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關燈
小
中
大
心氣門
引神歸舍丹 治心氣,亦治心風。
盛覺民傳王宣子尚書方。
大天南星(厚,去皮取心,秤一兩,生用) 硃砂(一兩,水飛) 附子(一個,重七錢以上者,炮,去皮、臍) 上為細末,用豬心血為丸,如梧桐子大,如不稠黏,入麵糊少許。
煎忘憂草根下。
子午之交各一服,每服十五丸,神效。
硃砂散 治心氣。
桂真官方呂少張丁家難,積憂之後,遂成狂易之疾,服此一劑即定。
繼以蕤仁之類心氣藥,七日而安。
廖碩夫知府雲。
辰砂(半兩) 麝香(一錢) 上為細末,以好酒二升,銀石或沙器內慢火煮至半升許,入麝香,更煎數沸,取出。
隨意飲之,以盡為度。
心神既定,卻服補心氣藥,即愈。
養氣鎮心丹 長樂陸慶長寺丞診脈投劑,與史載之許叔微為伯仲。
其家傳方書一編載此丹雲:「人以為補下元而使氣實,杜壬謂:不然,先補心氣而五臟實,心氣正而元氣自實也。
若更以藥補下元尤妙。
此方極養心氣。
若止補元氣,耗心氣,非養氣之理也。
中年以後宜服之。
」此說極有理,雖名醫亦少知之。
遠志(二兩,去心) 人參(一兩,去蘆頭) 辰砂(一錢,別研) 天門冬(一兩,去心) 石菖蒲(一兩,去須) 生龍腦(一錢,別研) 白茯苓(一兩,去皮) 上為細末,煉蜜圓如梧桐子大,用硃砂、龍腦為衣,每服二三十圓。
煎人參湯,食後、臨臥服。
茯神散 宋明遠教授母,七十四歲,因戎馬驚,疾如上證,服此三方得力。
予族弟婦,緣兵火失心,制此方與之,服即愈。
親識多傳去,服之皆驗。
出許氏方。
茯神 熟乾地黃 白芍藥 川芎 當歸 桔梗 白茯苓 遠志 人參(已上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燈芯、棗同煎至七分,不拘時候。
寧志膏 人參(一兩) 酸棗仁(一兩) 辰砂(半兩) 乳香(一分) 上為細末,煉蜜和杵,圓如彈子大,每服一粒,薄荷湯化下。
遠志圓 治因驚語言顛錯,不能服溫藥。
遠志 南星 白附子 白茯苓 人參 酸棗仁(各半兩) 金箔(五片) 硃砂(半兩,入麝少許同研) 上為細末,煉蜜圓如梧子大,朱為衣,每服三十丸,薄荷湯下,食後、臨臥服。
乳硃砂丸 大治一切心氣。
盛覺民傳王宣子尚書方。
硃砂(一兩,有牆壁透明者方可用) 上用石韋葉裹之,以布線縛定,用人乳汁一小甌,入銀盂內,以物覆之,重湯內煮,候乳汁幹,研細,圓如梧桐子大。
空心、溫酒下六丸。
石韋葉當以新布拭去毛,方可用。
人參當歸圓 治心氣虛損。
崑山神濟大師方,獻張魏公丞相、韓子常知府閣中,服之有效。
平江醫者丁禦幹為葛樞密雲:「此藥本治心氣怔忡而自汗者,不過二服即愈,蓋奇藥也」。
人參(半兩,細切) 當歸(半兩,上去蘆,下去細者,取中段切) 豬腰子(一隻) 上以腰子用水兩碗,煮至一盞半,將腰子細切,入二藥,同煎至八分。
吃腰子,以汁送下。
有吃不盡腰子,同上二味藥滓,焙乾為細末,山藥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
此藥多服為佳。
小補心丸 紹興府慧應都正方,錢文子傳。
天門冬 麥門冬 乾山藥(各一片) 熟乾地黃 五味子 石菖蒲(各二十兩) 人參(去蘆) 茯神(去木) 茯苓(各十兩) 遠志(去心) 官桂(去皮。
各六兩) 地骨皮 酸棗仁 龍齒(各四兩) 柏子仁(三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硃砂、麝香為衣,每三十丸,溫酒、鹽湯下。
辰砂遠志丸 安神鎮心,治驚悸,消風痰,止頭眩。
此二方醫官都君予,常用以療心疾,良驗。
石菖蒲 遠志 人參 茯神 川芎 山蕷 鐵粉 麥門冬 天麻 半夏曲 南星(銼,骰子大,麩炒黃) 白附子(生。
各一兩) 細辛 辰砂(各半兩) 上為細末,生薑五兩,取汁入水煮糊,丸如綠豆大。
別以朱為衣,幹之。
每服三五十粒。
夜臥、生薑湯下。
