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鳳髓卷之一
關燈
小
中
大
可為之。
如此勤行,百關開通,顔色光澤,神爽氣清,長如新沐浴之人。
但有不和則為之,亦當清泰也。
《黃庭經》雲:“高拱無為魂魄安,清淨神見與我言。
” 閉炁訣第八 訣曰:忽有修養乖宜,偶生疾患,宜速于密室,依服氣法布手足。
訖,則調炁咽之,念所苦之處,閉炁想注,以意攻之,炁極則吐之,訖,複咽相繼,依前攻之,炁急則止,炁調複攻之。
或二十至五十攻,覺所苦處汗出通潤即止。
如未損,即每日夜半或五更,晝日頻作,以意攻及。
若病在頭面手足,但有疾之處則攻之,無不愈者。
是知心之使炁,甚于使手,有如神助,功力難知也。
布炁訣第九 訣曰:凡欲布炁與人療病,先須依前人五藏所患之處,取方面之炁,布入前人身中。
令病者面其本方,息心淨慮,始與布炁。
布炁訖,便令咽炁,鬼賊自逃,邪炁永絕。
六炁訣第十 訣曰:六炁者,噓、呵、呬、吹、呼、嘻是也。
五炁各屬一藏,餘一炁屬三焦也。
呬屬肺,肺主鼻,鼻有寒熱不和及勞極,依呬吐納,兼理皮膚瘡疥,有此疾則依狀理之,立愈也。
呵屬心,心主舌,口幹舌澀、氣不通,及諸邪炁,呵以去之,大熱大開口呵,小熱小開口呵,仍須作意,是宜理之。
呼屬脾,脾主中宮,如微熱不和、腹胃脹滿、炁悶不洩,以呼炁理之。
吹屬腎,腎主耳,腰肚冷、腸道衰,以吹炁理之。
噓屬肝,肝連目,論雲:“肝盛則目赤”,有疾作,以噓炁理之。
嘻屬三焦,三焦不和,嘻以理之。
炁雖各有所理,但五藏三焦冷熱勞極、風邪不調,都屬于心,心主呵,呵所理諸疾皆愈,不必六炁也。
調炁液訣第十一 訣曰:人食五味,五味各歸一藏,每藏各有濁炁,同出于口,又六炁三焦之氣皆湊于此門,衆穢并投,合成濁炁。
每睡覺,熏熏氣從口而出,自不堪聞。
審而察之,以知其候。
凡口中焦幹、口苦舌澀、咽頻無津,或咽唾喉中痛、不能食,是熱極狀也。
即須大張口呵之,每咽必須閉戶出之。
十呵二十呵,即鳴天鼓,或七或九,以舌攪華池而咽津。
複呵複咽,令熱氣退止,但喉中清水甘泉生,即是熱退五藏涼也。
若口中津液冷淡無味,或呵過多,心頭汪汪然,飲食五味,不受水,則是冷狀也。
即當吹以溫之,如溫熱法伺候,口美心調溫即止。
《黃庭經》雲:“玉池清水灌靈根,審能修之可長存”,又雲:“漱咽靈液災不幹”。
食飲調護訣第十二 訣曰:服炁之後,所食須有次第。
可食之物有益,不可食之物必有損,損宜永斷,益乃恒服。
每日平旦,食少許淡水粥,或胡麻粥,甚益人,理脾炁,令人足精液。
日中淡面馎饦及餅并佳,甯可餒,慎勿飽,飽則傷心,氣尤難行。
凡熱面、蘿、葡、椒、姜、羹切忌,鹹酸辛物宜漸漸節之。
每食畢,則須呵出口中食毒濁氣,永無患矣。
服氣之人,腸胃虛淨,生冷、酸滑、黏膩、陳硬、腐敗、難消之物不可食。
若偶然食此等之物一口,所在處必即微痛,慎之!不可沖生産、死亡并六畜,一切穢惡不潔之氣并不可及門,況近之耶,甚不宜正氣。
如不意卒逢以前諸穢惡,速閉氣上風,閉目速過,便求一兩杯酒蕩滌之。
覺炁入腹不安,即須調氣逼出濁氣,即咽納新氣,以意送之,當以手摩之,則便吞椒及飲一兩盞酒,令散矣。
服氣一年通氣,二年通血實,三年功成,元氣凝實,縱有觸犯,無能為患,日服千咽,不足為多,返老還童,漸從此矣。
氣化為津,津化為血,血化為精,精化為髓,髓化為筋。
一年易氣,二年易血,三年易脈,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發,九年易形,即三萬六千真神皆在身中化為仙童,号曰真人矣。
勤修不怠,則關節相連,五藏牢固,《黃庭經》雲:“千千百百自相連,一一十十似重山”。
是内氣不出,外氣不入,寒暑不侵,刀兵不害,升騰變化,壽同三光也。
李真人長生一十六字妙訣 一吸便提,氣氣歸臍,一提便咽,水火相見。
右十六字,仙家名曰“十六錠金”,乃至簡至易之妙訣也。
無分于在官不妨政事,在俗不妨家務,在士商不妨本業,隻于二六時中,略得空閑,及行住坐卧,意一到處,便可行之。
口中先須漱及三五次,舌攪上下腭,仍以舌抵上腭,滿口津生,連津咽下,汩然有聲,随于鼻中吸清氣一口,以意會及心目,寂地直送至腹臍下一寸三分丹田元海之中,略寸一寸,謂之一吸。
随用下部,輕輕如忍便狀,以意力提起使歸臍,連及夾脊雙關、腎門,一路提上,直至後頂玉枕關,
