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關燈
小
中
大
已入骨,遍體痠痛;眼黑麵黃,四肢痿痹,聚沫風痰,隨在皆有。
目黃大煩脈大,病進;目黃心煩脈和,病愈。
目精暈黃,衄則未止。
目睛黃者,酒疸已成。
黃白及面,眼胞上下皆覺腫者,指為谷疸,心下必脹。
明堂眼下,青色多欲,精神勞傷,不爾未睡。
面黃目青,必為傷酒;面無精光,齒黑者危。
瘰癧赤脈貫瞳者兇,一脈一歲,死期已終。
目間青脈,膽滯掣痛。
瞳子高大,太陽不足。
病人面目俱等無疴,面黃目青、面黃目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此有胃氣,理皆不死。
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此無胃氣,皆死。
何辭眼下青色,傷寒挾陰?目正圓者,太陽經絕,痙病不治。
色青為痛,色黑為勞,色赤為風,色黃溺難,鮮明留飲。
(鮮明者,俗言水汪汪也,俱指白珠。
)目睛皆鈍,不能了了,鼻呼不出,吸而不入,氣促而冷,則為陰病;目睛了了,呼吸出入能往能來,息長而熱,則為陽病。
鼻部 鼻頭微黑,為有水氣。
色見黃者,胸上有寒,色白亡血。
微赤非時見之者,死。
察色精微莫先於目下之精明,鼻間之明堂。
《經》謂: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
是五臟之精華上見為五色,變化於精明之間。
某色為善,某色為惡,可先知也。
仲景更出精微,尤要在中央鼻準,毋亦以鼻準在天為鎮星,在地為中嶽,木金水火四臟氣,必歸併於中土耶?其謂鼻頭色青,腹中苦冷者死。
此一語獨刊千古,後人每恨《雜病論》亡,莫由仰溯淵源,不知此語正其大旨。
蓋厥陰肝木之青色挾腎水之寒威,上徵於鼻,下徵於腹,是為暴病,頃之亡陽而卒死耳。
其謂鼻頭色微黑者有水氣又互上句之意。
見黑雖為腎陰之色,微黑且無腹病,但主水氣而非暴病也。
謂色黃者,胸中有寒。
寒字《傷寒論》中多指為痰,言胸中有積痰也。
謂色白者亡血,白者肺之色,肺主上焦,以行營衛,營不充,則鼻色白,故知亡血也。
謂設微赤非時者死,火之色歸於土,何遽主死?然非其時而有其氣,則火非生土之火,乃剋金之火,又主臟燥而死矣。
鼻頭色黃,小便必難,(鼻頭黃色,又主胸中有寒,寒則水穀不運,故小便難。
)餘處無恙。
鼻尖青黃,其人必淋。
鼻青腹痛苦冷者死。
鼻孔忽仰,可決短期。
鼻色枯槁,死亡將及。
鼻冷連頤,十無一生。
(鼻者,屬土,而為肺氣之所出入。
肺胃之神機已絕,故枯槁而冷,焉顧其能活乎?) 血脈 診血脈者,多赤多熱,多青多痛,多黑久痹,赤黑青色,皆見寒熱。
(血脈,即絡脈,肌皮嫩薄者,視之可見。
)臂多青脈,則曰脫血。
(絡中血脫,故不紅而多青。
) 毛髮 發枯生穗,血少火盛。
毛髮墮落,衛疏有風,若還眉墮,風證難愈。
頭毛上逆,久病必兇。
(血枯不榮,如枯草不柔順而勁直,小兒疳病多此,亦主有蟲。
