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關燈
小
中
大
中風門
孫用和準四時虛實治風方證
竊觀自古聖賢治療有法,十有九驗。
夫療病之法,必先準四時虛實,以詳中病之由。
依繩墨拯濟,乃是解死脫厄之路。
四時之病,春中時風,自東而來,名曰溫風,蓋時令不和而傷人也。
浮而輕淺,可汗而解。
敗毒散、羌活、細辛之類,更看發起在陰在陽,隨而得效若也。
人自虛羸,從後而來,名曰虛風。
中人煩悶,肢體攣痹不任,便可續命湯、八風湯成劑頓服。
更加灸法,三五日間勢必減退,漸漸調和以求生路。
如從前來,名曰實風。
亦主人瞀悶,脈緊浮大。
宜以伏神湯、西州續命湯求效。
不用火劫,自使勢慢,須緩緩治之,故《千金》曰:「風者百病之長」,又曰:「治風不以續命湯治之,則不為治風」,斯以見聖人之心矣。
更有後方,經驗頗多,並依四時、虛實治療。
小續命湯 治卒中風欲死,身體緩急,口目不正,舌強不能語,奄奄忽忽,神情悶亂。
諸風服之皆驗,不令人虛。
麻黃 黃芩 芍藥 芎藭 甘草 杏仁 人參 桂心(各一兩) 防己(半兩) 生薑(五兩) 附子(一枚) 防風(一兩半) 上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未瘥,更依前三五劑必瘥。
取汁隨多少,輕重虛實也。
有人腳氣,服此方至六十劑得瘥。
有風疹,加大陰、節變,輒含之,可以防喑啞。
凡古方用藥,其修制、炮炙之法皆如常,更不細說。
大防風湯祛風,順氣,活血脈,壯筋骨,除寒濕,逐冷氣。
善法寺僧如真師孫遂良,紹熙壬子年患痢之後,足履瘓弱,遂成鶴膝風。
兩膝腫大而痛,髀脛枯臘,但存皮骨而已。
拘攣跧臥,不能屈伸,待人抱持而後能起。
如此數月,分為廢人。
淮東趙德遠參議之甥李二十七官人惠以此方,服之氣血流暢,肉亦漸生,遂能良行。
不終劑,平復如故。
真奇方也。
防風(去蘆) 白朮 白芍藥 川當歸 杜仲(去粗皮,炒絲斷,秤) 熟乾地黃 黃耆(微炙。
秤各二兩) 羌活(去蘆) 牛膝(去蘆) 甘草(炒) 人參(去蘆。
秤各一兩) 附子(炮裂,去皮、臍) 川芎(撫芎不可用。
各一兩半) 上拌為粗末,令勻。
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入生薑七片、棗子一枚,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食前。
又有人教令煎四物湯,下四斤元,遂良既安,不曾服也。
(四斤圓,治腳氣相搏,往來作痛。
) 孫用和經進方七道 鐵粉牛黃丸 主心經留熱,安精神,化風痰,止心下忪悸,及治中風太過候,雖不涎潮厥倒,漸覺四肢不舉,語澀面疣,精而昏濁,形似醉人,日深攤拽,皆服之。
土鬱心經,雖子不能親母,豈不逆乎?病後鬱塞,此名心脾太過中風候。
更加通心氣,辰砂丸與同服,神驗無比。
曾於嘉祐元年正月二十日召赴禦藥院,押引入內,看診皇帝禦脈,遂進此方。
自晚進藥,至夜有效。
數日之內,聖體安寧。
效驗之速,其應如神,今目之為神應益聖丹方。
