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疹痘門
治小兒斑瘡疹痘證候
凡小兒瘡疹之候,乃天行時氣,熱不能解,蘊積於胃。
而胃主肌肉,毒氣熏發於肌肉,狀如蚊子所齧,乃成斑毒也。
赤者十生一死,黑者十死一生。
此候五臟各有所主:肝臟熱而成水泡;肺臟膿泡;心臟發斑;脾臟細疹,俗為之膚瘡也;腎臟黑色,此乃陽病,屬火而歸腎水,熱已極矣,不可治。
凡瘡疹之疾,不問輕重,當先護目,免斑瘡入眼而生翳障。
餘經驗方備錄於後。
錢氏雲:睦親它一大王病瘡疹,始用一李醫。
又名錢氏錢留抱龍圓,三服,李以藥下之,其疹稠密。
錢見大驚,曰:若非轉下則為逆病。
王言:李已用藥下之。
錢曰:瘡疹始出,未有他證,不可下也。
但當用平和藥,頻與乳食,不受風冷可也。
如瘡疹三日不出,或出不快,即微發之。
微發不出,即加藥。
加藥不出,即大發之。
如大發後不多,及脈平無證者,而瘡本稀,不可更發也。
有大熱者,當利小便。
小熱者,當解毒。
若出快,勿發勿下,故止用抱龍圓治之。
瘡痂若起,能食者,大黃圓下之,一二行即止。
今先下一日,瘡疹未能出盡,而稠密甚,則難治,此誤也。
縱得安,其病有三:一者疥、二者癰,三者目赤。
李不能治,經三日黑陷。
復召錢氏,錢氏曰:幸不發寒,而病未困也。
遂用百祥圓為藥,以牛李圓為助,各一大服。
至五日間,瘡復紅活,七日而愈。
蓋黑者,歸腎也。
腎旺勝脾,土不剋水。
故脾虛寒戰則難治。
所用百祥圓者,以瀉膀胱之腑。
腑若不實,臟自不盛也。
何以不瀉腎?曰:腎主虛,不受瀉。
故二服不效,即加寒而死。
抱龍圓 治一切風熱,中暑驚悸,瘡疹欲出,多睡,咳嗽涎盛,面赤,手足冷,發溫壯,睡中驚,搐搦不寧,脈洪數,頭痛嘔吐,小便赤黃。
錢氏用此方大有神效。
天南星(銼開,裡白者生為末,臘月內取黃牛膽汁,和為劑,卻入膽內陰乾,再為末,半斤) 天竺黃(二兩,別研) 硃砂(二錢,研,水飛) 雄黃(半兩,研,水飛) 麝香(好者□錢,別研) 牛黃(一字,別研) 上同研極細,甘草水和圓,雞頭大,窨幹,二歲兒竹葉或薄荷湯化下一圓,不拘時候。
紫草散 治伏熱在胃經,暴發痘疱、瘡疹,一切惡候,出不快,小便赤澀,心腹腫滿。
紫草(去苗,一兩) 甘草(生用,半兩) 木通(去根節,細銼) 枳殼(麩炒,去瓤) 黃耆(炙,銼。
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時時呷之。
牛李圓 治瘡疹、痘疱惡候,見於皮膚下,不出或出而不長,及黑紫內陷,服之即順,救危急候。
愚小年病此,危惡殆極,父母已不忍視。
遇今太醫丞錢公乙,下此藥得安,因懇求真法。
然此方得於世甚久,惟於收時不知早晚,故無全效。
今並收時載之,用者宜依此方。
牛李子(九月後取,研,絹濾汁,不以多少,於銀石器中熬成膏,可圓,每膏二兩,細研好麝香,入半錢) 上,每二歲兒服一圓,如桐子大,漿水煎杏膠湯化下。
如瘡疱紫黑內陷者,不過再服,當取下惡血,及魚子相似,其已黑陷於皮下者,即紅大而出。
神效。
胡荽酒 治痘疹快出,大有神效。
胡荽(細切,四兩,以好酒二盞煎一二沸,入胡荽再煎少時,用物合定,放冷) 上每吸一兩口,微噴,從頂至足,勻遍,勿噴頭面。
病人左右常令有胡荽,即能闢去汗氣,瘡疹出快。
瘡疹忌外人,及穢觸乏物。
雖不可受風冷,然亦不可壅遏,常令衣服得中,並虛涼處坐臥。
四聖散 治瘡疹出不快及倒厭。
紫草茸 木通(銼) 甘草(銼,炒) 枳殼(麩炒,去瓤,秤) 黃耆(切,焙。
等分) 上同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一中盞,煎八分,溫服,無時。
黃檗膏 治小兒疹痘。
出後即須愛護面目,勿令沾染。
欲用胡荽酒噴時,先用此方塗面上,然後方可噴四肢。
大人、嬰孩有此疾,悉宜用此方,甚妙。
黃檗(一兩) 綠豆(一兩半) 甘草(四兩,生用) 上件,搗羅為末,每研令細,後以生麻油調如膏,從耳前、眼眶並厚塗,日三五遍。
止塗面後,可用胡荽酒噴也。
早用此方塗於面上,令不生疹痘也。
如用此方塗遲,縱出疹痘亦少。
柿楂子散 治瘡疹不透,乾黑危困,神妙。
蘇韜光雲,其家累世用此甚佳。
