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杞 甘州菊花(去梗)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
每服五六十丸,空心鹽湯、食後溫酒、臨臥茶清送下。
地芝丸 治不能遠視,反能近視。
生地 天門冬各四兩 枳殼(炒) 甘菊各二兩 上為末,煉蜜丸,茶、酒任下。
定志丸 治不能近視反能遠視。
(方見便濁門) 治拳毛倒睫 木鱉子一個,去殼為末,綿裹塞鼻中,左眼塞右,右眼塞左,一二夜其睫自分上下。
東垣幹熟地黃丸 治血少、神勞、腎虛、眼目昏黑。
亦治瞳子散大。
熟地一兩 柴胡八分 天門冬 甘草(炙) 枳殼 黃連 地骨皮 五味子各三錢 人參二錢 當歸身(酒浸焙乾) 黃芩各五錢 生地一兩半 上為末,煉蜜丸,綠豆大。
每服百丸,茶清下。
牙齒 屬熱,屬胃熱,有風寒、有蟲、有濕熱。
調胃承氣湯 治實熱腫痛。
加黃連去芒硝。
(方見腹痛門) 又方 升麻 白芷 防風 荊芥 薄荷 甘草 桔梗各等分 水煎服。
清胃散 治胃經有熱,牙齒或齦腫痛或牽引頭腦,或面上發熱並治之。
當歸身(酒拌) 黃連(酒浸製) 生地(酒浸製)各一錢 丹皮一錢半 升麻二錢 作一劑,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服。
甚者加石膏。
治胃經風熱牙痛甚效 用軟石膏一兩,火煅紅入淡酒中淬過,置地上出火毒,為末。
入防風、荊芥、細辛、白芷末各五分,隨時用之,隻一二服甚效。
漱藥 治陰虛氣都、牙出鮮血。
川芎 當歸 芍藥 生地 牛膝 香附 生甘草 側柏葉 水煎服。
漱藥 薄荷 羌活二錢 大黃一錢 水二鍾煎一鍾,去渣溫漱,冷吐之。
咽亦無妨。
羊角散 治風熱牙疼或因怒發疼者。
羊脛骨(燒灰存性)四兩 升麻 生地各五錢 梧桐木律三錢 龍膽草少許 黃連一錢 上為末。
入石膏末五兩擦牙,用水漱去極妙。
治風蟲牙疼 芫花 小麥 細辛 花椒 蜂房 鹽各一錢 水煎,漱勿咽。
治牙痛甚者 防風 羌活 青鹽 細辛 蓽撥 川椒 為末擦噙,其延流出愈。
擦牙散 石膏一斤 何首烏四兩 青鹽(去土炒) 旱蓮草 食鹽各二兩半(炒) 沒石子二兩 花椒一兩(炒去汗去目) 為末,和勻擦牙。
薰法 韭菜子燒煙,以竹筒引煙抵牙薰之。
點方 冰片三分、樟腦一錢,將蟾酥調勻,以簪頭挑入牙疼處立效。
槐鹽散 治食甘過多牙疼。
食鹽半斤,青鹽四兩,先以槐枝一把銼寸段,以水五碗煎至一碗,取起後入二鹽在鍋內,以前汁陸續入鍋煎乾,研細末,每日擦牙,甚者更以五倍子煎湯漱之。
治陽明熱而牙痛 大黃、香附各燒灰存性為末,入青鹽少許,不時擦之。
土蒺藜散 治牙齒疼痛斷腫動搖。
常用擦漱固齒。
土蒺藜去角生用不拘多少,為粗末,每服五錢,淡漿水半碗煎七八沸,去滓入鹽末一撮,帶熱時漱之,別無所忌。
堅牙散 骨碎補一味,白水洗淨,銅刀切片,銅鍋內炒,用槐枝不住手攪,少時退火,令冷後又上火炒,微枯黑色,又住火,冷後又上火炒,至老黑色取起研末,不時擦牙,疼者再不復作,動搖者再不復動,其驗如神。
又方 七月間取旱蓮草連根一斤,用無灰酒洗淨,以青鹽四兩醃三宿,取出炒存性,又將原汁旋傾入,炒乾為末。
每日侵晨擦牙,連涎嚥下。
治牙根腫爛出臭水 用芥菜根燒灰,存性為末敷之。
又方 槐角取其二子、三子一角者,不拘多少,河水洗淨仍泡盆中二三日,渾如泥以布取汁,用桑柴火熬為膏,其膏汁每一碗大約用青鹽、蒺藜根、石膏、破故紙各二兩,為細末,和勻,以瓦器曬乾,仍為細末。
每日清晨未梳洗時擦齒上,候洗漱之(槐角霜降後取)。
紫金錠 治牙疼,酒磨塗及含藥少許吞下效。
固齒延壽膏 專治齦宣,齒槁黃黑、腐敗、風蟲作痛、腮額紅腫大有奇功。
久貼堅固牙齒、驅逐垢膩、益腎氣、長養津液、壯骨強髓、添精倍力。
珍珠五錢(絹袋盛之豆腐,一方中作一小孔,將珠入孔內,將原腐蓋之,放鍋內用綿懸鍋上不可落底,桑柴火煮,一炷香為度,聽用)。
雄鼠骨五錢(用臘月內雄鼠一隻,以面作餅,將鼠皮肉包裹在內,外用鹽泥復包,陰乾入火燒紅為度,冷定打破取骨收之聽用) 青鹽三錢半 香白芷五分 秋石三錢(破故紙炒香淨五分。
