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赤眼貼眼胞魚尾際,暴傷風冷嗽貼脊心,牙疼刮藥塞齒縫,面腫者再貼面上。

    小兒疳痢等疾,丸綠豆大,米飲下二、三十丸;一切風寒濕癢臂腿痛貼痛處。

     仙傳萬靈膏 忌用鐵鍋煎。

     羌活 獨活 山梔 官桂 玄參 大黃 當歸 白芷 皂角 兩頭尖 五倍子 赤芍 生地 熟地 防風 天花粉 黃連 川芎 山慈姑 連翹 紅芽大戟 桔梗 白及 白蘞 苦參(各六錢) 穿山甲(十片) 木鱉子(二十粒,去殼) 萆麻子(八十粒,去殼) 杏仁(四十粒) 巴豆(三十粒,去殼) 血餘(四兩 槐枝 柳枝 桑枝(寸許長者,各三十段) 麻油二斤四兩,春秋浸三日,夏浸二日,冬浸五日,熬枯黑色去渣,再熬滴水成珠。

    每油二斤下飛丹一斤,松香三兩,黃蠟二兩 桐油二兩,熬不老不嫩,稍冷入乳香、沒藥各六錢,血竭、阿魏、孩兒茶、百草霜、輕粉、馬莧膏各三錢,桑枝攪勻攤貼。

    癰疽、發背、癧瘡用火烘手熱摩百餘下貼,已出膿者不必摩。

    疥癬瘡瘙癢貼。

    風癩用木鱉子火煨研爛,置腫上貼。

    無名腫毒貼患處。

    跌撲刀斧傷貼患處。

    風痰壅塞貼心上,熱手摩百下。

    痞塊,木鱉子研爛置膏藥上貼之,以皮硝一兩,鴿糞五錢,蒜二個搗勻,用面作一圈圍定在膏藥外,熨鬥火運藥上令氣透。

    蠱脹加煨木鱉貼心下,臍上熱手摩百次。

    癱瘓濕氣痛加煨木鱉貼患處,手摩百下。

    月經不調貼血海穴,手摩百下。

     大黑虎膏 癰疽發背、跌撲損傷、折骨疔瘡並皆治之。

     白芷 大黃 黃連 白及 白蘞 黃芩 木鱉子 黃柏 羌活 獨活 金毛狗脊 杏仁 當歸 芍藥 川芎 肉蓯蓉 生地 前胡 肉桂 柴胡 荊芥穗 黃耆 連翹 防風 萆麻子(各一兩) 乳香 沒藥 血竭(各一兩) 樟腦 血餘(各四兩) 香油(三斤) 飛丹(一斤) 麝香(五錢) 槐柳枝(各二兩) 上乳香等細藥另研聽用,餘藥入油熬黑枯色,濾去渣再熬,滴水不散入飛丹,以槐枝不住手攪,入水和軟,不斷不黏住火,入乳香、沒藥、血竭三味,次入樟腦、麝香攪勻,收用攤貼。

     靈異膏 一縣君腿患毒疽,屢治不愈,欲辭官,後得此膏一貼即愈。

    以百金易其方,予偶得之不敢私,因梓以傳。

    勿用鐵鍋煎。

     防風 梔子 黃芩 當歸 生地(忌鐵器) 甘草 苦參 金銀花 大黃 海風藤 赤芍 黃柏 連翹 荊芥 白蒺藜 槐枝(各二兩) 何首烏(忌鐵器) 牛蒡子 白芷 杏仁 地榆(各一兩) 木通 川芎 山豆根 蒼朮 獨活 羌活 蜂房 蟬蛻 姜蠶 白及 白蘞 麻黃 丹皮(各五錢) 乳香(二兩) 沒藥 血竭 海螵蛸 孩兒茶 龍骨(各一兩) 赤石脂(二兩) 麝香(二錢) 樟腦 輕粉 黃蠟 白蠟(各五錢) 黃丹(水飛過淨三斤) 麻油六斤,浸藥七日,入亂髮三兩,熬焦黑色,發化盡去渣,再熬滴水成珠,下丹收成膏。