) 形體 大體為形,形充者氣。
形勝氣者,必主夭亡;(肥白而氣不充。
)氣勝形者,壽考之徵。
(修長黑色有神。
)氣實形實,氣虛形虛。
形盛脈細,氣難布息,已瀕於危。
形瘦脈大,胸中多氣,可斷其死。
肥人中風,形厚氣虛,痰壅氣塞,火沖暴厥。
瘦人陰虛,血液衰少,相火易亢,故多勞嗽。
病人形脫氣盛者死。
(正虛則形脫,邪實則氣盛。
)形體充大,皮膚寬緩,定遵耄耋;形體充大,皮膚緊急,當為夭折。
形盛氣虛,氣盛形虛,形澀脈滑,形大脈小,形小脈大,形長脈短,形短脈長,形滑脈澀,肥人脈細,羸人脈躁,俱為兇候。
(言反常也。
)血實氣虛,則體易肥;氣實血虛,則體易瘦。
肥者能寒,瘦者能熱。
美髯及胸,陽明有餘;髯少而短,陽明不足。
坐垂一腳,因有腰痛。
行遲者痹,或表素強,或腰腳痛,或有麻木,漸成風疾。
裡實護腹。
如懷卵物,心痛之證。
持脈而欠,知其無病。
(《經》雲:陽引而上,陰引而下則欠。
陰陽相引,故雲無病,病亦即愈。
)息搖肩者,心中堅急。
息引胸中上氣者,咳;息而張口,必乃短氣,肺痿吐沫。
掌寒腹寒,掌熱陰虛。
診時病人叉手捫心,閉目不言,心虛怔忡。
倉廩不藏,門戶不要;水泉不止,膀胱不藏。
頭傾視深,精神將奪。
背曲肩隨,腑將壞矣。
腰難轉搖,腎將憊矣。
膝為筋腑,屈伸不能,行則僂附,筋將憊矣。
骨為髓腑,不能久立,行則振掉,骨將憊矣。
眼胞、十指腫,必久咳。
死證 屍臭,舌卷囊縮,肝絕;口閉,脾絕;肌肉不滑,唇反,胃絕;髮直齒枯,遺尿,腎絕。
毛焦面黑,直視目瞑,陰氣已絕;眶陷系傾,汗出如珠,陽氣已絕。
病後喘瀉,脾脈將絕;目若正圓,手撒戴眼,太陽已絕。
聲如鼾睡、吐沫面赤、面黑唇青、人中腫滿、唇反出外、發眉衝起、爪甲肉黑、手掌無紋、臍凸跗腫、面青欲眠、目視不見、汗出如油,肝絕之期在於八日。
眉傾膽死。
手足甲青,或漸脫落,呼罵不休,筋絕之期亦如於肝。
肩息直視,心絕之死。
髮直如麻,不得屈伸,自汗不止,小腸絕也,六日而死。
口冷足腫,腹熱臚脹,洩利無時,乃為脾絕,五日而死。
脊痛身重,不可反復,乃為胃絕,五日而死。
耳幹背腫,溺血屎赤,乃為肉絕,九日而死。
口張氣出,不能復返,乃為肺絕,三日而死。
洩利無度,為大腸絕。
齒枯面黑,目黃腰折,自汗不休,乃為腎絕,四日而死。
齒黃枯落,乃為骨絕。
五臟絕證 五臟已奪,神明不守,故作聲嘶。
循衣摸床,譫語不休,陽明已絕。
妄語錯亂,不語失音,則為熱病,猶或可生。
脈浮而洪,身汗如油,喘而不休,乃為肺絕。
(汗膩不流,脈洪而喘不休,真氣外散。
)陽反獨留,形如煙燻,直視搖頭,乃為心絕。
(心為火臟,故陽熱獨存。
煙燻,火極焦灼之象。
)唇吻反青,漐漐汗出,乃為肝絕。
(唇吻屬脾,而青色屬木,木乘土故曰反。
)環口黧黑,柔汗發黃,乃為脾絕(水色淩土,冷汗身黃,脾真散越)。
溲便遺失,狂言直視,乃為腎絕(溲便二陰,腎臟所司,遺失則門戶不閉,水精敗絕,目背瞳人)。
陰氣先絕,陽氣後竭,臨死之時,身面必赤,腋溫心熱(陰先脫,陽絕於後,故赤色見。