忌鐵器) 大小皂角五分 細辛三分(水洗曬乾) 龍骨(麵裹,外以鹽泥復包陰乾,入火燒紅冷定取骨)五錢 鹿角霜五錢(製法見服食門) 沉香 廣木香二錢半 南川芎 乳香 沒藥 白芍 當歸各一錢 熟地(懷慶者)二錢 陽起石 象牙(作未) 白蠟各五錢 上各味另研細末,俱作二分,用蜜煎。
罐一個,先將白蠟化開,次後下一分藥面,桑柴文火溶開蠟,將藥攪勻,外用呈文紙二張,將前藥一分散在紙上,用手擦磨藥面在紙上下周圍後,將罐內藥火化開,攪勻傾在紙上,用熨鬥文火熨化,上下周圍俱用藥汁走到,切作條。
臨臥貼在牙上一夜,明日清晨將藥條取出,其條就黑,牙齒堅固。
擦牙散方 麝香三分(另研) 青鹽五錢(另研) 豬牙 皂角(燒灰七錢另研) 細辛 白芷 白茯苓 五倍子 川芎 當歸各五錢 三奈 蒺藜各三錢 為細末,和勻篩過,每日早晚淨口擦牙,合一時吐之,如要淨口必須鹽湯,久則見效。
烏須固齒補腎方 當歸(酒浸去蘆) 川芎(西芎不用) 香附(去毛) 荊芥(去梗) 白芍 青鹽 枸杞子(甘州者佳) 熟地 川牛膝(酒浸)各三兩 為細末,用米一升半煮飯,將前藥拌勻作七團,陰乾置桑柴火上燒炭存性,研末,鉛盒盛之。
每清晨擦牙二次,藥與水嚥下,年老牙齒不疼不落。
灸法 上片牙疼灸三裡,下片牙疼灸二間。
口舌 三黃丸 治脾熱口疳。
黃芩(去土) 黃連(去須) 大黃(煨)各半兩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服。
治膽寒熱口苦謀慮不決 小柴胡湯加麥門冬、酸棗仁、地骨皮、遠志。
治口瘡服涼藥不愈者 因中焦土虛且不能食,因相火衝上無制。
用人參、白朮、甘草、乾薑。
甚則加附子或加官桂尤妙。
既濟丹 治口生瘡。
乾薑、黃連等分為末,搽上流涎即愈。
升麻散 治上膈癰毒、口舌生瘡、咽喉腫痛。
升麻 赤芍 人參 桔梗 乾葛各錢半 甘草七分 水煎,徐徐服之。
黑參丸 治口舌生瘡久不愈。
黑玄參 天門冬(去心) 麥門冬(去心)各炒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彈子大。
每服用一丸,綿裹噙化咽津。
赴筵散 治赤白口瘡。
黃柏 青黛蜜陀僧各等分 為末,幹貼瘡上。
鼻病 蒼耳草散 治鼻流濁涕不止,名曰鼻淵。
辛荑五錢 蒼耳子二錢半(炒) 香白芷一兩 薄荷葉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蔥茶湯食後調下。
通聖散加薄荷葉、黃連,水煎熱服。
治腦漏。
膽移於腦則辛頞鼻淵。
一方 鹽半斤炒熱作二包,分開頂發更替熨之,鼻中臭水流盡即須調理。
治鼻淵並臭 名控腦沙。
沉香(少許) 宿香(去白)三錢 雄黃 皂角各少許 白牛尾 橙葉(焙乾)二錢 上為末,吹入鼻中。
倘有血出加梔子。
治腦漏方 鮮江魚齒燒灰存性,為細末。
淨去鼻中濃水,仰臥床上,令人將藥摻人鼻中。
亦可治耳內膿瘡。
離澤通氣湯 治鼻不聞香臭。
羌活 獨活 蒼朮 防風 升麻 葛根各三錢 甘草二錢(炙) 麻黃(留節,冬加) 川椒 白芷各一錢 每服五錢,姜三片、棗二枚、蔥白三寸煎服。
忌冷食。
風寒。
菖蒲散 治鼻內窒塞不通不得休息。
菖蒲 皂角各等分 上為末,每用一錢綿裹塞鼻中,仰臥片時。
黃白散 治鼻齆、瘜肉、鼻痔等疾。
(方見斑疹門) 治血熱入肺鼻赤名曰酒渣鼻 川芎 當歸 芍藥 地黃 紅花 陳皮 黃芩(酒炒)茯苓 甘草 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滴好酒數點於內,調炒五靈脂末同服。
氣熱加黃耆。
又方 山梔為末,蜜蠟丸,彈子大。
空心嚼一丸,白湯下。
治酒渣鼻子驗方 辛夷研末,人腦、麝少許,以綿裹納入孔中,外用桐油入天吊藤燒灰,油調黃連末敷之。
又用枇杷葉拭去毛,銼碎煎湯,候冷調消風散,食後服。
忌食前炒、姜蒜、辛辣、醇酒等物。
喉痹 屬痰屬火屬熱。
重者宜吐、宜刺出血,又針少商、照海二穴。
冰梅丸 治喉痹十八種俱效。
大南星(鮮者二十五個切片) 大半夏五十個(鮮者佳,切碎) 皂角(去弦淨)四兩 白礬 鹽 防風 樸硝各四兩 桔梗二兩 揀七分熟梅子,大者一百個,先將硝鹽水浸一周時,然後將各藥碾碎入水拌勻,方將梅子置水中,其水過梅子三指為度,浸七日取出曬乾,又入水中浸透曬乾,候藥水幹為度,方將梅子入磁器密封之,如霜衣起愈妙。
