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主癰腫瘡瘻、瘰癧結核。
又解毒。
勿誤用老鴉蒜,無效。
千裡光(味苦甘,寒,無毒) 退熱明目。
煎膏點楊梅瘡、療鵝掌風。
煎湯洗諸瘡癬疥。
金銀花(味甘,溫,無毒) 解諸熱毒。
治癰疽發背並五種飛屍,小兒痘疹熱毒。
貫眾(味苦,微寒,有毒) 治金瘡,破癥結,殺諸蟲,療腹中邪熱氣,解毒除毒風。
藥性木部 桂(味辛,氣溫,無毒。
有三種,所出各異,為治亦別) 桂枝治頭目,表散風邪,能使邪退汗止;肉桂補腎氣及下焦寒冷,秋冬下部腹痛非此不除,又通婦女月經。
桂心柳桂味俱淡,尤宜治上焦,藥及橫行手臂。
槐實(臣。
味苦酸鹹,氣寒,無毒) 主五內邪熱、五痔火,療婦人乳瘕、子臟急痛、產門癢痛、墮胎催生及男婦陰瘡濕癢。
枝洗瘡及陰囊濕癢。
煅灰揩齒去蟲。
花味苦涼,治大腸熱、五痔及諸瘡毒、心痛眼赤、皮膚風並腸風瀉血、赤白痢。
柏實(君。
味甘辛,氣平,無毒。
用扁葉者名側柏) 主驚悸,益氣血。
治恍惚虛損,腰重痛,潤腎燥,去頭風與陽道。
葉味苦澀,氣微溫,主吐血、衄血、痢血、崩中赤白,尿血,去濕痹。
熬油敷頭瘡生髮。
松脂(使。
味苦甘,氣溫,無毒) 主癰疽惡瘡、頭瘍白禿、疥瘙風氣、殺牙蟲。
貼諸瘡生肌上痛。
煉之令白如玉,除胃熱、咽乾、消渴及風痹死肌,歷節風、惡風、癩疾。
節氣溫,主白節久風,腳痹軟疼痛,燥血中之濕。
花久服輕身療病。
茯苓(臣。
味甘淡,氣平,無毒) 主胸脅逆氣憂恚,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利小便淋結、隔中痰水、肺痿痰壅。
調胃氣、伐腎邪、降肺火,除濕行水之聖藥。
白者補,赤白利,又赤者破結氣。
如小便多及汗多,陰虛者不宜服。
茯神(君) 主風眩、五勞口乾、安神定驚、療善忘。
治心下急痛堅滿。
人虛小腸不利加用之。
琥珀(君。
味甘,氣平,無毒) 定魂魄、殺精鬼蠱毒、利小便、通五淋,明目摩翳、止心痛,破結症瘀血,產後血暈,止血生肌合金瘡。
柳(氣寒) 枝葉及皮根煎膏塗癰腫,療瘡乳妬,枝煎汁治齒痛。
枸杞(味苦,氣微寒,無毒) 主熱中消渴,堅筋骨,強陽益精血、明目、療皮膚、骨節間風及風眼赤痛。
酸棗(味酸、氣平,無毒) 主心虛煩,振怖不得眠,斂虛汗,補中益肝氣。
膽實多睡熱也,生用;膽虛不睡寒也,炒用。
梔子(味苦,氣寒,無毒。
子去心胸熱,皮去肌表熱) 主胃中熱氣、面赤、酒糟鼻、瘡瘍、目熱赤痛、血痢、小便赤澀、濕熱發黃、嘔噦及心腹久痛。
加薑汁炒,去心中客熱、虛煩懊憹不眠、大病汗下後虛熱,非此不除。
又能屈曲下行、降下焦伏火、善開鬱。
治腹中之火。
黃柏(使,味微辛,氣寒,無毒) 主五臟腸胃結熱、黃疽、腸痔、止洩痢,女子漏下赤白、男子口舌、莖上瘡、補腎水膀胱不足、腳膝無力、瀉膀胱熱、清小便。
降相火。
治骨蒸勞、陽痿、清肝明目、療鼻洪、吐血、下血、小腸虛痛。
竹葉(味苦甘,氣平寒,無毒) 涼心除煩熱、風痙、喉痹、嘔吐、止渴。
淡竹葉味辛甘、氣寒,主胸中痰熱、咳逆上氣、吐血、熱毒、壓丹石毒、止消渴。
