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

關燈
州都之地耳。

     按:無瘀血者勿用。

     海藻 味苦、鹹,寒,無毒。

    入腎經。

    反甘草。

    消瘰癧癭瘤,散癥瘕癰腫。

     苦能洩結,寒能滌熱,鹹能軟堅,故主療如上。

     按:脾家有濕者勿服。

     澤蘭 味苦、甘,微濕,無毒。

    入肝、脾二經。

    和血有消瘀之能,利水有消蠱之效。

     甘能和血。

    獨入血海,攻擊稽留;其主水腫者,乃血化為水之水,非脾虛停濕之水也。

     按:澤蘭行而帶補,氣味和平,無偏勝之憂。

     艾葉 味苦,微溫,無毒。

    入肺、脾、肝、腎四經。

    苦酒、香附為使。

    安胎氣,暖子宮,止血痢,理腸風。

    灸除百病,衄吐崩中。

    陳久者良。

     辛可利竅,苦可疏通,故氣血交理,而婦科帶下調經多需之。

     按:艾性純陽香燥,凡有血燥生熱者禁與。

     昆布 味鹹,寒,無毒。

    入腎經。

    洗淨。

    頑痰結氣,積聚癭瘤。

     鹹能軟堅,噎證恆用之,取其祛老痰也。

     按:昆布之性,雄於海藻,不可多服,令人瘦削。

     防己 味苦、辛,性寒,無毒。

    入膀胱經。

    惡細辛,畏萆薢、女菀、滷鹽。

    祛下焦之濕,瀉血分之熱;理水腫腳氣,通二便閉結。

     防己分木、漢二種,木者專風,漢者專水。

     按:東垣雲:防己大苦大寒,瀉血中濕熱,亦瞑眩之藥也。

    服之使人身心煩亂,飲食減少,惟濕熱壅遏,及腳氣病,非此不效。

    若虛人用防己,其害有三:穀食已虧,復洩大便,重亡其血,一也。

    渴在上焦氣分,而防己乃下焦血分藥,二也。

    傷寒邪傳肺經,氣分濕熱,而小便黃赤,禁用血藥,三也。

     威靈仙 味苦,溫,無毒。

    入膀胱經。

    忌茶苦茗、面。

    宣五臟而療痛風,去冷滯而行痰水。

     此風藥之善走者也。

    威者言其猛烈,靈者言其效驗。

     按:威靈仙大走真氣,兼耗人血,不得已而後用之可也。

     水萍 味辛,寒,無毒。

    入肺經。

    發汗開鬼門,下水潔淨府。

     水萍輕浮,入肺經,發汗;氣化及州都,因而利水。

    歌雲:天生靈草無根幹,不在山間不在岸,始因飛絮逐東風,紫背青皮飄水面。

    神仙一味去沉疴,採時須在七月半,選甚癱風與大風,些小微風都不算。

    豆淋酒內服三丸,鐵漢頭上也出汗。

     按:水萍發汗,力比麻黃,下水功同通草,苟非大實大熱者,安敢輕試耶? 牽牛子 味苦、甘,有毒。

    入肺、大、小腸三經。

    酒蒸研細。

    下氣逐痰水,除風利小便。

     辛熱有毒之藥,性又迅急,主治多是肺脾之病,多因虛起,何賴瀉藥?況諸證應用藥物,神良者不少,何至舍其萬全,而就不可必之毒物哉?東垣諄復其詞,以戒後人勿用。

    蓋目擊張子和旦暮用之,故闢之甚力,世俗不知,取快一時,後悔莫及。

     紫葳花 味酸,寒,無毒。

    入心、肝二經。

    畏滷鹹。

    三焦血瘀,二便燥幹。

     即靈霄花也。

    能去血中伏火,及血熱生風之證。

     按:紫葳酸寒,不能益人,走而不守,虛人避之。

     使君子 味甘,溫,無毒。

    入脾、胃二經。

    殺諸蟲,治疳積。

