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

關燈
) 人參(二錢,去蘆) 肉桂(七分,去皮) 當歸(一錢五分,酒炒) 白朮(二錢,土炒) 甘草(五分,酒炒) 陳皮(一錢,去白) 北五味(四分,打碎) 水二鍾,姜三片,棗肉二枚,煎一鍾服。

    如煩熱口乾,加生地黃;氣浮心亂,加丹參、棗仁;咳嗽加麥門冬;挾濕加茯苓、蒼朮;脈沉遲,加熟附子;脈數實去桂,加生地黃;胸悶倍陳皮,加桔梗;痰多半夏、茯苓;洩瀉升麻、柴胡;口渴加乾葛。

    夏月去肉桂,冬月加乾薑。

     四物湯 附子理中湯 異功散 六君子湯 八珍湯 五方並見中風門。

     補中益氣湯 見類中風。

     十全大補湯 治諸虛癆傷,飲食不進,久病羸尪,潮熱背痛,夢遺腳軟,喘嗽煩悶。

     肉桂(去皮) 甘草(炙) 芍藥(炒) 黃耆(蜜水炒) 當歸(酒洗) 川芎 人參(去蘆) 白朮(土炒) 茯苓(去皮) 熟地(各等分) 每服六錢,水二鍾,姜三片,棗肉二枚,煎一鍾服。

     小建中湯 桂枝(去皮) 甘草(炙) 生薑(各一錢) 芍藥(二錢) 大棗(一枚) 膠飴(一錢) 水鍾半,煎一鍾,入飴,更上微火熔化,溫服。

    酒家、嘔傢俱禁此湯,以其甜也。

    加黃耆,名黃耆建中湯。

     八味地黃丸 治腎虛發熱作渴,淋閉痰嗽,頭眩,眼花耳鳴,咽燥,舌痛,牙疼,腰腿痿軟,自汗盜汗,便血,吐衄血,發熱失音,水泛為痰。

     熟地黃(八兩,杵膏) 山茱萸肉 乾山藥(各四兩) 牡丹皮 白茯苓 澤瀉(各三兩) 熟附子(一兩) 肉桂(去皮,一兩) 上為末,和地黃膏,加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錢,空心食前滾湯下。

    去附子,名七味丸;去肉桂,名六味丸。

     還少丹 大補心腎脾胃,一切虛損。

     乾山藥 牛膝(酒浸) 遠志(去心) 山茱萸(去核) 白茯苓 五味子(烘) 巴戟(酒浸,去心) 肉蓯蓉(酒浸,去甲) 石菖蒲 楮實 杜仲(薑汁酒炒,斷絲) 舶茴香(各一兩) 枸杞子(烘) 熟地黃(各二兩) 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錢,溫酒或鹽湯下,日三服,久服令人悅顏,輕健不老。

     酸棗仁湯 治心腎不交,怔忡恍惚,夜臥不安,精血虛耗,脾胃洩瀉。

     酸棗仁(一錢五分) 遠志肉 黃耆(蜜水炒) 蓮肉(去心) 人參 當歸(酒炒) 白茯苓 茯神(各一錢) 陳皮 甘草(炙,各五分) 水二鍾,姜三片,棗一枚,煎一鍾,日三服。

    心熱者,加黃連、生地黃、麥冬、木通。

     白朮散 治脾胃虛寒,嘔吐洩瀉,食少胸滿。

     白朮(土炒) 人參 草果 厚樸(酒浸,炒) 肉果(麵裹,爆透) 陳皮 木香 麥芽(炒,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水二鍾,姜五片,棗二枚,煎一鍾服。

     小甘露飲 治脾癆實熱,身黃咽痛。

     黃芩(一錢) 升麻(五分) 茵陳(一錢) 山梔(八分) 桔梗(炒,六分) 生地黃(炒,一錢五分) 石斛(二錢) 甘草(四分) 水鍾半,姜五片,煎八分服 溫肺湯 治肺癆虛寒,胸滿冷痛。

     人參(一錢) 甘草(四分,炙) 半夏 肉桂 橘紅 乾薑(炒,各八分) 木香(五分) 水鍾半,煎八分服。

     涼肺湯 治肺癆實熱,咳嗽喘急。

     知母(去毛,炒) 貝母 天門冬(去心) 麥門冬(各一錢半) 黃芩 橘紅(各一錢) 甘草(五分) 桑皮(八分) 水鍾半,煎八分服。

     溫腎丸 治腎癆虛寒,腰痛足軟,遺濁。

     熟地黃(酒煮,杵膏) 杜仲(炒,去絲) 菟絲子 石斛(去根) 黃耆 續斷 肉桂(去皮) 磁石(煅,醋淬) 牛膝(去蘆) 沉香(別研) 五加皮 山藥(炒,各一兩) 上為末,用雄羊腎兩對,蔥、椒、酒煮爛,入酒及地黃膏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錢,空心酒下。