竹瀝味甘、性緩,治卒中風失音、胸中熱狂、煩悶壯熱、頭風、孕婦頭旋,消虛痰,又痰在四肢非此不除,止驚悸,溫疫迷悶,小兒驚癇,天吊。
竹茹味苦,氣微寒,主嘔噦、噎膈,濕氣寒熱,吐血、衄血、崩中溢筋。
苦竹葉及瀝療口瘡、目赤痛。
解酒毒,下熱壅。
醋浸治齒間血出。
楮實(味甘,氣寒,無毒) 主陽痿水腫、益氣補虛勞、助腰膝、充肌膚,明目。
山茱萸(使。
味酸澀,氣平微溫,無毒。
凡用去核。
能滑精) 補腎氣與陽道堅、長陰莖、添精髓、止小便、暖腰膝、療耳鳴、止女人月水不定,老人尿不節。
五加皮(味辛苦,氣溫微寒,無毒) 主疝氣腹痛,益精堅筋骨,療小兒不能行,女子陰癢,男子陽痿囊濕,小便遺瀝,腰脊腳痛,四肢攣急。
杜仲 (味辛甘,氣平溫,無毒。
凡用去粗皮,薑汁炒去絲) 治腰脊痛腳痠、補中益精堅骨、除陰下濕,止小便遺瀝。
女貞實(味苦甘,氣平,無毒) 補中養精神,蜜酒拌,九蒸九曬,服之黑鬚發。
桑根白皮(使。
味甘辛,氣溫,無毒。
出土上者殺人) 瀉肺氣,定喘嗽。
治唾血、虛勞客熱、消痰止渴、去肺中水氣,浮腫腹滿、利水道。
作線可縫金瘡,更以熱雞血塗之。
葉除風痛癢,秋月收,陰乾,可洗風熱眼。
枝條療風癢、腳氣、拘攣。
樹皮中白汁主小兒口乾、瘡鵝口,又塗金刀傷燥痛、傅蛇咬、蜈蚣毒。
樹皮裹刀傷止血。
椹止消渴,黑鬚發。
桑寄生(臣。
味苦甘,氣平,無毒) 主腰痛,小兒背強,安胎,堅齒,療金瘡,女子崩中不足,懷妊漏血不止,產後餘疾,下乳汁。
益智子(味辛,氣溫,無毒。
主君相二火) 主遺精虛漏,小便遺瀝及夜多小便,益氣補不足,調諸氣,去脾胃中寒邪。
乾漆(臣。
味辛鹹,氣溫,有毒。
入藥炒用。
生漆去長蟲) 消瘀血病結,腰疼,女子疝瘕,經脈不通。
治心痛殺蟲。
蔓荊實(味苦辛,氣微寒,無毒) 主筋骨寒熱,濕痹拘攣,明目堅齒,療睛痛淚出,治太陽頭痛,頭風昏悶。
牡荊實(味苦,氣溫,無毒) 主除骨間寒熱,通利胃氣,止咳逆下氣。
荊瀝去心悶煩熱,頭旋目眩,漾漾欲吐,卒失音,小兒心熱驚癇。
氣實痰盛人宜之。
辛夷(臣。
味辛,氣溫,無毒。
凡用去心及外毛) 主風頭痛腦痛;溫中解肌,通鼻塞,涕出,治面腫牽引齒痛。
蕤核(使。
味甘。
氣溫) 主心腹結氣,目赤腫痛,風癢淚出。
鉤藤(臣。
味甘,氣微寒,無毒) 主小兒寒熱,十二驚癇,客忤,擡風。
秦皮(味苦,氣寒,無毒) 主風寒濕痹,漸漸寒氣,肝中久熱,兩目赤腫,痛風淚不止,青翳白膜,療小兒癇。
密蒙花(味甘,氣平微寒,無毒) 主青盲,睛翳赤澀多眵淚,消目中赤脈,小兒疳氣攻眼。
丁香(臣。
味辛,氣溫,無毒) 溫脾胃止霍亂嘔逆,冷氣腹痛,治口氣齒疳慝,腎氣齎豚,壯陽暖腰膝。
母丁香為末,納陰戶中治陰冷病。
蘇合香(味甘,氣溫,無毒) 主避惡邪,殺鬼精物。
溫瘧,蠱毒,癇痙,去三蟲。
沉香(味辛,氣溫,無毒) 療水腫。
去惡氣,補命門,壯元陽,暖腰膝,散滯氣,保和衛氣,止轉筋、吐瀉、冷氣麻痹、骨節不仁、濕風膚癢、心腹痛、氣痢。
藿香(味甘,氣微溫) 主霍亂心痛,助脾開胃,溫中快氣,治吐逆,療風水腫毒。