如此勤行,百關開通,顔色光澤,神爽氣清,長如新沐浴之人。
但有不和則為之,亦當清泰也。
《黃庭經》雲:“高拱無為魂魄安,清淨神見與我言。
” 閉炁訣第八 訣曰:忽有修養乖宜,偶生疾患,宜速于密室,依服氣法布手足。
訖,則調炁咽之,念所苦之處,閉炁想注,以意攻之,炁極則吐之,訖,複咽相繼,依前攻之,炁急則止,炁調複攻之。
或二十至五十攻,覺所苦處汗出通潤即止。
如未損,即每日夜半或五更,晝日頻作,以意攻及。
若病在頭面手足,但有疾之處則攻之,無不愈者。
是知心之使炁,甚于使手,有如神助,功力難知也。
布炁訣第九 訣曰:凡欲布炁與人療病,先須依前人五藏所患之處,取方面之炁,布入前人身中。
令病者面其本方,息心淨慮,始與布炁。
布炁訖,便令咽炁,鬼賊自逃,邪炁永絕。
六炁訣第十 訣曰:六炁者,噓、呵、呬、吹、呼、嘻是也。
五炁各屬一藏,餘一炁屬三焦也。
呬屬肺,肺主鼻,鼻有寒熱不和及勞極,依呬吐納,兼理皮膚瘡疥,有此疾則依狀理之,立愈也。
呵屬心,心主舌,口幹舌澀、氣不通,及諸邪炁,呵以去之,大熱大開口呵,小熱小開口呵,仍須作意,是宜理之。
呼屬脾,脾主中宮,如微熱不和、腹胃脹滿、炁悶不洩,以呼炁理之。
吹屬腎,腎主耳,腰肚冷、腸道衰,以吹炁理之。
噓屬肝,肝連目,論雲:“肝盛則目赤”,有疾作,以噓炁理之。
嘻屬三焦,三焦不和,嘻以理之。
炁雖各有所理,但五藏三焦冷熱勞極、風邪不調,都屬于心,心主呵,呵所理諸疾皆愈,不必六炁也。
調炁液訣第十一 訣曰:人食五味,五味各歸一藏,每藏各有濁炁,同出于口,又六炁三焦之氣皆湊于此門,衆穢并投,合成濁炁。
每睡覺,熏熏氣從口而出,自不堪聞。
審而察之,以知其候。
凡口中焦幹、口苦舌澀、咽頻無津,或咽唾喉中痛、不能食,是熱極狀也。
即須大張口呵之,每咽必須閉戶出之。
十呵二十呵,即鳴天鼓,或七或九,以舌攪華池而咽津。
複呵複咽,令熱氣退止,但喉中清水甘泉生,即是熱退五藏涼也。
若口中津液冷淡無味,或呵過多,心頭汪汪然,飲食五味,不受水,則是冷狀也。
即當吹以溫之,如溫熱法伺候,口美心調溫即止。
《黃庭經》雲:“玉池清水灌靈根,審能修之可長存”,又雲:“漱咽靈液災不幹”。
食飲調護訣第十二 訣曰:服炁之後,所食須有次第。
可食之物有益,不可食之物必有損,損宜永斷,益乃恒服。
每日平旦,食少許淡水粥,或胡麻粥,甚益人,理脾炁,令人足精液。
日中淡面馎饦及餅并佳,甯可餒,慎勿飽,飽則傷心,氣尤難行。
凡熱面、蘿、葡、椒、姜、羹切忌,鹹酸辛物宜漸漸節之。
每食畢,則須呵出口中食毒濁氣,永無患矣。
服氣之人,腸胃虛淨,生冷、酸滑、黏膩、陳硬、腐敗、難消之物不可食。
若偶然食此等之物一口,所在處必即微痛,慎之!不可沖生産、死亡并六畜,一切穢惡不潔之氣并不可及門,況近之耶,甚不宜正氣。
如不意卒逢以前諸穢惡,速閉氣上風,閉目速過,便求一兩杯酒蕩滌之。
覺炁入腹不安,即須調氣逼出濁氣,即咽納新氣,以意送之,當以手摩之,則便吞椒及飲一兩盞酒,令散矣。
服氣一年通氣,二年通血實,三年功成,元氣凝實,縱有觸犯,無能為患,日服千咽,不足為多,返老還童,漸從此矣。
氣化為津,津化為血,血化為精,精化為髓,髓化為筋。
一年易氣,二年易血,三年易脈,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發,九年易形,即三萬六千真神皆在身中化為仙童,号曰真人矣。
勤修不怠,則關節相連,五藏牢固,《黃庭經》雲:“千千百百自相連,一一十十似重山”。
是内氣不出,外氣不入,寒暑不侵,刀兵不害,升騰變化,壽同三光也。
李真人長生一十六字妙訣 一吸便提,氣氣歸臍,一提便咽,水火相見。
右十六字,仙家名曰“十六錠金”,乃至簡至易之妙訣也。
無分于在官不妨政事,在俗不妨家務,在士商不妨本業,隻于二六時中,略得空閑,及行住坐卧,意一到處,便可行之。
口中先須漱及三五次,舌攪上下腭,仍以舌抵上腭,滿口津生,連津咽下,汩然有聲,随于鼻中吸清氣一口,以意會及心目,寂地直送至腹臍下一寸三分丹田元海之中,略寸一寸,謂之一吸。
随用下部,輕輕如忍便狀,以意力提起使歸臍,連及夾脊雙關、腎門,一路提上,直至後頂玉枕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