鐵粉(再研,水飛過,焙乾,二兩) 辰砂(別研,水飛過極細,焙乾,一兩) 天竺黃(一分,別研極細) 牛黃(半兩,細研,治急病加至一兩) 鉛白霜(一分,別細研) 上五味,煎糯米粥飰和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五丸,人參湯下,日再服。
糯米飯下亦得。
通心氣辰砂丸 治婦人一切風痰潮發,痰逆狂語,狀如心風者,大效。
淡醋湯下尤妙。
若無痰涎不可常服。
慶曆三年七月中旬,醫官院貼宿。
二更以來,內中宣喚,當時看診中宮脈息證候,瞪目昏迷,不省人事。
遂進辰砂丸、鐵粉牛黃丸同服,當時有效。
至四更再進一服,尋便好安。
辰錦硃砂(半兩,別研極細,用水飛過,暴乾) 生白龍腦(半兩,別研細) 硇砂(半兩,通明者,別研如粉) 黃丹(炒,一錢,須是真品) 白芥子(二兩,微炒取末,一兩) 半夏(一兩,浸七遍,淨洗,片切焙乾,取半兩末) 天南星(一兩,湯浸軟,洗淨,切作片,焙乾,取半兩末) 上件藥同研,拌令勻,用麵糊丸,如綠豆大,細研硃砂為衣。
每服十丸,與鐵粉牛黃丸十丸同服,空心,食前,溫服下,日二服。
硃砂法 主身體五臟百疾,養精神,安魂魄,益氣,通血脈。
久服悅澤人面,不老輕身,仙方最為長生之寶。
得此方,凡療病無不驗。
上好辰錦硃砂(十兩,打碎如皂子大,須通明如箭鏃者為上) 甘草(一兩) 訶黎勒(二兩,銼碎) 檳榔(二兩,捶碎) 遠志(淨揀,擇去心,二兩) 上銼草藥,以水一鬥,煎取六升,去滓,絹袋盛硃砂於藥汁中掛。
以微火煎,令汁盡,即取硃砂入銀盒中,置甑內,以二鬥糯米蓋,藉以桑柴火蒸二日三夜,水盡即添暖水。
春時一日文、二日武、三日盛武、三宿微火;夏時一日武、二日文、三日盛武、三宿微火;秋時一日盛武、二日文、三日微文、三宿微武;
夫療病之法,必先準四時虛實,以詳中病之由。
依繩墨拯濟,乃是解死脫厄之路。
四時之病,春中時風,自東而來,名曰溫風,蓋時令不和而傷人也。
浮而輕淺,可汗而解。
敗毒散、羌活、細辛之類,更看發起在陰在陽,隨而得效若也。
人自虛羸,從後而來,名曰虛風。
中人煩悶,肢體攣痹不任,便可續命湯、八風湯成劑頓服。
更加灸法,三五日間勢必減退,漸漸調和以求生路。
如從前來,名曰實風。
亦主人瞀悶,脈緊浮大。
宜以伏神湯、西州續命湯求效。
不用火劫,自使勢慢,須緩緩治之,故《千金》曰:「風者百病之長」,又曰:「治風不以續命湯治之,則不為治風」,斯以見聖人之心矣。
更有後方,經驗頗多,並依四時、虛實治療。
小續命湯 治卒中風欲死,身體緩急,口目不正,舌強不能語,奄奄忽忽,神情悶亂。
諸風服之皆驗,不令人虛。
麻黃 黃芩 芍藥 芎藭 甘草 杏仁 人參 桂心(各一兩) 防己(半兩) 生薑(五兩) 附子(一枚) 防風(一兩半) 上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未瘥,更依前三五劑必瘥。
取汁隨多少,輕重虛實也。
有人腳氣,服此方至六十劑得瘥。
有風疹,加大陰、節變,輒含之,可以防喑啞。
凡古方用藥,其修制、炮炙之法皆如常,更不細說。
大防風湯祛風,順氣,活血脈,壯筋骨,除寒濕,逐冷氣。
善法寺僧如真師孫遂良,紹熙壬子年患痢之後,足履瘓弱,遂成鶴膝風。
兩膝腫大而痛,髀脛枯臘,但存皮骨而已。
拘攣跧臥,不能屈伸,待人抱持而後能起。
如此數月,分為廢人。