     殺蟲藥皆苦,使君子獨甘。

    空腹食數枚,次日蟲皆死而出矣。

    忌飲熱茶,犯之即瀉。

    有言其不宜食者,非也。

    夫樹有蠹,屋有蟻,國有盜,禍耶福耶?觀養生者,先去三屍蟲,可類推矣。

     按:使君子為殺蟲而設,苟無蟲積,服之必緻損人。

     木賊草 味甘、苦,平,無毒。

    入肝經。

    迎風流淚,翳膜遮睛。

     木賊為磋擦之需,故入肝而代木。

    去節者善發汗,中空而輕,有升散之力也。

     按:木賊多服損肝,不宜久用。

     豶薟 味苦,寒,有小毒。

    入肝、腎二經。

    肢節不利,肌體麻痹,腳膝軟疼,纏綿風氣。

     能宣能補,故風家珍之。

    本草相傳功用甚奇,然近世服之,經年罕效。

    意者製法未盡善歟?風氣有分別歟?藥產非道地歟?亦以見執方者之失也。

     按:豶薟長於理風濕,畢竟是祛邪之品,恃之為補,吾未敢信也。

     青蒿 味苦,寒,無毒。

    入肝、腎二經。

    童便浸一宿,曝。

    去骨間伏熱,殺鬼疰傳屍。

     苦寒之藥,多與胃家不利,惟青蒿芬芳襲脾,宜於血虛有熱之人,取其不犯沖和之氣耳。

     按:寒而洩瀉者,仍當避之。

     茵陳 味苦,寒,無毒。

    入膀胱經。

    理黃疸而除濕熱,佐五苓而利小腸。

     茵陳去濕熱,獨宜於五疸,然亦須五苓之內佐助成功。

     按:用茵陳者,中病即巳;若過用之,元氣受賊。

     益智仁 味辛,溫,無毒。

    入心、脾、腎三經。

    去殼,鹽水炒,研細。

    溫中進食,補腎扶脾。

    攝涎唾,縮小便,安心神,止遺濁。

     辛能開散,使鬱結宣通,行陽退陰之藥也。

    古人進食必先益智,為其於土中益火故耳。

     按:益智功專補火,如血燥有熱,及因熱而遺濁者,不可誤入也。

     蓽拔 味辛,熱,無毒。

    入肺、脾二經。

    去涎。

    醋浸一宿,焙乾,刮去皮粟子淨。

    溫脾除嘔逆,定瀉理心疼。

     古方用此,百中之一,以其蓽撥辛熱耗散,能動脾肺之火,多用損目耶。

     高良薑 味辛,溫,無毒。

    入脾、胃、肝三經。

    微炒。

    溫胃去噎,善醫心腹之疼;下氣除邪,能攻嵐瘴之瘧。

     古方治心脾疼多用良薑,寒者用之至二錢,熱者亦用四五分於清火劑中,取其辛溫下氣,止痛有神耳。

     按:虛人須與參朮同行,若單用多用,犯沖和之氣已。

     海金沙 味甘,寒,無毒。

    入小腸、膀胱二經。

    除濕熱,消腫滿,清血分,利水道。

     產於黔中及河南,收曝日中小幹,以紙襯之,以杖擊之,有細沙落紙上,且曝且擊,以盡為度。

    性不狠戾,惟熱在太陽經血分者宜之。

     穀精草 味辛,溫,無毒。

    入肝、胃二經。

    頭痛翳膜遮睛,喉痹牙疼疥癢。

     田中收谷後多有之,田低而谷為水腐,得谷之餘氣結成此草,其亦得天地之和氣者歟。

    兔糞名望月沙,兔喜食此草,故目疾家收之。

    如未出草時,兔糞不可用也。

     青黛 味鹹,寒,無毒。

    入肝經。

    清肝火,解鬱結,幼稚驚疳,大方吐血。

     真者從波斯國來,不可得也。

    今用幹靛,每斤淘取一面亦佳。

     按:青黛性涼,中寒者勿使。

     連翹 味苦,寒,無毒。

    入心、胃、膽、大腸、腎五經。