要用時薄綿裹噙口內,令津液徐徐嚥下,痰出愈。
一梅可治三人,不可輕棄。
青龍膽 治咽喉閉塞腫痛並單雙乳蛾,大有神效。
用好鴨嘴、膽礬盛青魚膽內,陰乾為末,吹入喉中。
加熊膽三分、牛黃三分、梅花冰片三分更妙。
治雙蛾 黑牛膽一個 膽礬三錢 硼砂二錢 山豆根一錢 上為末同入膽內,用綿掛陰乾,點至咽中,吹亦好。
華陀危病方 治纏喉風、喉閉。
其證:先兩日胸膈氣緊,出氣短促,摹然咽喉腫痛、手足厥冷、氣閉不通,頃刻不治。
巴豆七粒(三生四熟,生者去殼研、熟者去殼炒,去油存性) 雄黃(皂子大者研) 鬱金一個(蟬肚者研成末) 共為細末,每服半匙,茶調細呷。
如口噤咽塞用小竹管納藥吹喉中,須臾吐利即醒。
如無前藥,用川升麻四兩銼碎,水四碗煎一碗灌服。
又,無升麻用皂角三錠捶碎,擂水一盞灌服,或吐或不吐即安。
牛蒡子方 治風熱上壅、咽喉腫痛或生癰瘡如有肉腐。
牛蒡子二錢 玄參 升麻 桔梗(去蘆) 犀角 黃芩 木通(去皮) 甘草各一錢 水二鍾煎八分,去渣,食後煎服。
甘桔湯 治少陰咽痛。
桔梗。
甘草等分,每服五錢,水鍾半煎八分,通口服。
一方加荊芥、當歸;有熱加黃芩、枳殼。
治喉乾燥痛 四物湯加桔梗、荊芥、黃柏、知母立愈。
薰法 治咽喉、牙關緊閉。
用巴豆去殼,以紙包巴豆肉,用竹管壓出油在紙上,就將此紙作為紙撚點燈吹滅以煙薰入鼻中,一霎時口鼻涎流,牙關即開。
治鎖喉風 青木香葉搗汁和醋入口沃之,痰來頻吐之即愈。
治喉或單蛾、或雙蛾、或皮內有紫血凝結、或有紫線紋、或起膿頭白泡,俱用利刀挑破去紫血,以蘆管燒著入口內吸菸薰之,凡三吸後用米醋磨山豆根漱過,點胎髮散。
胎髮散 此乃治諸般喉症之總方也,驗過極效。
胎髮(煅灰存性)一錢 硼砂(煅過)七分 膽礬三分 上研極細以綿花裹箸頭,蘸米醋拈藥末點瘡上過宿,次日用射幹磨米醋漱過再點,如此點過二三次。
瘡愈後,尚未除根,常以逼麝葉搗汁嗽之,以茶柏散吹之。
或用黃花、蒂丁煎湯,或用金星草搗汁,或用吉祥草根搗汁漱俱可。
茶柏散 細茶(清明前者佳)二錢 黃柏三錢 蘇州薄荷葉三錢 硼砂(煅)二錢 上各研極細,取淨末和勻加冰片三分吹入。
煎藥方 明天麻八分 白殭蠶八分(炒) 黃柏(蜜炒)一錢 知母(蜜炒)一錢 薄荷八分 玄參八分 牛蒡子(炒)七分 桔梗一錢五分 天花粉七分 連翹八分 山豆根一錢 梔子(炒)八分 粉草三分 水二鍾煎八分服。
熱盛者加枯芩八分,川黃連八分,俱酒炒。
吹喉散 喉瘡生膿不收口者。
黃柏(蜜炙)三錢 硼砂(煅過)二錢五分 孩兒茶一錢 硃砂八分 寒水石七分 冰片一分 上為極細末,先用大黃、防風、羌活、薄荷、黃柏煎湯漱過吹入。
如有蟲者加雄黃一錢。
治喉瘡毒甚熱極者 先用陳年絲瓜子去殼取仁,煎湯漱過,仍飲少許,次用金線重樓磨米泔水漱之;次用雪裡開根並八角銅盤草根,以米泔水磨濃汁敷瘡上。
一方 以山豆根湯漱過,用硼砂一錢煅過,加冰片三釐吹入。
一方 治喉瘡用梁上掛塵,過絹篩取淨塵末三分,生白礬三分細研吹入。
綠雄散 治喉瘡毒盛或有蟲者。
雄黃七分 綠礬三分 硼砂(煅)三分 上研極細吹入。
如熱痰盛用生硼砂。
治喉症熱盛大便不通 射幹七分 風化硝三錢 水二鍾煎一鍾,一半漱喉,一半服之,以通為度,如不通再服。
凡治喉藥不可用當歸,緻難收斂。
治喉瘡並痛 多屬虛火遊行無制。
用人參、黃柏(蜜炙)、荊芥。
如氣虛用人參、竹瀝;血虛用四物、竹瀝;實熱者黃連、荊芥、薄荷、硝、蜜姜外調噙化。
治走馬喉痹 巴豆去皮綿紙微裹,隨左右塞鼻中立透。
如左右俱有者,用二枚左右俱塞。
治暴失音 豬脂一斤入鍋先煉成油,撈出渣入白蜜一斤再煉少頃,濾過淨磁器內冷定成膏,不時挑服一茶匙即愈。
無痰亦可常服潤肺。
治聲音不清 訶子三錢半(半生半熟泡) 木通三錢(半生半熟泡) 桔梗五錢(生用) 甘草三錢(半生半熟炙) 水煎,用生地搗爛入藥。
又方 訶子 真阿膠 知母 天門冬(鹽炒) 麥門冬(鹽炒)各五錢 白茯苓(去皮) 黃柏(蜜炙) 當歸 生地 熟地各一兩 人參三錢 烏梅十五個(去核) 人乳 牛乳 梨汁各一碗 共為細末,煉蜜丸,黃豆大。
