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

關燈
者可多用,血熱者不過用三四分,為嚮導而已。

     按:姜味大辛;辛能僭上,亦能散氣走血,久服損陰傷目,凡陰虛有熱者勿服。

     生薑 味辛,熱,無毒。

    入肺、胃二經。

    要熱去皮,要冷留皮。

    生能發表,熟可溫中。

    開胃有奇功,止嘔為聖劑。

    氣脹腹疼俱妙,痰凝血滯皆良。

    刮下姜皮,脹家必用。

     凡中風、中暑、中氣、中毒、中惡、霍亂,一切卒暴之症,用薑汁和童便服之。

    薑汁能開痰,童便能降火也。

    古方以薑茶治痢,熱痢留皮,冷痢去皮,大妙。

    忌服同乾薑。

     蔥白 味辛,平。

    入肺、胃二經。

    忌棗、蜜、犬、雉肉。

    通中發汗,頭疼風濕總蠲除;利便開關,腳氣奔豚通解散。

    跌打金瘡出血,砂糖研敷;氣停蟲積為殃,鉛粉丸吞。

    專攻喉痹,亦可安胎。

     蔥味最辛,肺之藥也,故解散之用居多。

     按:多食蔥,令人神昏發落,虛氣上衝。

     大蒜 味辛,溫,有毒。

    入脾、腎二經。

    忌蜜。

    消穀化食,闢鬼驅邪。

    破痃癖多功,灸惡瘡必效。

    搗貼胸前,痞格資外攻之益;研塗足底,火熱有下引之奇。

     大蒜用最多,功至捷,外塗皮肉,發泡作疼,則其入腸胃而搜刮,概可見矣。

     按:性熱氣臭,凡虛弱有熱之人,切勿貼唇,即宜用者,亦勿過用,生痰動火,損目耗血,謹之! 韭 味辛,溫,無毒。

    固精氣,暖腰膝,強腎之功也;止瀉痢,散逆冷,溫脾之力歟!消一切瘀血,療喉間噎氣。

     韭子固精、生精,助陽止帶。

     古方用韭專治瘀血,蓋酸入肝,辛散溫下也。

    多食神昏目暗。

     金石部 金箔 味辛,平,有毒。

    安鎮靈臺,神魂免於飄蕩;闢除惡祟。

    臟腑搜其伏邪。

     稟西方之質,為五金之主,最能制木,故中風驚癇皆需之。

    銀箔功用相仿。

     按:金有大毒,磨屑頓服,不過三錢而斃,豈可多服乎?催生者用之。

     自然銅 味辛,平,無毒。

    續筋接骨,折傷者依然復舊;消瘀破滯,疼痛者倏爾消除。

     按:自然銅雖有神用,頗能損人,不可過用。

     銅青 味辛,酸,無毒。

    女科理血氣之痛,眼科主風熱之疼,內科吐風痰之聚,外科止金瘡之血。

    殺蟲有效,疳證亦宜。

     色青入肝,專主東方之證,然服之損血。

     黃丹 味辛,寒,無毒。

    止痛生肌,宜於外敷;鎮心安魄,可作丸吞。

    墜痰殺蟲,截瘧止痢。

     按:黃丹乃炒鉛所作,味辛沉陰,過服損陽氣。

     密陀僧 味辛,平,有小毒。

    色如金者良。

    鎮心主,滅瘢點。

    五痔金瘡同借重,瘧家痢證共尋求。

     即煎銀爐底,感銀鉛之氣而成,其性重墜,故鎮心下痰,須水飛用,食之令人寒中。

     紫石英 味甘,溫,無毒。

    畏扁豆、附子,惡黃連。

    火煅、醋炙、水飛。

    上通君主,鎮方寸之靡寧;下達將軍,治胎宮而有孕。

     紫石英南方之色,故功在血分,火熱者忌之。

     硃砂 味甘,寒,有毒。

    入心經。

    惡磁石,畏鹹水,忌一切血。

    水飛。

    鎮心而定癲狂,辟邪而殺鬼祟。

    解胎熱痘毒,療目痛牙疼。

     色赤應離,為心經主藥。

    獨用多用,令人呆悶。

    水銀即硃砂之液,殺蟲蝨有功,下死胎必用。

    滲入肉內,使人筋攣。

    若近男陽,陽痿無氣,惟以赤金系患處,水銀自出。

    楊梅瘡服輕粉,毒潛骨髓,毒發殺人。

    輕粉主殺蟲生肌。

     雄黃 味苦,平,有毒。

    研細,水飛。

    楊梅疔毒,疥癬痔瘍,遵法搽敷力不小;血瘀風淫,鬼乾屍疰,依方制服效偏奇。