餘陽
目黃大煩脈大,病進;目黃心煩脈和,病愈。
目精暈黃,衄則未止。
目睛黃者,酒疸已成。
黃白及面,眼胞上下皆覺腫者,指為谷疸,心下必脹。
明堂眼下,青色多欲,精神勞傷,不爾未睡。
面黃目青,必為傷酒;面無精光,齒黑者危。
瘰癧赤脈貫瞳者兇,一脈一歲,死期已終。
目間青脈,膽滯掣痛。
瞳子高大,太陽不足。
病人面目俱等無疴,面黃目青、面黃目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此有胃氣,理皆不死。
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此無胃氣,皆死。
何辭眼下青色,傷寒挾陰?目正圓者,太陽經絕,痙病不治。
色青為痛,色黑為勞,色赤為風,色黃溺難,鮮明留飲。
(鮮明者,俗言水汪汪也,俱指白珠。
)目睛皆鈍,不能了了,鼻呼不出,吸而不入,氣促而冷,則為陰病;目睛了了,呼吸出入能往能來,息長而熱,則為陽病。
鼻部 鼻頭微黑,為有水氣。
色見黃者,胸上有寒,色白亡血。
微赤非時見之者,死。
察色精微莫先於目下之精明,鼻間之明堂。
《經》謂: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
是五臟之精華上見為五色,變化於精明之間。
某色為善,某色為惡,可先知也。
仲景更出精微,尤要在中央鼻準,毋亦以鼻準在天為鎮星,在地為中嶽,木金水火四臟氣,必歸併於中土耶?其謂鼻頭色青,腹中苦冷者死。
此一語獨刊千古,後人每恨《雜病論》亡,莫由仰溯淵源,不知此語正其大旨。
蓋厥陰肝木之青色挾腎水之寒威,上徵於鼻,下徵於腹,是為暴病,頃之亡陽而卒死耳。
其謂鼻頭色微黑者有水氣又互上句之意。
見黑雖為腎陰之色,微黑且無腹病,但主水氣而非暴病也。
謂色黃者,胸中有寒。
寒字《傷寒論》中多指為痰,言胸中有積痰也。
謂色白者亡血,白者肺之色,肺主上焦,以行營衛,營不充,則鼻色白,故知亡血也。
謂設微赤非時者死,火之色歸於土,何遽主死?然非其時而有其氣,則火非生土之火,乃剋金之火,又主臟燥而死矣。
鼻頭色黃,小便必難,(鼻頭黃色,又主胸中有寒,寒則水穀不運,故小便難。
)餘處無恙。
鼻尖青黃,其人必淋。
鼻青腹痛苦冷者死。
鼻孔忽仰,可決短期。
鼻色枯槁,死亡將及。
鼻冷連頤,十無一生。
(鼻者,屬土,而為肺氣之所出入。
肺胃之神機已絕,故枯槁而冷,焉顧其能活乎?) 血脈 診血脈者,多赤多熱,多青多痛,多黑久痹,赤黑青色,皆見寒熱。
(血脈,即絡脈,肌皮嫩薄者,視之可見。
)臂多青脈,則曰脫血。
(絡中血脫,故不紅而多青。
) 毛髮 發枯生穗,血少火盛。
毛髮墮落,衛疏有風,若還眉墮,風證難愈。
頭毛上逆,久病必兇。
(血枯不榮,如枯草不柔順而勁直,小兒疳病多此,亦主有蟲。
) 形體 大體為形,形充者氣。
形勝氣者,必主夭亡;(肥白而氣不充。
)氣勝形者,壽考之徵。
(修長黑色有神。
