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火烘手熱摩百餘下,令藥氣透。
治金瘡 南星(為末,入牛膽陰乾,三錢) 陳石灰(入牛膽陰乾,三錢,俱臘月制) 幹蝦蟆(一個) 輕粉(三錢) 共為細末,摻瘡上。
治刀斧傷止血定痛生肌 晚蠶蛾 白芷 當歸頭 陳石灰(入牛膽陰乾) 上等分為末,敷傷處。
一方 用戴舊極油氈帽檐燒存性,香油調塗。
有加降香末、松脂、經布灰者。
一方 用降香炒去油,同五倍子等分為細末,敷傷處。
治金瘡血流不止 黃連、降香炒去油各等分,為末摻之,血即止。
先以水濕紙圍瘡,然後摻藥封紮。
一方 旱蓮草搗爛,磁瓶收貯,遇有傷處取少許敷上,血即止。
一方 三七嚼爛敷傷處,血即止,不生膿。
金瘡生肌散 黃丹(飛過,五錢) 寒水石(煅,二兩) 乳香 沒藥(各五錢) 神砂(二錢) 血竭(四錢) 天靈蓋(煅灰,一錢) 上為末,以麻油潤之,用川椒湯溫洗摻上。
金瘡收口藥 小皂子樹(三根,曬乾,不見火獨根者) 龍骨(二錢,火煅酒淬七次) 血竭 鳳尾脫 松香 乳香 沒藥 葛苧(各一錢) 馬屁勃(一個) 共研極細末摻瘡口。
治金瘡並木石損傷 陳石灰(六兩,研碎篩過) 錦紋大黃(一兩,切粗塊) 二味同入鍋炒灰紫色為度,去大黃再篩極細,敷傷處立效。
玉貞散 治刀斧傷並犬咬,定痛生肌。
(方見破傷風門) 箭鏃入肉 象牙末,蜣螂、乳香搗摻瘡口,鏇自出。
祝由科 金瘡。
(出張子和《儒門事親》) 祝曰:今日不祥正被某傷,一禁不疼,二禁不痛、三禁不膿,不作血急,急如律令攝。
上念七遍,以右手收在左手中,如此七遍放手吹去,卻望太陽,取氣一口吹所傷處,如陰晦夜間望北鬥取氣。
所傷之人大忌雞、豬、魚、兔、酒、醋、熱面、動風之物。
治犬咬 五月五日午時用陳石灰一斤搗為末,韭一斤搗取汁和成餅,陰乾研細敷之。
亦治金瘡。
治病犬咬 先以陳米泔冷洗或尿洗,用筆秘寫虎字四個在上□,不令人見,後用土牛膝根一錢五分,野苧根五分,五爪龍根一錢五分,燈檠根一錢五分共搗爛,酒擂汁服,日二次,渣置虎字上縛緊,連服七日止。
凡遇瘋犬咬 即將瘋犬打死取血,和老酒服,取心酒煮服即愈。
此方神效,不必更服他藥,亦不必忌口。
治虎傷 先用麻油潤患處,取烏飯、樹葉嚼爛合。
如傷麵皮者,用薑汁調經粉搽患處,更無痕跡,搔破腳面,作膿腫痛,用錫臍墨鏽研細清油調搽。
治毒蛇咬 半枝蓮草搗汁,酒和服,渣擦患處。
又方白芷為末,新汲水煎麥門冬湯調下,以雄黃末塗。
人中虎藥箭 用百鳥血、雄黃、瓦松搗敷。
治人咬傷 龜闆或鱉甲燒存性為末,香油調敷。
治箭傷 以婦人月經或經布燒灰,敷傷處即愈。
治湯火瘡 臘月豬膽塗。
黃柏炙乾為末敷之。
治火燎瘡、油澆傷皮爛大痛者 好酒一鍾,雞子清三個攪勻入溫湯內,頓覺如稀糊候冷,用軟筆刷患處,半日即癢,癢後以晚楊梅樹皮燒存性為末,香油調敷。
治湯火傷 鮮地黃搗汁入香油、黃蠟少許,磁器熬膏,雞翎掃敷。
冰霜散 治火燒燎損傷,熱油澆傷,皮爛大痛。
寒水石 牡蠣 明樸硝 青黛(各一兩) 輕粉(一錢) 為末,新汲水或香油調敷,如濕則乾摻。
杖棍瘡 一杖畢即以童便和酒飲,免血攻心。
用熱豆腐鋪在杖紫色去處,其氣如蒸其腐即紫,復以熱豆腐鋪之,以紫肉散盡淡紅為度。
出膿血潰爛者,用益氣養榮湯。
七味定痛散 治杖瘡疼痛。
白朮 當歸 乳香(各二錢) 甘草 沒藥 白芷 人參(各一錢) 羌活(八分) 為細末,水調成膏,每服一錢無灰冷酒調服,隨以熱酒儘量飲。
孩兒丸 服此雖杖百棍無傷。
孩兒(一具,煅存住) 乳香 沒藥 赤芍(各一錢) 當歸 蘇木(各一兩) 血竭 杏仁(去皮尖) 銅鐵末 蒲黃 木香 紅花(各五錢) 自然銅(一兩半,煅醋淬七次) 天靈蓋(三個,燒存性) 麝香 丁皮(各一錢) 檳榔(三個) 丹皮(二錢) 為末,真粉糊丸,彈子大,金銀箔為衣。
酒磨服。
一杖畢 即用松香搗為末,蔥白搗爛炒熱,入松香拌勻,以紅絹攤縛瘡上,過宿死血並青腫即散,方貼膏藥。
杖瘡膏藥 大黃 歸尾 續斷 生地 紅花 蘇木 川芎 骨碎補 苦參 血餘(各四兩) 黃連 白芷 黃柏 甘草 巴豆(去殼) 半夏 獨活 羌活 金銀花 天花粉 連翹 升麻 赤芍 防風 五靈脂 大楓子(去殼) 木鱉子(去殼) 荊芥 穿山甲 牛膝 川椒 金毛狗脊 蜂房(各二兩) 幹蝦蟆(二個) 蜈蚣(十條) 柳枝 槐枝 桑枝(二寸者,各三十段) 乳香 沒藥 白蠟(各二兩) 血竭 孩兒茶 樟腦(各一兩) 花蕊石 麝香 龍骨(各三錢) 寒水石 松香 黃蠟 象皮(煅存性,各四兩) 赤石脂(五錢) 麻油十斤,將粗藥浸七日,熬枯黑色去渣,再熬滴水成珠,取起入血竭等細藥末,下飛丹六斤收成膏,離火稍溫後下乳香、沒藥、麝香、樟腦攪勻入水中出火毒。