     涼腎丸 治腎癆實熱,腹脹耳聾。

     生地黃(三錢) 赤茯苓(一錢) 玄參(一錢) 遠志(一錢,去木) 知母(八分,酒炒) 黃柏(六分,酒炒) 水鍾半,煎八分服。

     人參養榮湯 治脾肺俱虛,發熱惡寒,倦怠洩瀉,種種虛證,勿論其脈,但用此湯。

     白芍藥(一錢五分) 人參 陳皮 黃耆(蜜炙) 桂心 當歸 白朮(土炒) 甘草(炙,各一錢) 熟地黃 五味子(炒,杵) 茯苓(各八分) 遠志肉(五分) 水二鍾,姜三片,棗二枚,煎服。

     逍遙散 治血虛煩熱,肢體疼痛,口乾,盜汗,嗜臥,月水不調,寒熱如瘧,痰嗽骨蒸。

     白茯苓 白朮(土炒) 當歸 白芍藥(酒炒) 柴胡(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水鍾半,姜三片,煎八分服。

    加山梔、牡丹皮,名加味逍遙散。

     清骨散 治骨蒸熱。

     銀柴胡(一錢五分) 胡黃連 秦艽 鱉甲(醋炙) 青蒿 地骨皮 知母(各一錢) 甘草(五分) 水二鍾,煎一鍾,食遠服。

     三才封髓丹 降心火,益腎水。

     天門冬(去心) 熟地黃 人參(各五兩) 黃柏(酒炒) 砂仁(各三兩) 甘草(一兩五錢) 為末,麵糊丸,桐子大,每服五錢。

    肉蓯蓉五錢,切片,酒一鍾,煎二三沸,去渣,空心送下。

     生脈散 治火旺金虛,倦怠煩渴。

     人參(二錢,去蘆) 麥門冬(三錢,去心) 五味子(三分,杵) 水一鍾,煎八分服。

     豬肚丸 肌體羸瘦,服之即肥,其效如神。

     牡蠣(煅) 白朮(各四兩) 苦參(三兩) 為細末,以豬肚一具,煮極爛,研如膏,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錢,米飲送下,日三服。

     調中益氣湯 黃耆(炙,一錢) 人參 甘草(炙) 當歸 白朮(各五錢) 五味子(十五粒) 柴胡 白芍藥(炒) 升麻(各三分) 橘皮(二分) 水鍾半,煎八分,食前溫服。

     蘇子降氣湯 治虛陽上攻,氣不升降,痰涎壅盛,胸膈噎塞,並久年肺氣至效。

     蘇子(炒) 半夏(泡,各二錢五分) 前胡(去蘆) 甘草(炙) 厚樸(薑汁炒) 橘紅(去白,各一錢) 當歸(去蘆,一錢五分) 沉香(七分) 水二鍾,姜三片,煎一鍾服。

    虛人加黃耆一錢,肉桂五分。

     人參飲子 脾胃虛弱,氣虛倦怠,衄血吐血。

     人參(去蘆,二錢) 五味子(二十粒) 黃耆(去蘆,炙) 麥門冬(去心) 白芍藥(炒) 當歸身(各一錢五分) 甘草(炙,一錢) 水二鍾,煎一鍾,食遠服。

     四生丸 治吐血、衄血。

     生荷葉 生艾葉 側柏葉 生地黃(各等分) 搗爛,丸如雞子,每服一丸,水煎,去渣服。

     大阿膠丸 治嗽血、吐血。

     阿膠(微炒) 卷柏 生地黃 大薊(獨根者佳) 雞蘇葉 五味子(各一兩) 柏子仁(另研) 茯苓 百部 遠志(去木) 人參 麥門冬(去心) 防風(各一兩五錢) 乾山藥(一兩) 熟地黃(一兩) 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煎麥門冬湯,嚼一丸。

     犀角地黃湯 治大熱,血積胸中。

     犀角 大黃(各一錢) 黃芩(三錢) 黃連(二錢) 生地黃(四錢) 水二鍾,煎一鍾,食後服。

     茅花湯 治鼻衄不止。

     茅花(五錢) 水一鍾,煎六分服。

     百花膏 治癆嗽吐血。

     款冬花 百合(蒸焙,等分) 為末,蜜丸,龍眼大,每服一丸,臨臥薑湯嚼下。

     噙化丸 治癆嗽有效。

     玉露霜 柿霜 貝母 百合(各二兩) 白茯苓 海石(各一兩) 甘草(五錢) 秋石(二錢) 入薄荷葉細末,白硼砂少許,煉蜜丸,如龍眼大,每噙化一丸。

     新定清寧膏 潤肺不傷脾,補脾不礙肺,餘所新定者也。

    凡癆嗽吐血,必不可缺,極有效驗。

     麥門冬(去心,十兩) 生地黃(酒炒,十兩) 廣橘紅(三兩) 桔梗(二兩) 甘草(二兩) 龍眼肉(八兩) 煎成膏,加苡仁(八兩,淘淨,炒熟) 川貝母(二兩,糯米拌炒,米熟去米) 真蘇州薄荷葉五錢,忌火,俱為細末,拌勻前膏,時時挑置口中噙化。