龍腦香(味辛苦,氣溫,無毒) 主風濕積聚,耳聾明目,通關膈,治大人、小兒風涎閉塞及暴驚熱。
安息香(味辛苦,氣平,無毒) 主心腹惡氣,鬼疰邪氣,蠱毒,燒之避眾惡。
乳香(味辛苦,氣溫) 主風水腫毒,去惡氣療諸瘡,調血氣定諸經之痛,治心腹痛,催生。
又煎膏止痛長肉。
沒藥(味苦辛,氣平,無毒) 破血止痛,療金瘡杖瘡,諸惡瘡痔,目中翳痛,膚赤,婦人產後血氣痛,打撲損傷。
檳榔(君。
味辛苦,氣溫,無毒) 主消穀逐水,除後重,痰癖心痛,殺蟲,破滯氣,洩胸中至高之氣,又治腳氣衝心。
枳殼(使。
味苦酸辛,氣微寒,無毒) 主胸膈痞塞,散結逐水,消脹滿,安胃化痰消食,除寒熱結痢,走大腸,洩肺氣,損胸中至高之氣,又治遍身風疹。
枳實 (臣。
味苦酸,氣寒,無毒) 主胸膈痰癖,逐停水,破積消脹滿痞痛,去脾經積血,傷寒結胸。
又治過氣脅痛,消食安胃。
厚樸(臣。
味苦辛,氣溫,無毒。
入藥薑汁炒) 主傷寒頭痛。
寒熱驚悸,去三蟲,溫中消痰,化食厚腸胃,走冷氣,療霍亂,胃中逆冷,嘔吐酸水,洩利淋露。
破宿血,消死肌,治腹痛脹滿。
茗茶 (味甘苦,氣微寒,無毒) 清頭目,利小便,去痰熱,止渴,下氣消食。
烏藥(味辛,氣溫,無毒) 主中惡心腹痛,蠱毒,宿食,天行疫痹,膀胱腎氣攻衝及婦人血氣,小兒腹中諸蟲,又治貓犬百病。
巴豆(使。
味辛,氣溫,有大毒。
急則生用,緩則炒紫黑用) 破癥結痰癖,盪滌臟腑,通月經,殺蟲,去惡肉,排膿消腫,除鬼疰、蠱毒及箭簇入骨不可拔。
皂莢(使。
味辛鹹,氣溫,有小毒) 主風痹死肌邪氣,通關竅,殺蟲,療腹脹,破堅症,墮胎。
治卒中風,昏迷鬼魘,卒死卒頭痛,為末吹鼻中。
煎膏貼一切腫毒。
止痛,皂角刺治療用之,直達瘡所。
大腹(味辛,氣微溫,無毒) 主治熱氣攻心腹,大腸壅毒,痰膈醋心,下一切氣,健脾開胃。
豬苓(臣。
味甘苦而淡,氣平,無毒) 除濕,利水道,治渴,解傷寒瘟疫,大熱發汗,療腫脹從腳至小腹者。
郁李仁(臣。
味酸苦,氣平,無毒) 主大腹水腫,面目。
四肢浮腫,腸中結氣,通關利水,破血潤燥。
吳茱萸(味辛苦,氣溫大熱,有毒) 主咳逆寒熱,除濕血痹,逐風邪,開腠理,治寒邪隔氣不得上下,脾胃傷冷,心腹絞痛,霍亂轉筋,嘔逆胸滿,及下焦寒濕,疝痛,腳氣衝心。
蜀椒(使。
味辛,氣溫大熱,有毒。
凡用微炒出汗,去閉口者。
椒目行水道,治水蠱) 主邪氣咳逆,溫中,逐骨節、皮膚死肌,寒濕痹痛,下氣,除六腑寒冷,大風汗不出,心腹冷氣痛,齒痛,陰汗。
壯陽,縮小便,開腠理,通血脈。
胡椒(味辛,氣大溫,無毒。
不可多食,大傷脾胃肺氣) 主下氣,溫中去寒痰,止霍亂,心腹冷痛及冷痢,殺一切魚肉、鱉、蕈毒。
楝實(味苦,氣寒,有小毒) 主大熱煩狂,殺三蟲,疥瘍,利水道,治上下部腹痛、心暴痛。
根東行者療蛔蟲。
訶黎勒(味苦酸,氣溫性急善降,無毒。
去核用) 澀腸,止久痢赤自,霍亂吐瀉,肺氣久傷,脹滿,喘急痰嗽,咽喉不利,又主冷氣,心腹脹滿,胸膈結氣,消痰下食開胃。
麒麟竭(味甘鹹,氣平,有小毒。
不可多用,能引膿) 止痛破積血,療金瘡生肉,敷一切惡瘡久不合者,療打傷損折血聚。
紫葳(臣。
味酸,氣微寒,無毒。