先用蔥椒湯洗過貼之。
杖瘡免槌膏 乳香(炙去油) 沒藥(炙去油) 半夏(各二兩半) 大黃 黃柏(各五兩) 自然銅(煅醋淬七次) 白蘞 陳羊油 寒水石(煅,各二兩) 芙蓉葉(四兩) 象皮(煅) 飛丹(各三兩) 黃占(八兩) 樟腦(一兩) 黃狗下頦(連舌一個,黃泥包煅用,一兩) 麝香(一錢) 為細末,和蠟成丸,重二錢作膏藥貼杖處,打十下者一個、甘下者二個、三十下者三個即愈。
杖瘡去疔甲膏藥 乳香 沒藥 孩兒茶 雄黃(各三錢) 輕粉(一錢) 官粉(一兩) 黃占(一兩) 先將豬脂煉油,冷定入黃占,化開下諸藥攪勻攤貼。
杖瘡膏 香油(二盞) 雞子(一個,調油內) 黃占(五錢) 川椒(三錢,去目細研) 飛丹(五錢) 煎成膏,攤棉花上貼。
杖瘡白膏藥 赤石脂(一兩) 乳香(七錢) 孩兒茶(七錢) 水銀(五錢) 鉛粉(一兩半) 沒藥(四錢) 研細末,菜油調成膏攤貼。
(治神鬼箭打 先以右手指團團掐或七或十四影大,或甘一亦可,後以亂髮、油鹽、桃葉搗擦患處,口中誦咒,手中擦藥,擦畢執拳捏餘藥在手,向空以氣一口碎散之。
咒曰:頭戴北鬥七星冠,九踏九宮八卦仙;執青鋒劍斬瞖神,鬼箭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
擦藥時一口唸二十一遍。
破傷風 羌活防風湯 治破傷風邪,初傷在表。
羌活 防風 川芎 藁本 當歸 芍藥 甘草(各四兩) 地榆 細辛(各二兩) 每服一兩,水二盞煎一盞,去渣溫服,不拘時候,量緊慢加減用之。
熱加黃芩二兩。
大便秘加大黃一兩,緩緩令通。
養血當歸地黃湯 治破傷風自表入裡之劑。
當歸 地黃 芍藥 川芎 藁本 防風 白芷(各二兩)細辛(五錢) 每服一兩,水二鍾煎一鍾,食前服。
玉貞散 治破傷風及金刃傷,打撲傷損。
天南星 防風(各等分) 上為末。
破傷風以藥敷貼瘡口,然後以溫酒調一錢。
如牙關緊急,角弓反張用藥二錢,童便調下;打傷欲死,但心頭微溫以童便灌下二錢,並進二服。
天南星為防風所制,服之不麻。
《衛生實鏗》名定風散。
治癲狗咬破,先口噙漿水洗淨,用綿拭乾貼藥更不再發,無膿大效。
治破傷風 蒼朮(燒存性) 草烏(各等分) 為末,溫酒服,汗出為度。
治破傷風及瘋犬傷此方神效 用胡桃殼半個,填稠人糞滿,仍用槐白皮襯扣傷處,以艾灸之,遍身臭汗出,其人大困即愈。
遠年者將傷處如前灸之亦愈。
服食 上乘進藥口訣 先取紅鉛二錢,蟠桃酒二錢研勻裝銀船內。
本人臥床上,男左女右進之鼻孔。
一邊用蔥管,作一小球子塞密房,方以船內紅鉛,將金簪撥入鼻內兩頭邊用兩人扶定,令頭平放可進藥,本人須舌抵上齶,引下絳宮以含津液送入黃庭,舌抵上齶是為赤龍取水,覺繹宮熱,須用力嚥下三日送人黃庭,須更即起坐,兩人牢扶定,此藥一進頭重十斤,足似熏蒸,湧泉趕起真陽火以水濟火,即以仙家酒解之。
又須以磚退火氣,二次方靜坐伏氣。
伏氣之法以白銀八兩,依式打成消息,以人身長短打之,要直坐臍上。
臍上以絲綿鋪一層方安消息,令不傷人。
午前子後二時伏氣常時間坐,慎勿動勞,百日外自安。
切忌房事。
紅鉛接命丹 無病室女月潮首行者為最,次二次三者為中,次四五為下。
取法:以黑鉛打一具形如黃冠子樣,俟月信動時即以此具置陰戶上,以絹兜住接取頓磁器中,再用前具接取約一二鍾許,澄沉底如硃砂,此為母氣真元也,其面有黃色浮起,此為癸水也,即用綿紙輕旋滲去。
用白茯苓熱水浮去木筋取沉者曬乾為末,入紅鉛和如面,多寡消息以意,打成簿餅子陰乾待用,不可犯鐵器。
以麻黃一大把煎濃膏去渣入前末,為丸如綠豆大,辰砂為衣,銀罐盛之,黃蠟封口。
每服五十丸,乳汁服,服後靜室無風處,俟有微汗驗藥流行。
如發熱作渴,此元氣虛,藥性到也,須服乳數盞以止之。
服藥後三日內不可食油膩。
此藥一年二三次,越三五年又進二三次,立見氣力煥發,精神異常。
草木藥千百服,不如此藥一二服也。
秘煉黃芽白雪 取無病童男女小便,熬成黑糖膠樣,分別兩數,男女各半。
女便在上,男便在下,紅鉛居中,用陽城罐裝,上覆一銀燈盞以鐵線縛定,取鹽與泥和勻曬乾,煅過捶碎,雜以豬毛,周圍困濟約半寸厚,近燈盞四傍各留一小孔。
用磚砌一火爐,制一三足鐵架,使可安放爐中,周圍用炭火,合金粟火及罐肚中半燈盞,內用紙一層放上,置水其中,幹則旋添,候半日後孔中覺無本來氣味,乃將四孔塞密不容透氣。
仍前燒煉二日夜,至第三日隻用金粟火緩緩燒煉,晝夜不斷;至第七日去火候冷,揭開則黃芽結於罐口並銀盞上,俱取下,大率可得一兩。
將黃芽研細,取二八露水和,用紙一層置竹器內濾下,用磁盤盛之,慢火煉為白霜收起。
用小磁瓶裝盛,多則二錢,少則一錢,仍前固濟,用炭火煉三炷香,揭開結於盞上,大率二錢可得一錢九分,上是為黃芽。
