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言
關燈
小
中
大
十,從《舌鑑辨正》補入。
察舌八法,錄《舌鑑辨正》者十之八,馬氏《醫悟》者十之二。
惟吳氏原書無此篇,為何君所增訂,亦嘉惠後人之盛心也。
餘願為表揚之。
其餘辨舌之法,雖散見各書,然其間有博而不精,或略而不詳,且東鱗西爪,不易卒讀,猶不能盡備其書。
如《傷寒舌鑑》一書,近世雖已風行海內,然其斷病用藥,有非治溫暑時疫所宜,以緻初學者,無入門之直徑,有有書不如無書之嘆。
據炳章二十餘年臨證之實驗,無論內傷外感,以察舌為最有確憑,早有斯見。
爰將古今名家醫書百五六十家,東西洋近譯醫書三十餘家,及各埠醫報雜誌三十餘種等書,廣搜博採,凡關於驗舌治病諸法,摘錄無遺。
先後十年,積稿盈篋。
戊午春,悉心熏理以刪繁就簡,去粕存精,計存四冊。
凡生理解剖之實質,則參用西法;氣化理想之經驗,則仍衷中醫。
越時三載,稿凡五易。
首總論,以明舌之生理解剖及功用,與生苔種種之原理;二編總綱,以察形容、質本、神色、津液、苔垢、顏色之要領;三編證治,以識諸家察舌辨證之法,及舌病治法;四編各論,以別各舌病證之用藥,並附精繪十一色彩圖一百三十餘枚;五編雜論方案,以徵明辨舌察病之實據。
釐訂六卷,列為三十二章,名曰《辨舌指南》。
茲將各章總目重述於下,俾明大要。
第一章,辨舌之生理解剖及功用。
分舌之構造,舌之乳頭,舌之脈管,舌之腦氣筋,舌之骨與舌根、舌之細胞與神經,舌之唾液腺,舌之能別味與發聲功用,為八節。
第二章,辨舌之味覺神經之機能。
第三章,辨舌審內臟經脈之氣化,分手少陰心,足少陰腎,足太陰脾,足陽明胃,足太陽膀胱,手少陽三焦,足厥陰肝,為七節。
第四章,辨舌察臟腑之病理。
第五章,辨舌明體質稟賦之鑑別。
第六章,辨舌生苔之原理。
第七章,辨舌苔有根無根之鑑別。
第八章,辨舌察時溫與伏熱。
第九章,觀舌之心法。
第十章,辨舌之形容。
分軟硬、脹癟、戰痿、歪斜、舒縮、吐弄為六節。
第十一章,辨舌之質本。
分刺點、瓣暈、星斑、裂紋、凸凹、直橫為六節。
第十二章,辨舌之神氣。
分濃淡、深淺、榮枯、老嫩為四節。
第十三章,辨舌之精液。
分潤燥、滑澀、腐膩、糙黏為四節。
第十四章,辨舌之苔垢。
分常變、觸染、偏全、薄厚、化退、滯郁為六節。
第十五章,辨舌之顏色。
分白苔、黃苔、紅色、絳色、灰色、黑色、紫色、青滑、藍色為十節。
第十六章,仲景察舌辨證法。
第十七章,胡玉海察舌辨證法。
第十八章,吳坤安察舌辨證歌。
第十九章,察舌辨證之鑑別。
分虛實、寒熱、真假、陰陽、順逆、生死為六節。
第二十章,辨舌病證治之鑑別。
(甲)舌之體質病,分腫舌、木舌、重舌、舌菌、舌黃、舌疔、舌癰、舌瘡、舌衄、舌斷為十節;(乙)舌之功用病,分舌強、舌瘖、舌痹、舌麻、舌縱、舌齧、舌吐、舌短為八節。
第二十一章,辨舌病之治療法。
分舌病簡效方、舌病針灸法、舌病導引法,為三節。
第二十二章,白苔類診斷鑑別法(計三十四舌)。
第二十三章,黃苔類診斷鑑別法(計二十五舌)。
第二十四章,黑舌類診斷鑑別法(計三十二舌)。
第二十五章,灰舌類診斷鑑別法(計十四舌)。
第二十六章,紅舌類診斷鑑別法(計二十舌)。
第二十七章,紫舌類診斷鑑別法(計十三舌)。
第二十八章,醬色舌類診斷鑑別法(計三舌)。
第二十九章,藍舌類診斷鑑別法(計三舌)。
統計一百四十四舌,附彩圖一百二十二枚,墨圖六枚。
第三十章,辨舌雜論補遺。
第三十一章,察舌辨證醫案。
第三十二章,辨舌證治要方。
每篇列章分節,或由節再分子目,條分縷析,各有發明,須將各條互相參合,方能知其真理。
能知綱要,則其變化自可類推隅反也。
且可認色分經,據證立方,先淺見而後精深,非敢貢高明之研究,第以為初學之導線。
至於精益求精,密益加密,仍當參之診斷諸書,以窮其變,而達其微,庶幾審病用藥,靡有孑遺矣。
是乎否乎,敢質博雅諸君,務乞指餘之不逮,則餘實厚幸矣。
中華民國九年九月重九日四明曹赤電炳章氏序于越城和劑藥局