    化痰涎之積,塗蛇虺之傷。

     獨入厥陰,為諸瘡殺毒之藥,亦能化血為水。

     石膏 味辛,寒,無毒。

    入肺、胃二經。

    雞子為使,惡莽草、巴豆,畏鐵。

    營衛傷於風寒,青龍收佐使之勳;相傅囚於火熱,白虎定為君之劑。

    頭疼齒痛肌膚熱,入胃而搜逐;消渴陽狂逆氣起,入肺以驅除。

     氣味俱薄,體重而沉。

    少壯火熱之人,功如反掌;老弱虛寒之人,禍不旋踵。

    東垣雲:立夏前服白虎湯,令人小便不禁。

    降令太過也。

    極能寒胃,使人腸滑不能食,非有大熱者,切勿輕投。

     滑石 味甘、淡,寒,無毒。

    入胃、膀胱二經。

    利小便,行積滯。

    宣九竅之閉,通六腑之結。

     滑石利竅,不獨小便也。

    上能利毛竅,下能利精竅。

    蓋甘淡先入胃家,上輸於肺,下通膀胱。

    肺主皮毛,為水上源,膀胱司津液,氣化則能出。

    故上則發表,下則利水,為蕩熱燥濕之劑。

     按:多服使人精滑,脾虛下陷者禁之。

     赤石脂 味酸、辛,大溫,無毒,入心、胃、大腸三經。

    畏芫花,惡大黃、松脂,煅水飛。

    主生肌長肉,可理癰腸;療崩漏脫肛,能除腸澼。

     石脂固澀,新痢家忌用。

     爐甘石 味甘,溫,煅水飛。

    散風熱而腫消,祛痰氣而翳退。

     金銀之氣所結,為眼科要藥。

     鐘乳石 味甘,熱,有毒。

    蛇床為使,惡牡丹、牡蒙,畏紫石英,忌羊血,反人參、白朮。

    入銀器煮。

    水減即添,煮三日夜,色變黃白,換水再煮,色青不變,毒去盡矣,水飛過再研半日。

    益精壯陽,下焦之虛弱堪珍;止嗽解渴,上部之虛傷宜寶。

     其氣慓悍,令陽氣暴充,飲食倍進,昧者得此肆淫,則精竭火炎,發為癰疽淋濁,豈鍾乳之罪耶?大抵命門火衰者相宜,不爾便有害矣。

     海石 味鹹,平,無毒。

    獨入肺經。

    清金降火,止濁治淋。

    積塊老痰逢便化,癭瘤結核遇旋消。

     海石乃水沫結成,體質輕飄,肺之象也;氣味鹹寒,潤下之用也。

    故治證如上。

     按:多服損人氣血。

     陽起石 味鹹,溫,無毒。

    入腎經。

    螵蛸為使,惡澤瀉、桂、雷丸,蛇脫,畏菟絲子,忌羊血。

    火煅酒淬七次,水飛。

    固精而壯元陽,益氣而止崩帶。

     此石產處,冬不積雪,其熱可知。

    雲頭兩腳鷺鷥毛,輕鬆如狼牙者佳,非命門火衰者勿用。

     磁石 味辛,溫,無毒。

    入腎經。

    柴胡為使,惡牡丹皮、莽草,畏石脂。

    火煅、醋淬、水飛。

    治腎虛之恐怯,鎮心臟之怔忡。

     鎮心益腎,故磁朱丸用之,可暫用,不可久也。

     青礞石 味鹹,平,入肝經。

    火煅、水飛。

    化頑痰癖結,行食積停留。

     痰見青礞,即化為水,脾虛者大忌。

     花蕊石 味酸、平,無毒。

    火煅,水飛。

    止吐衄如神,消瘀血為水。

     血見花蕊石即化為水,過用損血,不可不謹。

     食鹽 味鹹,寒,無毒,入腎經。

    擦齒而止痛,洗目而去風。

    二便閉結,納導隨通;心腹煩疼,服吐即愈。

    治疝與辟邪有益,痰停與霍亂無妨。

     潤下作鹹,鹹走腎,喘嗽、水脹、消渴大忌。

    食鹽或引痰生,或凝血脈,或助水邪,多食損顏色,傷筋力。

    故西北人不耐鹹,少病多壽;東南人嗜鹹,少壽多病。

     青鹽功用相同,入肝散風。

     樸硝 味辛、鹹、酸,寒,無毒。

    入胃、大腸二經。

    破血攻痰,消食解熱。

    法制玄明粉,功緩力稍輕,明目清躁,推陳緻新。

     樸硝在下,最粗而濁,芒硝在上,其質稍清;玄明再經煎煉,尤為精粹。

    方士濫誇玄明粉卻病永年,不根之說也。

    若施之於有虛無火之人,及陰毒沉寒之證,殺人慘於刀劍矣。