其前黑渣打碎亦用清水濾過,磁盤中煉成鮮白是為白雪。
黃芽日服三釐或半分;白雪日服三分或二分,久服可得長生。
神仙既濟丹 人參 白茯苓(各二兩半) 當歸身(酒洗) 乾山藥 山茱萸(肉) 川牛膝(酒洗) 柏子仁 枸杞子 生地(酒洗另搗) 龍骨(煅另研) 杜仲(酒製炒斷絲,各一兩半) 五味子遠志(去心) 石菖蒲 麥門冬(去心) 天門冬(湯泡去心,各一兩) 菟絲子(酒浸炒另搗) 熟地(酒浸另搗,各二兩) 共為細末,煉蜜丸,桐子大。
每服八十丸,空心淡鹽湯下。
延年益壽不老丹 生地(酒浸一宿曬乾) 熟地(酒洗淨曬乾) 人參(好者,各三兩) 地骨皮(酒洗淨曬乾) 白茯苓(去皮酒洗曬乾,各五兩) 天門冬(酒浸一二時,取出去心曬乾) 麥門冬(製法同上,各三兩) 何首烏半斤,鮮者竹刀刮去皮,切作片;乾者米泔水浸軟刮去皮,切片用。
砂鍋內先下烏羊肉一斤,烏豆一二合,量著水於上加竹篦,放此藥後覆蓋蒸一二時,取出曬乾,共為細末,煉蜜丸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清晨酒下。
此藥千益百補,服至十日或一月,自知為另等人也。
二至丸 熟地(二兩,肥大沉水者佳,酒和九蒸九暴,竹刀切碎) 生地(二兩,肥大者酒浸洗過,曬乾竹刀切碎) 菟絲子(一兩,酒浸一宿,煮熟搗碎作餅曬乾為末) 山茱萸(鮮紅者六兩,水泡去核,取淨肉,一兩) 肉蓯蓉(一兩,去淨甲白膜,無灰酒浸一日酥炙) 敗龜闆(三兩,酒浸一夜,酥炙黃) 人參(肥白人用一兩,蒼黑瘦健人止用五錢) 黃耆(一兩,去應,徽黃色肉中白綿柔者佳) 牛膝(一兩,長大柔潤者酒浸一夜) 枸杞子(一兩,甘州者佳) 破故紙(一兩,炒) 五味子(一兩,肥大者)白朮(三兩,無油者麥麩炒) 白芍(一兩,酒浸一時去皮炒) 當歸(二兩,大者酒洗) 虎脛骨(一兩,酥炙黃色) 山藥(一兩,白淨者) 知母(二兩,肥者酒浸一宿炒) 杜仲(一兩,酒浸炒去絲) 陳皮(一兩,薄而陳者水泡去白) 白茯苓(一兩,堅白者去皮) 黃柏(三兩,堅厚鮮黃者酒浸,春秋日半,夏一日,冬三日,炒褐色) 上二十二味名二至丸,取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之義。
如法制造為末,取分兩淨數,煉蜜丸桐子大。
每服百丸,無灰酒及鹽湯不拘時下。
斑龍二至丸 鹿角(鋸成段,長流水浸七日,入砂鍋內用桑柴火煮七日夜取出,外去粗皮,內去血穰,研為細末淨用,一斤) 糜角(製法同前淨末,一斤) 生地(酒浸一宿曬乾為末淨,四兩) 黃柏(去皮切粗片,酒炒老黃色為末淨,半斤) 熟地(酒浸一宿曬乾為末淨,四兩) 天門冬(酒浸去心曬乾淨為末,四兩) 知母(去皮鹽酒炒老黃色,為末淨,半斤) 麥門冬(酒浸去心曬乾淨為末,四兩) 當歸(酒洗曬乾為末淨,二兩) 白茯苓(去皮為末,用水淘去筋膜淨,二兩) 何首烏(去皮人乳拌勻,九蒸九曬為末淨,二兩,勿犯鐵) 上共研細,煉蜜丸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黃酒下,或鹽湯亦可。
十珍膏 人參(四兩) 枸杞子(十兩,淨) 白朮(淨) 黃精(各八兩)山藥 茯苓(去皮) 柏子仁(各四兩) 天門冬(去心淨) 麥門冬(去心淨,各六兩) 熟地(八兩) 上用水熬成膏,入煉蜜三斤。
磁瓶收貯。
每服五錢,清晨白湯調服。
全鹿丸 黃柏(七斤,用清鹽四兩煮,酒浸焙乾為末,取淨末五斤) 金櫻子(五斤,去核用淨一斤) 五味子(三斤,酒洗,曬乾取淨末半斤) 車前子(二斤,水淘淨,曬乾取淘淨末,一斤) 共為細末,雄鹿一隻取血和藥,曬乾又為末,鹿角煮膠霜,鹿肉熬膠俱入前藥末內拌勻,以鹿角膠和秋石二斤化開和藥,少加蜜為丸,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鹽、酒、白湯任下。
八造丸 紫河車(一具,男用男胎,女用女胎,須頭生者佳,以米泔水洗淨,新瓦上焙乾為末) 敗龜闆(年久者良,童便浸三日,酥炙黃脆,二兩,除腰背痠疼,骨中寒熱。
此藥大補陰) 黃柏(去粗皮,鹽酒浸,炒茶褐色,一兩五錢,瀉下焦隱伏之火,補腎經不足之水。
蓋邪火止能動物,不能生物,此藥與前味補陰、補腎之至藥同為河車之佐,沖和而無弊也)杜仲(酥炙去絲,一兩五錢,此藥主治腎虧精竭,腰疼,又壯筋骨益氣) 牛膝(去苗,酒浸曬乾,一兩二錢,壯陽益精,主腰脊手足拘攣,此引藥下行與前四味是少陰腎精之藥,古方加陳皮名補腎丸。
配河車名補天丸。
生地(懷慶肥大沉水者,二兩半,入砂仁末六錢,白茯苓二兩用稀絹同包入砂罐內,好酒煮乾,添煮七次,去茯苓、砂仁,止用地黃。