    停火下乳香等細藥,再候少溫下輕粉、麝香、黃白蠟,溶化入水中出火毒,磁瓶收用。

     呼膿長肉膏 癰疽、發背、疔癤等毒已破出膿者,用油攤貼。

    如膿多,以絹揩淨,火邊略烘再貼,第三次不可用矣。

    另換一個再貼,俟瘡勢將收口,量瘡大小貼之。

     麻油(三斤) 發一團(入油熬化,次入後藥) 當歸 黃耆 黃連(各一兩半) 黃柏 大黃 黃芩 白芷 杏仁 防風 荊芥 羌活 獨活 連翹 山梔各一兩 赤芍 地黃 白及 金銀花 青藤(各八錢) 桃柳槐枝(各七寸) 煎法通以前藥。

    入油內熬枯黑色為度,住火去渣,用飛過黃丹八兩,黃蠟五兩,瀝青二兩同煎至油滾,漸漸加之滴水軟硬得所不黏乎為度,加乳香、沒藥各六錢,輕粉五錢,血竭三錢,收用攤貼。

     雲母膏 治一切瘡腫折傷。

     白芷 川椒(閉口者去目微炒) 赤芍 肉桂 當歸 菖蒲 黃耆 白及 川芎 龍膽草 自蘞 防風 厚樸 桔梗 柴胡 蒼朮 黃芩 夜合皮 硝石 雲母 甘草各四兩 高良薑 附子 茯苓(各五錢) 陳皮(一兩) 桑槐柳枝 柏葉(各二兩) 木香 鹽花 乳香 沒藥 麒麟竭 松香各四兩 麝香(四錢) 黃丹(十四兩,水飛) 清油(四十兩) 上除細藥,並用鹽、木香九味另研外,餘藥入油浸七日,文火煎,以柳枝不住手攪,藥黑枯為度,去渣再煎滴水成珠後入細藥,仍攪不住手取起,俟將凝入麝香攪勻,磁器收貯。

    用水銀三兩以絹包,細彈藥上,謂之養藥。

    每用時刮去水銀攤貼。

     紅膏藥 貼諸腫毒瘡癤,極能呼膿。

     松香(一斤,用蔥薑汁各一碗煮過,入燭油四兩化勻,再入紅礬四兩攪勻,離火後再入後藥) 川芎 三奈 白芷 黃連 黃柏(各五錢) 乳香 沒藥 孩兒茶 血竭 輕粉(各一錢半) 為極細末,人油內攪勻收用。

     千裡光膏 貼瘡癤風癬、楊梅瘡毒、鵝掌風極效。

     千裡光(採莖葉搗汁,砂鍋內熬成膏) 防風 荊芥 黃柏 金銀花 當歸 生地各二兩 川椒 白芷 大黃 紅花(各一兩) 苦參(四兩) 麻油浸三日,熬桔黑色去渣。

    每油二碗配千裡光膏一碗,再熬滴水成珠,飛丹收成膏,入試香、沒藥各一兩,輕粉三錢,槐枝攪勻收用。

     百草膏 貼一切瘡腫風氣、跌打損傷甚效。

     五月五日採,活血去風敗毒。

    凡可治病草木百種,洗淨搗汁,砂鍋內熬成膏。

    每草膏五斤配麻油十斤再熬滴水成珠為度,每油二斤入黃白蠟、飛丹各二兩,松香四兩,用鉛粉收成膏,加乳香、沒藥、樟腦各五錢,槐枝攪勻收用。

    必慣識草藥人採取,不治病野草勿用。

     十香膏 治癰疽發背、乳癖便毒、閃腰挫氣、跌打損傷、筋骨疼痛、手足頑麻、痞塊疝氣、未破楊梅風毒、一切腫毒瘡癤。

     大黃 當歸尾 桃仁 鱉甲 半夏 麻黃 牙皂 細辛烏藥 赤芍 穿山甲 草烏 大戟 白芷 桂皮 貝母 天花粉 防已 金銀花 巴豆(去殼) 萆麻子(去殼) 黃耆 防風 荊芥 兩頭尖 牛膝 羌活 獨活 良薑 紅花 牛蒡子 蘇木 連翹 白及 白蘞 天麻 甘草節 海風藤 黃連 黃柏 黃芩 柴胡 千金子 全蠍 殭蠶 蜂房(各五錢) 玄參 苦參(各二兩) 發灰(五錢) 蝟皮(一兩) 蜈蚣(三條) 蛇蛻(一條) 桃柳槐桑枝(寸許長者,各二十一段) 上麻油浸七日。

