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刊九皇新經注序

關燈
豈為太極一理之常道。

     道在天地未判之先,乾坤依此而淸甯,日月依此而光明,風雷賴之而變化,人物藉之而成形。

     此先天一炁之道,本在天地未判之先,渾渾淪淪,所以乾坤依此一炁而淸者淸,甯者甯,日月倚此而光者光,明者明。

    風之一呼一吸,雷之一阖一辟,皆賴此一炁而變者變,化者化,變而化,化而變。

    人之一動一靜,物之一枯一榮,皆藉此一炁而成者成,形者形,成而有形,形而必成。

    道在太極旣分之後,兩儀奠定者此也,四象阖辟者此也,八卦分列者此也,九宮呈現者此也。

     若道在太極,一理旣分,天地之後,兩儀賴此一理而奠定,四象賴此一理而阖辟,幹坎艮震巽離坤兌之八卦,藉此一理而分列方位。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之九宮,本同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十為腹,兩相表??,皆藉此一理而成形現相。

    聖人得之而為聖,賢人得之而為賢,神将得之而為神,天仙得之而為仙,愚昧背之而為愚,鬼邪反之而為鬼。

    自有此一炁一理,聖人得之一貫而為聖,賢人得之一豁而為賢,神将得之一正而為神,天仙得之一粒而為仙,愚昧背之一竅而為愚,鬼邪反之一心而為鬼。

    固有方土之不同,亦關氣數之有異。

    淸可以濁,淸者自濁也。

    濁可以淸,濁者自淸也。

     此聖賢神仙愚邪,固有剛柔燥濕方土之不同,亦關上中下末氣數之有異。

    得乎方土氣數之淸者,可以教乎濁者。

    淸者如不能得其淸,亦自濁也。

    濁者有能得乎淸者,濁者自當可淸,乃濁者自反于淸也。

     為仁由己,善由己自。

     自淸者之聖賢仙神,皆由己為仁,己自為善,非由人也。

    逃乎五行之數,出乎二氣之外。

     自濁者之愚昧鬼邪,皆不由己為仁,己由自為善,亦非由人也。

    豈方土氣數之所能囿哉?能如是反濁為淸,便逃五行之數,出乎二氣之外。

    如不能反濁為淸,自安于濁,妄心欲逃乎五行之數,出乎二氣之外,豈道也耶? 吾今憐爾凡夫之強持,不由大道之自然。

    吾今憐爾凡夫,不知一炁一理而強持,東抹西捉,總不由先天太極之大道,一點自然之一炁一理,始混終忽,死而後已。

     體太上好生之德 演元始恩慈之意,不憚木铎之震醒,而搖金鈴以喚發純陽。

    方體太上好生度人之德,演說元始闡法恩慈之意,喚發愚昧,不啻搖木铎之金鈴,以振醒醉漢。

    闡玄蘊,抉秘語,繼千秋,垂萬古。

     總之,玄蘊未透,秘語未徹,闡之抉之,演于經上,注于經中,使千秋之仙脈得繼,使萬古之口訣常垂,旣啟方便之門戶,何敢隐其程途。

     吾于此旣念羣生萬物,啟度人方便之門戶,何敢欲吐不吐,隐其五仙之秘訣。

    人能照秘訣之程途,一步一步走來。

    是經也,探鬥宮之玄奧,呂九皇之秘密,方得是先天之經,太極之經,庶可探心中七竅,北鬥宮分之玄奧,庶可出面上七孔,叅九皇之秘密。

    人有一心,心有七竅,面有七孔,孔應乎竅,竅應乎鬥,受南宮之熬鍊,取北方之溫養。

     後得南宮鍊度而成五仙,先得北方養元而朝上帝。

    人無此竅而迷,竅不應鬥而死。

     愚人不知此竅而迷惑,則必不能應鬥宮而死也,自然為鬼為邪,為愚為昧。

     元始哀憫衆生,故垂教法。

     元始天尊哀憫衆生,到此一步,故垂救生濟死之教法以設。

     慈航普度 孚佑姑念羣魂,故演奧義。

     姑念羣魂到此一步,故演至眞妙道之奧義,以臨壇勸戒。

    下方蒸民,各各自澟;身中主人,時時若存。

    爾等下方天生之蒸民,各各當自澟然把身中靈台上一個主人翁時時存察,不使他出入無鄉。

     符乎元始之炁,感乎七元之星,庶幾乎與大道合一矣。

    便可與元始先天之炁合符,便可與七元包在太極中之星相感,安有不與渾淪顯微之大道合一也哉。

    玉皇赦罪大天尊 先天一炁 寶典未開,先闡玄偈。

    一偈包羅全部,幾言道破眞機。

    夫先天一炁者,乃天仙神仙之先天也,乃鉛汞陰陽之一炁也。

    化生萬物, 有此先天,方能化生。

    有此一炁,方有萬物。

    太極一理。

     太極從無極而來,卽天仙神仙鍊成之太極也。

    一理自玄元肇端,卽天仙神仙合竝之一理也。

     包涵羣生。

     必是太極,方可包涵;必此一理,方度羣生;圖書旣現,卦數之靈文; 此先天太極。

    皆在圖書之内。

    此一炁一理。

    皆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