即淩霄花) 主婦人產乳餘疾,崩中漏下,癥瘕血閉,血痛,寒熱羸瘦,養胎。
松脂墨(味辛,無毒) 止血生肌合金瘡,主產後血暈,崩中下血,止血痢,又治天絲眼及小兒客忤。
天竺黃(味甘,氣寒,無毒) 鎮心明目,去諸風熱,療金瘡止血,治小兒驚風,天弔客忤,痰壅失音。
蘇方木(味甘鹹酸,氣平,無毒) 破血排膿,止痛消癰腫,撲損瘀血,治婦人血氣,心腹痛閉,血暈。
棕櫚(味苦澀,氣平。
入藥燒灰) 治鼻洪吐血,崩中帶下,腸風。
楓香脂(味辛苦,氣平,無毒。
一名白膠香) 主癮疹風癢,浮腫止痛,外科要藥。
大楓子主風,療疥癬殺蟲。
芫荑(使。
味辛,氣平,無毒) 殺蟲化食,治腸風痔瘦,疥癬,散皮膚、骨節中濕毒。
雷丸 (君。
味苦鹹,氣寒。
有小毒) 殺蟲逐毒氣及胃中熱,除小兒百病,皮中熱積蠱毒。
五倍子(味苦酸,氣平,無毒) 療齒宣疳慝,腸虛洩瀉,肺臟風毒流皮膚作瘡癬髒水,五痔下血,消頑痰,治小兒面鼻疳瘡、口瘡,洗眼去熱腫癢痛,解諸熱毒。
樗白皮(使。
味苦澀、氣寒,有毒) 主赤白久痢及小兒疳痢,殺口鼻疳蟲,蛔蟲,腸滑痔疾,瀉血不住,女子血崩,月信來多,赤白帶下,又縮小便。
沒石子(味苦,溫,無毒。
出波斯圍有竅者良) 主腸虛冷痢,益精血,烏鬚髮,治陰瘡陰汗,生肌,療小兒疳?。
木鱉子(味甘,氣溫,無毒) 主折傷消結腫,惡瘡生肌,止腰痛,肛門腫痛,婦人乳痛。
金櫻子(味酸澀,平溫,無毒) 養精益腎,止夢遺滑洩,小便遺瀝。
藥性菜部 冬葵子(味甘,氣寒性滑利,無毒。
黃蜀葵子亦能催生) 利小便,療婦人產難、乳難下乳汁,破癰癤未潰者。
萊菔根(味辛甘,氣溫平,無毒。
俗名蘿蔔) 下氣消穀,去痰止嗽,解面毒。
生搗汁服主消渴,治肺痿,止血消血。
子治喘嗽,下氣消食水。
研服吐風痰,醋研塗消腫毒。
白芥子(味辛,氣溫,無毒) 主胸膈痰,冷麵黃痰,在皮裡膜外,非此不能達。
馬齒莧(味酸,氣寒,性滑,無毒。
入藥去莖節) 主目翳,利大小便,止赤白下,殺蟲,止渴,破癥結,癰瘡。
和梳垢封疔腫,煎膏塗三十六種風結瘡,又塗白禿、濕癬、杖瘡,多年惡瘡。
瓜蒂(使。
味苦、氣寒,有毒。
甜瓜也) 主大水身面四肢浮腫,殺蠱毒,治喉風痰塞,黃疸及食諸菜。
病在胸腹中皆吐下之,去鼻中息肉。
茄根(茄性寒,能發瘡長痼痰,不可多食。
蒂燒灰治腸風) 主凍腳瘡,腎臟風及遍身風癢,煎湯漬之。
和風藥浸酒飲去風濕拘攣。
胡荽(味辛,氣溫,微毒) 消穀利大小腸,通小腹氣、心竅。
久食損精神,發腋臭、腳氣。
小兒痘疹不出,酒煎噴之自然紅潤。
蓼 除大小腸氣,霍亂轉筋。
又搗敷小兒頭瘡。
水蓼解蛇毒,煮汁捋腳消腳氣腫痛。
蔥白(味辛。
氣溫,無毒。
忌與蜜同食) 主傷寒,寒熱中風,面目腫,咳痹不通,安胎,除肝邪,利五臟,通大小腸,霍亂轉筋及賁豚氣、腳氣、心腹痛、迷悶。
連根用治傷寒頭痛。
韭(味辛微酸,氣溫性急,無毒。
忌與蜜同食,子人藥炒用。
韭黃滯氣,花動風,俱不宜食) 除胃熱,充肝氣,下膈間痰,又中風失音,心脾痛,胸膈氣滯,中惡腹脹,並汁飲之。
小兒初生取汁灌之即吐惡血,令無病,冬用根。
子主夢洩精滑,溺白。