柿楂子(《圖經本草》名糖球,惟滁州者入藥) 上為細
而胃主肌肉,毒氣熏發於肌肉,狀如蚊子所齧,乃成斑毒也。
赤者十生一死,黑者十死一生。
此候五臟各有所主:肝臟熱而成水泡;肺臟膿泡;心臟發斑;脾臟細疹,俗為之膚瘡也;腎臟黑色,此乃陽病,屬火而歸腎水,熱已極矣,不可治。
凡瘡疹之疾,不問輕重,當先護目,免斑瘡入眼而生翳障。
餘經驗方備錄於後。
錢氏雲:睦親它一大王病瘡疹,始用一李醫。
又名錢氏錢留抱龍圓,三服,李以藥下之,其疹稠密。
錢見大驚,曰:若非轉下則為逆病。
王言:李已用藥下之。
錢曰:瘡疹始出,未有他證,不可下也。
但當用平和藥,頻與乳食,不受風冷可也。
如瘡疹三日不出,或出不快,即微發之。
微發不出,即加藥。
加藥不出,即大發之。
如大發後不多,及脈平無證者,而瘡本稀,不可更發也。
有大熱者,當利小便。
小熱者,當解毒。
若出快,勿發勿下,故止用抱龍圓治之。
瘡痂若起,能食者,大黃圓下之,一二行即止。
今先下一日,瘡疹未能出盡,而稠密甚,則難治,此誤也。
縱得安,其病有三:一者疥、二者癰,三者目赤。
李不能治,經三日黑陷。
復召錢氏,錢氏曰:幸不發寒,而病未困也。
遂用百祥圓為藥,以牛李圓為助,各一大服。
至五日間,瘡復紅活,七日而愈。
蓋黑者,歸腎也。
腎旺勝脾,土不剋水。
故脾虛寒戰則難治。
所用百祥圓者,以瀉膀胱之腑。
腑若不實,臟自不盛也。
何以不瀉腎?曰:腎主虛,不受瀉。
故二服不效,即加寒而死。
抱龍圓 治一切風熱,中暑驚悸,瘡疹欲出,多睡,咳嗽涎盛,面赤,手足冷,發溫壯,睡中驚,搐搦不寧,脈洪數,頭痛嘔吐,小便赤黃。
錢氏用此方大有神效。
天南星(銼開,裡白者生為末,臘月內取黃牛膽汁,和為劑,卻入膽內陰乾,再為末,半斤) 天竺黃(二兩,別研) 硃砂(二錢,研,水飛) 雄黃(半兩,研,水飛) 麝香(好者□錢,別研) 牛黃(一字,別研) 上同研極細,甘草水和圓,雞頭大,窨幹,二歲兒竹葉或薄荷湯化下一圓,不拘時候。
紫草散 治伏熱在胃經,暴發痘疱、瘡疹,一切惡候,出不快,小便赤澀,心腹腫滿。
紫草(去苗,一兩) 甘草(生用,半兩) 木通(去根節,細銼) 枳殼(麩炒,去瓤) 黃耆(炙,銼。
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時時呷之。
牛李圓 治瘡疹、痘疱惡候,見於皮膚下,不出或出而不長,及黑紫內陷,服之即順,救危急候。
愚小年病此,危惡殆極,父母已不忍視。
遇今太醫丞錢公乙,下此藥得安,因懇求真法。
然此方得於世甚久,惟於收時不知早晚,故無全效。
今並收時載之,用者宜依此方。
牛李子(九月後取,研,絹濾汁,不以多少,於銀石器中熬成膏,可圓,每膏二兩,細研好麝香,入半錢) 上,每二歲兒服一圓,如桐子大,漿水煎杏膠湯化下。
如瘡疱紫黑內陷者,不過再服,當取下惡血,及魚子相似,其已黑陷於皮下者,即紅大而出。
神效。
胡荽酒 治痘疹快出,大有神效。
胡荽(細切,四兩,以好酒二盞煎一二沸,入胡荽再煎少時,用物合定,放冷) 上每吸一兩口,微噴,從頂至足,勻遍,勿噴頭面。
病人左右常令有胡荽,即能闢去汗氣,瘡疹出快。
瘡疹忌外人,及穢觸乏物。
雖不可受風冷,然亦不可壅遏,常令衣服得中,並虛涼處坐臥。
四聖散 治瘡疹出不快及倒厭。
紫草茸 木通(銼) 甘草(銼,炒) 枳殼(麩炒,去瓤,秤) 黃耆(切,焙。
等分) 上同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一中盞,煎八分,溫服,無時。
黃檗膏 治小兒疹痘。
出後即須愛護面目,勿令沾染。
欲用胡荽酒噴時,先用此方塗面上,然後方可噴四肢。
大人、嬰孩有此疾,悉宜用此方,甚妙。
黃檗(一兩) 綠豆(一兩半) 甘草(四兩,生用) 上件,搗羅為末,每研令細,後以生麻油調如膏,從耳前、眼眶並厚塗,日三五遍。
止塗面後,可用胡荽酒噴也。
早用此方塗於面上,令不生疹痘也。
如用此方塗遲,縱出疹痘亦少。
柿楂子散 治瘡疹不透,乾黑危困,神妙。
蘇韜光雲,其家累世用此甚佳。
柿楂子(《圖經本草》名糖球,惟滁州者入藥) 上為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