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七情不順鬱火攻衝腹痛 時發時止,痛無定處者是。

     陳皮 青皮(麩炒) 香附 芍藥 山梔(炒) 黃連(炒) 黃芩(炒)各一錢 半夏(薑製)八分 甘草五分 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熱服。

     玉龍丸 治傷暑腹痛。

     黃連二斤,好酒五升煮乾為末,麵糊丸,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熱湯下。

     治腹中水鳴作痛 此火動其水也。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黃芩 黃連 山梔 水煎服。

     治腹中常有熱而痛 此為積熱,以調胃承氣湯下之。

     芒硝半斤 甘草(炙)二兩 大黃四兩(去皮酒洗) 臨期酌量多少,先煮二味,熟去渣,下硝煮二三沸頓服之。

     治痰積作痛 脈滑者是。

    凡痛必小便不利。

     臺芎 香附 白芷 蒼朮 為末,以姜計入熱湯調服。

     治肥人腹痛屬氣虛兼濕痰 人參 白朮 蒼朮 半夏 水煎服。

     芎歸湯 治死血作痛,每痛不移動者是。

     川芎 當歸 桃仁 紅花 芍藥各等分 水二鍾煎八分,通口服。

    痛甚加酒製大黃。

     桃仁承氣湯 治跌撲損傷瘀血作痛。

     厚樸 枳實各一錢半 大黃(酒製)三錢 桃仁九個 當歸 蘇木 紅花各一錢 水酒各一鍾入童便少許,同服。

     五神散 治腹痛。

    心脾痛亦治。

     草果 玄胡索 五靈脂 沒藥 乳香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空心溫酒服。

     治青筋即沙症也,氣逆而血不行,惡血上攻於心也。

    此症或怒氣、或憂鬱、或惱怒、腹傷生冷或房勞後受寒濕,以緻精神恍惚、心慌氣喘、噎塞嘔噦、頭昏目眩、胸痞腹痛、脅肋腰背痛、口苦舌乾、面青唇黑、四肢沉困、百節痠疼。

    憎寒壯熱、遍身麻痹不仁、手足厥冷顫掉、默默不語,皆惡血攻心而緻。

    治法惟以砭針於兩曲池青筋上刺之,出瘀血即愈。

    有不愈而變為大患者,白虎丸治之。

     白虎丸 千年石灰不拘多少,去泥土水,飛過水,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看輕重加減,燒酒下。

    初覺頭疼噁心、腹脹疼、腰痛即進一服,當時血散,若過三五日青筋已老者,多服取效。

    又治心腹痛及婦人血崩漏帶下,男子久患痢疾便血及一切打撲損傷血不散、心腹痛欲死者,俱可服。

     脅痛 肝火盛、木氣實、有死血、有痰流注。

     當歸龍薈丸 治肝火熾盛而痛甚者。

     當歸(酒洗) 龍膽草(酒洗) 梔子仁 黃連 黃芩各一兩 大黃(酒製) 蘆薈 青黛各五錢 木香二錢半 麝香五分(另研) 上為末,炒神麯糊丸,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薑湯下。

