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占筮書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震居其間,則震車也。
見前。
且此非他車,震為諸侯,見九家諸易。
即侯車也。
然且震名仰盂,見卦訣。
實有類于車箱。
然乃蠱上有艮,艮為倒震,見轉易法。
震一倒而車箱盡傾,向之所為仰盂者,今覆盌矣。
艮覆盌,亦卦訣。
傾與覆為敗則敗矣。
故曰「侯車敗」。
張文楚曰:「先生解是傳成,客有從江甯來者,驟見大驚,以為入神,然究未敢信。
曰:轉易何據?先生曰:轉易即倒易。
文王設此法為序卦用者,凡六十四卦。
惟乾、坤、坎、離、頤、大過、中孚、小過八卦不倒,餘則屯蒙一倒,需訟一倒,師比一倒,皆兩兩颠倒,曆排之以至于盡。
是轉易一法,實周易開卷一大面目,而舉世不曉,宜乎六經盡亡,遭宋人蠱惑而終不察也。
客乃取易谛視之,再拜而退。
特蠱以敗名,不止一敗。
似涉河之時,當先有三敗,而後及于車敗者。
」按:推易一法,類聚群分,必以陽之合聚者,分移他卦以為卦,謂之往來。
泰之「小往大來」,否之「大往小來」,皆是也。
往者,去也。
今蠱之為卦,實從泰與恒、損三陽合聚者往來而成。
然而無陽來,而祇有陽去,一從泰之三陽初往上來,一從恒之三陽四往上來,一從損所環聚之三陽初往三來。
說見仲氏易卷首及各卦。
凡此三推,皆以我所聚三陽往而移彼,謂之三去。
「去」與「驅」通字,即三驅也。
然且三去必涉河,泰逾兩剛,泰初逾二、三陽,兩陽而出險,即是逾河。
下同。
損逾一剛,恒且逾上位。
隐坎之剛,上為坎位,隐見于外。
說見前。
是前稱「三敗」,後稱「三去」,皆于逾河時見之。
故曰:「必涉河而後侯。
」車敗,非無謂也。
張文??曰:推易即移易,在伏羲時即有之。
如山澤為損,?亦從泰之三陽三往上來。
及倒損為益,上風下雷,?則又從否之三陽初往四來。
此倒易亦移易也。
然而損下益上,損下卦一陽而益之上,則所損在我,即名曰損。
損上益下,損上卦一陽而益之下,則所益在我,故名曰益。
是伏羲畫卦,亦早以推移往來定卦名矣。
況「小大往來」,文王言之;「剛來下柔,柔來文剛」,則孔子言之。
然且類聚群分,剛柔相推,繋詞兩篇,無非解推易一法。
此真三聖作易之至秘。
而五易全亡,九筮滅沒,非先生其誰發之?然而必知獲君者,艮為止,天下無車敗,而車中之人不止獲者。
凡被獲曰止。
國語:「君之止,子之罪也。
」竟以獲稱止,即此事也。
又且艮為手、為拘。
拘者,系也。
說卦「拘」誤作「狗」,今從荀易改正。
故随為倒。
蠱見轉易法,而随之互艮,亦且「拘系小子」、「拘系丈夫」,而繼之曰「随有獲」,此非拘止之而獲之也乎?是晉侯之獲,曆觀之艮象而有斷然者,故曰「此可必也」。
曰千乘三去,三去之餘,獲其雄狐。
夫狐蠱,必其君也。
「去」葉「驅」, 此又作有韻筮辭以申括之。
「千乘」,諸侯也。
「三去」,見前。
「雄狐」者,艮為狐狼,見虞氏易。
艮之陽一爻,即「雄狐」也。
蠱者,君父之惡,以陽狐而擅君父之惡,是狐而蠱者,故曰「必其君」。
蠱之貞,風也;其悔,山也。
歲雲秋矣,我落其實,而取其材,所以克也。
實落材亡,不敗何待? 此又别解内外象,以備餘意。
洪範内卦為「貞」,外卦為「悔」,内巽外艮,則内風外山,象固然也。
但據經文,此時十一月,而傳稱「秋」者,周之十一月,即夏之九月,恰是秋時。
蔔筮重時氣,故必以夏時斷之。
若艮象無材,而曰「材」曰「實」,以卦有互震,震為木,而上連艮山,謂之山木,則山有材實矣。
此與陳敬仲傳「有山之材」義同。
三敗,及韓。
此下記事文,今即錄之以明驗。
「韓」,晉地,即韓原。
戰于韓原,晉戎馬還濘而止。
「戎」者,晉侯之車,傳稱「步揚禦戎」,家仆父為右者。
馬即小驷,駕車者也。
「還」,盤旋也。
「止」者,拘也。
駕車之馬,盤旋泥濘中而拘止其車,此車敗之驗。
秦獲晉侯以歸。
穆姬聞晉侯将至,以太子?、弘與女簡璧登台而履薪焉。
使以免服衰绖迎 穆姬。
秦穆夫人,晉惠姊也。
太子?即秦康,弘,其母弟,與女名簡璧,皆姬所生。
履薪者,自囚請罪之禮。
且使行人喪服迎秦伯,明必死也。
子桑曰:「歸之而質其太子,必得大成。
