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鳳髓卷之三
關燈
小
中
大
侵。
學人明火候,撅地見天真。
王龍圖靜養火候圖 王龍圖靜養火候 靜中陽動為之火,地下雷轟為之候。
火本生于水,候乃陽來複。
雷震攝天根,巽風觀月窟。
康南岩守爐鼎圖 康南岩守爐鼎 乾宮真陽謂之鼎,坤宮真土謂之爐。
鼎在乾宮鑄,爐因坤土包。
身心端正後,爐鼎自堅牢。
張怡堂煉成靈寶圖 張怡堂煉成靈寶 萬神不散為之靈,一念長存為之寶。
自存身中寶,施之便有靈。
誠能含蓄得,放出大光明。
張玄玄牢拴猿馬圖 張玄玄牢拴猿馬 揩摩心地為之沐,洗滌塵垢為之浴。
要得狂猿伏,先将劣馬擒。
纖毫塵不染,神氣合乎心。
彭懶翁收放丹樞圖 彭懶翁收放丹樞 入希夷門為之收,出離迷境為之放。
亘古靈童子,神功妙莫量。
放之彌法界,收則黍珠藏。
譚自然廓然靈通圖 譚自然廓然靈通 悟本知源為之靈,廓然無礙為之通。
識破娘生面,都無佛與仙。
廓然元不礙,任爾海成田。
喻一陽出離生死圖 喻一陽出離生死 出離生死為之了,得道飛升為之當。
打破鴻濛竅,方知象帝先。
隻斯為了當,如是大羅仙。
跋 夫善攝生者,導其血脈,強其筋骨,使榮衛貫通,脈絡和暢,自能合天地運行之晷度,陰陽闔闢之機宜,而外患不幹,精神完固,長生久視之術所由至。
故人之行不行,而修短之數不齊耳。
梅癫周道人,取列仙熊經鳥申之術,類集成一家之言,俾人起葆真之由,以跻仁壽之域,其衛世惠人溥矣。
道人之學仙術已久,若此集則所謂遵前哲之軌躅,順生人之便安。
清修之士,執是編以為指南,即鐘呂複生,無以神其業。
此固上清之階級,陸海之梯航,信可寶也。
因識之篇末,使世之聞梅仙而慕者,即此梅癫雲。
茂苑文水文嘉識 導引圖七十有二種,道人梅氏所輯。
凡卧起、俛仰、展轉、屈申、揣摩不一狀,每圖按古仙人法,蓋運氣屏邪術也,曰:是可以卻某疾某疾。
噫!有俾哉斯編乎!其易而易知,簡而易能乎。
夫以導引名,謂逆者順之,促者舒之,邪者正之,沮洳者融液之,骀蕩者和濟之,誠攝生之要旨,消[外疒内慮]之玄訣也。
廣成子雲:木去火則不灰,人去性則不死。
火出而神散,神散而氣離,氣離而身亡。
國有奸君斯危,身有邪氣乃斃。
奸去則清,邪去則甯。
久而行之,庶幾三屍逸、六賊遁、百脈調、太和暢,何疾之不可卻,而年之不可長也。
鹽官沂陽王文祿識 餘少而有尪羸之疾,則聚族而謀養生。
采苓餌木、烹煉炮炙之攻,月不日暇,然而體不加腴,急則且付之,無若彼何矣。
乃天啟風靈,假以遘會,遂悉心冥漠之道,捐床帷,謝閨榻,幽栖蠖屈,讀《道德》、《黃庭》而揣摩其竅奧。
不匝期而氣充然,旋複不惟疾愈,顧飄然有噓雲吸露之思矣。
自是探山尋谷,結緣名流,凡有所遇,必罄其所得。
往歲嘗裹糧遊黃山白嶽之間,見其逸老,皆耆頤多壽,有年百旬以上者,遂與趺坐譚話、贻詩、結盟。
今雖塵鞅縛我登山之躅,而心神無不之也。