)氣實形實,氣虛形虛。
形盛脈細,氣難布息,已瀕於危。
形瘦脈大,胸中多氣,可斷其死。
肥人中風,形厚氣虛,痰壅氣塞,火沖暴厥。
瘦人陰虛,血液衰少,相火易亢,故多勞嗽。
病人形脫氣盛者死。
(正虛則形脫,邪實則氣盛。
)形體充大,皮膚寬緩,定遵耄耋;形體充大,皮膚緊急,當為夭折。
形盛氣虛,氣盛形虛,形澀脈滑,形大脈小,形小脈大,形長脈短,形短脈長,形滑脈澀,肥人脈細,羸人脈躁,俱為兇候。
(言反常也。
)血實氣虛,則體易肥;氣實血虛,則體易瘦。
肥者能寒,瘦者能熱。
美髯及胸,陽明有餘;髯少而短,陽明不足。
坐垂一腳,因有腰痛。
行遲者痹,或表素強,或腰腳痛,或有麻木,漸成風疾。
裡實護腹。
如懷卵物,心痛之證。
持脈而欠,知其無病。
(《經》雲:陽引而上,陰引而下則欠。
陰陽相引,故雲無病,病亦即愈。
)息搖肩者,心中堅急。
息引胸中上氣者,咳;息而張口,必乃短氣,肺痿吐沫。
掌寒腹寒,掌熱陰虛。
診時病人叉手捫心,閉目不言,心虛怔忡。
倉廩不藏,門戶不要;水泉不止,膀胱不藏。
頭傾視深,精神將奪。
背曲肩隨,腑將壞矣。
腰難轉搖,腎將憊矣。
膝為筋腑,屈伸不能,行則僂附,筋將憊矣。
骨為髓腑,不能久立,行則振掉,骨將憊矣。
眼胞、十指腫,必久咳。
死證 屍臭,舌卷囊縮,肝絕;口閉,脾絕;肌肉不滑,唇反,胃絕;髮直齒枯,遺尿,腎絕。
毛焦面黑,直視目瞑,陰氣已絕;眶陷系傾,汗出如珠,陽氣已絕。
病後喘瀉,脾脈將絕;目若正圓,手撒戴眼,太陽已絕。
聲如鼾睡、吐沫面赤、面黑唇青、人中腫滿、唇反出外、發眉衝起、爪甲肉黑、手掌無紋、臍凸跗腫、面青欲眠、目視不見、汗出如油,肝絕之期在於八日。
眉傾膽死。
手足甲青,或漸脫落,呼罵不休,筋絕之期亦如於肝。
肩息直視,心絕之死。
髮直如麻,不得屈伸,自汗不止,小腸絕也,六日而死。
口冷足腫,腹熱臚脹,洩利無時,乃為脾絕,五日而死。
脊痛身重,不可反復,乃為胃絕,五日而死。
耳幹背腫,溺血屎赤,乃為肉絕,九日而死。
口張氣出,不能復返,乃為肺絕,三日而死。
洩利無度,為大腸絕。
齒枯面黑,目黃腰折,自汗不休,乃為腎絕,四日而死。
齒黃枯落,乃為骨絕。
五臟絕證 五臟已奪,神明不守,故作聲嘶。
循衣摸床,譫語不休,陽明已絕。
妄語錯亂,不語失音,則為熱病,猶或可生。
脈浮而洪,身汗如油,喘而不休,乃為肺絕。
(汗膩不流,脈洪而喘不休,真氣外散。
)陽反獨留,形如煙燻,直視搖頭,乃為心絕。
(心為火臟,故陽熱獨存。
煙燻,火極焦灼之象。
)唇吻反青,漐漐汗出,乃為肝絕。
(唇吻屬脾,而青色屬木,木乘土故曰反。
)環口黧黑,柔汗發黃,乃為脾絕(水色淩土,冷汗身黃,脾真散越)。
溲便遺失,狂言直視,乃為腎絕(溲便二陰,腎臟所司,遺失則門戶不閉,水精敗絕,目背瞳人)。
陰氣先絕,陽氣後竭,臨死之時,身面必赤,腋溫心熱(陰先脫,陽絕於後,故赤色見。
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