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鳳髓卷之三
關燈
小
中
大
丹田,握固良久乃止。
曲足側卧,永無走失。
逍遙子雲:“精滑神疲欲火攻,夢中遺失緻傷生,搓摩有法君須記,絕欲除貪是上乘。
” 形衰守玉關 百慮感中,萬事勞形,所以衰也。
返老還童,非金丹不可,然金丹豈易得哉?善攝生者,行住坐卧,一意不散,固守丹田,默運神氣,沖透三關,自然生精生氣,則形可以壯,老可以耐矣。
逍遙子雲:“卻老扶衰别有方,不須身外覓陰陽。
玉關謹守常淵默,氣足神全壽更康。
” 鼓呵消積聚 有因食而積者,有因氣而積者,久則脾胃受傷,醫藥難治。
孰若節飲食,戒嗔怒,不使有積聚為妙。
患者當升身閉息,鼓動胸腹,俟其氣滿,緩緩呵出。
如此行五七次,便得通快即止。
逍遙子雲:“氣滞脾虛食不消,胸中膨悶最難調。
徐徐呵鼓潛通泰,疾退身安莫久勞。
” 兜禮治傷寒 元氣虧弱,腠理不密,則風寒傷感。
患者端坐盤足,以兩手緊兜外腎,閉口緘息,存想真氣自尾闾升過夾脊、透泥丸,逐其邪氣。
低頭屈抑如禮拜狀,不拘數,以汗出為度,其疾即愈。
逍遙子雲:“跏趺端坐向蒲團,手握陰囊意要專。
運氣叩頭三五遍,頓令寒疾立時安。
” 扣齒牙無疾 齒之有疾,乃脾胃之火蒸蒸。
侵晨睡醒時,叩齒三十六通,以舌攪牙龈之上,不論遍數,津液滿口,方可咽下,每作三次乃止。
及凡小解之時,閉口緊叩其齒,解畢方開,永無齒疾。
逍遙子雲:“熱極風生齒不甯,侵晨叩齒自惺惺。
若教運用無暌隔,還許他年老複丁。
” 升觀鬓不斑 思慮太過,則神耗氣虛,血敗而鬓斑。
以子午時,握固端坐,凝神絕念,兩眼含光,上視泥九,存想追攝二氣自尾闾上升,下降返還元海,每行九遍。
久則神全,氣血充足,發可返黑也。
逍遙子雲:“神氣沖和精自全,存無守有養胎仙。
心中念慮皆消滅,要學神仙也不難。
” 運睛除眼翳 傷熱傷氣,肝虛腎虛,則眼昏生翳,日久不治,盲瞎必矣。
每日睡起時,趺坐凝息,塞兌垂簾,将雙目輪轉十四次,緊閉少時,忽然大睜。
行久不替,内障外翳自散,切忌色欲,并書細字。
逍遙子雲:“喜怒傷神目不明,垂簾塞兌養元精。
精生氣化神來複,五内陰魔盡失驚。
” 掩耳去頭旋 邪風入腦,虛火上攻,則頭目昏旋,偏正作痛,久則中風不語,半身不遂,亦由此緻。
治之須靜坐,升身閉息,以兩手掩耳折頭五七次,存想元神逆上泥丸,以逐其邪,自然風邪散去。
逍遙子雲:“視聽無聞意在心,神從髓海逐邪氛。
更兼精氣無虛耗,可學蓬萊境上人。
” 托踏應輕骨 四肢亦欲得小勞,譬如戶樞終不朽。
熊經鳥伸,吐納導引,皆養生之術也。
平時雙手上托,如舉大石。
兩腳前踏,如履平地。
存想神氣,依按四時噓呵二七次,則身健體輕,足耐寒暑。
逍遙子雲:“精氣沖和五髒安,四肢完固骨強堅。
雖然未得刀圭餌、且住人間作地仙。
” 搓塗自美顔 顔色憔悴,良由心思過度,勞碌不謹。
每晨靜坐閉目,凝神存養,神氣充贍,自内達外。
兩手搓熱,拂面七次,仍以嗽津塗面,搓拂數次。
行之半月,則皮膚光潤,容顔悅澤,大過尋常矣。