蓋地黃得砂仁、茯苓及黃柏則入少陰腎精,此四味為天一生水劑。
涼心火血熱,除五心煩熱) 人參(去蘆,一兩,止瀉生津,和中益氣,安神止驚悸) 天門冬(去心,一兩三錢) 麥門冬(去心,一兩三錢) 夏加五味子(七錢) 前四味手太陰肺經藥也,二門冬保肺氣,不令火邪上升,降肺氣下行,生腎。
然其性有降無升,得人參則補而降。
《本草》雲:至多生子以此也,古方加生地名固本丸。
隻麥門冬、五味子、人參三味名生脈散。
此方配合之意大抵以金水二臟為生化之源,用補肺腎二藥及人參補氣,地黃補血,合河車以成大造也,一方去麥門冬。
婦人加當歸二兩。
去龜闆。
男女患怯症者去人參。
男子遺精白濁,女人赤白帶下加煅過牡蠣粉一兩五錢。
上諸藥各為細末,惟地黃另用木臼乘熱搗爛,再添酒、米糊與諸藥和勻,共搗千餘杵為丸,梧子大。
每服八九十丸,空心鹽湯進一服,臨臥再進一服。
寒月以好酒進亦妙,此乃滋補中第一方也。
鹿角霜丸 黃柏(八兩,去粗皮用人乳拌勻曬乾,如此三次炒重褐色,或六兩或七兩,隨時加服) 鹿角霜(半斤) 天門冬(二兩,去皮心淨) 麥門冬(二兩,去心) 人參(一兩,或二兩) 生地(二兩,置水中去枯浮,酒浸一宿) 熟地(二兩,酒浸一宿,曬乾)。
上為細末,煉蜜丸,梧子大。
每服六七十丸,加至百丸,空心談鹽湯下或酒下。
制鹿角霜法 鹿角用本年鮮及新鋸血氣不幹枯者,截寸半長,置長流水中浸七晝夜滌去醒穢,每角一斤加桑皮二兩、黃蠟二兩、楮實子一兩,置壇鹽泥固濟,炭火煮七晝夜,水耗以熱水添之,角軟如熟芋,取出曬乾用。
將煮角汁去藥渣,桑柴火熬膠收貯。
每用一二錢酒化服,其功更倍。
一方四物湯加黃蠟煮,以桑皮、楮實湯添煮尤佳。
何首烏丸 八月採赤白各半,極大者佳,以竹刀刮去皮切碎,用米泔水浸一宿,濾出曬乾,以壯婦生男乳汁拌曬一二度,候乾用木臼舂為末羅細,以紅棗煮熟去皮核,取肉和藥未千杵為丸,焙燥磁器貯之。
初服二十丸,每十日加十丸至百丸止,空心鹽湯或酒任下。
忌鐵器、諸血、蘿蔔。
又方(喬白岩服此) 何首烏(二斤,竹刀切片,乾者米泔浸切) 川牛膝(去苗銼,一斤) 上二藥以黑豆一鬥淘洗淨,用甑一具,先以豆薄鋪甑底,後薄鋪何首烏,又鋪豆,又鋪牛膝,重重鋪盡,安於釜上蒸之,令豆熟為度。
去豆暴乾,又換豆蒸,如此三次,去豆取藥為末,蒸棗肉丸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食前溫酒下。
忌蘿蔔、蔥蒜。
又方(蔣敬所服此) 何首烏雌雄各半斤,銅刀去粗皮為片,米泔水浸,夏一宿、春秋二宿、冬三宿,取出曬乾為末,無火病者以棗肉為丸,否則蜜丸,清晨鹽湯下,或酒下。
《本草》服何首烏,用茯苓煎湯勝似鹽湯。
龜鹿二仙丹 鹿角(十斤) 大龜闆(五斤,如法熬成膠) 枸杞子(三十兩) 人參(十五兩) 當歸(酒洗) 淮生地(酒洗蒸熟) 肉蓯蓉(酒洗去鱗甲,自膜) 破故紙(炒,各五兩) 上為末,酒化龜鹿膠,丸桐子大。
空心酒服或鹽湯服。
松梅丸 飢腸健體之驗。
松脂(一斤,煉熟者) 懷慶地黃(十兩,酒蒸) 烏梅(淨肉,六兩) 如後法治煉,丸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飯、鹽湯任下。
此方西域異人所傳雲。
服之最能加飲食,緻身肥健,小便清,大便潤,及精神不倦。
嘗考諸本草雲:松脂味苦甘,溫,無毒。
安五臟,除熱去胃中伏火、咽乾消渴。
久服輕身不老,延年,聰耳明目,圓齒潤肺;辟邪氣去歷節風、厲風。
痠痛不可忍,仙家多煉服,日無倦怠,老年發黑。
同白茯苓末和煉蜜服,可以辟穀。
煉之須得明淨者十餘斤,先以長流水入砂鍋內,桑柴火煮,拔一二次,再淋桑灰汁仍煮七八次,扯拔。
又用好酒煮二次,完則以長流水煮過一次,扯拔,色白、昧不苦澀為度,陰乾,入木臼內,搗取淨末。
依方配合再搗一日,作丸,須要日曬乾為佳。
熟地黃,味甘,無毒。
填骨髓、補五臟不足及男女勞傷,通血脈、益氣力、利耳目,一名地髓。
久服,輕身不老,黑髮增壽。
服此味須忌三白,禁銅鐵器。
取沉水者佳,曬乾以清酒洗淨,木甑砂鍋蒸半日,入臼搗用。
烏梅肉,味酸平、無毒,能下氣除熱,安心神、療肢體痛,生津液及好睡口乾,利筋脈,去痹消痰。
治骨蒸、虛勞、贏瘦,解煩毒,久服令人思睡不睡,故東垣有言;凡酸味最補元氣,謂其有收之義耳。
取潤大者三五斤,以溫酒浴洗,甑內蒸熟去核取肉搗,和前二味以成丸也。
延壽丹 赤白何首烏(竹刀刮去皮,切片各淨,一斤) 川牛膝(去蘆銼碎淨半斤,用黑豆三升並何首烏,以木甑一處蒸之,取牛膝去豆共搗成泥,曬乾) 赤茯苓(去粗皮切片淨一斤,用磁器人牛乳五升,文武火煮,曬乾) 白茯苓(去粗皮切片淨一斤,用磁器入人乳五升,文武火煮
