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五

關燈
血疾門 治吐血、衄血、咯血證候 人稟二氣,不可偏枯。

    一有勝之,即緻妄行。

    攝生之序,榮衛為先,調護相濟,無令參差。

    經雲:諸氣皆屬於陽,諸血皆屬於陰。

    陰盛則陽虧,陽盛則陰虧。

    所謂陽勝則陰病,陰勝則陽病。

    吐衄、便溺乃陽氣侵陰,陰氣被傷,血失常道。

     白朮散 治吐血、咯血,行榮衛,順氣止血,進食退熱,惟忌食熱面、煎煿、海物、豬雞,一切發風之物。

    酒不宜飲,食不宜飽,常令飢飽得所自然,胸膈空利,氣血流順也。

     蘇少連病此,極可畏,百藥不效。

    偶姜孚言通判傳此方,服之遂愈。

    後以濟人,累驗。

    韜光傳。

     白朮(二兩) 人參 白茯苓(去黑皮) 黃耆(各一兩) 山藥 百合(三分,去心) 甘草(炙。

    各半兩) 前胡(去蘆) 柴胡(去蘆。

    各一分) 上為散,每服一錢半,水一盞,姜三片,棗一個,同煎至六分,溫服、日三。

     立效散 治吐血。

     辛大參企李之孫佑之,為鄂州戶部糧料院,家藏之方,幾療十餘人矣。

    專錄以相示,真可寶也。

     側柏葉(焙乾,如倉卒難乾,以新瓦置火上,摘葉於瓦內煿幹亦得) 上為細末,米飲調下二三錢,兩服即止,多服亦無害。

     雙荷湯 治卒暴吐血。

     張氏處此方,累有神效。

     藕節(七個) 荷葉頂(七個) 上二味用少蜜同擂細,水二錢,煎八分,去滓,食後服。

     萬金散 治咯血。

     槐花(揀淨) 上為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食後服。

     青杏餅 治吐血,及久嗽、咯血,不問久新。

     杏仁(去皮尖,擂細) 青黛(研) 牡蠣(煅,研) 上等分,和勻,熔黃蠟,攪,放溫,捏成餅,如棋子大。

    每服二餅,用乾柿去核,入藥在內,濕紙裹煨,嚼細,齏水度下,不以時候。

     水五散 治男子、婦人咯血、吐血。

     寒水石(燒通紅) 五倍子(生用) 上等分,為細末,每服二錢,冷米飲調下,食後服。

     奪命丹 治吐血。

     竹蛀屑 上每服二大錢,用無灰酒調下。

    如不飲,用白茅根煎湯調下,不以時候。

     黃金散 治吐血損肺,伏暑,小便遺血,勞嗽咯血,誤服蠱毒。

     黃蜀葵花 上不以多少,陰乾,為末。

    每服一大錢,入麝香少許,百沸湯略濕,食後服,不過兩服。

     黑神散 治大吐血,及傷酒食飽,低頭掬損,吐血至多,並血妄行,口鼻中俱出,但聲未失,無有不效。

     百草霜(若村中燒草,偏底煤最妙) 上不拘多少,羅細。

    每服一錢,糯米煎湯調下。

    鼻衄,搐一字;皮破出血,灸;瘡出血,摻上立止;治舌忽然腫破,乾摻。

     蓮子湯 治勞心吐血。

     孫盈仲說,臨安張上舍曾以此治數人,得效。

     蓮子心(七個) 糯米(二十一粒) 上為末,酒調服。

     地黃膏 治吐血。

     葛察判閣中苦此疾,百藥皆試。

    得此方,服之取效。

    後雖發,屢驗。

     生地黃(一斤) 附子(一兩,炮,去皮,細切) 乾山藥(三兩) 上將地黃洗淨,細搗,取汁,其滓再入好酒少許,又取汁,令盡。

    將附子切作片子,入在地黃汁內,用銀石器熬成膏,其附子取出焙乾,更用山藥同為細末,卻以地黃膏子和成劑,木臼內杵一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漸漸加至五十丸。

    米飲、空心下,神效。

     地黃湯 治妄行吐血。

     張裁衣傳。

    其子病,服此即止,屢作屢效。

     熟地黃(洗去土,焙乾) 上為細末,用好真京墨、新汲水磨半盞來許,分作二服,調熟地黃末服之。

     墨須用松煙者。

     固榮散 治吐血、便血。

     王醫師方,鍾允中鈴轄傳。

     真蒲黃(炒,一兩) 地榆(去蘆,一兩) 白芷(半兩) 甘草(炒,三錢) 上細末,每服三錢,溫湯調。

    氣壯人加石膏半兩。

     止衄散 治氣鬱發衄,無比神方。

     黃耆(六錢) 赤茯苓 白芍藥 當歸 生乾地黃 阿膠(炙。

    已上各三錢) 上為細末,煎黃耆湯調下二錢匕。

    未知再作。

     二灰散 治肺癰、吐血並妄行。

     紅棗(和核燒存性) 百藥煎(煅。

    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米湯調下。

     紫金丹 治暴中咯血。

     新綿灰(蒲抄,一錢) 漢防己(一兩,為末) 甘草(半兩,炮,為末) 阿膠(半兩,炙,為末) 麝香(半錢,細研) 乳香(少者) 上件藥和合令勻,滴水為丸,如雞頭大,臨臥時臘茶吞下一丸。

     中毒門 治中諸毒證候 江南、閩中山間人以蛇虺、娛蚣、蜒蚰、蝦蟆等百蟲同器蓄之,使其自相食啖,勝者為靈以事之。

    取其毒,雜以菜果、食之類,以害人,妄意要福,以圖富貴。

    人或中之,證狀萬狀,廣如治百蠱說;或年歲聞人多死。

    又有人家香火奉事如家先者,亦謂之蠱能病人。

    世謂之蠱,注以姓類,屬五音,謂之五蠱。

    此皆邊鄙邪僻之地,多有此事,中都則蔑聞也。

     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