」 子桑,秦大夫公孫枝也,謂當蹄晉君太子圉為質。
秦伯從其言,乃許晉平。
春秋占筮書卷一
見前。
且此非他車,震為諸侯,見九家諸易。
即侯車也。
然且震名仰盂,見卦訣。
實有類于車箱。
然乃蠱上有艮,艮為倒震,見轉易法。
震一倒而車箱盡傾,向之所為仰盂者,今覆盌矣。
艮覆盌,亦卦訣。
傾與覆為敗則敗矣。
故曰「侯車敗」。
張文楚曰:「先生解是傳成,客有從江甯來者,驟見大驚,以為入神,然究未敢信。
曰:轉易何據?先生曰:轉易即倒易。
文王設此法為序卦用者,凡六十四卦。
惟乾、坤、坎、離、頤、大過、中孚、小過八卦不倒,餘則屯蒙一倒,需訟一倒,師比一倒,皆兩兩颠倒,曆排之以至于盡。
是轉易一法,實周易開卷一大面目,而舉世不曉,宜乎六經盡亡,遭宋人蠱惑而終不察也。
客乃取易谛視之,再拜而退。
特蠱以敗名,不止一敗。
似涉河之時,當先有三敗,而後及于車敗者。
」按:推易一法,類聚群分,必以陽之合聚者,分移他卦以為卦,謂之往來。
泰之「小往大來」,否之「大往小來」,皆是也。
往者,去也。
今蠱之為卦,實從泰與恒、損三陽合聚者往來而成。
然而無陽來,而祇有陽去,一從泰之三陽初往上來,一從恒之三陽四往上來,一從損所環聚之三陽初往三來。
說見仲氏易卷首及各卦。
凡此三推,皆以我所聚三陽往而移彼,謂之三去。
「去」與「驅」通字,即三驅也。
然且三去必涉河,泰逾兩剛,泰初逾二、三陽,兩陽而出險,即是逾河。
下同。
損逾一剛,恒且逾上位。
隐坎之剛,上為坎位,隐見于外。
說見前。
是前稱「三敗」,後稱「三去」,皆于逾河時見之。
故曰:「必涉河而後侯。
」車敗,非無謂也。
張文??曰:推易即移易,在伏羲時即有之。
如山澤為損,?亦從泰之三陽三往上來。
及倒損為益,上風下雷,?則又從否之三陽初往四來。
此倒易亦移易也。
然而損下益上,損下卦一陽而益之上,則所損在我,即名曰損。
損上益下,損上卦一陽而益之下,則所益在我,故名曰益。
是伏羲畫卦,亦早以推移往來定卦名矣。
況「小大往來」,文王言之;「剛來下柔,柔來文剛」,則孔子言之。
然且類聚群分,剛柔相推,繋詞兩篇,無非解推易一法。
此真三聖作易之至秘。
而五易全亡,九筮滅沒,非先生其誰發之?然而必知獲君者,艮為止,天下無車敗,而車中之人不止獲者。
凡被獲曰止。
國語:「君之止,子之罪也。
」竟以獲稱止,即此事也。
又且艮為手、為拘。
拘者,系也。
說卦「拘」誤作「狗」,今從荀易改正。
故随為倒。
蠱見轉易法,而随之互艮,亦且「拘系小子」、「拘系丈夫」,而繼之曰「随有獲」,此非拘止之而獲之也乎?是晉侯之獲,曆觀之艮象而有斷然者,故曰「此可必也」。
曰千乘三去,三去之餘,獲其雄狐。
夫狐蠱,必其君也。
「去」葉「驅」, 此又作有韻筮辭以申括之。
「千乘」,諸侯也。
「三去」,見前。
「雄狐」者,艮為狐狼,見虞氏易。
艮之陽一爻,即「雄狐」也。
蠱者,君父之惡,以陽狐而擅君父之惡,是狐而蠱者,故曰「必其君」。
蠱之貞,風也;其悔,山也。
歲雲秋矣,我落其實,而取其材,所以克也。
實落材亡,不敗何待? 此又别解内外象,以備餘意。
洪範内卦為「貞」,外卦為「悔」,内巽外艮,則内風外山,象固然也。
但據經文,此時十一月,而傳稱「秋」者,周之十一月,即夏之九月,恰是秋時。
蔔筮重時氣,故必以夏時斷之。
若艮象無材,而曰「材」曰「實」,以卦有互震,震為木,而上連艮山,謂之山木,則山有材實矣。
此與陳敬仲傳「有山之材」義同。
三敗,及韓。
此下記事文,今即錄之以明驗。
「韓」,晉地,即韓原。
戰于韓原,晉戎馬還濘而止。
「戎」者,晉侯之車,傳稱「步揚禦戎」,家仆父為右者。
馬即小驷,駕車者也。
「還」,盤旋也。
「止」者,拘也。
駕車之馬,盤旋泥濘中而拘止其車,此車敗之驗。
秦獲晉侯以歸。
穆姬聞晉侯将至,以太子?、弘與女簡璧登台而履薪焉。
使以免服衰绖迎 穆姬。
秦穆夫人,晉惠姊也。
太子?即秦康,弘,其母弟,與女名簡璧,皆姬所生。
履薪者,自囚請罪之禮。
且使行人喪服迎秦伯,明必死也。
子桑曰:「歸之而質其太子,必得大成。
」 子桑,秦大夫公孫枝也,謂當蹄晉君太子圉為質。
秦伯從其言,乃許晉平。
春秋占筮書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