也。

     一善解百惡,一念消百過。

     天尊又将前所說無許處,盡歸到一個善字、一個念頭上來,故于此叮咛不已。

    總欲世人先拿穩念頭行善,方好做多少功夫。

     此經至大,此經至妙,吾今所說卽是。

     大淸紫微中天北鬥九皇七元救生濟死妙經。

    此天尊說畢,又以此經指明卽是所說之本經也。

    玩味一大字,兩妙字,此謂一卷尊經,果大也,果妙之又妙也。

    人當時時念念,方得妙經之妙處。

     授與下世,教化衆生。

    非道根深重,夙有善緣,不能得睹是經。

    汝當遵之,切勿洩漏于匪人。

     此天尊叮咛請說經人處,重在道根善緣四字上,又重切勿洩漏四字上,人當于此着眼。

     天尊于是重宣妙經,而說偈曰: 大道在一心,泰然座天君。

    包涵諸天象,渾然化無形。

    我今說妙法,盡在此一經。

    消災竝度厄,濟死又救生。

    亡魂得超度,萬民皆遐齡。

    滅去萬種罪,錫我吉祥臨。

    求子可得子,保命卽長命。

    生産無災難,??枉可自伸。

    富貴皆如願,證仙得歸正。

    ?敬拜七元,必不負誠心。

    此經故難遇,永載此乾坤。

     北鬥呪曰 北鬥七元,本命星君。

    紫微天皇,輔弻二星。

    中天大聖,号曰七眞。

    貪狼巨門,祿存玄冥。

    丹元廉貞,武曲破軍。

    上有三台,天罡聽令。

    ●●●●,●●大神。

    ●●●将,請降來臨。

    金光覆護,保衞身形。

    三十六節,節節生榮。

    百千萬孔,孔孔氤氲。

    惟我七竅,竅竅通靈。

    七元合一,道炁長存。

     魁?????魓??魒。

    急急如律令。

     此一偈詞,一呪語,俱各有所重處。

    偈重在大道在一心上,呪重在急急如律令上。

    一起首,一煞尾,皆有極妙奧至理存焉。

    人隻将此偈起句,此呪煞句,仔細玩味,便曉得首尾應合與此一卷尊經所說地也。

     長春真人與諸天神王、飛天大聖、日月星?、官将雷神、一切會衆,聞說寶經,皆大歡喜,舞蹈瑤堦,稽首紫庭,齊聲遙唱而作頌曰: 大哉此經,萬世沾恩。

    天地同休,日月合明。

    拔救衆生,超度鬼魂。

    玄座說法,元始天尊。

    寶光百道,透出天門。

    消愆賜福,大顯威靈。

    孚佑演義,慈悲仁心。

    拯提趣類,拔濟漂沉。

    監持鄧辛,上将雷神。

    鑒察無私,責罰不誠。

    主壇将軍,木蘭之神。

    都督号令,誰敢不從。

    代天宣化,普救衆生。

    大哉此經,大哉此經。

     太淸紫微中天北鬥九皇七元救生濟死至眞妙道尊經此乃長春子聞說而喜,以一頌詞作一卷大總結,重在三個大哉此經上。

    首一個大哉此經,先天之大哉此經也。

    後二個大哉此經,乃後天之大哉此經也。

    人當着眼提出鄧、辛二君來監持,可見大道中少不得這二髒真炁,真經中少不得這二将監察。

     吾注至此而畢,不覺歡然而說歌曰: 大哉此經,先天無形。

    大哉此經,後天有名。

    人欲修持,先培善行。

    除業消罪,拜鬥通心。

    默運眞炁,唵提罡臨。

    念頭拿穩,保固本命。

    依訣朝禮,子時志心。

    雖曰鬥法,能延長生。

    中有大道,卽是仙京。

    首卷如此,中卷可并。

    合而參之,五仙自分。

    天尊慈悲,人當猛省。

    萬世之下,恩頂此經。

    若要識得,壽陽玄根。

    首善立念,永遠刋行。

    天地同體,日月長明。

     張大眞人偈曰: 法中有施,施中有法。

    大道起手,先從心家。

    借鬥默運,祖炁生發。

    一為鎻猿,二為拴馬。

    三為内觀,四為采霞。

    五為坐照,六為提撒。

    七為升降,八為抓挐。

    九為運用,十為搬踏。

    從此起手,鍊就丹砂。

    紅光耀體,眞人護咱。

    故有孚佑,于此實發。

    人能體貼,立證仙家。

    道陵垂偈,留萬世下。

    欲求眞一,翹首天涯。

     葛大眞人贊曰: 大羅大羅,謂之大藥。

    培德在善,行善要樂。

    植本以心,養心在确。

    心中有鬥,起手一着。

    運用習熟,好采大藥。

    如不默朝,節節阻卻。

    如能志心,節節得藥。

    孚佑演注,全重此處。

    明明透徹,字字當咀。

    其味無窮,指人如如。

    照此行之,金丹自許。

    萬世之下,當思葛語。

    許大眞人贊曰: 道無煩言,隻一先天。

    首在默運,北鬥七元。

    次在鍊劍,慧劍斬緣。

    三在補築,借用後天。

    四在還元,子午抽添。

    末後一着,默契先天。

    卽是鬥訣,眞火緜綿。

    熟之又熟,始終同鍊。

    孚佑大慈,人當着眼。

     薩大眞人頌曰: 此經名為尊經,卻自元始口生。

    此注名為仙注,寶賴孚佑洪仁。

    一字皆為金玉,一句當作大乘。

    上卷起首之卷,先斬六欲七情。

    次立善念一端,專行默朝用運。

    梵炁祖炁元炁,純熟節節生榮。

    先從此地起手,後好行持吞金。

    萬世有緣之子,一得眞一法門。

    力而為之不怠,傾刻可見三清。

    巳未大種此德,名揚壽陽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