蒜(味辛,氣溫,
又解毒。
勿誤用老鴉蒜,無效。
千裡光(味苦甘,寒,無毒) 退熱明目。
煎膏點楊梅瘡、療鵝掌風。
煎湯洗諸瘡癬疥。
金銀花(味甘,溫,無毒) 解諸熱毒。
治癰疽發背並五種飛屍,小兒痘疹熱毒。
貫眾(味苦,微寒,有毒) 治金瘡,破癥結,殺諸蟲,療腹中邪熱氣,解毒除毒風。
藥性木部 桂(味辛,氣溫,無毒。
有三種,所出各異,為治亦別) 桂枝治頭目,表散風邪,能使邪退汗止;肉桂補腎氣及下焦寒冷,秋冬下部腹痛非此不除,又通婦女月經。
桂心柳桂味俱淡,尤宜治上焦,藥及橫行手臂。
槐實(臣。
味苦酸鹹,氣寒,無毒) 主五內邪熱、五痔火,療婦人乳瘕、子臟急痛、產門癢痛、墮胎催生及男婦陰瘡濕癢。
枝洗瘡及陰囊濕癢。
煅灰揩齒去蟲。
花味苦涼,治大腸熱、五痔及諸瘡毒、心痛眼赤、皮膚風並腸風瀉血、赤白痢。
柏實(君。
味甘辛,氣平,無毒。
用扁葉者名側柏) 主驚悸,益氣血。
治恍惚虛損,腰重痛,潤腎燥,去頭風與陽道。
葉味苦澀,氣微溫,主吐血、衄血、痢血、崩中赤白,尿血,去濕痹。
熬油敷頭瘡生髮。
松脂(使。
味苦甘,氣溫,無毒) 主癰疽惡瘡、頭瘍白禿、疥瘙風氣、殺牙蟲。
貼諸瘡生肌上痛。
煉之令白如玉,除胃熱、咽乾、消渴及風痹死肌,歷節風、惡風、癩疾。
節氣溫,主白節久風,腳痹軟疼痛,燥血中之濕。
花久服輕身療病。
茯苓(臣。
味甘淡,氣平,無毒) 主胸脅逆氣憂恚,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利小便淋結、隔中痰水、肺痿痰壅。
調胃氣、伐腎邪、降肺火,除濕行水之聖藥。
白者補,赤白利,又赤者破結氣。
如小便多及汗多,陰虛者不宜服。
茯神(君) 主風眩、五勞口乾、安神定驚、療善忘。
治心下急痛堅滿。
人虛小腸不利加用之。
琥珀(君。
味甘,氣平,無毒) 定魂魄、殺精鬼蠱毒、利小便、通五淋,明目摩翳、止心痛,破結症瘀血,產後血暈,止血生肌合金瘡。
柳(氣寒) 枝葉及皮根煎膏塗癰腫,療瘡乳妬,枝煎汁治齒痛。
枸杞(味苦,氣微寒,無毒) 主熱中消渴,堅筋骨,強陽益精血、明目、療皮膚、骨節間風及風眼赤痛。
酸棗(味酸、氣平,無毒) 主心虛煩,振怖不得眠,斂虛汗,補中益肝氣。
膽實多睡熱也,生用;膽虛不睡寒也,炒用。
梔子(味苦,氣寒,無毒。
子去心胸熱,皮去肌表熱) 主胃中熱氣、面赤、酒糟鼻、瘡瘍、目熱赤痛、血痢、小便赤澀、濕熱發黃、嘔噦及心腹久痛。
加薑汁炒,去心中客熱、虛煩懊憹不眠、大病汗下後虛熱,非此不除。
又能屈曲下行、降下焦伏火、善開鬱。
治腹中之火。
黃柏(使,味微辛,氣寒,無毒) 主五臟腸胃結熱、黃疽、腸痔、止洩痢,女子漏下赤白、男子口舌、莖上瘡、補腎水膀胱不足、腳膝無力、瀉膀胱熱、清小便。
降相火。
治骨蒸勞、陽痿、清肝明目、療鼻洪、吐血、下血、小腸虛痛。
竹葉(味苦甘,氣平寒,無毒) 涼心除煩熱、風痙、喉痹、嘔吐、止渴。
淡竹葉味辛甘、氣寒,主胸中痰熱、咳逆上氣、吐血、熱毒、壓丹石毒、止消渴。
竹瀝味甘、性緩,治卒中風失音、胸中熱狂、煩悶壯熱、頭風、孕婦頭旋,消虛痰,又痰在四肢非此不除,止驚悸,溫疫迷悶,小兒驚癇,天吊。