第以毋項垂白、貌颔尚黃,無強宗大昆以相蔭庇,而又系名縣籍中,則亦搶榆于蟻垤蜂衙中耳。
要之冰蠶吐絲,非本色也。
故予先後所梓導引吐納之書,不一而足。
或有疑予為泛誕不經,且謂身居火坑而作清涼想也。
噫!菌生蟪年,顱毛且種種作艾色也。
餘縱不能發宛委委藏度索之秘,以[口高]呷青霞白鳳之章;即秦人之桃花、商岩之芝草,可采而茹也。
求之吾黨,倘有赴斯盟者,則是書請為之先容。
梅颠道人周履靖識 逍遙子導引訣 水潮除後患,火起得長安。
夢失封金櫃,形衰守玉關。
鼓呵消積聚,兜禮治傷寒。
扣齒牙無疾,升觀鬓不斑。
運睛除眼翳,掩耳去頭旋。
托踏應輕骨,搓塗自美顔。
閉摩通滞氣,凝抱固丹田。
淡食能多補,無心得大還。
水潮除後患 平明睡醒即起,端坐,凝神息慮,舌抵上腭,閉口調息,津液自生,漸至滿口,分作三次,以意送下。
久行之,則五髒之邪火不炎,四肢之氣血流暢,諸疾不生,永除後患,老而不衰。
逍遙子雲:“津液頻生在舌端,尋常漱咽入丹田。
于中暢美無凝滞,百日功靈可駐顔。
” 火起得長安 子午二時,存想真火自湧泉穴起,先從左足上玉枕、過泥丸,降入丹田,三遍;次從右足亦行三遍;複從尾闾起,又行三遍。
久久純熟,則百脈流通,五髒無滞,四肢健而百骸理也。
逍遙子雲:“陽火須知自下生,陰符上降落黃庭。
周流不息精神固,此是真人大煉形。
” 夢失封金櫃 欲動則火熾,火熾則神疲,神疲則精滑而夢失也。
寤寐時調息思神,以左手搓臍二七,右手亦然;複以兩手搓脅腹,擺搖七次,咽氣納于
學人明火候,撅地見天真。
王龍圖靜養火候圖 王龍圖靜養火候 靜中陽動為之火,地下雷轟為之候。
火本生于水,候乃陽來複。
雷震攝天根,巽風觀月窟。
康南岩守爐鼎圖 康南岩守爐鼎 乾宮真陽謂之鼎,坤宮真土謂之爐。
鼎在乾宮鑄,爐因坤土包。
身心端正後,爐鼎自堅牢。
張怡堂煉成靈寶圖 張怡堂煉成靈寶 萬神不散為之靈,一念長存為之寶。
自存身中寶,施之便有靈。
誠能含蓄得,放出大光明。
張玄玄牢拴猿馬圖 張玄玄牢拴猿馬 揩摩心地為之沐,洗滌塵垢為之浴。
要得狂猿伏,先将劣馬擒。
纖毫塵不染,神氣合乎心。
彭懶翁收放丹樞圖 彭懶翁收放丹樞 入希夷門為之收,出離迷境為之放。
亘古靈童子,神功妙莫量。
放之彌法界,收則黍珠藏。
譚自然廓然靈通圖 譚自然廓然靈通 悟本知源為之靈,廓然無礙為之通。
識破娘生面,都無佛與仙。
廓然元不礙,任爾海成田。
喻一陽出離生死圖 喻一陽出離生死 出離生死為之了,得道飛升為之當。
打破鴻濛竅,方知象帝先。
隻斯為了當,如是大羅仙。
跋 夫善攝生者,導其血脈,強其筋骨,使榮衛貫通,脈絡和暢,自能合天地運行之晷度,陰陽闔闢之機宜,而外患不幹,精神完固,長生久視之術所由至。
故人之行不行,而修短之數不齊耳。
梅癫周道人,取列仙熊經鳥申之術,類集成一家之言,俾人起葆真之由,以跻仁壽之域,其衛世惠人溥矣。
道人之學仙術已久,若此集則所謂遵前哲之軌躅,順生人之便安。