逍遙子雲:“寡欲心虛氣血盈,自然五髒得和平。
衰顔仗此增光澤,不羨人間五等榮。
” 閉摩通滞氣 氣滞則痛,血滞則腫,滞之為思,不可不慎。
治之須澄心閉息,以左手摩滞七七遍,右手亦然,複以津塗之。
勤行七日,則氣通血暢,永無凝滞之患。
修養家所謂幹冰浴者,即此義也。
逍遙子雲:“榮衛流行不暫休,一絻凝滞便堪憂。
誰知閉息能通暢,此外何須别讨求。
” 凝抱固丹田 元神一出便收來,神返身中氣自回。
如此朝朝并暮暮,自然赤子産真胎。
此凝抱之功也。
平時靜坐,存想元神入于丹田,随意呼吸,旬日丹田完固,百日靈明漸通,不可或作或辄也。
逍遙子雲:“丹田完固氣歸根,氣聚神凝道合真。
久視定須從此始,莫教虛度好光陰。
” 淡食能多補 五昧之于五髒,各有所宜,若食之不節,必緻虧損,孰若食淡謹節之為愈也。
然此淡亦非棄絕五昧,特言欲五味之沖淡耳。
仙翁有雲:“斷鹽不是道,飲食無滋味。
”可見其不絕五味。
逍遙子雲:“厚味傷人衆所知,能甘淡泊是吾師。
三千功行從茲始,天鑒行藏信有之。
” 無心得大還 大還之道,聖道也。
無心者,常清常靜也。
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何聖道之不可傳,大還之不可得哉?《清靜經》已盡言之矣。
修真之士,體而行之,欲造夫清真靈妙之境,若反掌耳。
逍遙子雲:“有作有為雲至要,無聲無臭語方奇。
中秋午夜通消息,明月當空造化基。
” 嘉禾梅颠道人周履靖編輯,同郡棘隐居士吳惟貞續增,金陵荊山書林梓行。
曲足側卧,永無走失。
逍遙子雲:“精滑神疲欲火攻,夢中遺失緻傷生,搓摩有法君須記,絕欲除貪是上乘。
” 形衰守玉關 百慮感中,萬事勞形,所以衰也。
返老還童,非金丹不可,然金丹豈易得哉?善攝生者,行住坐卧,一意不散,固守丹田,默運神氣,沖透三關,自然生精生氣,則形可以壯,老可以耐矣。
逍遙子雲:“卻老扶衰别有方,不須身外覓陰陽。
玉關謹守常淵默,氣足神全壽更康。
” 鼓呵消積聚 有因食而積者,有因氣而積者,久則脾胃受傷,醫藥難治。
孰若節飲食,戒嗔怒,不使有積聚為妙。
患者當升身閉息,鼓動胸腹,俟其氣滿,緩緩呵出。
如此行五七次,便得通快即止。
逍遙子雲:“氣滞脾虛食不消,胸中膨悶最難調。
徐徐呵鼓潛通泰,疾退身安莫久勞。
” 兜禮治傷寒 元氣虧弱,腠理不密,則風寒傷感。
患者端坐盤足,以兩手緊兜外腎,閉口緘息,存想真氣自尾闾升過夾脊、透泥丸,逐其邪氣。
低頭屈抑如禮拜狀,不拘數,以汗出為度,其疾即愈。
逍遙子雲:“跏趺端坐向蒲團,手握陰囊意要專。
運氣叩頭三五遍,頓令寒疾立時安。
” 扣齒牙無疾 齒之有疾,乃脾胃之火蒸蒸。
侵晨睡醒時,叩齒三十六通,以舌攪牙龈之上,不論遍數,津液滿口,方可咽下,每作三次乃止。
及凡小解之時,閉口緊叩其齒,解畢方開,永無齒疾。
逍遙子雲:“熱極風生齒不甯,侵晨叩齒自惺惺。
若教運用無暌隔,還許他年老複丁。
” 升觀鬓不斑 思慮太過,則神耗氣虛,血敗而鬓斑。