    除心經客熱,散諸經血結。

     手少陰主藥也。

    諸瘡痛癢,皆屬心火,故為瘡家要藥。

     按:連翹苦寒,多餌即減食,謹之! 馬鞭草 味苦,寒,無毒。

    入肝、腎二經。

    理髮背癰疽,治楊梅毒氣,癥瘕須用,血閉宜求。

     此草專以驅逐為長,瘡症久而虛者,斟酌用之。

     葶藶子 味辛,寒,無毒。

    入肺經。

    榆皮為使,酒炒。

    疏肺下氣,喘逆安平,消痰利水,理脹通經。

     《十劑》雲:洩可去閉,葶藶、大黃之屬。

    但性峻不可混服。

    有甜、苦二種,甜者力稍緩也。

     王不留行 味苦,平,無毒。

    入大腸經。

    水浸焙。

    行血通乳,止瘡消疔。

     王不留行,喻其走而不守,雖有王命不能留其行也。

    古雲:穿山甲、王不留行,婦人服了乳常流。

    乃行血之力耳。

     按:失血後,崩漏家,孕婦並忌之。

     瞿麥 味苦,寒,無毒。

    入膀胱經。

    利水破血,出刺墮胎。

     八正散用為利小便之主藥,若心雖熱而小腸虛者忌服;恐心熱未除,而小腸復病矣。

    當求其屬以衰之。

     地膚子 味苦,寒,無毒。

    入脾經。

    利膀胱,散惡瘡。

    皮膚風熱,可作浴湯。

     其主用多在皮膚,其人正在土臟,蓋脾主肌膚也,即其利水,兼能祛濕者歟。

     決明子 味鹹,平,無毒。

    入肝經。

    青盲內障,翳膜遮睛,赤腫眶爛,淚出羞明。

     此馬蹄決明也。

    以決能明目,故得此名。

    另有草決明、石決明,與之同功,而各為一種。

    石決明獨與雲母石相反。

     紫草 味苦,寒,無毒。

    入心胞絡,肝二經。

    涼血和血,清解瘡瘍,宣發痘疹,通大小腸。

     按:紫草涼而不凝,為痘家血熱之要藥。

    但痘證極重脾冒,過用則有腸滑之虞。

     山慈姑 味甘,平,有小毒。

    入胃經。

    癰疽療毒,酒煎服。

    瘰癧瘡痍,醋拌塗。

    治毒蛇狂犬之傷,敷粉滓癍點之面。

     花狀如燈籠而紅,根狀如慈姑而白。

    《酉陽雜俎》雲:金燈之花,與葉不相見,謂之無義草。

     按:寒涼之品,不得過服。

     貫眾 味苦,寒,有毒。

    入肝經。

    去皮毛,銼焙。

    殺蟲解毒,化硬破癥,產後崩淋,金瘡鼻血。

     有毒而能解毒,去瘀而能生新,然古方中不恆用之。

    別名管仲,豈音相類耶,抑為其有雜霸之氣耶? 狗脊 味苦,平,無毒。

    入肝、腎二經。

    萆薢為使,銼炒。

    強筋最奇,壯骨獨異。

    男子腰腳軟疼,女人關節不利。

     狀如狗之脊,故名狗脊,以形得名也。

    別名扶筋,以功得名也。

     天名精 味甘,辛,寒,無毒,入肺經。

    地黃為使。

    下瘀血,除結熱,定吐衄,逐痰涎,消癰毒,止咽痛,殺疥蟲,揩膚癢。

    可吐痰治瘧,塗蟲螫蛇傷。

    根名土牛膝。

    功用相同。

    子名鶴蝨,專掌殺蟲。

     一名蝦蟆藍,一名活鹿草,外科要藥。

    生搗汁服,令人大吐大下,亦能止牙疼。

     按:脾胃寒薄,不渴易洩者勿用。

     山豆根 味苦,寒,無毒。

    入心、肺二經。

    主咽痛蟲毒,消諸腫瘡瘍。

     按:其性大苦大寒,脾胃所苦,食少而瀉者,切勿沾唇。