     一方 柴胡五錢,青皮一兩。

    如熱甚者炒熟服之。

     左金丸 治肝火脅痛,又治脅下有食積一條槓起者。

     黃連六兩 吳茱萸一兩(湯泡) 上為末蒸餅,糊丸綠豆大。

    每服三十丸淡醋湯下。

     柳青丸 瀉火丸(方見火門) 柴胡瀉肝湯 治鬱怒傷肝,脅肋痛在左者。

     柴胡錢二分 甘草五分 青皮(麩炒)一錢 黃連(炒)八分 山梔(炒)八分 當歸(酒浸)錢二分 芍藥一錢 龍膽草(酒洗)八分 水煎服。

     治氣弱人脅下痛 脈細緊或弦,多從怒氣勞役得者。

     人參 茯苓 川芎各八分 白朮 芍藥 生地 青皮(炒)各一錢 當歸一錢半 木香 甘草各五分 水煎服。

    或加桂。

     治死血作痛 瘦人多怒者常患此。

     桃仁九個 紅花(酒製) 川芎(酒洗) 柴胡 青皮各八分 香附 芍藥各一錢 當歸梢(酒洗)錢半 水煎服。

     治肥白人氣虛脅痛發熱者 人參七分 黃耆 黃芩各八分 柴胡 青皮各一錢 木香六分 川芎五分 姜三片、棗一枚、水鍾半煎七分,服。

     一方 治脅下痛,發寒熱,小柴胡湯煎服。

    (方見傷寒門) 枳芎散 治左脅疼痛不可忍。

     枳實(炒) 川芎各五錢 粉草二錢半(炙) 上為末,每服二錢,薑棗湯或酒調下。

     推氣散 治右脅痛脹滿不食者。

     枳殼(炒) 桂心 片子薑黃各半兩 甘草一錢半(炙) 上為末,每服二錢,薑棗湯調下,酒亦可。

     控涎散 治兩脅走痛,有痰積者。

     甘遂(去心) 紫大戟(去皮) 白芥子(痰在脅下非白芥子不能達)各等分 上為末,糊丸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至百丸,食後臨臥薑湯下。

     治痰飲流注作脅痛 陳皮 半夏(薑汁製) 南星(薑製) 蒼朮(米泔水制炒)各錢半 茯苓八分 甘草五分 川芎七分 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通口服。