每服八九丸,訶子煎湯或蘿蔔煎湯送下。
急喉丹 單蛾、雙蛾、重舌俱治。
山豆根 殭蠶(炒) 蚤休各一兩 連翹 玄參 防風 射幹各七錢 白芷五錢 冰片三分 上為極細末,糯米粉糊和成錠,銅綠二錢為衣,水磨服。
祝由科 治咽中刺塞。
以左手屈中指及無名指作三山印,坐水盞於其上,右手捏印是金瘡印,腳踏丁字立望太陽或燈火,取氣一口吹在淨水盞中,咒曰:吾取老君東流順,老君奉敕攝去毒水,吾託大帝尊所,到稱吾者各各現,帝身急急如律令。
攝念七遍吹在盞中,虛攪三次為定,與飲之即愈。
疝 睪丸連小腹痛者是也。
有痛在睪丸者,有痛在五樞穴邊者,或無形無聲,或有形如瓜,有聲如蛙,《素問》皆以為寒也。
專主肝經,與腎經絕無相幹,宜灸大敦,三陰交二穴。
治方 枳實 橘核 山梔(炒) 山楂 吳茱萸(湯泡) 濕勝加荔枝核;屬瘀血加桃仁;夾虛加參、術為君,按之不定者是。
寒疝囊冷結硬得於寒濕而發,冬月加吳茱萸、桂枝、乾薑。
水疝腎囊腫痛,陰汗時出,囊或腫如水晶得於飲水,醉酒者加澤瀉、豬苓、茯苓。
筋疝陰脛腫脹或莖中痛,痛極則癢,或挺峰不收得於房勞所緻,加炒黃連、白朮、茯苓。
氣疝其狀上連腎區,下及陰囊或因號哭忿怒、氣鬱而復發者加柴胡、青皮、香附。
狐疝其狀如瓦,臥則入小腹,行立則出小腹入囊中者加青皮、香附、蒼朮。
?疝陰囊腫縋,如升如鬥,不癢不痛,得之地氣卑濕加白朮、茯苓、澤瀉、豬苓、蒼朮。
加減柴苓湯 治諸疝,此和肝腎順氣消疝治濕之劑。
柴胡 甘草 半夏 茯苓 白朮 澤瀉 豬苓 山梔(炒) 山楂 荔枝核各等分 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空心服。
又方 用烏頭、梔子各等分,水煎服。
按之不定者屬虛,加桂枝、薑汁丸助此劫劑。
茴香丸 治疝氣神效。
茯苓 白朮 山楂子 八角茴香(炒) 茱萸 荔枝核各一兩 枳實八錢 橘核三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每丸重一錢五分。
空心細嚼一丸,薑湯下。
治諸疝方 用黑雄豬腰子一對,不見水,外去膜,內去血切作片,以大茴香二兩,小茴香二兩俱炒為粗末,同腰子拌勻再以前豬尿泡一個,入腰子、茴香於內,紮固。
用無灰好酒二三碗入砂鍋內,懸胞煮酒至半碗取出。
將胞連藥切碎焙乾研細末,將前煮剩酒打麵糊為丸。
桐子大。
每服七十丸,空心好酒下。
疝氣神方 其病甚,至氣上衝,如有物築塞心藏欲死,手足冷者,二三服除根。
硫黃(火中溶化即投水中去毒研細) 荔枝核(炒黃為末) 陳皮各等分 上為末,飯丸洞子大。
每服十四丸,酒下其疼立止。
自覺疼甚不能支持,略用六丸,不可多。
千金不傳韋氏方 治疝及腎大如鬥,日三服除根。
八角大茴香 青皮 荔枝核各二兩 俱炒黃色,煙盡為度置土上,以碗覆之,少時取出研末。
每服二錢,無灰酒下,清晨午後臨睡各一服。
青木香丸 治腎冷、疝氣脹疼。
吳茱萸一兩(分二分,酒醋各浸一宿焙乾) 香附子一兩 蓽澄茄五錢 青木香五錢 上為末,米糊丸桐子大。
每服七十丸,空心鹽湯下或乳香蔥白湯下亦可。
奪命丹 治遠年近日小腸疝氣,臍下撮疼,外腎偏墜腫硬,陰間濕癢,抓成瘡癬。
吳茱萸一斤(四兩酒浸,四兩醋浸,四兩湯浸,四兩童便浸,各浸一宿,用火焙乾) 澤瀉(去灰土)二兩 上為末,酒煮麵糊丸,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溫酒、鹽湯任下。
五葉湯 枇杷葉 紫蘇葉 椒葉 蒼耳葉 水晶葡萄葉 水煎服。
治小腸氣偏墜 生薑二兩半,去皮一半、留一半,共搗碎去渣取汁,傾熱酒內加鹽少許,空心服,不過三服即愈。
治疝?而不痛者 蒼朮、神麯、白芷、山楂、川芎、枳實、半夏。
凡潰須斷欲與厚味。
一方 治木腎皆因嗜欲內戕,腎家虛憊,故陰陽不相交,水火不相濟,而沉寒痼冷凝滯其間,脹大作痛,頑痹結硬,勢所必至,桔核散主之。
桔核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溫酒或鹽湯調下。
五積散 治子痛發熱。
(方見寒門) 灸法 治疝氣偏墜。