竹茹味苦,氣微寒,主嘔噦、噎膈,濕氣寒熱,吐血、衄血、崩中溢筋。
苦竹葉及瀝療口瘡、目赤痛。
解酒毒,下熱壅。
醋浸治齒間血出。
楮實(味甘,氣寒,無毒) 主陽痿水腫、益氣補虛勞、助腰膝、充肌膚,明目。
山茱萸(使。
味酸澀,氣平微溫,無毒。
凡用去核。
能滑精) 補腎氣與陽道堅、長陰莖、添精髓、止小便、暖腰膝、療耳鳴、止女人月水不定,老人尿不節。
五加皮(味辛苦,氣溫微寒,無毒) 主疝氣腹痛,益精堅筋骨,療小兒不能行,女子陰癢,男子陽痿囊濕,小便遺瀝,腰脊腳痛,四肢攣急。
杜仲 (味辛甘,氣平溫,無毒。
凡用去粗皮,薑汁炒去絲) 治腰脊痛腳痠、補中益精堅骨、除陰下濕,止小便遺瀝。
女貞實(味苦甘,氣平,無毒) 補中養精神,蜜酒拌,九蒸九曬,服之黑鬚發。
桑根白皮(使。
味甘辛,氣溫,無毒。
出土上者殺人) 瀉肺氣,定喘嗽。
治唾血、虛勞客熱、消痰止渴、去肺中水氣,浮腫腹滿、利水道。
作線可縫金瘡,更以熱雞血塗之。
葉除風痛癢,秋月收,陰乾,可洗風熱眼。
枝條療風癢、腳氣、拘攣。
樹皮中白汁主小兒口乾、瘡鵝口,又塗金刀傷燥痛、傅蛇咬、蜈蚣毒。
樹皮裹刀傷止血。
椹止消渴,黑鬚發。
桑寄生(臣。
味苦甘,氣平,無毒) 主腰痛,小兒背強,安胎,堅齒,療金瘡,女子崩中不足,懷妊漏血不止,產後餘疾,下乳汁。
益智子(味辛,氣溫,無毒。
主君相二火) 主遺精虛漏,小便遺瀝及夜多小便,益氣補不足,調諸氣,去脾胃中寒邪。
乾漆(臣。
味辛鹹,氣溫,有毒。
入藥炒用。
生漆去長蟲) 消瘀血病結,腰疼,女子疝瘕,經脈不通。
治心痛殺蟲。
蔓荊實(味苦辛,氣微寒,無毒) 主筋骨寒熱,濕痹拘攣,明目堅齒,療睛痛淚出,治太陽頭痛,頭風昏悶。
牡荊實(味苦,氣溫,無毒) 主除骨間寒熱,通利胃氣,止咳逆下氣。
荊瀝去心悶煩熱,頭旋目眩,漾漾欲吐,卒失音,小兒心熱驚癇。
氣實痰盛人宜之。
辛夷(臣。
味辛,氣溫,無毒。
凡用去心及外毛) 主風頭痛腦痛;溫中解肌,通鼻塞,涕出,治面腫牽引齒痛。
蕤核(使。
味甘。
氣溫) 主心腹結氣,目赤腫痛,風癢淚出。
鉤藤(臣。
味甘,氣微寒,無毒) 主小兒寒熱,十二驚癇,客忤,擡風。
秦皮(味苦,氣寒,無毒) 主風寒濕痹,漸漸寒氣,肝中久熱,兩目赤腫,痛風淚不止,青翳白膜,療小兒癇。
密蒙花(味甘,氣平微寒,無毒) 主青盲,睛翳赤澀多眵淚,消目中赤脈,小兒疳氣攻眼。
丁香(臣。
味辛,氣溫,無毒) 溫脾胃止霍亂嘔逆,冷氣腹痛,治口氣齒疳慝,腎氣齎豚,壯陽暖腰膝。
母丁香為末,納陰戶中治陰冷病。
蘇合香(味甘,氣溫,無毒) 主避惡邪,殺鬼精物。
溫瘧,蠱毒,癇痙,去三蟲。
沉香(味辛,氣溫,無毒) 療水腫。
去惡氣,補命門,壯元陽,暖腰膝,散滯氣,保和衛氣,止轉筋、吐瀉、冷氣麻痹、骨節不仁、濕風膚癢、心腹痛、氣痢。
藿香(味甘,氣微溫) 主霍亂心痛,助脾開胃,溫中快氣,治吐逆,療風水腫毒。
龍腦香(味辛苦,氣溫,無毒) 主風濕積聚,耳聾明目,通關膈,治大人、小兒風涎閉塞及暴驚熱。
安息香(味辛苦,氣平,無毒) 主心腹惡氣,鬼疰邪氣,蠱毒,燒之避眾惡。