    咳嗽而痛者去蒼朮、川芎,加香附、青皮、青黛、薑汁。

     治脅下疼痛 小茴香一兩(炒) 枳殼五錢 為末,每服二錢,鹽湯調下。

     一方 解脅痛,外以琥珀膏貼之。

    (方見積聚門) 又方 芥菜子水研敷。

     又方 茱萸醋研敷。

     又方 韭菜炒熨。

     心脾痛 即胃脘痛,雖不食不妨。

    治而痛止,不宜即食,真心痛旦發夕死。

     治方 用山梔十五枚去皮濃煎,入薑汁再煎少沸,又入川芎一錢,徐徐呷之。

     一方 以二陳湯加川芎、蒼朮、梔子煎服。

    甚者加炒乾姜乃佐之,以薑汁蒸餅為丸服亦可。

    以手按而痛止者乃夾虛,亦用二陳湯加炒乾薑末和之。

    痛輕者以麻黃、桂枝之類散之,或以韭汁、桔梗升提之,重者加石鹼。

     一方 心疼九種皆治。

     木通(中) 赤芍(中) 蒲黃(上) 五靈脂(上) 水煎,臨起下鹽滷一蛤殼,通口服。

     又方 用飛礬、飛丹各等分,溶黃蠟,丸桐子大。

    薑湯下。

     半夏丸 治心疼,亦治哮喘,又治疾涎。

    若痰積者,右手脈必緊實,用半夏一味切碎,香油炒,為末,薑汁炒餅為丸。

    薑湯下三十丸。

     紫金錠 以淡酒或淡薑湯磨服一二錠,甚效。

     一方 用蔓荊子炒焦為末,米飲調下。

     一方 以鹽置刀頭燒紅,淬入水中就飲之。

     失笑散 治心氣痛不可忍及小腸氣痛。

     蒲黃(炒) 五靈脂(酒研,淘去砂土)各等分 上先以醋調二錢,煎成膏,入水一盞煎,食前溫服。

     有蟲痛者必面上白斑、唇紅,又痛後便能食,時作時止者是上半月蟲頭向上易治,下半月蟲頭向下難治。

    先以肉汁及糖蜜食下,則引蟲頭向上,然後用藥打出。

    楝樹根皮、檳榔、鶴蝨取汁飲,各濃煎湯下。

    萬應丸最好。

     萬應丸 檳榔五錢(末) 大黃八錢(末) 黑牽牛四兩(末) 苦楝樹皮十斤 皂角十枚(肥而不蛀者) 先將皂角、苦楝樹皮二味,用水十大碗熬成膏一處攪和。

    前三味藥為細末,丸如芡實大,先用沉香為衣,後用雷丸、木香衣。

    每服三丸,四更時砂糖水送下。

     沉香定痛丸 治胃脘痛、胸中滿悶、停痰積塊、滯氣壅塞,不拘遠年近日,服之即效。

     沉香二錢 乳香二錢 沒藥 大黃(炒)各五錢 玄胡索(酒炒) 莪朮各三錢 瓦楞子一個(煅紅醋淬) 上為末,醋糊丸,綠豆大。

    每服九丸,壯實者十一丸,白滾湯送下,行二次,米飲補之即安。

     草靈丹 治心腹疼痛。

     草果仁 白豆蔻 玄胡索(酒炒)各五錢 乳香 沒藥 川芎 五靈脂(炒) 厚樸(薑汁炒) 半夏(薑製)各三錢 砂仁 香附(炒) 山楂肉 枳實(炒) 蒼朮(炒)各五錢 陳皮四錢 木香二錢 為末,神麯糊和作錠子。

    每服一錠,生薑紫蘇湯磨下。

     治氣實心痛 山梔子(炒)六錢 香附一錢 吳茱萸一錢 上為末,蒸餅丸花椒大。

    以生地酒洗,同生姜煎湯,送下二十丸。

     治初病心痛 明知身受寒氣,口傷寒物而得者。

     陳皮 香附 吳茱萸 山梔(炒) 水煎服。

    若得病稍久成鬱熱者。

    另方治之。

     治死血留胃脘作痛者 左手脈必澀。

     玄胡索兩半 肉桂 滑石 紅花 紅曲各五錢 桃仁三十個 上為末,蒸餅糊丸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酒下或以桃仁承氣湯下之。