以淨草一條,度量患人口兩角為一則折斷,如此三則折成二角,如△字樣,以一角安臍中心,
每服五六十丸,空心鹽湯、食後溫酒、臨臥茶清送下。
地芝丸 治不能遠視,反能近視。
生地 天門冬各四兩 枳殼(炒) 甘菊各二兩 上為末,煉蜜丸,茶、酒任下。
定志丸 治不能近視反能遠視。
(方見便濁門) 治拳毛倒睫 木鱉子一個,去殼為末,綿裹塞鼻中,左眼塞右,右眼塞左,一二夜其睫自分上下。
東垣幹熟地黃丸 治血少、神勞、腎虛、眼目昏黑。
亦治瞳子散大。
熟地一兩 柴胡八分 天門冬 甘草(炙) 枳殼 黃連 地骨皮 五味子各三錢 人參二錢 當歸身(酒浸焙乾) 黃芩各五錢 生地一兩半 上為末,煉蜜丸,綠豆大。
每服百丸,茶清下。
牙齒 屬熱,屬胃熱,有風寒、有蟲、有濕熱。
調胃承氣湯 治實熱腫痛。
加黃連去芒硝。
(方見腹痛門) 又方 升麻 白芷 防風 荊芥 薄荷 甘草 桔梗各等分 水煎服。
清胃散 治胃經有熱,牙齒或齦腫痛或牽引頭腦,或面上發熱並治之。
當歸身(酒拌) 黃連(酒浸製) 生地(酒浸製)各一錢 丹皮一錢半 升麻二錢 作一劑,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服。
甚者加石膏。
治胃經風熱牙痛甚效 用軟石膏一兩,火煅紅入淡酒中淬過,置地上出火毒,為末。
入防風、荊芥、細辛、白芷末各五分,隨時用之,隻一二服甚效。
漱藥 治陰虛氣都、牙出鮮血。
川芎 當歸 芍藥 生地 牛膝 香附 生甘草 側柏葉 水煎服。
漱藥 薄荷 羌活二錢 大黃一錢 水二鍾煎一鍾,去渣溫漱,冷吐之。
咽亦無妨。
羊角散 治風熱牙疼或因怒發疼者。
羊脛骨(燒灰存性)四兩 升麻 生地各五錢 梧桐木律三錢 龍膽草少許 黃連一錢 上為末。
入石膏末五兩擦牙,用水漱去極妙。
治風蟲牙疼 芫花 小麥 細辛 花椒 蜂房 鹽各一錢 水煎,漱勿咽。
治牙痛甚者 防風 羌活 青鹽 細辛 蓽撥 川椒 為末擦噙,其延流出愈。
擦牙散 石膏一斤 何首烏四兩 青鹽(去土炒) 旱蓮草 食鹽各二兩半(炒) 沒石子二兩 花椒一兩(炒去汗去目) 為末,和勻擦牙。
薰法 韭菜子燒煙,以竹筒引煙抵牙薰之。
點方 冰片三分、樟腦一錢,將蟾酥調勻,以簪頭挑入牙疼處立效。
槐鹽散 治食甘過多牙疼。
食鹽半斤,青鹽四兩,先以槐枝一把銼寸段,以水五碗煎至一碗,取起後入二鹽在鍋內,以前汁陸續入鍋煎乾,研細末,每日擦牙,甚者更以五倍子煎湯漱之。
治陽明熱而牙痛 大黃、香附各燒灰存性為末,入青鹽少許,不時擦之。
土蒺藜散 治牙齒疼痛斷腫動搖。
常用擦漱固齒。
土蒺藜去角生用不拘多少,為粗末,每服五錢,淡漿水半碗煎七八沸,去滓入鹽末一撮,帶熱時漱之,別無所忌。
堅牙散 骨碎補一味,白水洗淨,銅刀切片,銅鍋內炒,用槐枝不住手攪,少時退火,令冷後又上火炒,微枯黑色,又住火,冷後又上火炒,至老黑色取起研末,不時擦牙,疼者再不復作,動搖者再不復動,其驗如神。
又方 七月間取旱蓮草連根一斤,用無灰酒洗淨,以青鹽四兩醃三宿,取出炒存性,又將原汁旋傾入,炒乾為末。
每日侵晨擦牙,連涎嚥下。
治牙根腫爛出臭水 用芥菜根燒灰,存性為末敷之。
又方 槐角取其二子、三子一角者,不拘多少,河水洗淨仍泡盆中二三日,渾如泥以布取汁,用桑柴火熬為膏,其膏汁每一碗大約用青鹽、蒺藜根、石膏、破故紙各二兩,為細末,和勻,以瓦器曬乾,仍為細末。
每日清晨未梳洗時擦齒上,候洗漱之(槐角霜降後取)。
紫金錠 治牙疼,酒磨塗及含藥少許吞下效。
固齒延壽膏 專治齦宣,齒槁黃黑、腐敗、風蟲作痛、腮額紅腫大有奇功。
久貼堅固牙齒、驅逐垢膩、益腎氣、長養津液、壯骨強髓、添精倍力。
珍珠五錢(絹袋盛之豆腐,一方中作一小孔,將珠入孔內,將原腐蓋之,放鍋內用綿懸鍋上不可落底,桑柴火煮,一炷香為度,聽用)。
雄鼠骨五錢(用臘月內雄鼠一隻,以面作餅,將鼠皮肉包裹在內,外用鹽泥復包,陰乾入火燒紅為度,冷定打破取骨收之聽用) 青鹽三錢半 香白芷五分 秋石三錢(破故紙炒香淨五分。
忌鐵器) 大小皂角五分 細辛三分(水洗曬乾) 龍骨(麵裹,外以鹽泥復包陰乾,入火燒紅冷定取骨)五錢 鹿角霜五錢(製法見服食門) 沉香 廣木香二錢半 南川芎 乳香 沒藥 白芍 當歸各一錢 熟地(懷慶者)二錢 陽起石 象牙(作未) 白蠟各五錢 上各味另研細末,俱作二分,用蜜煎。