治金瘡 南星(為末,入牛膽陰乾,三錢) 陳石灰(入牛膽陰乾,三錢,俱臘月制) 幹蝦蟆(一個) 輕粉(三錢) 共為細末,摻瘡上。
治刀斧傷止血定痛生肌 晚蠶蛾 白芷 當歸頭 陳石灰(入牛膽陰乾) 上等分為末,敷傷處。
一方 用戴舊極油氈帽檐燒存性,香油調塗。
有加降香末、松脂、經布灰者。
一方 用降香炒去油,同五倍子等分為細末,敷傷處。
治金瘡血流不止 黃連、降香炒去油各等分,為末摻之,血即止。
先以水濕紙圍瘡,然後摻藥封紮。
一方 旱蓮草搗爛,磁瓶收貯,遇有傷處取少許敷上,血即止。
一方 三七嚼爛敷傷處,血即止,不生膿。
金瘡生肌散 黃丹(飛過,五錢) 寒水石(煅,二兩) 乳香 沒藥(各五錢) 神砂(二錢) 血竭(四錢) 天靈蓋(煅灰,一錢) 上為末,以麻油潤之,用川椒湯溫洗摻上。
金瘡收口藥 小皂子樹(三根,曬乾,不見火獨根者) 龍骨(二錢,火煅酒淬七次) 血竭 鳳尾脫 松香 乳香 沒藥 葛苧(各一錢) 馬屁勃(一個) 共研極細末摻瘡口。
治金瘡並木石損傷 陳石灰(六兩,研碎篩過) 錦紋大黃(一兩,切粗塊) 二味同入鍋炒灰紫色為度,去大黃再篩極細,敷傷處立效。
玉貞散 治刀斧傷並犬咬,定痛生肌。
(方見破傷風門) 箭鏃入肉 象牙末,蜣螂、乳香搗摻瘡口,鏇自出。
祝由科 金瘡。
(出張子和《儒門事親》) 祝曰:今日不祥正被某傷,一禁不疼,二禁不痛、三禁不膿,不作血急,急如律令攝。
上念七遍,以右手收在左手中,如此七遍放手吹去,卻望太陽,取氣一口吹所傷處,如陰晦夜間望北鬥取氣。
所傷之人大忌雞、豬、魚、兔、酒、醋、熱面、動風之物。
治犬咬 五月五日午時用陳石灰一斤搗為末,韭一斤搗取汁和成餅,陰乾研細敷之。
亦治金瘡。
治病犬咬 先以陳米泔冷洗或尿洗,用筆秘寫虎字四個在上□,不令人見,後用土牛膝根一錢五分,野苧根五分,五爪龍根一錢五分,燈檠根一錢五分共搗爛,酒擂汁服,日二次,渣置虎字上縛緊,連服七日止。
凡遇瘋犬咬 即將瘋犬打死取血,和老酒服,取心酒煮服即愈。
此方神效,不必更服他藥,亦不必忌口。
治虎傷 先用麻油潤患處,取烏飯、樹葉嚼爛合。
如傷麵皮者,用薑汁調經粉搽患處,更無痕跡,搔破腳面,作膿腫痛,用錫臍墨鏽研細清油調搽。
治毒蛇咬 半枝蓮草搗汁,酒和服,渣擦患處。
又方白芷為末,新汲水煎麥門冬湯調下,以雄黃末塗。
人中虎藥箭 用百鳥血、雄黃、瓦松搗敷。
治人咬傷 龜闆或鱉甲燒存性為末,香油調敷。
治箭傷 以婦人月經或經布燒灰,敷傷處即愈。
治湯火瘡 臘月豬膽塗。
黃柏炙乾為末敷之。
治火燎瘡、油澆傷皮爛大痛者 好酒一鍾,雞子清三個攪勻入溫湯內,頓覺如稀糊候冷,用軟筆刷患處,半日即癢,癢後以晚楊梅樹皮燒存性為末,香油調敷。
治湯火傷 鮮地黃搗汁入香油、黃蠟少許,磁器熬膏,雞翎掃敷。
冰霜散 治火燒燎損傷,熱油澆傷,皮爛大痛。
寒水石 牡蠣 明樸硝 青黛(各一兩) 輕粉(一錢) 為末,新汲水或香油調敷,如濕則乾摻。
杖棍瘡 一杖畢即以童便和酒飲,免血攻心。
用熱豆腐鋪在杖紫色去處,其氣如蒸其腐即紫,復以熱豆腐鋪之,以紫肉散盡淡紅為度。
出膿血潰爛者,用益氣養榮湯。
七味定痛散 治杖瘡疼痛。
白朮 當歸 乳香(各二錢) 甘草 沒藥 白芷 人參(各一錢) 羌活(八分) 為細末,水調成膏,每服一錢無灰冷酒調服,隨以熱酒儘量飲。
孩兒丸 服此雖杖百棍無傷。
孩兒(一具,煅存住) 乳香 沒藥 赤芍(各一錢) 當歸 蘇木(各一兩) 血竭 杏仁(去皮尖) 銅鐵末 蒲黃 木香 紅花(各五錢) 自然銅(一兩半,煅醋淬七次) 天靈蓋(三個,燒存性) 麝香 丁皮(各一錢) 檳榔(三個) 丹皮(二錢) 為末,真粉糊丸,彈子大,金銀箔為衣。
酒磨服。
一杖畢 即用松香搗為末,蔥白搗爛炒熱,入松香拌勻,以紅絹攤縛瘡上,過宿死血並青腫即散,方貼膏藥。
杖瘡膏藥 大黃 歸尾 續斷 生地 紅花 蘇木 川芎 骨碎補 苦參 血餘(各四兩) 黃連 白芷 黃柏 甘草 巴豆(去殼) 半夏 獨活 羌活 金銀花 天花粉 連翹 升麻 赤芍 防風 五靈脂 大楓子(去殼) 木鱉子(去殼) 荊芥 穿山甲 牛膝 川椒 金毛狗脊 蜂房(各二兩) 幹蝦蟆(二個) 蜈蚣(十條) 柳枝 槐枝 桑枝(二寸者,各三十段) 乳香 沒藥 白蠟(各二兩) 血竭 孩兒茶 樟腦(各一兩) 花蕊石 麝香 龍骨(各三錢) 寒水石 松香 黃蠟 象皮(煅存性,各四兩) 赤石脂(五錢) 麻油十斤,將粗藥浸七日,熬枯黑色去渣,再熬滴水成珠,取起入血竭等細藥末,下飛丹六斤收成膏,離火稍溫後下乳香、沒藥、麝香、樟腦攪勻入水中出火毒。
先用蔥椒湯洗過貼之。