察舌八法,錄《舌鑑辨正》者十之八,馬氏《醫悟》者十之二。
惟吳氏原書無此篇,為何君所增訂,亦嘉惠後人之盛心也。
餘願為表揚之。
其餘辨舌之法,雖散見各書,然其間有博而不精,或略而不詳,且東鱗西爪,不易卒讀,猶不能盡備其書。
如《傷寒舌鑑》一書,近世雖已風行海內,然其斷病用藥,有非治溫暑時疫所宜,以緻初學者,無入門之直徑,有有書不如無書之嘆。
據炳章二十餘年臨證之實驗,無論內傷外感,以察舌為最有確憑,早有斯見。
爰將古今名家醫書百五六十家,東西洋近譯醫書三十餘家,及各埠醫報雜誌三十餘種等書,廣搜博採,凡關於驗舌治病諸法,摘錄無遺。
先後十年,積稿盈篋。
戊午春,悉心熏理以刪繁就簡,去粕存精,計存四冊。
凡生理解剖之實質,則參用西法;氣化理想之經驗,則仍衷中醫。
越時三載,稿凡五易。
首總論,以明舌之生理解剖及功用,與生苔種種之原理;二編總綱,以察形容、質本、神色、津液、苔垢、顏色之要領;三編證治,以識諸家察舌辨證之法,及舌病治法;四編各論,以別各舌病證之用藥,並附精繪十一色彩圖一百三十餘枚;五編雜論方案,以徵明辨舌察病之實據。
釐訂六卷,列為三十二章,名曰《辨舌指南》。
茲將各章總目重述於下,俾明大要。
第一章,辨舌之生理解剖及功用。
分舌之構造,舌之乳頭,舌之脈管,舌之腦氣筋,舌之骨與舌根、舌之細胞與神經,舌之唾液腺,舌之能別味與發聲功用,為八節。
第二章,辨舌之味覺神經之機能。
第三章,辨舌審內臟經脈之氣化,分手少陰心,足少陰腎,足太陰脾,足陽明胃,足太陽膀胱,手少陽三焦,足厥陰肝,為七節。
第四章,辨舌察臟腑之病理。
第五章,辨舌明體質稟賦之鑑別。
第六章,辨舌生苔之原理。
第七章,辨舌苔有根無根之鑑別。
第八章,辨舌察時溫與伏熱。
第九章,觀舌之心法。
第十章,辨舌之形容。
分軟硬、脹癟、戰痿、歪斜、舒縮、吐弄為六節。
第十一章,辨舌之質本。
分刺點、瓣暈、星斑、裂紋、凸凹、直橫為六節。
第十二章,辨舌之神氣。
分濃淡、深淺、榮枯、老嫩為四節。
第十三章,辨舌之精液。
分潤燥、滑澀、腐膩、糙黏為四節。
第十四章,辨舌之苔垢。
分常變、觸染、偏全、薄厚、化退、滯郁為六節。
第十五章,辨舌之顏色。
分白苔、黃苔、紅色、絳色、灰色、黑色、紫色、青滑、藍色為十節。
第十六章,仲景察舌辨證法。
第十七章,胡玉海察舌辨證法。
第十八章,吳坤安察舌辨證歌。
第十九章,察舌辨證之鑑別。
分虛實、寒熱、真假、陰陽、順逆、生死為六節。
第二十章,辨舌病證治之鑑別。
(甲)舌之體質病,分腫舌、木舌、重舌、舌菌、舌黃、舌疔、舌癰、舌瘡、舌衄、舌斷為十節;(乙)舌之功用病,分舌強、舌瘖、舌痹、舌麻、舌縱、舌齧、舌吐、舌短為八節。
第二十一章,辨舌病之治療法。
分舌病簡效方、舌病針灸法、舌病導引法,為三節。
第二十二章,白苔類診斷鑑別法(計三十四舌)。
第二十三章,黃苔類診斷鑑別法(計二十五舌)。
第二十四章,黑舌類診斷鑑別法(計三十二舌)。
第二十五章,灰舌類診斷鑑別法(計十四舌)。
第二十六章,紅舌類診斷鑑別法(計二十舌)。
第二十七章,紫舌類診斷鑑別法(計十三舌)。
第二十八章,醬色舌類診斷鑑別法(計三舌)。
第二十九章,藍舌類診斷鑑別法(計三舌)。
統計一百四十四舌,附彩圖一百二十二枚,墨圖六枚。
第三十章,辨舌雜論補遺。
第三十一章,察舌辨證醫案。
第三十二章,辨舌證治要方。
每篇列章分節,或由節再分子目,條分縷析,各有發明,須將各條互相參合,方能知其真理。
能知綱要,則其變化自可類推隅反也。
且可認色分經,據證立方,先淺見而後精深,非敢貢高明之研究,第以為初學之導線。
至於精益求精,密益加密,仍當參之診斷諸書,以窮其變,而達其微,庶幾審病用藥,靡有孑遺矣。
是乎否乎,敢質博雅諸君,務乞指餘之不逮,則餘實厚幸矣。
中華民國九年九月重九日四明曹赤電炳章氏序于越城和劑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