     蓬砂 味苦、辛,寒,無毒。

    入肺經。

    退障除昏開努肉,消痰止嗽且生津。

    癥瘕噎膈俱瘥,衄家骨哽通宜。

     性能柔五金,則消克可知,但療有餘,難醫不足,虛癆證中非所宜也。

     硫黃 味酸,大熱,有毒。

    入心、腎二經。

    畏細辛、樸硝、鐵、醋,用萊菔剜空。

    入硫合定,糠火煨熟,紫背浮萍同煮,皂角湯淘去黑漿。

    壯陽堅筋骨,陰氣全消;殺蟲燥寒濕,瘡疴盡掃。

    老年風秘,君半夏而立通,洩痢虛寒,佐臘礬而速止。

    艾湯投一匕,陰毒回春;溫酒送三丸,沉寒再造。

     秉純陽之精,能補君火,可救顛危。

    烏法黑髮,真可引年。

    然順制煉得宜,淫房斷絕者能之,一有不當,貽禍匪輕。

     白礬 味酸、澀,寒,無毒。

    入肺、脾二經。

    甘草為使,惡牡蠣、麻黃。

    消痰止利,滌熱祛風。

    收脫肛陰挺,理疥癬濕淫。

     礬之用有四:吐風熱痰涎,取其酸苦湧洩也;諸血、脫肛、陰挺、瘡瘍,取其酸澀而收也:治風痰、洩痢、崩帶,取其收而燥濕也;喉痹、癰疽、蛇傷、蠱毒,取其解毒也。

    多服損骨、損心肺。

     土部 伏龍肝 味辛,溫,無毒。

    女人崩中帶下,丈夫尿血遺精。

     即竈心黃土,去濕有專長。

     墨 味辛,溫,無毒。

    燒紅研細。

    止血以苦酒送下,消癰以豬膽調塗。

     墨者,北方之色;血者,南方之色,止血者,火見水而伏也。

    內有鹿角膠,非煅紅不可用。

     百草霜 辛,溫,無毒。

    清咽治痢,解熱定血。

     黑奴丸用以療陽毒發狂,亦從治之義也。

     人部 發 味苦,溫,無毒,入心、肝、腎三經。

    去瘀血、補真陰。

    父發與雞子同煎,免嬰兒驚悸;己發與川椒同煅,令本體烏頭。

    吐血衄紅取效,腸風崩帶宜求。

     發者,血之餘也,故於血證多功。

    入罐中,鹽泥固濟,煅成性。

     牙齒 味鹹,熱,有毒。

    入腎經。

    火煅,水飛。

    痘瘡倒黶,麝加少許酒調吞,癰乳難穿,酥拌貼之旋發潰。

    內托陰疽不起,外敷惡漏多膿。

     齒者,骨之餘,得陽剛之性,痘家劫劑也。

    若伏毒在心,昏冒不省,及氣虛白癢,熱沸紫泡之症,止宜補虛解毒,誤用牙齒者不治。

     乳 味甘,平,無毒。

    入心、肝、脾三經。

    大補真陰,最清煩熱。

    補虛癆。

    潤噎膈,大方之玉液也;祛膜赤,止流淚,眼證之金漿耶! 乳乃血化,生於脾胃,攝於衝任。

    未受孕則下為月水、即受孕則留而養胎。

    產後則變赤為白,上為乳汁,此造化玄微之妙,卻病延年之藥也。

     按:虛寒滑洩之人禁服。

    乳與食同進,即成積滯發瀉。

     津唾 甘,平,無毒。

    辟邪魔而消腫毒,明眼目而悅肌膚。

     津乃精氣所化。

    五更未語之唾,塗腫輒消,拭目去障,咽入丹田則固精而制火。

    修養家咽津謂之清水灌靈根。

    人能終日不唾,收視返聽,則精氣常凝,容顏不槁;若頻唾則損精神,成肺病。

    仙家以千口水成活字,咽津誠不死之方歟! 紅鉛 味鹹,熱,無毒。

    入心、肝、脾、腎四經。

    坎宮一點,無端墮落塵寰;水裡真金,有法收來接命。

     蕭子真雲:一等旁門性好淫,強陽復去採他陰。

    口含天癸稱為藥,似憑洳沮枉用心。

    此言金丹大道。

    惟虛極靜篤,採先天祖氣而已。

    且不著於四大,安可求於渣質哉。

    若夫卻病延年,未有過於紅鉛者也。

    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謂之天癸。

    乃天一所生之水,古人用之療金瘡、箭毒。

    並女勞復,皆崇其養陰之力也。