杖瘡免槌膏 乳香(炙去油) 沒藥(炙去油) 半夏(各二兩半) 大黃 黃柏(各五兩) 自然銅(煅醋淬七次) 白蘞 陳羊油 寒水石(煅,各二兩) 芙蓉葉(四兩) 象皮(煅) 飛丹(各三兩) 黃占(八兩) 樟腦(一兩) 黃狗下頦(連舌一個,黃泥包煅用,一兩) 麝香(一錢) 為細末,和蠟成丸,重二錢作膏藥貼杖處,打十下者一個、甘下者二個、三十下者三個即愈。
杖瘡去疔甲膏藥 乳香 沒藥 孩兒茶 雄黃(各三錢) 輕粉(一錢) 官粉(一兩) 黃占(一兩) 先將豬脂煉油,冷定入黃占,化開下諸藥攪勻攤貼。
杖瘡膏 香油(二盞) 雞子(一個,調油內) 黃占(五錢) 川椒(三錢,去目細研) 飛丹(五錢) 煎成膏,攤棉花上貼。
杖瘡白膏藥 赤石脂(一兩) 乳香(七錢) 孩兒茶(七錢) 水銀(五錢) 鉛粉(一兩半) 沒藥(四錢) 研細末,菜油調成膏攤貼。
(治神鬼箭打 先以右手指團團掐或七或十四影大,或甘一亦可,後以亂髮、油鹽、桃葉搗擦患處,口中誦咒,手中擦藥,擦畢執拳捏餘藥在手,向空以氣一口碎散之。
咒曰:頭戴北鬥七星冠,九踏九宮八卦仙;執青鋒劍斬瞖神,鬼箭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
擦藥時一口唸二十一遍。
破傷風 羌活防風湯 治破傷風邪,初傷在表。
羌活 防風 川芎 藁本 當歸 芍藥 甘草(各四兩) 地榆 細辛(各二兩) 每服一兩,水二盞煎一盞,去渣溫服,不拘時候,量緊慢加減用之。
熱加黃芩二兩。
大便秘加大黃一兩,緩緩令通。
養血當歸地黃湯 治破傷風自表入裡之劑。
當歸 地黃 芍藥 川芎 藁本 防風 白芷(各二兩)細辛(五錢) 每服一兩,水二鍾煎一鍾,食前服。
玉貞散 治破傷風及金刃傷,打撲傷損。
天南星 防風(各等分) 上為末。
破傷風以藥敷貼瘡口,然後以溫酒調一錢。
如牙關緊急,角弓反張用藥二錢,童便調下;打傷欲死,但心頭微溫以童便灌下二錢,並進二服。
天南星為防風所制,服之不麻。
《衛生實鏗》名定風散。
治癲狗咬破,先口噙漿水洗淨,用綿拭乾貼藥更不再發,無膿大效。
治破傷風 蒼朮(燒存性) 草烏(各等分) 為末,溫酒服,汗出為度。
治破傷風及瘋犬傷此方神效 用胡桃殼半個,填稠人糞滿,仍用槐白皮襯扣傷處,以艾灸之,遍身臭汗出,其人大困即愈。
遠年者將傷處如前灸之亦愈。
服食 上乘進藥口訣 先取紅鉛二錢,蟠桃酒二錢研勻裝銀船內。
本人臥床上,男左女右進之鼻孔。
一邊用蔥管,作一小球子塞密房,方以船內紅鉛,將金簪撥入鼻內兩頭邊用兩人扶定,令頭平放可進藥,本人須舌抵上齶,引下絳宮以含津液送入黃庭,舌抵上齶是為赤龍取水,覺繹宮熱,須用力嚥下三日送人黃庭,須更即起坐,兩人牢扶定,此藥一進頭重十斤,足似熏蒸,湧泉趕起真陽火以水濟火,即以仙家酒解之。
又須以磚退火氣,二次方靜坐伏氣。
伏氣之法以白銀八兩,依式打成消息,以人身長短打之,要直坐臍上。
臍上以絲綿鋪一層方安消息,令不傷人。
午前子後二時伏氣常時間坐,慎勿動勞,百日外自安。
切忌房事。
紅鉛接命丹 無病室女月潮首行者為最,次二次三者為中,次四五為下。
取法:以黑鉛打一具形如黃冠子樣,俟月信動時即以此具置陰戶上,以絹兜住接取頓磁器中,再用前具接取約一二鍾許,澄沉底如硃砂,此為母氣真元也,其面有黃色浮起,此為癸水也,即用綿紙輕旋滲去。
用白茯苓熱水浮去木筋取沉者曬乾為末,入紅鉛和如面,多寡消息以意,打成簿餅子陰乾待用,不可犯鐵器。
以麻黃一大把煎濃膏去渣入前末,為丸如綠豆大,辰砂為衣,銀罐盛之,黃蠟封口。
每服五十丸,乳汁服,服後靜室無風處,俟有微汗驗藥流行。
如發熱作渴,此元氣虛,藥性到也,須服乳數盞以止之。
服藥後三日內不可食油膩。
此藥一年二三次,越三五年又進二三次,立見氣力煥發,精神異常。
草木藥千百服,不如此藥一二服也。
秘煉黃芽白雪 取無病童男女小便,熬成黑糖膠樣,分別兩數,男女各半。
女便在上,男便在下,紅鉛居中,用陽城罐裝,上覆一銀燈盞以鐵線縛定,取鹽與泥和勻曬乾,煅過捶碎,雜以豬毛,周圍困濟約半寸厚,近燈盞四傍各留一小孔。
用磚砌一火爐,制一三足鐵架,使可安放爐中,周圍用炭火,合金粟火及罐肚中半燈盞,內用紙一層放上,置水其中,幹則旋添,候半日後孔中覺無本來氣味,乃將四孔塞密不容透氣。
仍前燒煉二日夜,至第三日隻用金粟火緩緩燒煉,晝夜不斷;至第七日去火候冷,揭開則黃芽結於罐口並銀盞上,俱取下,大率可得一兩。
將黃芽研細,取二八露水和,用紙一層置竹器內濾下,用磁盤盛之,慢火煉為白霜收起。
用小磁瓶裝盛,多則二錢,少則一錢,仍前固濟,用炭火煉三炷香,揭開結於盞上,大率二錢可得一錢九分,上是為黃芽。
其前黑渣打碎亦用清水濾過,磁盤中煉成鮮白是為白雪。
黃芽日服三釐或半分;白雪日服三分或二分,久服可得長生。