罐一個,先將白蠟化開,次後下一分藥面,桑柴文火溶開蠟,將藥攪勻,外用呈文紙二張,將前藥一分散在紙上,用手擦磨藥面在紙上下周圍後,將罐內藥火化開,攪勻傾在紙上,用熨鬥文火熨化,上下周圍俱用藥汁走到,切作條。
臨臥貼在牙上一夜,明日清晨將藥條取出,其條就黑,牙齒堅固。
擦牙散方 麝香三分(另研) 青鹽五錢(另研) 豬牙 皂角(燒灰七錢另研) 細辛 白芷 白茯苓 五倍子 川芎 當歸各五錢 三奈 蒺藜各三錢 為細末,和勻篩過,每日早晚淨口擦牙,合一時吐之,如要淨口必須鹽湯,久則見效。
烏須固齒補腎方 當歸(酒浸去蘆) 川芎(西芎不用) 香附(去毛) 荊芥(去梗) 白芍 青鹽 枸杞子(甘州者佳) 熟地 川牛膝(酒浸)各三兩 為細末,用米一升半煮飯,將前藥拌勻作七團,陰乾置桑柴火上燒炭存性,研末,鉛盒盛之。
每清晨擦牙二次,藥與水嚥下,年老牙齒不疼不落。
灸法 上片牙疼灸三裡,下片牙疼灸二間。
口舌 三黃丸 治脾熱口疳。
黃芩(去土) 黃連(去須) 大黃(煨)各半兩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服。
治膽寒熱口苦謀慮不決 小柴胡湯加麥門冬、酸棗仁、地骨皮、遠志。
治口瘡服涼藥不愈者 因中焦土虛且不能食,因相火衝上無制。
用人參、白朮、甘草、乾薑。
甚則加附子或加官桂尤妙。
既濟丹 治口生瘡。
乾薑、黃連等分為末,搽上流涎即愈。
升麻散 治上膈癰毒、口舌生瘡、咽喉腫痛。
升麻 赤芍 人參 桔梗 乾葛各錢半 甘草七分 水煎,徐徐服之。
黑參丸 治口舌生瘡久不愈。
黑玄參 天門冬(去心) 麥門冬(去心)各炒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彈子大。
每服用一丸,綿裹噙化咽津。
赴筵散 治赤白口瘡。
黃柏 青黛蜜陀僧各等分 為末,幹貼瘡上。
鼻病 蒼耳草散 治鼻流濁涕不止,名曰鼻淵。
辛荑五錢 蒼耳子二錢半(炒) 香白芷一兩 薄荷葉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蔥茶湯食後調下。
通聖散加薄荷葉、黃連,水煎熱服。
治腦漏。
膽移於腦則辛頞鼻淵。
一方 鹽半斤炒熱作二包,分開頂發更替熨之,鼻中臭水流盡即須調理。
治鼻淵並臭 名控腦沙。
沉香(少許) 宿香(去白)三錢 雄黃 皂角各少許 白牛尾 橙葉(焙乾)二錢 上為末,吹入鼻中。
倘有血出加梔子。
治腦漏方 鮮江魚齒燒灰存性,為細末。
淨去鼻中濃水,仰臥床上,令人將藥摻人鼻中。
亦可治耳內膿瘡。
離澤通氣湯 治鼻不聞香臭。
羌活 獨活 蒼朮 防風 升麻 葛根各三錢 甘草二錢(炙) 麻黃(留節,冬加) 川椒 白芷各一錢 每服五錢,姜三片、棗二枚、蔥白三寸煎服。
忌冷食。
風寒。
菖蒲散 治鼻內窒塞不通不得休息。
菖蒲 皂角各等分 上為末,每用一錢綿裹塞鼻中,仰臥片時。
黃白散 治鼻齆、瘜肉、鼻痔等疾。
(方見斑疹門) 治血熱入肺鼻赤名曰酒渣鼻 川芎 當歸 芍藥 地黃 紅花 陳皮 黃芩(酒炒)茯苓 甘草 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滴好酒數點於內,調炒五靈脂末同服。
氣熱加黃耆。
又方 山梔為末,蜜蠟丸,彈子大。
空心嚼一丸,白湯下。
治酒渣鼻子驗方 辛夷研末,人腦、麝少許,以綿裹納入孔中,外用桐油入天吊藤燒灰,油調黃連末敷之。
又用枇杷葉拭去毛,銼碎煎湯,候冷調消風散,食後服。
忌食前炒、姜蒜、辛辣、醇酒等物。
喉痹 屬痰屬火屬熱。
重者宜吐、宜刺出血,又針少商、照海二穴。
冰梅丸 治喉痹十八種俱效。
大南星(鮮者二十五個切片) 大半夏五十個(鮮者佳,切碎) 皂角(去弦淨)四兩 白礬 鹽 防風 樸硝各四兩 桔梗二兩 揀七分熟梅子,大者一百個,先將硝鹽水浸一周時,然後將各藥碾碎入水拌勻,方將梅子置水中,其水過梅子三指為度,浸七日取出曬乾,又入水中浸透曬乾,候藥水幹為度,方將梅子入磁器密封之,如霜衣起愈妙。