    熬黑枯色去渣,再熬。

    滴水成珠,每油二斤入鉛粉半斤,飛丹半斤收成膏人後細藥。

     木香 沉香 檀香 降香 丁香 藿香 楓香(各三錢) 麝香(一錢) 樟腦(五錢) 乳香(八錢) 沒藥 血竭 雄黃(各五錢,為極細末) 桑枝不住手攪勻,入水中出火毒收用。

     瘰癧(附馬刀瘡) 屬血氣痰熱必起於少陽一經,不守禁忌延及陽明。

    大抵食味之厚,部氣之積,曰毒、曰風、曰熱,皆此三端拓引變換。

    須分虛實,實者易治,虛者可慮,以其屬膽經,主決斷,有相火,且氣多血少。

    婦人見此,若月經如期不作寒熱易治。

    稍久轉為潮熱危矣。

    自非斷欲食淡,神仙不治也。

     瘰癧初發,將樸硝、海螵蛸、五倍子為末,以薑汁和成餅置瘡上,又用商陸根切片如三個錢厚蓋藥上,艾灸二七壯。

    如患處疼再換餅子根片。

     夏枯草湯 治瘰癧、馬刀不問已未潰或日久成漏。

     用夏枯草六兩,水二鍾煎七分,去渣食遠服。

    此生血治瘰癧之聖藥。

    虛甚,當煎濃膏並塗患處,多服益善。

    兼十全大補湯加香附子、貝母、遠志尤妙。

    《本草》雲:夏枯草大治瘰癧。

    散結氣有補養厥陰血脈之功,能退寒熱,虛者可服。

    實者以行散之藥佐之。

     瘰癧經驗方 海鹽鐘上舍諱祖述者,十五歲患此症,幾緻不救,遇一金陵異人傳此方,服之而愈。

    鍾君欲廣其傳,因授予梓之。

     煎藥方 人參 射幹 當歸 桔梗 茯苓 川芎 何首烏(忌鐵器) 白芍 陳皮 熟地(薑汁拌炒) 貝母各一錢 連翹 玄參(各七分) 白朮(一錢半) 黃耆(八分) 甘草 山慈姑(各五分) 金銀花 夏枯草(各二錢) 水二鍾,酒一鍾煎八分,臨睡或食遠服。

    渣煎四分。

     藥酒方 夏枯草(上) 昆布(中) 當歸(中) 龍膽草(中) 金銀花(上上) 川芎(中) 連翹(上) 柴胡(下) 白鮮皮(下) 薄荷(中) 半夏(下) 瓜蔞仁(上) 黃芩(中) 甘草(下下) 皂角刺(下) 淡竹茹(上) 生薑(下) 上用老酒七斤入前藥蒸,隨量不拘時服。

     敷藥方 瘡已破,膿正多,瘡正腫,用此敷之,呼膿退腫。

     蚯蚓糞(韭菜地上者佳) 茶葉(炒灰存性) 肥皂核(用獨核者鍛存性) 蜣螂(用泥包煅存性) 壁虎(瓦上焙乾) 貓頭骨(炙) 雄鼠糞(焙) 共為細末,和生麻油調敷,每日清晨藥湯洗淨敷之,一日洗五六次,敷五六次,待膿幹即用膏藥貼之。