神仙既濟丹 人參 白茯苓(各二兩半) 當歸身(酒洗) 乾山藥 山茱萸(肉) 川牛膝(酒洗) 柏子仁 枸杞子 生地(酒洗另搗) 龍骨(煅另研) 杜仲(酒製炒斷絲,各一兩半) 五味子遠志(去心) 石菖蒲 麥門冬(去心) 天門冬(湯泡去心,各一兩) 菟絲子(酒浸炒另搗) 熟地(酒浸另搗,各二兩) 共為細末,煉蜜丸,桐子大。
每服八十丸,空心淡鹽湯下。
延年益壽不老丹 生地(酒浸一宿曬乾) 熟地(酒洗淨曬乾) 人參(好者,各三兩) 地骨皮(酒洗淨曬乾) 白茯苓(去皮酒洗曬乾,各五兩) 天門冬(酒浸一二時,取出去心曬乾) 麥門冬(製法同上,各三兩) 何首烏半斤,鮮者竹刀刮去皮,切作片;乾者米泔水浸軟刮去皮,切片用。
砂鍋內先下烏羊肉一斤,烏豆一二合,量著水於上加竹篦,放此藥後覆蓋蒸一二時,取出曬乾,共為細末,煉蜜丸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清晨酒下。
此藥千益百補,服至十日或一月,自知為另等人也。
二至丸 熟地(二兩,肥大沉水者佳,酒和九蒸九暴,竹刀切碎) 生地(二兩,肥大者酒浸洗過,曬乾竹刀切碎) 菟絲子(一兩,酒浸一宿,煮熟搗碎作餅曬乾為末) 山茱萸(鮮紅者六兩,水泡去核,取淨肉,一兩) 肉蓯蓉(一兩,去淨甲白膜,無灰酒浸一日酥炙) 敗龜闆(三兩,酒浸一夜,酥炙黃) 人參(肥白人用一兩,蒼黑瘦健人止用五錢) 黃耆(一兩,去應,徽黃色肉中白綿柔者佳) 牛膝(一兩,長大柔潤者酒浸一夜) 枸杞子(一兩,甘州者佳) 破故紙(一兩,炒) 五味子(一兩,肥大者)白朮(三兩,無油者麥麩炒) 白芍(一兩,酒浸一時去皮炒) 當歸(二兩,大者酒洗) 虎脛骨(一兩,酥炙黃色) 山藥(一兩,白淨者) 知母(二兩,肥者酒浸一宿炒) 杜仲(一兩,酒浸炒去絲) 陳皮(一兩,薄而陳者水泡去白) 白茯苓(一兩,堅白者去皮) 黃柏(三兩,堅厚鮮黃者酒浸,春秋日半,夏一日,冬三日,炒褐色) 上二十二味名二至丸,取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之義。
如法制造為末,取分兩淨數,煉蜜丸桐子大。
每服百丸,無灰酒及鹽湯不拘時下。
斑龍二至丸 鹿角(鋸成段,長流水浸七日,入砂鍋內用桑柴火煮七日夜取出,外去粗皮,內去血穰,研為細末淨用,一斤) 糜角(製法同前淨末,一斤) 生地(酒浸一宿曬乾為末淨,四兩) 黃柏(去皮切粗片,酒炒老黃色為末淨,半斤) 熟地(酒浸一宿曬乾為末淨,四兩) 天門冬(酒浸去心曬乾淨為末,四兩) 知母(去皮鹽酒炒老黃色,為末淨,半斤) 麥門冬(酒浸去心曬乾淨為末,四兩) 當歸(酒洗曬乾為末淨,二兩) 白茯苓(去皮為末,用水淘去筋膜淨,二兩) 何首烏(去皮人乳拌勻,九蒸九曬為末淨,二兩,勿犯鐵) 上共研細,煉蜜丸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黃酒下,或鹽湯亦可。
十珍膏 人參(四兩) 枸杞子(十兩,淨) 白朮(淨) 黃精(各八兩)山藥 茯苓(去皮) 柏子仁(各四兩) 天門冬(去心淨) 麥門冬(去心淨,各六兩) 熟地(八兩) 上用水熬成膏,入煉蜜三斤。
磁瓶收貯。
每服五錢,清晨白湯調服。
全鹿丸 黃柏(七斤,用清鹽四兩煮,酒浸焙乾為末,取淨末五斤) 金櫻子(五斤,去核用淨一斤) 五味子(三斤,酒洗,曬乾取淨末半斤) 車前子(二斤,水淘淨,曬乾取淘淨末,一斤) 共為細末,雄鹿一隻取血和藥,曬乾又為末,鹿角煮膠霜,鹿肉熬膠俱入前藥末內拌勻,以鹿角膠和秋石二斤化開和藥,少加蜜為丸,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鹽、酒、白湯任下。
八造丸 紫河車(一具,男用男胎,女用女胎,須頭生者佳,以米泔水洗淨,新瓦上焙乾為末) 敗龜闆(年久者良,童便浸三日,酥炙黃脆,二兩,除腰背痠疼,骨中寒熱。
此藥大補陰) 黃柏(去粗皮,鹽酒浸,炒茶褐色,一兩五錢,瀉下焦隱伏之火,補腎經不足之水。
蓋邪火止能動物,不能生物,此藥與前味補陰、補腎之至藥同為河車之佐,沖和而無弊也)杜仲(酥炙去絲,一兩五錢,此藥主治腎虧精竭,腰疼,又壯筋骨益氣) 牛膝(去苗,酒浸曬乾,一兩二錢,壯陽益精,主腰脊手足拘攣,此引藥下行與前四味是少陰腎精之藥,古方加陳皮名補腎丸。
配河車名補天丸。
生地(懷慶肥大沉水者,二兩半,入砂仁末六錢,白茯苓二兩用稀絹同包入砂罐內,好酒煮乾,添煮七次,去茯苓、砂仁,止用地黃。
蓋地黃得砂仁、茯苓及黃柏則入少陰腎精,此四味為天一生水劑。
