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

關燈
,各半,用大缸一口作竈,放陰陽二水在中,文武火煮将幹。

    預置一鐵鏟安柄似鍬形,不停手四邊鏟動,又用桑白皮二三斤锉碎,放在内,以鏟鏟作一團,和勻。

    卻用武火燒令缸紅,并桑白皮燒成灰為度,去火待冷定,然後鏟起,秤多少重。

    再取小鍋一口,隻用磚架,以便易取易放,将鏟取秋石研篩過秤,每秋石一斤,河水斤半,同入小鍋中,用火再煮幹。

    以小鐵鏟鏟動,勿令黏鍋,照前燒令鍋紅,煉二次去火,取起放鐵鍋中,乘熱研細末,安置瓷盆中。

    又秤水一斤半,放裡以物蓋定,勿令洩氣。

    候冷别用一瓷盆放筲箕在上,下鋪細布一層,再又綿紙一層,别用竹篦作一團圈,以布漫定,如取魚之筚,亦鋪綿一層在内,傾水入裡,放箕上,隔一物濾過,其滓棄去,隻用澄過清水。

    又用磚作一字長爐,約三四寸闊,安炭火,勿緊勿慢,卻以白瓷盆置其上,一字排定,每盆中放水半杯,少頃,凝結如冰,潔白可愛,秋石成矣。

    此為三煉,無中生有,渣滓之物,臭穢之類盡絕矣。

    或欲禱錠送人,卻以錠模子取之。

     按補髓丹乃葛可久先生治痨瘵後之調養方也。

    此方滋補之功甚大,無疾之人可以長服,以免血枯氣少,髓幹精竭之病。

    一名十珍丸。

     十珍丸 獖豬脊髓一條完者,牯羊脊髓一條完者,團魚九肋者一個,烏雄雞(白毛烏骨者一隻,牧卷籠中,以火麻子煨一七,勿令蟲食)、四味淨制,去骨存肉,醇酒一大碗,于砂鍋中煮熟,擂爛再入大山藥五條,蓮肉(去心皮)半斤,京棗(去皮節)一百枚,柿餅(有霜者)十枚。

    四味修制,用井花水一大瓶,于沙鍋煮熟擂爛,與前熟肉和一處,再用慢火熬之。

    卻下鹿角膠四兩,真黃臘三兩。

    上二味逐漸下,與前八味和一處,搗成膏子,和平胃散末、四君子末、知母、黃柏末各一兩,共十一兩,搜和成劑,十分硬,再入煉蜜,放石臼中杵千餘下為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不拘時,棗湯下。

     人之夢洩,其候有三:年少氣盛,鳏曠矜持,強制情欲,不自知覺而洩精者,如瓶注水,滿而自溢也。

    人或有之,是為無病,不須服藥。

    如邪克于陰,神不守舍,心有所感,不能主宰,或心受熱,陽氣不收而洩精者,如瓶之側而水出也,人多有之,其病尤輕,合用平和之劑。

    至若髒腑積弱,真元久虧,心不攝念,腎不攝精,夜夢魂交而洩者,如瓶之鏬而漏也,人少有之,此病最重,非固澀之劑,恬靜之心,必不能治也。

    或謂夢洩盛于房勞者,蓋陰陽交接,二氣相應,真精雖洩,真氣不走,若在夢中,則精氣俱洩矣。

    又有一等人,念慮邪淫,神氣消靡,遊魂為變,邪氣乘虛,往往與鬼魅交通,是又厄運不可曉者,法藥相助。

    誠哉,是言也。

     治夢遺法,除滿而自溢者,其情有所感,心有所慕,宜服前滋陰大補丸并固精丸。

    更宜清心寡欲,一妄不生可也,否則久亦成虛滑矣。

    若因酒色縱欲,下元虛損者,必用妙應丸秘精固澀之藥,以救其脫;用前藥河車丸滋補之藥,以滋其陰;清靜以安其神,戒懼以防其敗,或有能濟者矣。

    否則虛損無補,其何能淑。

    更有睡法,夜隻側卧,或左或右,伸下足,屈其上足,以挽下足之膝腕中。

    上手掩臍,下手握固枕其首,手攀起其莖,勿令挨肉,則通宵不洩矣。

     固精丸 治心神不安,腎虛自洩精。

     知母(炒)黃柏(酒炒,各一兩)牡蛎(左顧者,煅)白龍骨(火煅)芡實(去殼)蓮蕊(無,薏苡仁代)白茯苓(去筋膜)遠志(去心)山茱萸肉(各三錢)山藥(研作糊,二兩)朱砂(水飛過,三分為衣) 上山茱萸以上九味,研為細末,水煮山藥糊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五十丸,棗湯送下。

     妙應丸 治遺精白濁,乃固澀去脫之法也。

     真龍骨朱砂(水飛)石菖蒲(各二錢半)白茯苓苡仁石蓮肉砂仁(各一錢半)桑螵蛸(焙)菟絲子(酒浸一宿,焙,各五錢)牡蛎(用破草鞋包火酒,煅研,一錢) 上為細末,山藥糊九,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粳米飲下。

     金鎖秘精丹 治男子嗜欲過度,精氣不固,固澀去脫之劑。

     蓮肉(去心)芡實肉(各四兩)白龍骨(煅,一兩)桑螵蛸(焙,一兩) 共為細末,又以金櫻子(霜後半黃者,去刺,劈兩片,去子,水淘淨)搗爛入鍋中,水煎,不住火,約水耗半,以布濾去渣,再煎如稀饴,和藥末,杵千餘下,為丸,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空心鹽湯送下。