     膏藥方 膿已盡,腫已平,瘡口未斂,用此貼之。

     蝦蟆皮(二個,要活剝者) 鼠皮(二張) 蛇退(二條) 蜂房(大者一個) 上四味俱煅灰,將水膠一兩,用井花水一酒鍾。

    化開後加蜜一兩,蜈蚣煎麻油一小鐘,攪勻前四味灰,臨起入麝香一分,將絹攤來不濕為度。

     洗藥方 金銀花 夏枯草 甘草 防風 紫花地丁 荊芥 煎濃湯溫洗。

    勿入生水。

     此症,一要絕欲,即心動瘡口便出清水,旬日難取藥效。

    二要禁口,如魚、蝦、蟹、雞、鵝、豬首、肝腸、羊筍、面、煎炒、油膩,一切有毒發病助火之物,俱勿用,最宜食淡。

    三要戒怒氣。

    患此症者,生死相半,勿輕視之。

     鐘上舍雲海鹽一道人患瘰癧,兩年後忽痊愈。

    詢之,載無別藥,惟日服夏枯草,春夏搗汁溫服,秋冬煮汁飲之不食一切發物及飲酒茹葷,止淡粥白菜而已。

    此真得戒口絕欲。

    之法者豈特夏枯草一味之功哉。

     瘰癧奇方 亦可消瘤去痣。

     石灰半斤(研極細末) 大黃四兩(同入鍋內炒,通紅去大黃,取石灰聽用),又將洗減四兩和水四五碗,枇粑葉七片共煮,水乾至一半入前石灰攪勻再煮,水將幹聽用。

    又以蛇含石二兩,醋煅七次,為末,又以芫花五錢為末,漸漸加入,攪勻成膏,每膏一兩加瞻酥、麝香各二分為丸,胡椒大。

    未破者,將一丸黏核上,其丸自入,以淡豬肉湯洗過。

    又黏又洗,如此三次,其核自動將皮繃開,以銀鉤取出核,即貼生肌膏。

     生肌膏 麻油一斤(化胎髮一團,熬滴水成珠) 龍骨(煅) 黃占 熟豬油 赤石脂 乳香 沒藥 輕粉 象皮(煅,各一錢) 俱為細末,入油內攪勻成膏,攤貼。

    一日一換,仍以豬肉湯洗三四次即平,半月收口。

    取核時,先服提氣湯。

     提氣湯 人參 白芷 生地 龍膽草 川芎 升麻 柴胡 乳香 甘草 貝母 橘紅 香附 桔梗 各等分,薑、棗水煎服。

     又方 治瘰癧。

     牡蠣四兩煅過,玄參三兩,共為末,糊丸梧子大。

    每服三十五丸酒下,一方加甘草二兩。

     又方 海藻(洗淨曬乾) 昆布(揉去土,同藻洗研為末) 何首烏(木臼搗為末) 公蛇退一條(樹上或牆上是雄,平地上者是雌) 皂角刺(炒令黃色) 共為細末,和勻,以豬項下刀口肉燒熟,蘸前藥末吃,食後倒患處眠一伏時,每核灸七壯,口中覺煙氣為度,膿盡即安。

     神仙太乙膏 貼已破瘰癧甚效。

    (方見癰疽門) 一方 桑椹黑熟者,搗汁熬膏,白湯調服。

    紅色者曬乾為末,湯調服。

     一方 大田螺連肉燒灰,存性為末,入麝香少許,濕則幹敷,幹則油調敷。

     蠟礬丸 治瘰癧甚效。

    (方見癰疽門) 紫金錠 治瘰癧亦效。

    (方見痰門) 一方 斑蝥七八個,去頭、足、翅,將雞子一個,頂上敲開入藥在內,紙封固,飯上蒸熟取出藥,止將雞子空心飯嚼服,小便通如米泔狀即驗也。

    後當服連翹丸。

     連翹丸 連翹(三兩) 漏蘆 胡桃仁 夏枯草 土瓜根 射幹 澤蘭 沙參 白及(各一兩) 上為末,以桃仁研勻,酒糊丸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鹽酒下。

     升陽調經丸 治瘰癧神效。

     升麻(八錢) 葛根 草龍膽(酒炒) 黃連 桔梗 連翹 黃柏(酒炒)黃芩 廣朮(酒炒) 甘草(炙) 京三稜(酒炒) 夏枯草(各五錢) 當歸尾 芍藥(煨,各三錢) 生黃芩(四錢) 上藥將一半為末,煉蜜丸綠豆大,每服一百二十丸,白湯下。

    一半?咀,每服五錢,煎服半月後即愈。

     治馬刀瘡 柴胡 黃芩各二錢 黃連 牛蒡子(炒)各五錢 黃耆 瓜蔞 當歸尾 甘草各一錢 連翹三錢 紅花少許 每服半兩,水二大盞煎一盞,去粗食後熱服。

    忌酒面。

     治血少馬刀瘰癧肚洩 以四物湯加炒芍藥、牡蠣、陳皮、柴胡、甘草、黃連、玄參、神麯(炒),桑椹膏為丸。

     灸法 治瘰癧久不愈者。

     灸肘尖並間使二穴。

    患左灸右,患右灸左。

    一雲:初生時,灸曲池,男左女右。

     癭氣結核治方 用海藻一兩、黃柏二兩,為末置掌中,時時舐之,以津嚥下,消三分之二止藥。

    須斷厚味。

     海帶丸 海帶 貝母 青皮 陳皮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彈子大。

    每服一丸,食後噙化下。

     治氣核連串身發寒熱 夏枯草(五錢) 香附 貝母(各二錢五分) 水二鍾煎八分,熱服。

     治頸項下生核 不紅不痛,不作膿,推動者多是痰聚不散。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大黃 連翹 桔梗 柴胡 水煎食後服。