清修之士,執是編以為指南,即鐘呂複生,無以神其業。
此固上清之階級,陸海之梯航,信可寶也。
因識之篇末,使世之聞梅仙而慕者,即此梅癫雲。
茂苑文水文嘉識 導引圖七十有二種,道人梅氏所輯。
凡卧起、俛仰、展轉、屈申、揣摩不一狀,每圖按古仙人法,蓋運氣屏邪術也,曰:是可以卻某疾某疾。
噫!有俾哉斯編乎!其易而易知,簡而易能乎。
夫以導引名,謂逆者順之,促者舒之,邪者正之,沮洳者融液之,骀蕩者和濟之,誠攝生之要旨,消[外疒内慮]之玄訣也。
廣成子雲:木去火則不灰,人去性則不死。
火出而神散,神散而氣離,氣離而身亡。
國有奸君斯危,身有邪氣乃斃。
奸去則清,邪去則甯。
久而行之,庶幾三屍逸、六賊遁、百脈調、太和暢,何疾之不可卻,而年之不可長也。
鹽官沂陽王文祿識 餘少而有尪羸之疾,則聚族而謀養生。
采苓餌木、烹煉炮炙之攻,月不日暇,然而體不加腴,急則且付之,無若彼何矣。
乃天啟風靈,假以遘會,遂悉心冥漠之道,捐床帷,謝閨榻,幽栖蠖屈,讀《道德》、《黃庭》而揣摩其竅奧。
不匝期而氣充然,旋複不惟疾愈,顧飄然有噓雲吸露之思矣。
自是探山尋谷,結緣名流,凡有所遇,必罄其所得。
往歲嘗裹糧遊黃山白嶽之間,見其逸老,皆耆頤多壽,有年百旬以上者,遂與趺坐譚話、贻詩、結盟。
今雖塵鞅縛我登山之躅,而心神無不之也。
第以毋項垂白、貌颔尚黃,無強宗大昆以相蔭庇,而又系名縣籍中,則亦搶榆于蟻垤蜂衙中耳。
要之冰蠶吐絲,非本色也。
故予先後所梓導引吐納之書,不一而足。
或有疑予為泛誕不經,且謂身居火坑而作清涼想也。
噫!菌生蟪年,顱毛且種種作艾色也。
餘縱不能發宛委委藏度索之秘,以[口高]呷青霞白鳳之章;即秦人之桃花、商岩之芝草,可采而茹也。
求之吾黨,倘有赴斯盟者,則是書請為之先容。
梅颠道人周履靖識 逍遙子導引訣 水潮除後患,火起得長安。
夢失封金櫃,形衰守玉關。
鼓呵消積聚,兜禮治傷寒。
扣齒牙無疾,升觀鬓不斑。
運睛除眼翳,掩耳去頭旋。
托踏應輕骨,搓塗自美顔。
閉摩通滞氣,凝抱固丹田。
淡食能多補,無心得大還。
水潮除後患 平明睡醒即起,端坐,凝神息慮,舌抵上腭,閉口調息,津液自生,漸至滿口,分作三次,以意送下。
久行之,則五髒之邪火不炎,四肢之氣血流暢,諸疾不生,永除後患,老而不衰。
逍遙子雲:“津液頻生在舌端,尋常漱咽入丹田。
于中暢美無凝滞,百日功靈可駐顔。
” 火起得長安 子午二時,存想真火自湧泉穴起,先從左足上玉枕、過泥丸,降入丹田,三遍;次從右足亦行三遍;複從尾闾起,又行三遍。
久久純熟,則百脈流通,五髒無滞,四肢健而百骸理也。
逍遙子雲:“陽火須知自下生,陰符上降落黃庭。
周流不息精神固,此是真人大煉形。
” 夢失封金櫃 欲動則火熾,火熾則神疲,神疲則精滑而夢失也。
寤寐時調息思神,以左手搓臍二七,右手亦然;複以兩手搓脅腹,擺搖七次,咽氣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