小兒減少服。
茯苓圓 辰砂 石菖蒲
盛覺民傳王宣子尚書方。
大天南星(厚,去皮取心,秤一兩,生用) 硃砂(一兩,水飛) 附子(一個,重七錢以上者,炮,去皮、臍) 上為細末,用豬心血為丸,如梧桐子大,如不稠黏,入麵糊少許。
煎忘憂草根下。
子午之交各一服,每服十五丸,神效。
硃砂散 治心氣。
桂真官方呂少張丁家難,積憂之後,遂成狂易之疾,服此一劑即定。
繼以蕤仁之類心氣藥,七日而安。
廖碩夫知府雲。
辰砂(半兩) 麝香(一錢) 上為細末,以好酒二升,銀石或沙器內慢火煮至半升許,入麝香,更煎數沸,取出。
隨意飲之,以盡為度。
心神既定,卻服補心氣藥,即愈。
養氣鎮心丹 長樂陸慶長寺丞診脈投劑,與史載之許叔微為伯仲。
其家傳方書一編載此丹雲:「人以為補下元而使氣實,杜壬謂:不然,先補心氣而五臟實,心氣正而元氣自實也。
若更以藥補下元尤妙。
此方極養心氣。
若止補元氣,耗心氣,非養氣之理也。
中年以後宜服之。
」此說極有理,雖名醫亦少知之。
遠志(二兩,去心) 人參(一兩,去蘆頭) 辰砂(一錢,別研) 天門冬(一兩,去心) 石菖蒲(一兩,去須) 生龍腦(一錢,別研) 白茯苓(一兩,去皮) 上為細末,煉蜜圓如梧桐子大,用硃砂、龍腦為衣,每服二三十圓。
煎人參湯,食後、臨臥服。
茯神散 宋明遠教授母,七十四歲,因戎馬驚,疾如上證,服此三方得力。
予族弟婦,緣兵火失心,制此方與之,服即愈。
親識多傳去,服之皆驗。
出許氏方。
茯神 熟乾地黃 白芍藥 川芎 當歸 桔梗 白茯苓 遠志 人參(已上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燈芯、棗同煎至七分,不拘時候。
寧志膏 人參(一兩) 酸棗仁(一兩) 辰砂(半兩) 乳香(一分) 上為細末,煉蜜和杵,圓如彈子大,每服一粒,薄荷湯化下。
遠志圓 治因驚語言顛錯,不能服溫藥。
遠志 南星 白附子 白茯苓 人參 酸棗仁(各半兩) 金箔(五片) 硃砂(半兩,入麝少許同研) 上為細末,煉蜜圓如梧子大,朱為衣,每服三十丸,薄荷湯下,食後、臨臥服。
乳硃砂丸 大治一切心氣。
盛覺民傳王宣子尚書方。
硃砂(一兩,有牆壁透明者方可用) 上用石韋葉裹之,以布線縛定,用人乳汁一小甌,入銀盂內,以物覆之,重湯內煮,候乳汁幹,研細,圓如梧桐子大。
空心、溫酒下六丸。
石韋葉當以新布拭去毛,方可用。
人參當歸圓 治心氣虛損。
崑山神濟大師方,獻張魏公丞相、韓子常知府閣中,服之有效。
平江醫者丁禦幹為葛樞密雲:「此藥本治心氣怔忡而自汗者,不過二服即愈,蓋奇藥也」。
人參(半兩,細切) 當歸(半兩,上去蘆,下去細者,取中段切) 豬腰子(一隻) 上以腰子用水兩碗,煮至一盞半,將腰子細切,入二藥,同煎至八分。
吃腰子,以汁送下。
有吃不盡腰子,同上二味藥滓,焙乾為細末,山藥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
此藥多服為佳。
小補心丸 紹興府慧應都正方,錢文子傳。
天門冬 麥門冬 乾山藥(各一片) 熟乾地黃 五味子 石菖蒲(各二十兩) 人參(去蘆) 茯神(去木) 茯苓(各十兩) 遠志(去心) 官桂(去皮。
各六兩) 地骨皮 酸棗仁 龍齒(各四兩) 柏子仁(三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硃砂、麝香為衣,每三十丸,溫酒、鹽湯下。
辰砂遠志丸 安神鎮心,治驚悸,消風痰,止頭眩。
此二方醫官都君予,常用以療心疾,良驗。
石菖蒲 遠志 人參 茯神 川芎 山蕷 鐵粉 麥門冬 天麻 半夏曲 南星(銼,骰子大,麩炒黃) 白附子(生。
各一兩) 細辛 辰砂(各半兩) 上為細末,生薑五兩,取汁入水煮糊,丸如綠豆大。
別以朱為衣,幹之。
每服三五十粒。
夜臥、生薑湯下。
小兒減少服。
茯苓圓 辰砂 石菖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