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口舌言者,皆跡象也。

    至於神理,非心領神會烏能盡其玄微?如古人形容胃氣之脈,而曰不浮不沉,此跡象也,可以中候求也;不疾不徐,此跡象也,可以至數求也。

    獨所謂意思欣欣,悠悠揚揚,難以名狀。

    非古人秘而不言,欲名狀之而不可得,姑引而不發,躍如於言詞之表,以待能者之自從耳。

    東垣至此亦窮於詞說,而但言脈貴有神。

    惟其神也,故不可以跡象求,言語告也。

    又如形容滑脈,而曰替替然如珠之圓轉;形容澀脈,而曰如雨沾沙;形容緊脈,而曰如切繩轉索;形容散脈,而曰如楊花散漫;形容任脈,而曰寸口丸丸。

    此皆跡象之外,別有神理。

    就其所言之狀,正惟窮於言語,姑借形似以揣摩之耳。

     脈有相似宜辨論 洪與虛,皆浮也。

    浮而有力為洪,浮而無力為虛。

    沉與伏,皆沉也。

    沉脈行於筋間,重按即見;伏脈行於骨間,重按不見,必推筋至骨乃可見也。

    數與緊,皆急也。

    數脈以六至得名,而緊則不必六至,惟弦急而左右彈狀如切緊繩也。

    遲與緩,皆慢也。

    遲則三至,極其遲慢;緩則四至,徐而不迫。

    實與牢,皆兼弦大實長之四脈也。

    實則浮、中、沉三取皆然,牢則但於沉候取也。

    洪與實,皆有力也。

    洪則重按少衰,實則按之亦強也。

    革與牢,皆大而弦也。

    革則浮取而得,牢則沉取而見也。

    濡與弱,皆細小也。

    濡在浮分,重按即不見也;弱主沉分,輕取不可見也。

    細與微,皆無力也。

    細則指下分明,微則似有若無,模糊難見矣。

    促、結、澀、代皆有止者也。

    數時一止為促;緩時一止為結;往來遲滯,似止非止為澀;動而中止,不能自還,止有定數為代。

     脈象論 浮脈法天,輕手可得,泛泛在上,如水漂木。

    有力洪大,來盛去悠;無力虛大,遲而且柔;虛極則散,渙漫不收;有邊無中,其名曰芤;浮小為濡,綿浮水面;濡甚則微,不任尋按;更有革脈,芤弦合看。

     (此以浮脈為綱,而取洪、虛、散、芤、濡、微、革七脈之兼乎浮者統匯於下也。

    浮脈法天,輕清在上,故輕手即見,與肉分相應,如木之漂於水面也。

     洪脈者,如洪水之洪,有波濤洶湧之象,浮而有力,來盛去衰,即大脈也,即鉤脈也。

     虛脈者,浮而無力,且大且遲也。

     散脈者,亦浮而無力,但按之如無,比於虛脈則更甚矣,若楊花飄散之象。

     芤脈者,芤草中空狀,如蔥管浮沉二候易見,故曰有邊,獨中候豁然難見,正如以指著蔥,浮取得上面之蔥皮,中取正在空處,沉按之又著下面之蔥皮也。

    無中者,非中候絕無,但比之浮沉則無力也,若泥為絕無是無胃氣矣。

    舊說以前後為兩邊,與芤蔥之義不和。

     濡脈者,浮而小且軟也。

     微者浮而極小極軟,比於濡脈則更甚矣。

    欲絕非絕,似有若無,八字可為微脈傳神。

     革脈者,浮而且弦,且芤浮多沉少,外急內虛狀如皮革。

    仲景雲:弦則為寒,芤則為虛,寒虛相搏,此名曰革。

    革脈,牢脈皆大而弦,革則浮取而得,牢則沉候而見也。

    舊以牢革為一脈者,非也。

    ) 沉脈法地,如投水石。

    沉極為伏,推筋著骨;有力為牢,大而弦長;牢甚則實,愊愊而強;無力為弱,柔小如綿;細直而軟,如蛛絲然。

     (此以沉脈提綱,而取伏、牢、實、弱、細五脈之兼乎沉者統匯於下也。

    沉脈法地,重濁在下,故重按乃得,與筋骨相應,如石之墜於水底也。

     伏脈者,沉之極也,伏於下也。

    沉脈在筋骨之間,伏脈則推筋著骨,然後可見也。

     牢脈者,沉而有力,且大且弦且長也。

     實脈者,浮中沉三候皆有力,更甚於牢脈也。

     弱脈者,沉而極細軟也。

     細脈者,沉細而直且軟也。

    ) 遲脈屬陰,一息三至。

    緩脈和勻,春柳相似;遲細為澀,往來極滯;結則來緩,止而復來;代亦來緩,止數不乖。

     (此以遲脈提綱,而取緩、澀、結、代四脈之兼乎遲者統匯於下也。

    遲脈者,往來遲慢,為不及之象。

     緩脈者,一息四至,往來和勻,春風微吹柳梢,此確喻也,即胃氣脈也。

     澀脈者,遲滯不利,狀如輕刀刮竹,舊稱一止復來者,非也。

     結脈者,遲而時有一止也。

     代脈者,遲而中止,不能自還,且止有定數,如四時之有禪代,不愆其期也,故名曰代。

    ) 數脈屬陽,一息六至。

    往來流利,滑脈可識;有力為緊,切繩極似;數時一止,其名為促;數如豆粒,動脈無惑。

     (此以數脈提綱,而取滑、緊、促、動四脈之兼乎數者統匯於下也。

    數脈者,往來急數,為太過之象。

     滑脈者,滑而不滯,如珠走盤也。

     緊脈者,緊急有力,左右彈手,切繩者喻其緊,亦喻左右彈也。

     促脈者,數而時有一止,如疾行而蹶也。

     動脈者,形如豆粒,厥厥動搖,兩頭俱俯,中間高起,故短如豆粒。

    舊雲上下無頭尾,則上不至寸為陽絕,下不至尺為陰絕,是死絕之脈,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