要用時薄綿裹噙口內,令津液徐徐嚥下,痰出愈。
一梅可治三人,不可輕棄。
青龍膽 治咽喉閉塞腫痛並單雙乳蛾,大有神效。
用好鴨嘴、膽礬盛青魚膽內,陰乾為末,吹入喉中。
加熊膽三分、牛黃三分、梅花冰片三分更妙。
治雙蛾 黑牛膽一個 膽礬三錢 硼砂二錢 山豆根一錢 上為末同入膽內,用綿掛陰乾,點至咽中,吹亦好。
華陀危病方 治纏喉風、喉閉。
其證:先兩日胸膈氣緊,出氣短促,摹然咽喉腫痛、手足厥冷、氣閉不通,頃刻不治。
巴豆七粒(三生四熟,生者去殼研、熟者去殼炒,去油存性) 雄黃(皂子大者研) 鬱金一個(蟬肚者研成末) 共為細末,每服半匙,茶調細呷。
如口噤咽塞用小竹管納藥吹喉中,須臾吐利即醒。
如無前藥,用川升麻四兩銼碎,水四碗煎一碗灌服。
又,無升麻用皂角三錠捶碎,擂水一盞灌服,或吐或不吐即安。
牛蒡子方 治風熱上壅、咽喉腫痛或生癰瘡如有肉腐。
牛蒡子二錢 玄參 升麻 桔梗(去蘆) 犀角 黃芩 木通(去皮) 甘草各一錢 水二鍾煎八分,去渣,食後煎服。
甘桔湯 治少陰咽痛。
桔梗。
甘草等分,每服五錢,水鍾半煎八分,通口服。
一方加荊芥、當歸;有熱加黃芩、枳殼。
治喉乾燥痛 四物湯加桔梗、荊芥、黃柏、知母立愈。
薰法 治咽喉、牙關緊閉。
用巴豆去殼,以紙包巴豆肉,用竹管壓出油在紙上,就將此紙作為紙撚點燈吹滅以煙薰入鼻中,一霎時口鼻涎流,牙關即開。
治鎖喉風 青木香葉搗汁和醋入口沃之,痰來頻吐之即愈。
治喉或單蛾、或雙蛾、或皮內有紫血凝結、或有紫線紋、或起膿頭白泡,俱用利刀挑破去紫血,以蘆管燒著入口內吸菸薰之,凡三吸後用米醋磨山豆根漱過,點胎髮散。
胎髮散 此乃治諸般喉症之總方也,驗過極效。
胎髮(煅灰存性)一錢 硼砂(煅過)七分 膽礬三分 上研極細以綿花裹箸頭,蘸米醋拈藥末點瘡上過宿,次日用射幹磨米醋漱過再點,如此點過二三次。
瘡愈後,尚未除根,常以逼麝葉搗汁嗽之,以茶柏散吹之。
或用黃花、蒂丁煎湯,或用金星草搗汁,或用吉祥草根搗汁漱俱可。
茶柏散 細茶(清明前者佳)二錢 黃柏三錢 蘇州薄荷葉三錢 硼砂(煅)二錢 上各研極細,取淨末和勻加冰片三分吹入。
煎藥方 明天麻八分 白殭蠶八分(炒) 黃柏(蜜炒)一錢 知母(蜜炒)一錢 薄荷八分 玄參八分 牛蒡子(炒)七分 桔梗一錢五分 天花粉七分 連翹八分 山豆根一錢 梔子(炒)八分 粉草三分 水二鍾煎八分服。
熱盛者加枯芩八分,川黃連八分,俱酒炒。
吹喉散 喉瘡生膿不收口者。
黃柏(蜜炙)三錢 硼砂(煅過)二錢五分 孩兒茶一錢 硃砂八分 寒水石七分 冰片一分 上為極細末,先用大黃、防風、羌活、薄荷、黃柏煎湯漱過吹入。
如有蟲者加雄黃一錢。
治喉瘡毒甚熱極者 先用陳年絲瓜子去殼取仁,煎湯漱過,仍飲少許,次用金線重樓磨米泔水漱之;次用雪裡開根並八角銅盤草根,以米泔水磨濃汁敷瘡上。
一方 以山豆根湯漱過,用硼砂一錢煅過,加冰片三釐吹入。
一方 治喉瘡用梁上掛塵,過絹篩取淨塵末三分,生白礬三分細研吹入。
綠雄散 治喉瘡毒盛或有蟲者。
雄黃七分 綠礬三分 硼砂(煅)三分 上研極細吹入。
如熱痰盛用生硼砂。
治喉症熱盛大便不通 射幹七分 風化硝三錢 水二鍾煎一鍾,一半漱喉,一半服之,以通為度,如不通再服。
凡治喉藥不可用當歸,緻難收斂。
治喉瘡並痛 多屬虛火遊行無制。
用人參、黃柏(蜜炙)、荊芥。
如氣虛用人參、竹瀝;血虛用四物、竹瀝;實熱者黃連、荊芥、薄荷、硝、蜜姜外調噙化。
治走馬喉痹 巴豆去皮綿紙微裹,隨左右塞鼻中立透。
如左右俱有者,用二枚左右俱塞。
治暴失音 豬脂一斤入鍋先煉成油,撈出渣入白蜜一斤再煉少頃,濾過淨磁器內冷定成膏,不時挑服一茶匙即愈。
無痰亦可常服潤肺。
治聲音不清 訶子三錢半(半生半熟泡) 木通三錢(半生半熟泡) 桔梗五錢(生用) 甘草三錢(半生半熟炙) 水煎,用生地搗爛入藥。
又方 訶子 真阿膠 知母 天門冬(鹽炒) 麥門冬(鹽炒)各五錢 白茯苓(去皮) 黃柏(蜜炙) 當歸 生地 熟地各一兩 人參三錢 烏梅十五個(去核) 人乳 牛乳 梨汁各一碗 共為細末,煉蜜丸,黃豆大。
每服八九丸,訶子煎湯或蘿蔔煎湯送下。
急喉丹 單蛾、雙蛾、重舌俱治。