淮東趙德遠參議之甥李二十七官人惠以此方,服之氣血流暢,肉亦漸生,遂能良行。
不終劑,平復如故。
真奇方也。
防風(去蘆) 白朮 白芍藥 川當歸 杜仲(去粗皮,炒絲斷,秤) 熟乾地黃 黃耆(微炙。
秤各二兩) 羌活(去蘆) 牛膝(去蘆) 甘草(炒) 人參(去蘆。
秤各一兩) 附子(炮裂,去皮、臍) 川芎(撫芎不可用。
各一兩半) 上拌為粗末,令勻。
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入生薑七片、棗子一枚,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食前。
又有人教令煎四物湯,下四斤元,遂良既安,不曾服也。
(四斤圓,治腳氣相搏,往來作痛。
) 孫用和經進方七道 鐵粉牛黃丸 主心經留熱,安精神,化風痰,止心下忪悸,及治中風太過候,雖不涎潮厥倒,漸覺四肢不舉,語澀面疣,精而昏濁,形似醉人,日深攤拽,皆服之。
土鬱心經,雖子不能親母,豈不逆乎?病後鬱塞,此名心脾太過中風候。
更加通心氣,辰砂丸與同服,神驗無比。
曾於嘉祐元年正月二十日召赴禦藥院,押引入內,看診皇帝禦脈,遂進此方。
自晚進藥,至夜有效。
數日之內,聖體安寧。
效驗之速,其應如神,今目之為神應益聖丹方。
鐵粉(再研,水飛過,焙乾,二兩) 辰砂(別研,水飛過極細,焙乾,一兩) 天竺黃(一分,別研極細) 牛黃(半兩,細研,治急病加至一兩) 鉛白霜(一分,別細研) 上五味,煎糯米粥飰和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五丸,人參湯下,日再服。
糯米飯下亦得。
通心氣辰砂丸 治婦人一切風痰潮發,痰逆狂語,狀如心風者,大效。
淡醋湯下尤妙。
若無痰涎不可常服。
慶曆三年七月中旬,醫官院貼宿。
二更以來,內中宣喚,當時看診中宮脈息證候,瞪目昏迷,不省人事。
遂進辰砂丸、鐵粉牛黃丸同服,當時有效。
至四更再進一服,尋便好安。
辰錦硃砂(半兩,別研極細,用水飛過,暴乾) 生白龍腦(半兩,別研細) 硇砂(半兩,通明者,別研如粉) 黃丹(炒,一錢,須是真品) 白芥子(二兩,微炒取末,一兩) 半夏(一兩,浸七遍,淨洗,片切焙乾,取半兩末) 天南星(一兩,湯浸軟,洗淨,切作片,焙乾,取半兩末) 上件藥同研,拌令勻,用麵糊丸,如綠豆大,細研硃砂為衣。
每服十丸,與鐵粉牛黃丸十丸同服,空心,食前,溫服下,日二服。
硃砂法 主身體五臟百疾,養精神,安魂魄,益氣,通血脈。
久服悅澤人面,不老輕身,仙方最為長生之寶。
得此方,凡療病無不驗。
上好辰錦硃砂(十兩,打碎如皂子大,須通明如箭鏃者為上) 甘草(一兩) 訶黎勒(二兩,銼碎) 檳榔(二兩,捶碎) 遠志(淨揀,擇去心,二兩) 上銼草藥,以水一鬥,煎取六升,去滓,絹袋盛硃砂於藥汁中掛。
以微火煎,令汁盡,即取硃砂入銀盒中,置甑內,以二鬥糯米蓋,藉以桑柴火蒸二日三夜,水盡即添暖水。
春時一日文、二日武、三日盛武、三宿微火;夏時一日武、二日文、三日盛武、三宿微火;秋時一日盛武、二日文、三日微文、三宿微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