乳香(味辛苦,氣溫) 主風水腫毒,去惡氣療諸瘡,調血氣定諸經之痛,治心腹痛,催生。
又煎膏止痛長肉。
沒藥(味苦辛,氣平,無毒) 破血止痛,療金瘡杖瘡,諸惡瘡痔,目中翳痛,膚赤,婦人產後血氣痛,打撲損傷。
檳榔(君。
味辛苦,氣溫,無毒) 主消穀逐水,除後重,痰癖心痛,殺蟲,破滯氣,洩胸中至高之氣,又治腳氣衝心。
枳殼(使。
味苦酸辛,氣微寒,無毒) 主胸膈痞塞,散結逐水,消脹滿,安胃化痰消食,除寒熱結痢,走大腸,洩肺氣,損胸中至高之氣,又治遍身風疹。
枳實 (臣。
味苦酸,氣寒,無毒) 主胸膈痰癖,逐停水,破積消脹滿痞痛,去脾經積血,傷寒結胸。
又治過氣脅痛,消食安胃。
厚樸(臣。
味苦辛,氣溫,無毒。
入藥薑汁炒) 主傷寒頭痛。
寒熱驚悸,去三蟲,溫中消痰,化食厚腸胃,走冷氣,療霍亂,胃中逆冷,嘔吐酸水,洩利淋露。
破宿血,消死肌,治腹痛脹滿。
茗茶 (味甘苦,氣微寒,無毒) 清頭目,利小便,去痰熱,止渴,下氣消食。
烏藥(味辛,氣溫,無毒) 主中惡心腹痛,蠱毒,宿食,天行疫痹,膀胱腎氣攻衝及婦人血氣,小兒腹中諸蟲,又治貓犬百病。
巴豆(使。
味辛,氣溫,有大毒。
急則生用,緩則炒紫黑用) 破癥結痰癖,盪滌臟腑,通月經,殺蟲,去惡肉,排膿消腫,除鬼疰、蠱毒及箭簇入骨不可拔。
皂莢(使。
味辛鹹,氣溫,有小毒) 主風痹死肌邪氣,通關竅,殺蟲,療腹脹,破堅症,墮胎。
治卒中風,昏迷鬼魘,卒死卒頭痛,為末吹鼻中。
煎膏貼一切腫毒。
止痛,皂角刺治療用之,直達瘡所。
大腹(味辛,氣微溫,無毒) 主治熱氣攻心腹,大腸壅毒,痰膈醋心,下一切氣,健脾開胃。
豬苓(臣。
味甘苦而淡,氣平,無毒) 除濕,利水道,治渴,解傷寒瘟疫,大熱發汗,療腫脹從腳至小腹者。
郁李仁(臣。
味酸苦,氣平,無毒) 主大腹水腫,面目。
四肢浮腫,腸中結氣,通關利水,破血潤燥。
吳茱萸(味辛苦,氣溫大熱,有毒) 主咳逆寒熱,除濕血痹,逐風邪,開腠理,治寒邪隔氣不得上下,脾胃傷冷,心腹絞痛,霍亂轉筋,嘔逆胸滿,及下焦寒濕,疝痛,腳氣衝心。
蜀椒(使。
味辛,氣溫大熱,有毒。
凡用微炒出汗,去閉口者。
椒目行水道,治水蠱) 主邪氣咳逆,溫中,逐骨節、皮膚死肌,寒濕痹痛,下氣,除六腑寒冷,大風汗不出,心腹冷氣痛,齒痛,陰汗。
壯陽,縮小便,開腠理,通血脈。
胡椒(味辛,氣大溫,無毒。
不可多食,大傷脾胃肺氣) 主下氣,溫中去寒痰,止霍亂,心腹冷痛及冷痢,殺一切魚肉、鱉、蕈毒。
楝實(味苦,氣寒,有小毒) 主大熱煩狂,殺三蟲,疥瘍,利水道,治上下部腹痛、心暴痛。
根東行者療蛔蟲。
訶黎勒(味苦酸,氣溫性急善降,無毒。
去核用) 澀腸,止久痢赤自,霍亂吐瀉,肺氣久傷,脹滿,喘急痰嗽,咽喉不利,又主冷氣,心腹脹滿,胸膈結氣,消痰下食開胃。
麒麟竭(味甘鹹,氣平,有小毒。
不可多用,能引膿) 止痛破積血,療金瘡生肉,敷一切惡瘡久不合者,療打傷損折血聚。
紫葳(臣。
味酸,氣微寒,無毒。
即淩霄花) 主婦人產乳餘疾,崩中漏下,癥瘕血閉,血痛,寒熱羸瘦,養胎。
