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運氣病釋八

關燈
液以救焚,則熇熇之勢遂緻燎原,是當藉天一之水以制其陽焰者也。

    但腎為肝母,徒益其陰,則木無氣以升,遂失春生之性;僅補其陽,則木乏水以溉,保無隕落之憂?故必水火雙調,庶合虛則補母之義。

    蓯蓉鹹能潤下,溫不劫津,坎中之陽所必需。

    熟地苦能堅腎,潤以滋燥,腎中之陰尤有賴。

    陰陽平補,不緻有偏勝之虞矣。

    合之牛膝酸平達下,再復歸、芍辛酸化陰,直走厥陰之臟,血燥可以無憂。

    但為火所復,而為寒熱、瘡瘍,則一從少陽始,一從少陰來也。

    木瓜之酸洩少陽,甘草之甘瀉少陰,烏梅止溏洩,鹿角主瘡瘍,薑、棗和營衛。

    同一補肝,而法有不同如此。

     陳無擇《三因》茯苓湯 此以六壬年太角運,歲木太過,風氣流行,木勝金復,而民病焉。

    故宜以此方治之。

     白茯苓 白朮 甘草 草果 厚樸 半夏 乾薑(炮) 青皮 生薑 大棗 繆問解此方曰:發生之紀,風氣流行,木旺肝強,脾土受邪之會也。

    民病飧洩,食減,體重,煩冤,腸鳴,腹滿,甚則忽忽善怒,肝木乘脾極矣。

    是當用肝病實脾法以為根本之地。

    夫風淫所勝,治以苦甘,而治臟必先通腑。

    故君以茯苓,通利脾家之濕。

    而即臣以白朮、甘草,一苦一甘,補脾之體。

    佐以草果、厚樸,辛香導滯,宣脾之用。

    健運不愆,臟腑有交賴矣。

    半夏助辛淡之用,炮姜資焦苦之功,治脾之法已盡乎此。

    而風淫所勝,平之宜急,加以青皮之酸,合之甘草之甘,所謂以酸瀉之、以甘緩之是也。

    金氣來復,脅痛而吐,木益病矣。

    瀉之、緩之,已備具於諸藥之中。

    使以薑棗調營益衛,為治中所必需。

    信乎!治病之必求於本也。

     陳無擇《三因方》麥門冬湯 此以六戊年太徵運,歲火太過,炎暑流行,火勝水復,而民病焉。

    故宜以此方治之。

     麥門冬 人參 桑白皮 紫菀茸 半夏 甘草 白芷 竹葉 生薑 大棗 繆問解此方曰:歲火太過,炎暑流行,熱甚則燥,肺金受其侮矣。

    民病瘧,少氣,血溢洩等證,肺臟被爍可知。

    此而不陰陽並補,則金敗水竭,火無所畏,多將熇熇矣。

    麥冬養肺之陰,人參益肺之氣。

    張潔古謂參味苦甘,甘能瀉火,麥冬味苦兼洩心陽,且救金,且抑火,一用而兩擅其長,肺之欲有不遂者乎?然肺為多氣之臟,益之而無以開之亦不可也。

    桑皮甘寒,紫菀微辛,開其膹郁,藉以為止血之功。

    再用半夏、甘草以益脾土,虛則補其母也。

    白芷辛芬,能散肺家風熱,治脅痛稱神。

    竹葉性升,引藥上達。

    補肺之法,無餘蘊矣。

    水氣來復,實上即可禦水,又何煩多贅乎?要知此方之妙,不犯瀉心苦寒之品最為特識。

    蓋歲氣之火屬在氣交,與外淫之火有間,設用苦寒,土氣被戕,肺之化源絕矣。

    是方也,惟肺脈微弱者可用。

    若沉數有力及浮洪而滑疾者,均非所宜。

    此中消息,願後賢會之。

     陳無擇《三因方》黃耆茯神湯 此以六癸年少徵運,歲火不及,寒乃盛行,水勝土復,而民病焉。

    故宜以此方治之。

     生黃耆 茯神 紫河車 遠志 酸棗仁 生薑 大棗 繆問解此方曰:六癸之水,其臟為心,其發為痛。

    揆厥病情,無一非心血不足見端。

    蓋心為生血之臟,血足則榮養百骸,不足則病多傍見,如胸脅膺背諸痛,甚則屈不能伸。

    而肩臂之絡如青靈、少海諸穴,鹹繫於心。

    則止痛必專補血,從可知矣。

    方用黃耆走表止痛於外。

    茯神入心,益氣於中。

    而即以河車,血肉有情補其心血。

    遠志挈離入坎,育其心神。

    藥物無多,簡而賅,切而當矣。

    土氣來復,反侵水臟,亦足妨心。

    佐以苡米,甘淡悅脾,即有治痿之功,而又藉以交通心腎。

    蓋嬰兒奼女,必媒合於黃婆。

    此治心腎者,所以必兼治脾也。

    要之,氣交之病,多屬臟氣侵陵,非如六腑之可瀉。

    即偶用以佐治,亦不可以太過。

    天幹十方,具本此義。

    特為拈出,可為世之操刃者頂門下一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