涼心火血熱,除五心煩熱) 人參(去蘆,一兩,止瀉生津,和中益氣,安神止驚悸) 天門冬(去心,一兩三錢) 麥門冬(去心,一兩三錢) 夏加五味子(七錢) 前四味手太陰肺經藥也,二門冬保肺氣,不令火邪上升,降肺氣下行,生腎。
然其性有降無升,得人參則補而降。
《本草》雲:至多生子以此也,古方加生地名固本丸。
隻麥門冬、五味子、人參三味名生脈散。
此方配合之意大抵以金水二臟為生化之源,用補肺腎二藥及人參補氣,地黃補血,合河車以成大造也,一方去麥門冬。
婦人加當歸二兩。
去龜闆。
男女患怯症者去人參。
男子遺精白濁,女人赤白帶下加煅過牡蠣粉一兩五錢。
上諸藥各為細末,惟地黃另用木臼乘熱搗爛,再添酒、米糊與諸藥和勻,共搗千餘杵為丸,梧子大。
每服八九十丸,空心鹽湯進一服,臨臥再進一服。
寒月以好酒進亦妙,此乃滋補中第一方也。
鹿角霜丸 黃柏(八兩,去粗皮用人乳拌勻曬乾,如此三次炒重褐色,或六兩或七兩,隨時加服) 鹿角霜(半斤) 天門冬(二兩,去皮心淨) 麥門冬(二兩,去心) 人參(一兩,或二兩) 生地(二兩,置水中去枯浮,酒浸一宿) 熟地(二兩,酒浸一宿,曬乾)。
上為細末,煉蜜丸,梧子大。
每服六七十丸,加至百丸,空心談鹽湯下或酒下。
制鹿角霜法 鹿角用本年鮮及新鋸血氣不幹枯者,截寸半長,置長流水中浸七晝夜滌去醒穢,每角一斤加桑皮二兩、黃蠟二兩、楮實子一兩,置壇鹽泥固濟,炭火煮七晝夜,水耗以熱水添之,角軟如熟芋,取出曬乾用。
將煮角汁去藥渣,桑柴火熬膠收貯。
每用一二錢酒化服,其功更倍。
一方四物湯加黃蠟煮,以桑皮、楮實湯添煮尤佳。
何首烏丸 八月採赤白各半,極大者佳,以竹刀刮去皮切碎,用米泔水浸一宿,濾出曬乾,以壯婦生男乳汁拌曬一二度,候乾用木臼舂為末羅細,以紅棗煮熟去皮核,取肉和藥未千杵為丸,焙燥磁器貯之。
初服二十丸,每十日加十丸至百丸止,空心鹽湯或酒任下。
忌鐵器、諸血、蘿蔔。
又方(喬白岩服此) 何首烏(二斤,竹刀切片,乾者米泔浸切) 川牛膝(去苗銼,一斤) 上二藥以黑豆一鬥淘洗淨,用甑一具,先以豆薄鋪甑底,後薄鋪何首烏,又鋪豆,又鋪牛膝,重重鋪盡,安於釜上蒸之,令豆熟為度。
去豆暴乾,又換豆蒸,如此三次,去豆取藥為末,蒸棗肉丸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食前溫酒下。
忌蘿蔔、蔥蒜。
又方(蔣敬所服此) 何首烏雌雄各半斤,銅刀去粗皮為片,米泔水浸,夏一宿、春秋二宿、冬三宿,取出曬乾為末,無火病者以棗肉為丸,否則蜜丸,清晨鹽湯下,或酒下。
《本草》服何首烏,用茯苓煎湯勝似鹽湯。
龜鹿二仙丹 鹿角(十斤) 大龜闆(五斤,如法熬成膠) 枸杞子(三十兩) 人參(十五兩) 當歸(酒洗) 淮生地(酒洗蒸熟) 肉蓯蓉(酒洗去鱗甲,自膜) 破故紙(炒,各五兩) 上為末,酒化龜鹿膠,丸桐子大。
空心酒服或鹽湯服。
松梅丸 飢腸健體之驗。
松脂(一斤,煉熟者) 懷慶地黃(十兩,酒蒸) 烏梅(淨肉,六兩) 如後法治煉,丸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飯、鹽湯任下。
此方西域異人所傳雲。
服之最能加飲食,緻身肥健,小便清,大便潤,及精神不倦。
嘗考諸本草雲:松脂味苦甘,溫,無毒。
安五臟,除熱去胃中伏火、咽乾消渴。
久服輕身不老,延年,聰耳明目,圓齒潤肺;辟邪氣去歷節風、厲風。
痠痛不可忍,仙家多煉服,日無倦怠,老年發黑。
同白茯苓末和煉蜜服,可以辟穀。
煉之須得明淨者十餘斤,先以長流水入砂鍋內,桑柴火煮,拔一二次,再淋桑灰汁仍煮七八次,扯拔。
又用好酒煮二次,完則以長流水煮過一次,扯拔,色白、昧不苦澀為度,陰乾,入木臼內,搗取淨末。
依方配合再搗一日,作丸,須要日曬乾為佳。
熟地黃,味甘,無毒。
填骨髓、補五臟不足及男女勞傷,通血脈、益氣力、利耳目,一名地髓。
久服,輕身不老,黑髮增壽。
服此味須忌三白,禁銅鐵器。
取沉水者佳,曬乾以清酒洗淨,木甑砂鍋蒸半日,入臼搗用。
烏梅肉,味酸平、無毒,能下氣除熱,安心神、療肢體痛,生津液及好睡口乾,利筋脈,去痹消痰。
治骨蒸、虛勞、贏瘦,解煩毒,久服令人思睡不睡,故東垣有言;凡酸味最補元氣,謂其有收之義耳。
取潤大者三五斤,以溫酒浴洗,甑內蒸熟去核取肉搗,和前二味以成丸也。
延壽丹 赤白何首烏(竹刀刮去皮,切片各淨,一斤) 川牛膝(去蘆銼碎淨半斤,用黑豆三升並何首烏,以木甑一處蒸之,取牛膝去豆共搗成泥,曬乾) 赤茯苓(去粗皮切片淨一斤,用磁器人牛乳五升,文武火煮,曬乾) 白茯苓(去粗皮切片淨一斤,用磁器入人乳五升,文武火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