    更以獖豬腰子二枚,煨熟,壓之,助其藥力。

     人之生也,水為命,火為性,土為形。

    故水火非土則無所載,性命非形則無所附。

    形者性命之舍,猶果之仁有殼也。

    何謂土?戊己是也。

    何謂形,脾胃是也。

    胃為戊土,以司受納;脾為已土,以司傳化。

    胃陽主氣,脾陰主血,榮衛乎一身者也。

    故脾胃實,則糟粕變化,津液流通,神安而性靜,氣盛而命立,則無病矣。

    脾胃若傷,則水谷入少,榮衛氣衰,形敝而性命無所依附矣。

    此東垣《脾胃論》,誠發千古不傳之秘也。

     人讀東垣書,用補中益氣湯,隻說内傷是不足之病,不知其有餘之為内傷也。

    蓋不足者,脾胃之正氣不足也;有餘者,水谷之邪氣有餘也。

    故諸補中益氣方者,皆治其不足之病;諸導滞消積方者,皆治其有餘之病也。

     人有平日食少者,必無傷食之病,間或有之,隻從不足一邊論,補中益氣内少加麴櫱,以消導之可也,不可妄攻,緻成虛損。

    人之善食者,脾胃素強,自恃其強而倍之,即成傷矣。

    雖大吐大下,未為不可。

     人之傷食者,未可便吐下之,恐傷胃氣。

    如傷之輕者,損谷自愈,不必服藥。

    若覺胸腹痞脹,當時自以指探而吐之可也,或服前加減二陳湯一二劑,或取保和丸服之,階快為度,不可遽下。

    惟覺腹中滿痛,煩躁不安,不可下。

    當問其所傷之物,以前取積丸攻而去之,不可隐忍,便成損聚。

     保和丸 消宿食,無留滞之積,助脾胃,成變化之功。

    尤宜小兒。

     橘紅(一兩)枳實(麸炒)黃連(姜汁炒,各五錢)白術(一兩半)木香(三錢)山楂肉神曲(炒,各七錢)麥芽(炒)萊菔子(炒,各五錢) 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白湯下。

     脾胃素強能食之人,宜常服枳術平胃丸,以免傷食之病。

     枳術平胃丸 白術蒼術(米泔浸)陳皮(各四兩)厚樸(姜汁炒)枳實(麸炒)香附(童便浸,各二兩)砂仁炙甘草(各一兩) 為細末,荷葉包,粳米煮飯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米飲下。

     脾胃素弱食少之人,宜常服健脾散,以助中和氣。

    治脾洩尤妙。

     健脾散 人參(一兩)白術白茯苓炙甘草(各二兩)山藥蓮肉(去心)薏苡仁芡實(去殼)白扁豆(去殼,炒,各四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棗湯調服。

     人有善飲者,當服神仙醒酒方,解酒毒,醒宿酒,飲酒不醉。

     葛花(五兩)赤小豆花(三兩)家葛根(澄粉,八兩)白豆蔻(去殼,取末,七錢) 上為細末,用生藕搗汁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嚼爛,津咽下。

     凡丈夫無子者,有二病焉:一曰禀賦不足,二曰色欲太過,所以陽道痿弱,精氣衰冷,故無子者,天命之限,亦人事之盡,方無悔也,宜服: 巴戟丸 巴戟(酒浸,去心)益智仁杜仲(鹽酒炒盡絲)菟絲子(酒浸蒸杵)川續斷白茯苓山藥遠志(去心,甘草水炙)蛇床子(炒)牛膝(去蘆,酒浸,各一兩)山茱萸(去核)五味子(各二錢)肉苁蓉(酒浸,二兩) 為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溫酒下。

     凡婦人無子者,有三病:一曰血海虛冷,二曰神思困郁,三曰飲食減少。

    所以經候不調,朝夕多病,故無子也。

    宜服: 烏雞丸 白毛烏骨雞(一隻,重二斤半許,關在籠中以陳老米飯喂養一七,勿令食蟲,閉死,去毛腸淨,用丹參四兩,锉細,放雞肚裡,以瓦罐一個,裝雞在内,再入醇酒浸煮,約高一二寸許,慢火煮熟,取出,和骨搗爛,捏作薄餅,蘸餘汁焙至幹,研為末)香附米(淨一斤,分四主,一主米泔水浸,一主童便浸,一主醋浸,一主酒浸。

    春秋二日,夏一日,冬四日.搗碎,焙幹)熟地黃(四兩)當歸(酒洗)白芍藥鼈甲(九助,醋炙,各三兩)川芎(三兩半)人參(三兩)牛膝(去蘆,酒洗)白術知母(各二兩)丹皮貝母柴胡(各二兩)地骨皮幹姜(炒)玄胡黃柏(炒,各一兩)秦艽(一兩半)白茯苓黃耆(炙,各二兩)生地黃(酒洗,三兩) 為末,并雞末和勻,酒浸各半,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米飲任下,忌煎炒辛辣之物及苋菜。

     男女之無子者,非情不洽則神不交也。

    何謂情不洽?或男情已動而女情未洽,則玉體方交,瓊漿先吐,陽精先至而陰不上從乎陽,謂之孤陽;或女情動而男情未洽,則桃浪雖翻,玉露未滴,陰血雖至而陽不下從乎陰,謂之孤陰。

    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