山豆根 殭蠶(炒) 蚤休各一兩 連翹 玄參 防風 射幹各七錢 白芷五錢 冰片三分 上為極細末,糯米粉糊和成錠,銅綠二錢為衣,水磨服。
祝由科 治咽中刺塞。
以左手屈中指及無名指作三山印,坐水盞於其上,右手捏印是金瘡印,腳踏丁字立望太陽或燈火,取氣一口吹在淨水盞中,咒曰:吾取老君東流順,老君奉敕攝去毒水,吾託大帝尊所,到稱吾者各各現,帝身急急如律令。
攝念七遍吹在盞中,虛攪三次為定,與飲之即愈。
疝 睪丸連小腹痛者是也。
有痛在睪丸者,有痛在五樞穴邊者,或無形無聲,或有形如瓜,有聲如蛙,《素問》皆以為寒也。
專主肝經,與腎經絕無相幹,宜灸大敦,三陰交二穴。
治方 枳實 橘核 山梔(炒) 山楂 吳茱萸(湯泡) 濕勝加荔枝核;屬瘀血加桃仁;夾虛加參、術為君,按之不定者是。
寒疝囊冷結硬得於寒濕而發,冬月加吳茱萸、桂枝、乾薑。
水疝腎囊腫痛,陰汗時出,囊或腫如水晶得於飲水,醉酒者加澤瀉、豬苓、茯苓。
筋疝陰脛腫脹或莖中痛,痛極則癢,或挺峰不收得於房勞所緻,加炒黃連、白朮、茯苓。
氣疝其狀上連腎區,下及陰囊或因號哭忿怒、氣鬱而復發者加柴胡、青皮、香附。
狐疝其狀如瓦,臥則入小腹,行立則出小腹入囊中者加青皮、香附、蒼朮。
?疝陰囊腫縋,如升如鬥,不癢不痛,得之地氣卑濕加白朮、茯苓、澤瀉、豬苓、蒼朮。
加減柴苓湯 治諸疝,此和肝腎順氣消疝治濕之劑。
柴胡 甘草 半夏 茯苓 白朮 澤瀉 豬苓 山梔(炒) 山楂 荔枝核各等分 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空心服。
又方 用烏頭、梔子各等分,水煎服。
按之不定者屬虛,加桂枝、薑汁丸助此劫劑。
茴香丸 治疝氣神效。
茯苓 白朮 山楂子 八角茴香(炒) 茱萸 荔枝核各一兩 枳實八錢 橘核三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每丸重一錢五分。
空心細嚼一丸,薑湯下。
治諸疝方 用黑雄豬腰子一對,不見水,外去膜,內去血切作片,以大茴香二兩,小茴香二兩俱炒為粗末,同腰子拌勻再以前豬尿泡一個,入腰子、茴香於內,紮固。
用無灰好酒二三碗入砂鍋內,懸胞煮酒至半碗取出。
將胞連藥切碎焙乾研細末,將前煮剩酒打麵糊為丸。
桐子大。
每服七十丸,空心好酒下。
疝氣神方 其病甚,至氣上衝,如有物築塞心藏欲死,手足冷者,二三服除根。
硫黃(火中溶化即投水中去毒研細) 荔枝核(炒黃為末) 陳皮各等分 上為末,飯丸洞子大。
每服十四丸,酒下其疼立止。
自覺疼甚不能支持,略用六丸,不可多。
千金不傳韋氏方 治疝及腎大如鬥,日三服除根。
八角大茴香 青皮 荔枝核各二兩 俱炒黃色,煙盡為度置土上,以碗覆之,少時取出研末。
每服二錢,無灰酒下,清晨午後臨睡各一服。
青木香丸 治腎冷、疝氣脹疼。
吳茱萸一兩(分二分,酒醋各浸一宿焙乾) 香附子一兩 蓽澄茄五錢 青木香五錢 上為末,米糊丸桐子大。
每服七十丸,空心鹽湯下或乳香蔥白湯下亦可。
奪命丹 治遠年近日小腸疝氣,臍下撮疼,外腎偏墜腫硬,陰間濕癢,抓成瘡癬。
吳茱萸一斤(四兩酒浸,四兩醋浸,四兩湯浸,四兩童便浸,各浸一宿,用火焙乾) 澤瀉(去灰土)二兩 上為末,酒煮麵糊丸,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溫酒、鹽湯任下。
五葉湯 枇杷葉 紫蘇葉 椒葉 蒼耳葉 水晶葡萄葉 水煎服。
治小腸氣偏墜 生薑二兩半,去皮一半、留一半,共搗碎去渣取汁,傾熱酒內加鹽少許,空心服,不過三服即愈。
治疝?而不痛者 蒼朮、神麯、白芷、山楂、川芎、枳實、半夏。
凡潰須斷欲與厚味。
一方 治木腎皆因嗜欲內戕,腎家虛憊,故陰陽不相交,水火不相濟,而沉寒痼冷凝滯其間,脹大作痛,頑痹結硬,勢所必至,桔核散主之。
桔核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溫酒或鹽湯調下。
五積散 治子痛發熱。
(方見寒門) 灸法 治疝氣偏墜。
以淨草一條,度量患人口兩角為一則折斷,如此三則折成二角,如△字樣,以一角安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