以子午時,握固端坐,凝神絕念,兩眼含光,上視泥九,存想追攝二氣自尾闾上升,下降返還元海,每行九遍。
久則神全,氣血充足,發可返黑也。
逍遙子雲:“神氣沖和精自全,存無守有養胎仙。
心中念慮皆消滅,要學神仙也不難。
” 運睛除眼翳 傷熱傷氣,肝虛腎虛,則眼昏生翳,日久不治,盲瞎必矣。
每日睡起時,趺坐凝息,塞兌垂簾,将雙目輪轉十四次,緊閉少時,忽然大睜。
行久不替,内障外翳自散,切忌色欲,并書細字。
逍遙子雲:“喜怒傷神目不明,垂簾塞兌養元精。
精生氣化神來複,五内陰魔盡失驚。
” 掩耳去頭旋 邪風入腦,虛火上攻,則頭目昏旋,偏正作痛,久則中風不語,半身不遂,亦由此緻。
治之須靜坐,升身閉息,以兩手掩耳折頭五七次,存想元神逆上泥丸,以逐其邪,自然風邪散去。
逍遙子雲:“視聽無聞意在心,神從髓海逐邪氛。
更兼精氣無虛耗,可學蓬萊境上人。
” 托踏應輕骨 四肢亦欲得小勞,譬如戶樞終不朽。
熊經鳥伸,吐納導引,皆養生之術也。
平時雙手上托,如舉大石。
兩腳前踏,如履平地。
存想神氣,依按四時噓呵二七次,則身健體輕,足耐寒暑。
逍遙子雲:“精氣沖和五髒安,四肢完固骨強堅。
雖然未得刀圭餌、且住人間作地仙。
” 搓塗自美顔 顔色憔悴,良由心思過度,勞碌不謹。
每晨靜坐閉目,凝神存養,神氣充贍,自内達外。
兩手搓熱,拂面七次,仍以嗽津塗面,搓拂數次。
行之半月,則皮膚光潤,容顔悅澤,大過尋常矣。
逍遙子雲:“寡欲心虛氣血盈,自然五髒得和平。
衰顔仗此增光澤,不羨人間五等榮。
” 閉摩通滞氣 氣滞則痛,血滞則腫,滞之為思,不可不慎。
治之須澄心閉息,以左手摩滞七七遍,右手亦然,複以津塗之。
勤行七日,則氣通血暢,永無凝滞之患。
修養家所謂幹冰浴者,即此義也。
逍遙子雲:“榮衛流行不暫休,一絻凝滞便堪憂。
誰知閉息能通暢,此外何須别讨求。
” 凝抱固丹田 元神一出便收來,神返身中氣自回。
如此朝朝并暮暮,自然赤子産真胎。
此凝抱之功也。
平時靜坐,存想元神入于丹田,随意呼吸,旬日丹田完固,百日靈明漸通,不可或作或辄也。
逍遙子雲:“丹田完固氣歸根,氣聚神凝道合真。
久視定須從此始,莫教虛度好光陰。
” 淡食能多補 五昧之于五髒,各有所宜,若食之不節,必緻虧損,孰若食淡謹節之為愈也。
然此淡亦非棄絕五昧,特言欲五味之沖淡耳。
仙翁有雲:“斷鹽不是道,飲食無滋味。
”可見其不絕五味。
逍遙子雲:“厚味傷人衆所知,能甘淡泊是吾師。
三千功行從茲始,天鑒行藏信有之。
” 無心得大還 大還之道,聖道也。
無心者,常清常靜也。
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何聖道之不可傳,大還之不可得哉?《清靜經》已盡言之矣。
修真之士,體而行之,欲造夫清真靈妙之境,若反掌耳。
逍遙子雲:“有作有為雲至要,無聲無臭語方奇。
中秋午夜通消息,明月當空造化基。
” 嘉禾梅颠道人周履靖編輯,同郡棘隐居士吳惟貞續增,金陵荊山書林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