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脈旨論 脈為血脈,氣血之先,血之隧道,氣息應焉。

    (脈為氣乎?而氣為衛,衛行脈外,則知非氣矣。

    脈為血乎?而血為營,營行脈中,則知非血矣。

    脈為經隧乎?而經隧實繁,則知非經隧矣。

    善乎!華元化雲:脈者,氣血之先也。

    蓋人之身,惟是精與氣與神三者。

    精氣即血氣,氣血之先非神而何?人非是神無以主宰血氣,保合太和,流行三焦,灌溉百骸,故脈非他,即神之別名也。

    明乎此則氣也、血也,渾淪條析,所謂氣如橐籥,血如波瀾,一升一降,以成其用而脈道成矣。

    ) 資始於腎,資生於胃,血脈氣息,上下循環。

    (人未有此身,先有此腎,氣血藉之以立基,而神依於氣,氣依於血,血資於谷,谷本於胃。

    是知胃氣充則血旺,血旺則氣強,氣強則神昌。

    故曰先天之根本在腎,後天之根本在脾。

    脾胃相為夫妻,神之昌否皆以脈為徵兆。

    脈之行也,氣行而血隨,上下周匝,起伏交會,昫濡守使,各盡其職。

    ) 十二經中皆有動脈,惟手太陰寸口取決。

    (《難經》曰:十二經皆有動脈,獨取寸口何謂也?扁鵲曰:寸口,脈之大會,手太陰之動脈也。

    以肺為五臟六腑之華蓋,布一身之陰陽,居於至高之位,凡諸臟腑皆處其下。

    肺繫上連喉嚨吭嗌,以通呼吸,肺主一身之氣,氣非呼吸不行,脈非肺氣不布故耳。

    《素問》曰:飲食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必歸於肺,而後行於臟腑營衛。

    乃知五臟六腑之氣味皆繇胃入脾,繇脾入肺,此地道卑而上行也。

    繇肺而分布於臟腑,此天道下濟而光明也。

    土居中而為金之母,系諸脈之根;肺居高而有君之象,布諸脈之令。

    故曰肺朝百脈,而寸口為之大會,猶水之朝宗於澥也。

     脈之行於十二經絡者,即手足三陰三陽之經脈也。

    《難經》曰:經脈十二,絡脈十五,何始何終也?然。

    經脈者,行血氣,通陰陽,以榮衛於一身者也。

    其始中焦,注手太陰肺,手太陰肺注手陽明大腸,手陽明大腸注足陽明胃,足陽明胃注足太陰脾,足太陰脾注手少陰心,手少陰心注手太陽小腸,手太陽小腸注足太陽膀胱,足太陽膀胱注足少陰腎,足少陰腎注手厥陰心包,手厥陰心包注手少陽三焦,手少陽三焦注足少陽膽,足少陽膽注足厥陰肝,足厥陰肝還復注手太陰,是謂一周也。

    ) 診人之脈,令仰其掌,掌後高骨,是名關上,審位既確,可以布指,疏密得宜,長短不失。

    (凡診脈者,令人仰手,醫者覆手診之,掌後有高骨對平處謂之關上,看定部位,徐以中指先下於關部,次以食指下於寸部,次以無名指下於尺部。

    人長則下指宜疏,人短則下指宜密。

    ) 布指輕重,各有不同,曰舉按尋,消息從容。

    (看脈惟在指法之巧。

    大法輕手循之曰舉,重手取之曰按,不輕不重,委曲求之曰尋。

    極須體認,如舉必先按之,按則必先舉之;以舉物必自下而上,按物必自上而下也。

    則舉中有按,按中有舉,抑揚反復,而尋之義盡見矣。

    ) 凡診病脈,平旦為準,虛靜凝神,調息細審。

    (平旦者,陰陽之交也。

    陽主晝,陰主夜;陽主表,陰主裡。

    《靈樞》曰:平旦陰盡而陽生受氣矣。

    日中而陽隴,日西而陽衰,日入陽盡而陰受氣矣。

    又曰: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陰氣盡而陽氣盛,則寤矣。

    故診法當於平旦初寤之時,陰氣正平而未動,陽氣將盛而未散,飲食未進,穀氣未行,故經脈未盛,絡脈調勻,氣血未至擾亂,脈體未及變更,乃可以診有病之脈。

    又切脈之道,貴於精誠,嫌其擾亂。

    故必心虛而無妄想,身靜而不言動,然後可以得脈之妙。

    ) 關前為陽,關後為陰,陽寸陰尺,先後推尋。

    (從魚際至高骨,卻有一寸,名曰寸;從尺澤至高骨有一尺,因名曰尺。

    界乎尺寸之間,因名曰關。

    關前寸為陽,關後尺為陰,關居中,若為陰陽界,而陰陽實互交於此。

    寸候上焦,關候中焦,尺候下焦。

    須先後細為推尋,推其虛實,尋其體象也。

    ) 男子之脈,左大為順;女子之脈,右大為順。

    男尺恆虛,女尺恆盛。

    (左為陽,故男子宜左脈大也;右為陰,故女人宜右脈大也。

    寸為陽,尺為陰,故男子尺虛象離中虛也,女人尺盛象坎中滿也。

    ) 陽弱陰強,反此則病。

    (男尺脈弱,女尺脈盛,故男女之脈不同。

    若男尺脈盛,女尺脈弱,則為相反而病矣。

    按男子以陽為主,故兩寸脈常旺於尺,若兩寸反弱,尺反盛者,腎氣不足也。

    女子以陰為主,故兩尺脈常旺於寸,若兩尺反弱,寸反盛者,上焦有餘也。

    不足固病,有餘亦病,所謂過猶不及也。

    ) 關前一分,人命之主,左為人迎,右為氣口。

    人迎緊盛,風邪在表;氣口緊盛,飲食傷裡。

    (關前一分者,寸關尺各有三分,共得九分。

    今曰關前一分,仍在關上,但在前之一分耳。

    故左關之前一分,辨外因之風,右關之前一分,辨內因之食。

    或以前一分為寸上,豈有左寸之心可以辨風,右寸之肺可以辨食乎?其說大謬。

    蓋寸關尺三部各佔三分,共成寸口。

    故知關前一分正在關之前一分,人迎氣口之位也。

    左關之前一分屬少陽膽部,膽為風木之司,故緊盛則傷於風也。

    何則?以風木主天地春升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