     治臂核作痛 陳皮 半夏 茯苓 防風 酒黃芩各一錢 連翹二錢 川芎 蒼朮各五分 甘草三分皂角刺一錢半 水煎服。

     治耳後頂門各有一塊 殭蠶(炒) 大黃(酒炒) 青黛 膽星各等分 為末,蜜丸噙化。

     南星膏 治肌膚、頭面生瘡瘤大如拳,小如慄。

    或軟或硬,不疼不痛,宜用此藥。

    不可輒用針灸。

    亦可治癰腫。

     天南星大者一枚,細研稠黏,滴好醋五、七滴,和膏。

    如無鮮者,則以乾者為末,醋調如膏。

    先將小針刺腫處,令氣透,卻以膏攤紙上,相瘤大小貼之。

    覺癢則頻貼取效。

     治頸項浮腫 大黃一兩,榆皮五錢,皮硝三錢。

    共為末,用醋、水各一半,調敷周圍自散。

     疔瘡 飛龍奪命丹 專治疔瘡發背、胸疽、吹乳、癰疽、一切無名腫毒、惡瘡。

    無頭者服之有頭,不痛者服之知痛,已成形者服之立愈,危急者服之無失。

     蟾酥(乾者酒化) 雄黃(各二錢) 血竭膽礬 寒水石(各一錢) 乳香沒藥 銅綠(各二錢) 輕粉 麝香(各五分) 海洋即蝸牛連殼,二十一個) 硃砂(一錢,作衣) 為末。

    先將海洋研為泥。

    和勻為丸,綠豆大。

    如丸不就,加好酒杵千下,每服二、三丸。

    先用蔥白三寸病者嚼爛吐於男左女右手心,將嚼爛蔥裹藥,用無灰酒三、四盞溫熱送下。

    於避風處臥,以衣蓋暖,約人行五、七裡許飲熱酒數杯少助藥力,發熱大汗為度,其疾立愈。

    大重不過三服。

     龍牙一醉飲 治疔瘡。

     龍牙草,五月五日午時採取陰乾,用好酒浸搗絞汁,量加乳香、沒藥、綠豆粉和飲,將渣敷瘡上。

    不許吃茶水,隻可飲酒。

    即洗面亦用酒。

     又方 紫河車、菊花根、紫花地丁、芝麻頭和一處,搗爛絞汁,酒和服。

     又方 蝸牛一個,荔枝肉半個,霜梅向半個,銀硃三分搗合。

     治芝麻疔 以丫藤絲瓜燒存性,酒調服。

    鮮芝麻頭嚼合。

     治疔瘡 用針刀鏈破頭,上以蟾酥敷之,後用綠豆、野菊花末酒調,飲醉睡覺即痛定熱除,不必去疔自愈也。

     治一切疔瘡 用紫梗菊花根莖葉共搗取汁滴口中飲之。

     一方 巴豆一粒,螳螂一個,搗極爛敷瘡上。

    又能拔箭頭。

     一方 用夏月厠中取糞蛆洗淨,曬乾為末,酒調服。

     紫金錠 亦可敷服。

    (方見痰門) 針頭萬應膏 治諸般疔瘡疽癤、惡毒歹瘡。

     乳香 麝香 雄黃各一錢 輕粉 硇砂 蟾酥 血竭各三錢 蜈蚣一條(炒) 冰片一分 為末,研搗成丸,黍米大。

    如瘡有頭用針破出血捺一丸在內,用紙封或膏藥貼之。

     保生錠子 治發背、疔瘡,救苦。

     取真蟾酥三錢,青桑皮二兩,同搗如泥,入雄黃二錢再搗掏作錠,每錠重六分,硃砂為衣,陰乾。

    如發背用冷蔥湯磨下八分,仍用冷蔥湯嗽口,亦嚥下。

    再磨二分,用雞翎掃患處,被蓋出汗。

    療瘡用披針於瘡頭上刺一孔,用一分填孔內,二日爛出,亦用冷蔥湯磨服,汗出力度。

     治疔瘡發背腫毒瘰癧(服一丸,膿從小便出) 千金子五錢 檳榔一兩(用巴豆百粒去殼同炒黑去巴豆) 麝香三分 冰片二分 紫河車草一兩 為末,綠豆粉丸龍眼大,照後引經藥送下:頭上,川芎;手脅,桂枝;面上,蔓荊子;胸前,枳殼;遍身,防風、威靈仙;足,牛膝、木瓜;便毒,燈草、通草;肚腹,歸尾;腰背,杜仲。