     肺癰神湯 肺癰者,癆傷氣血,內有積熱,外受風寒。

    胸中滿急,隱隱痛,咽乾口燥,時出濁唾腥臭,吐膿如米粥者死。

    脈滑數或實大。

    凡患者右脅按之必痛,但服此湯,未成即消,已成即潰,已隨即愈。

    此餘新定,屢用屢驗者也。

     桔梗(二錢) 金銀花(一錢) 薏苡仁(五錢) 甘草節(一錢二分) 黃耆(一錢,炒) 貝母(一錢六分) 甜葶藶(八分,微炒) 陳皮(一錢二分) 白及(一錢) 水二鍾,姜一片,煎一鍾,食後徐徐服。

    新起加防風一錢,去耆;潰後加人參一錢;久不斂加合歡皮一名夜合,即槿樹皮,一錢。

     十灰散 一切血證,用此止之。

     大薊 小薊 荷葉 側柏葉 茅根 茜根 棕櫚皮 大黃 牡丹皮 山梔(各等分) 各燒灰存性,研細,碗蓋於地一宿,藕汁調服。

     白鳳膏 治久癆積虛,咳嗽痰血,蒸熱困倦。

     黑嘴白鴨(一隻) 大京棗(二升) 陳煮酒(一瓶) 參苓平胃散(一升) 將鴨縛定,量病人飲酒多少,以酒燙溫,割開鴨項,滴血入酒飲之,直入肺經受補。

    將鴨去毛,於脅邊開一孔,取去腸雜,拭淨;次將棗去核,每個中納參苓散,填滿鴨腹中,麻線紮定,沙鍋內用火慢煨,將酒三次添入,以幹為度。

    但食其棗,參湯送之,或同鴨肉搗丸服。

     芎歸血餘散 治傳屍癆瘵,去鬼殺蟲。

     室女頂門生髮(一小團,皂角湯洗淨,醋浸一宿,曬乾,紙拈火燒存性。

    ) 川芎(五錢) 當歸(三錢) 木香 桃仁(去皮炒,各二錢) 安息香 雄黃(各一錢) 全蠍(二枚) 江上大鯉魚(生取頭,醋炙) 上為末,分四服,每服井水一大碗,淨室中煎七分,入紅硬降真香末五分,燒北鬥符入藥,月初五更空心向北仰天咒曰:瘵神瘵神,害我生人,吾奉帝敕,服藥保身,急急如律令。

    (咒五遍,面北服藥畢,南面吸生氣,入口腹中,燒降香置床下,午時又如前服藥。

    ) 北鬥符式 敕 ?屍???丨 用黃紙一方,新筆淨水,研透明硃砂書此符,書時念前北鬥咒。

     鱉甲生犀散 殺癆蟲,取下惡物。

     天靈蓋(一具。

    男者色不赤可用,女者色赤勿用,檀香煎湯候冷洗。

    咒曰:雷公靈,雷公聖,逢傳屍,即須應。

    急急如律令。

    咒七遍訖,次用酥炙黃) 生鱉甲(一枚,醋炙) 虎長牙(二枚,醋炙) 安息香 桃仁(去皮,炒) 檳榔(各五錢) 生犀角 木香 甘遂 降真香 乾漆(炒,存性) 阿魏(酒浸研,各三錢) 雷丸(二錢) 穿山甲(取趾,醋炙) 全蠍(三個) 蚯蚓(十條,生研和藥) 上為末,每服五錢,先用豉心四十九粒,東向桃、李、桑、梅小梢各二莖,長七寸,生藍青七葉,青蒿一小握,蔥白連根洗五莖,石臼內同杵,用井水一碗半,煎取一盞,入童便一盞,內藥末,煎取七分,入麝香一字,月初旬五更空心溫服,即以被覆取汗,恐汗中有細蟲,軟綿拭之,即焚其帛。

    少時必瀉,以淨桶盛,急鉗取蟲,烈火焚之,並收入磁瓶中,雄黃蓋之,以瓦油盞鐵線紮定,泥固,埋深山中絕人行處。

     《道藏經》曰:每值庚申日,其夜不睡,守之至曉,屍蟲不能為害。

    三守庚申,三屍長絕。

    每夜叩齒三十六通,左手捧心,呼三屍之名,上屍彭琚出,中屍彭瓆出,下屍彭??出。

    令不得為害。

    常以庚申去手甲,醜日去足甲,每年七月十六日,將所去手、足甲燒灰,和水服之,三屍九蟲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