     白及 味苦,微寒,無毒。

    入肺經。

    肺傷吐血建奇功,癰腫排膿稱要劑。

     性收色白,合乎秋金,宜入相傅之經,以療諸熱之證。

    收中有散,又能排膿,花名箬蘭,貴重可喜。

     按:癰疽潰後,不宜同苦寒藥服。

    反烏頭、烏喙。

     藜蘆 味辛,苦,微寒,有毒。

    入脾、胃二經。

    司蠱毒與喉痹,能殺蟲理疥瘍。

    與酒相反,同用殺人。

     有宣壅導滯之力,苦為湧劑,能使邪氣熱痰皆吐出也。

    苦能殺蟲,並主疥癬。

     按:藜蘆有毒,服之令人煩悶吐逆,凡胸中有老痰,或中蠱毒,止可借其宣吐,不然切勿沾口,大損津液也。

     營實 味酸、澀,微寒,無毒。

    入胃經。

    口瘡骨鯁之用,睡中遺尿之方。

     專達陽明解熱,以其性澀,兼有遺尿之療也。

     蛇床子 味苦,辛,溫,無毒。

    入脾、腎二經。

    男子強陽事,女人暖子宮。

    除風濕痹癢,擦瘡癬多功。

     去足太陽之濕,補足少陰之虛,強陽頗著奇功,人多忽之。

    寧知至賤之中,乃伏殊常之品耶?得地黃汁拌蒸三遍後,色黑乃佳。

     按:腎火易動者勿食。

     景天 味苦、酸,寒,無毒。

    入心經。

    諸種火丹能療,一切遊風可醫。

    毒蛇傷咬,急用搗敷。

     大寒純陰之品,故獨入離宮,專清熱毒。

     按:中寒之人服之有大害,惟外塗不妨耳。

    一名慎火草。

     蘭葉 味辛,平,無毒。

    入肺經。

    蠱毒不詳,胸中痰癖,止渴利水,開胃解鬱。

     蘭花稟天地清芬之氣,入西方以清辛金,頗有殊功。

    今人不恆用之,亦缺典也。

    產閩中者,力勝江浙諸種。

     蘹(音茴)香 味辛,溫,無毒。

    入胃、腎二經。

    主腹痛疝氣,平霍亂吐逆。

     辛香宜胃,溫性宜腎,故其主治不越二經, 按:茴香辛溫,若陽道數舉,得熱則吐者均戒。

    八角者名大茴香,小如粟米者力薄。

     黃精 味甘,平,無毒。

    入脾經。

    補中益氣,去濕殺蟲。

     稟季春之令,得土之沖氣,味甘氣和,為益脾陰之劑。

    土旺則風濕自除,可久服而無偏勝之弊者也。

     蘆薈 味苦,寒,無毒。

    入心、肝、脾三經。

    主去熱明目,理幼稚驚風,善療五疳,能殺三蟲。

     稟陰寒之氣,寒能除熱,苦能洩熱,故除熱殺蟲及明目也。

    疳以濕熱為咎,濕熱去則愈矣。

     按:蘆薈大苦大寒,凡脾虛不思食者禁用。

     阿魏 味辛,溫,無毒。

    入脾、胃二經。

    殺諸蟲,破癥積,除邪氣,化蠱毒。

     臭烈殊常,故殺蟲辟惡。

    辛則能散,溫則能行,故消積化蠱。

     按:人之血氣,聞香則順,聞臭則逆,故凡虛人雖有痞積,亦不可輕用;當先養胃氣,胃強則堅積漸磨而消矣。

    經曰:大積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半而止。

    蓋兢兢於根本者乎? 蘆根 味甘,寒,無毒。

    入胃經。

    噎膈反胃之司,消渴嘔逆之療,可清煩熱,能利小腸。

     獨入陽明,清熱下降,故主治如上。

    筍性更佳,解河魨毒。

     按:霍亂嘔吐,因於寒者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