    各煎楊為引服。

     治疔瘡及頭面熱毒瘡 雄黃一兩 釘鏽 白梅肉各五錢 消風散一兩 夏月加鬼螺螄二十個 上研細末,苦鹽滷調勻,貯磁罐內。

    凡患疔腫毒瘡,用銀針挑破毒頂敷上此藥,以棉紙蓋定,其毒收斂不走,三日後即愈。

     楊梅瘡 楊梅瘡秘方 先服防風通聖散二帖,一帖去大黃、芒硝,加麻黃髮汗以除骨髓之毒;一帖去麻黃加大黃、芒硝令瀉以除腸胃之毒。

    方服後藥十帖永不再發矣。

     防風八錢 當歸一兩二錢 苡仁一兩半 荊芥七錢 赤芍 木瓜 五加皮 白鮮皮 金銀花各一兩 生地 熟地川芎(各八錢) 上分作十貼,每貼加上茯苓四兩,去皮搗碎,水。

    酒各一鍾煎,食後服,渣再煎。

     加味遺糧湯 治楊梅瘡,並楊梅風毒及誤服輕粉,癰。

    瘓。

    筋骨疼痛不能動履者,此藥能除根,永無後患。

     仙遺糧(即硬飯糰,濕者一兩,乾者七錢。

    白者佳,紅者傷人) 薏苡仁 木通 自鮮皮 木瓜 防風 金銀花(各五分) 皂英子(四分) 虛弱人加人參。

    當歸各七分。

    用水鍾半煎一鍾,空心一服,午前一服,午後一服,以前二渣並煎一服,日進三服。

    病淺者十餘日而愈,病深者四十日痊。

    忌牛肉,燒酒。

    此瘡發時多先起於下疳,若與此方預服之則為功甚易,可以止其不成瘡也。

     又方 土茯苓(一斤,酒洗七次) 蠶沙(五錢) 白鮮皮 五加皮(各三兩) 荊芥穗(二兩) 麻黃根(二兩五錢) 天花粉 連翹(各一兩半) 防風 當歸 大黃(各一兩) 羌治 獨活(各七錢) 牙皂(九錢) 上勻為二十四帖,水煎。

    臨起約藥有一鍾,對酒一鍾,通口服。

    以此一料全瘥。

     治楊梅瘡方 當歸 川芎 苡仁 木通 木瓜 生地 熟地 金銀花 漢防己 防風 荊芥 黃柏 白芷 知母 甘草 皂莢 豬苓(二兩) 人參 加硬飯糰(二兩,白色者佳) 山紅花 刀豆殼 上水煎服。

    忌魚腥、生冷。

    四劑痊愈。

     秘煉楊梅瘡藥 辰砂 雄黃 鹽(炒) 白礬(炒) 綠礬(炒) 焰硝名兩 硼砂(五錢) 上為末,入陽城罐封固,水火升打一炷香取出,冷定開罐。

    將升盞者剷下用磁瓶貯之,黃蠟封口,入井內三日取出,每藥二分半配槐花末炒褐色者一兩,飯丸桐子大。

    每服十丸神效。

    罐底渣可合疥瘡藥。

     封罐口神膠 破砂罐末 草鞋灰 山黃泥 傾銀罐末 燒鹽粽(各一兩) 為極細末,用鹽滷調如膠,再入乳缽擂細,用抿子挑封罐口。

     治廣瘡 用槐花一升為細末,滴水丸。

    每服百丸。

    不拘時溫酒送下。

     楊梅瘡薰藥方 水花朱 榆樹皮 線香(水浸,各二錢) 珍珠(一分) 上為末,和一處,分作三錠。

    曬乾。

    一日一錠,量人虛實薰有瘡處。

     又方 薰楊梅、疥癬諸瘡。

     用艾一兩、雄黃一錢、硃砂三分研細,入艾拌勻,草紙捲成筒薰之。

    內服敗毒散。

     薰楊梅瘡結毒方 輕粉 雄黃 水銀 水花朱 鉛錫(各等分) 將鉛用火熔開,入水銀攪勻,傾地上冷定;輕粉、水花朱各火炙黃色,同雄黃三味為細末,撚成紙條,每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