松脂墨(味辛,無毒) 止血生肌合金瘡,主產後血暈,崩中下血,止血痢,又治天絲眼及小兒客忤。
天竺黃(味甘,氣寒,無毒) 鎮心明目,去諸風熱,療金瘡止血,治小兒驚風,天弔客忤,痰壅失音。
蘇方木(味甘鹹酸,氣平,無毒) 破血排膿,止痛消癰腫,撲損瘀血,治婦人血氣,心腹痛閉,血暈。
棕櫚(味苦澀,氣平。
入藥燒灰) 治鼻洪吐血,崩中帶下,腸風。
楓香脂(味辛苦,氣平,無毒。
一名白膠香) 主癮疹風癢,浮腫止痛,外科要藥。
大楓子主風,療疥癬殺蟲。
芫荑(使。
味辛,氣平,無毒) 殺蟲化食,治腸風痔瘦,疥癬,散皮膚、骨節中濕毒。
雷丸 (君。
味苦鹹,氣寒。
有小毒) 殺蟲逐毒氣及胃中熱,除小兒百病,皮中熱積蠱毒。
五倍子(味苦酸,氣平,無毒) 療齒宣疳慝,腸虛洩瀉,肺臟風毒流皮膚作瘡癬髒水,五痔下血,消頑痰,治小兒面鼻疳瘡、口瘡,洗眼去熱腫癢痛,解諸熱毒。
樗白皮(使。
味苦澀、氣寒,有毒) 主赤白久痢及小兒疳痢,殺口鼻疳蟲,蛔蟲,腸滑痔疾,瀉血不住,女子血崩,月信來多,赤白帶下,又縮小便。
沒石子(味苦,溫,無毒。
出波斯圍有竅者良) 主腸虛冷痢,益精血,烏鬚髮,治陰瘡陰汗,生肌,療小兒疳?。
木鱉子(味甘,氣溫,無毒) 主折傷消結腫,惡瘡生肌,止腰痛,肛門腫痛,婦人乳痛。
金櫻子(味酸澀,平溫,無毒) 養精益腎,止夢遺滑洩,小便遺瀝。
藥性菜部 冬葵子(味甘,氣寒性滑利,無毒。
黃蜀葵子亦能催生) 利小便,療婦人產難、乳難下乳汁,破癰癤未潰者。
萊菔根(味辛甘,氣溫平,無毒。
俗名蘿蔔) 下氣消穀,去痰止嗽,解面毒。
生搗汁服主消渴,治肺痿,止血消血。
子治喘嗽,下氣消食水。
研服吐風痰,醋研塗消腫毒。
白芥子(味辛,氣溫,無毒) 主胸膈痰,冷麵黃痰,在皮裡膜外,非此不能達。
馬齒莧(味酸,氣寒,性滑,無毒。
入藥去莖節) 主目翳,利大小便,止赤白下,殺蟲,止渴,破癥結,癰瘡。
和梳垢封疔腫,煎膏塗三十六種風結瘡,又塗白禿、濕癬、杖瘡,多年惡瘡。
瓜蒂(使。
味苦、氣寒,有毒。
甜瓜也) 主大水身面四肢浮腫,殺蠱毒,治喉風痰塞,黃疸及食諸菜。
病在胸腹中皆吐下之,去鼻中息肉。
茄根(茄性寒,能發瘡長痼痰,不可多食。
蒂燒灰治腸風) 主凍腳瘡,腎臟風及遍身風癢,煎湯漬之。
和風藥浸酒飲去風濕拘攣。
胡荽(味辛,氣溫,微毒) 消穀利大小腸,通小腹氣、心竅。
久食損精神,發腋臭、腳氣。
小兒痘疹不出,酒煎噴之自然紅潤。
蓼 除大小腸氣,霍亂轉筋。
又搗敷小兒頭瘡。
水蓼解蛇毒,煮汁捋腳消腳氣腫痛。
蔥白(味辛。
氣溫,無毒。
忌與蜜同食) 主傷寒,寒熱中風,面目腫,咳痹不通,安胎,除肝邪,利五臟,通大小腸,霍亂轉筋及賁豚氣、腳氣、心腹痛、迷悶。
連根用治傷寒頭痛。
韭(味辛微酸,氣溫性急,無毒。
忌與蜜同食,子人藥炒用。
韭黃滯氣,花動風,俱不宜食) 除胃熱,充肝氣,下膈間痰,又中風失音,心脾痛,胸膈氣滯,中惡腹脹,並汁飲之。
小兒初生取汁灌之即吐惡血,令無病,冬用根。
子主夢洩精滑,溺白。
蒜(味辛,氣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