    童女首經,尤為神品,女子自受胎,以及長成,算積五千四百之期。

    即於是日經至,更為難得。

    回垂絕之陽,有奪命之權。

    若三日出庚之時,採藥接命,即《楞嚴經》所載:精仙是也。

    絕非交媾。

    亦非口服,故成仙道。

     按:服紅鉛而熱者,惟童便、乳汁可以解之。

     人溺 味鹹,寒。

    無毒。

    入肺、胃、膀胱三經。

    清天行狂亂,解癆弱蒸煩。

    行血而不傷於峻,止血而無患其凝。

    吐衄產家稱要藥,損傷跌撲是仙方。

     經雲: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

    服小便入胃,仍循舊路而出,故降火甚速。

    然須熱飲,真氣尚存,其行更速。

    煉成秋石,真元之氣漸失,不逮童便多矣。

     按:童便性寒,若陽寒無水,食不消,腸不實者,忌之。

    人中白主治與溺相同,兼治口舌瘡。

     金汁 即人中黃也。

    味苦,寒,無毒。

    止陽毒發狂,清痘瘡血熱,解百毒有效,敷疔腫無虞。

     按:傷寒非陽明實熱,痘瘡非紫黑乾枯均禁。

     人胞 味甘、鹹,溫,無毒。

    入心、腎二經。

    米泔洗淨,童便浸揉,色白為度,入鉛瓶中封固,重湯煮三時,待冷方開。

    補心除驚悸,滋腎理虛癆。

     崔氏雲:胎衣宜藏吉方,若為獸所食,令兒多病。

    此亦銅山西崩,洛鐘東應之理。

    蒸煮而食,不顧損人,長厚者弗忍聞也。

     無靈蓋 味鹹,平,無毒。

    白湯煎液吞嘗,傳屍滅影,紅絹包藏巔頂,瘧鬼潛蹤。

     神農未嘗收載,後世每每用之。

    嗟乎!獸相食,且人惡之;而人相食,慘惡極矣。

    必不得已,或取年深絕屍氣者,然亦不可食,或包用,或煎湯,用畢,送還原處,報之以經懺,庶其可也。

     獸部 龍骨 味甘,平,無毒。

    入心、肝、腎三經。

    忌魚及鐵器,畏石膏,火煉、水飛、酒煮、曝。

    澀精而遺洩能收,固腸而崩淋可止。

    縮小便而止自汗,生肌肉而收脫肛。

     龍在東方之神,故其骨多主肝病,腎主骨,故又益腎也。

    許叔微雲:肝藏魂,能變化,魂飛不定者,治之以龍齒。

     按:龍骨收斂太過,非久病虛脫者,切勿妄投。

     麝香 味辛,溫,無毒。

    忌大蒜,微研。

    開竅通經,穿筋透骨,治驚癇而理客忤,殺蟲蠱而去風痰。

    辟邪殺鬼,催生墮胎。

    蝕潰瘡之膿,消瓜果之積。

     走竄飛揚,內透骨髓,外徹皮毛。

    東垣雲:搜骨髓之風,風在肌肉者誤用之,反引風入骨。

    丹溪雲:五臟之風,忌用麝香以瀉衛氣。

    故證屬虛者,概勿施用;必不得已,亦宜少用。

    癆怯人及孕婦,不宜佩帶。

     黃牛肉 味甘,溫,無毒,入脾經。

    補脾開胃,益氣調中。

    牛乳有潤腸之美,牛喉有去噎之功。

     牛為稼穡之資,不輕屠殺,市中所貨,非老病即自死者也,食之損人。

    丹溪《倒倉論》曰:脾為倉廩,倒倉者,推陳緻新也。

    停痰積血,發為癱瘓癆瘵,蠱脹膈噎,非丸散所能治。

    用肥嫩牡黃牛肉二十斤,長流水煮糜,濾滓取液,熬成琥珀色,每飲數大碗,寒月溫而飲之。

    緩飲則下,急飲則吐,時緩時急,且吐且下。

    吐下後口渴,即服自己小便,亦能盪滌餘垢。

    睡二日,乃食粥,調養半月,沉疴悉去,須五年忌牛肉。

     牛黃 味甘、苦,平,無毒。

    入心、肝二經。

    人參為使,惡龍骨、龍膽、地黃、常山、蜚蠊,畏牛膝、乾漆。

    清心主之煩,熱狂邪鬼俱消;攝肝藏之魂,驚癇健忘同療。

    利痰氣而無滯,入筋骨以搜風。

     東垣雲:牛黃入肝治筋,中風入藏者,用以入骨追風。

    若中府中經者誤用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