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運氣病釋九

關燈
者,蓋即因此二篇之遺故耳。

    餘於運氣之病既逐篇盡釋之,而以此二篇所論五疫之大小相似,正與「六元紀」之遠近鹹若互相發明,真是論疫之原,不可不並為之釋意。

    固不僅為天地五星呆詮升降,故不為之表,而但論而存之,以貽世之欲明疫病非溫熱,即可以知溫熱之治,必當求諸仲景傷寒之論。

    是則餘所望於後之君子矣。

     《內經》遺篇病釋 「刺法」、「本病」二篇 此二篇皆言疫癘之由,與「六元正紀」五郁證相表裡也。

     巳亥年,火金二郁證。

     民病伏陽,內生煩熱,心神驚悸,寒熱間作。

    久郁暴熱,化作溫癘火疫,皆煩而燥渴渴甚。

    治之以洩之可止。

     此巳亥繼辰戌之後,厥陰當正太陽之位以司天,其間氣少陰君火居辰戌之泉右者,必先升巳亥之天左,然後司天厥陰得以遷正。

    而火所畏者,天蓬水星也,勝之則升而不前。

    凡醜、卯、巳、未、酉、亥,六支皆屬陰年,即皆不及。

    巳亥以不及之支,厥陰未及遷正,其昇天左之君火本未當位,而又遇辛巳、辛亥年幹中運,並以水勝少陰之火,故巳亥支中獨於二辛水乾,每見火鬱之證也。

     民皆昏倦,夜臥不安,咽乾引飲,懊熱內煩,久而掉眩,手足直而不仁,兩脅作痛,滿目忙忙。

     此巳亥繼辰戌之後,厥陰當正太陽之位以司天,其間氣陽明燥金居辰戌之天右者,必先降巳亥之泉左,然後司天厥陰得以遷正。

    而金所畏者,地彤火星也,勝之則降而不入。

    凡子、寅、辰、午、申、戌六支,皆屬陽年,即皆有餘。

    上陽支辰戌司天,太陽以有餘而不退位,則天右陽明本未當位,而又遇癸巳、癸亥年幹中運,並以火勝陽明之金,故巳亥支中獨於二癸火幹,每見金鬱之證也。

     巳亥年,太陽不退位,則厥陰不遷正。

     民病原闕。

    按:是年經文原闕「民病」,而以上年太陽未即退位之義推之,當即可以「巳亥初氣,民病寒於右之下」一語補之。

     又病喜怒,目系轉,轉筋,淋溲小便赤。

    按:前病是因不退位,後病是因不遷正。

    下仿此。

     此以巳亥之年,猶行辰戌之令,寒氣布天,風化不行也。

     子午年,土水二郁證。

     民病風厥涎潮,偏痹不隨,脹滿,久而伏郁化疫,夭亡,臉肢腑黃疸,滿閉。

     此子午繼巳亥之後,少陰當正厥陰之位以司天。

    其間氣太陰濕土居巳亥之泉右者,必先升子午之天左,然後司天少陰得以遷正。

    而土所畏者,天衝木星也。

    勝之則升而不前,凡他子午支火、土、金、水運,太陰土均無所畏。

    而惟壬子、壬午木運之年,剛木幹太過之氣先天而至,中運之木隨之勝土,而巳亥泉右之土斯郁。

    故子午支中獨於二壬木幹,每見土鬱之證也。

     民病大厥,四肢重怠,陰痿少力。

     此子午繼巳亥之後,少陰當正厥陰之位以司天,其間氣太陽寒水居巳亥之天右者,必先降子午之泉左,然後司天少陰得以遷正。

    而水所畏者,地阜土星也,勝之則降而不入。

    凡他子午支木、火、金、水之運,太陽寒水均無所畏,而惟甲子、甲午土運之年,剛土乾太過之氣先天而至,中運之土隨之勝水,巳亥天右之水斯郁。

    故子午支中獨於二甲土乾,每見水鬱之證也。

     子午年,厥陰不退位,則少陰不遷正。

     民病溫疫,疵廢風生,皆肢節痛,頭目痛,伏熱內煩,咽喉幹引飲。

    又病寒熱,四肢煩痛,腰脊強直。

     此以子午之年猶行巳亥之令,熱化不行,風反為災也。

     醜未年,火木二郁證。

     民病伏陽在內,煩熱生中,心神驚駭,寒熱間爭。

    久鬱而化,伏熱內煩,痹而生厥,甚則血溢。

     此醜未繼子午之後,太陰當正少陰之位以司天,其間氣少陽相火居子午之泉右者,必先升醜未之天左,然後司天太陰得以遷正。

    而火所畏者,天蓬水星也,勝之則升而不前。

    凡醜、卯、巳、未、酉、亥六支,皆屬陰年,即皆不及。

    醜未以不及之支,太陰未及遷正,其應昇天左之少陽本未當位,而又遇辛醜、辛未年幹中運,並以水勝少陽之火,故醜未支中獨於二辛水乾,每見火鬱之證也。

     民皆風燥相伏,懼清傷臟。

     此醜未繼子午之後,太陰當正少陰之位以司天,其間氣厥陰風木居子午之天右者,必先降醜未之泉左,然後司天太陰得以遷正。

    而木所畏者,地晶金星也,勝之則降而不入。

    凡子、寅、辰、午、申、戌六支,皆屬陽年,即皆有餘。

    上陽支子午司天,少陰以有餘而不退位,則右間厥陰本未當位,而又遇乙醜、乙未年於中運,並以金勝厥陰之木,故醜未支中獨於二乙金幹,每見木鬱之證也。

     醜未年,少陰不退位,則太陰不遷正。

     民病膈熱,咽乾,血溢,驚駭,小便赤澀,丹瘤,疹,瘡瘍留毒。

    又病手足肢節腫滿、大腹水腫、填臆不食、飧洩、脅滿、四肢不舉。

     此以醜未之年猶行子午之令,雨化不行,熱氣尚治也。

     寅申年,金火二郁證。

     民病上熱,喘嗽,血溢。

    久鬱而化,脅滿悲傷,寒鼽嚏,嗌乾,手拆,皮膚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