    又脈堅實不大便者,亦可下。

     治胃脘痛經驗方 孕婦忌服。

     蒲黃(炒) 五靈脂(炒) 防己各一兩 乾薑五錢(用斑蝥二十個同炒,去斑蝥) 為末,每服三錢,沸湯調服。

     治服山梔並諸劫藥止後復發者 不可再服前藥,隻用玄明粉一服立止。

     耳病 加味涼膈散 治耳濕腫痛。

     大黃(酒炒) 黃芩(酒浸) 防風 荊芥 羌活 樸硝 甘草各二兩 連翹四兩 梔子仁 薄荷各一兩 上為末,加竹葉水煎服。

     蔓荊子散 治上熱耳出膿汁。

     甘草(炙) 升麻 木通 赤芍 桑白皮(炒) 生地 前胡 赤茯苓 蔓荊子 甘菊各等分 每服三錢,加薑棗,水煎服。

     又方 治耳聾。

     用大菖蒲葉揉軟塞之。

     治耳中出血 用蒲黃炒黑色研細摻之。

     聾病必用龍薈丸、四物湯養陰,大病後耳聾與陰虛火動聾耳內鬨然,俱用四物湯降火。

     因鬱而聾者 通聖散內大黃酒煨,再用酒炒三次後入諸藥,通用酒炒。

     耳痛 以茱萸、烏尖、大黃為末,罨湧泉足心。

     治耳中無晝夜聽如流水聲及癢 烏頭燒存性,石菖蒲等分為末,綿裹塞耳中二次效。

     耳鳴 宜當歸龍薈丸。

    (方見脅痛門) 耳鳴因酒過者大劑通聖散加枳殼、柴胡、大黃、甘草、南星、桔梗、青皮、荊芥。

    不愈四物湯治之。

     聤耳膿出 用桑螵蛸一個炙,麝香二分為末滲之,又加染坯、枯礬吹之。

     耳疳丸 白枯礬五分 麝香五釐 胭脂胚二分半 陳皮炭五分 先用綿枝子纏去膿,另用綿子裹藥作丸塞入。

     治蟲入耳中 香油灌入即出。

    或驢牛乳或雞冠血皆妙。

     凍耳 以生薑自然汁熬成膏塗之。

     又方 用橄欖核燒灰,清油調敷。

    雀腦亦可。

     通靈丸 治耳聾。

     松香五錢 巴豆二十顆(為末) 上將松香入鐵鍋內溶化,下巴豆末、蔥汁丸,如蓮子大。

    用綿裹塞過夜。

    如左耳聾塞右耳,右耳聾塞左耳,雙耳聾次第塞之。

     治風熱搏之,津液結成核塞耳 生豬脂 地龍 釜下墨 上細研,以蔥汁和捏如棗核,薄綿裹入耳令潤即挑開。

     眼目 屬風熱、血少、神勞、腎虛,如暴失明、昏澀翳膜、眵淚斑入眼皆表也,風熱也。

    宜表散以去之。

    如昏弱不欲視物,內障見黑花,瞳散皆裡也,血少神勞腎虛也,宜養血補水安神以調之。

     治暴赤眼 防風 黃芩各二錢 黃連 當歸各一錢 羌活 柴胡 升麻 甘草各七分 水煎服,白睛紅加白豆蔻少許。

    一方加龍膽草、生地,去羌活,名瀉熱黃連湯。

     治眼胞腫大如拳 霜梅三個(去核) 白果七個(去殼) 銅青五分 共搗成餅置磁器內,以井花水浸一宿,上用綿紙隔阻,待水浸上,以古銅錢蘸洗之。

     散熱飲子 治眼暴赤、暴腫。

     防風 羌活 黃芩 黃連各等分。

     水鍾半煎八分,食後溫服。

    大便秘加大黃。

    痛甚加當歸、生地。

    煩躁不眠加梔子。

     四物龍膽湯 治目赤暴發,作雲翳瘀痛不可忍者。

     當歸 川芎 芍藥 生地各五錢 羌活 防風各三錢 防己 草龍膽各二錢 每服八錢,水鍾半煎八分,食後通口服。

     撥雲散 治男婦風毒上攻、眼目昏暗、翳膜遮睛、怕日羞明,一切風毒眼疾悉皆治之。

     羌活 防風 柴胡 甘草(炙)各一斤 上為末,每服二錢,食後薄荷湯或茶或菊花苗煎湯服。

    忌諸毒物。

     治風熱眼 黃連二兩,冬青葉四兩,水浸三日夜,待黃綠色,熬成膏,不時點眼四角。

     治瞳子散大 主散熱涼血養血。

     黃芩 黃連各二錢半 歸身 生地各一錢半 天門冬 地骨皮 水煎服。

     治肥人眼痛 乃是風熱。

     防風 羌活 荊芥 酒芩 水煎服。

     治瘦人眼痛 乃血少兼熱。

     當歸 玄參 川芎 防風 荊芥 菊花 酒生地 水煎服。

    久病昏暗者,亦以當歸、熟地為君,防風、甘菊之類佐之。

     蔓荊湯 治勞役飲食不節,內障昏暗,一名益氣聰明湯。

    耳目俱治。

     黃耆 人參各一錢 甘草(炙) 蔓荊子各八分 白芍藥 黃柏(酒浸曬四次)一錢 水煎服。

     又方 四物湯加酒芩、連、柏、芍藥。

     凡人病眼至春夏便當作郁治 黃芩(酒浸) 南星(薑製) 香附(童便浸) 蒼朮(童便浸)各二兩 川芎(酒浸)一兩半 山梔一兩(炒) 龍膽草(酒浸) 陳皮 連翹 蘿蔔子(蒸) 青黛各五錢 柴胡二錢 為末,神麯糊丸。

     治天絲眼 刺雞冠血滴眼內捉絲去。

     治方 治暴赤眼。

     歸尾 黃連各一錢 赤芍 防風各五分 杏仁四個(去皮尖) 水半鍾,加乳汁少許,蒸過澄清點洗,不拘時。

     一方 洗紅爛眼。

     當歸 黃連 杏仁 銅綠 皮硝 淨鹼各五錢 為細末,每用三分,井水半小盞,隔紙洗。

     治眼痛 用生地,酒浸搗爛罨眼上。

    用草烏、南星、乾薑、桂枝為末,醋調貼兩足心,眼用牛膝膏洗。

     點方 治火眼。

     用臘月羯羊膽一枚,以蜂蜜灌滿,掛陰乾,用時取一粒入磁器內水化點之。

     二制黃連膏 治風熱退眥黏澀等眼。

     雞爪、黃連不拘多少,截碎洗淨。

    先將姜一大塊切作兩片,挖空將黃連入姜內,以綿縛之,濕紙包略煨少時紙焦為度,以紅棗去核,同黃連盛入棗內,少加礬末,亦以溫紙包,仍人慢火煨熟,待礬化取出黃連浸乳內點之。

     洗暴赤眼 熱眼經驗極效方。

     黃連一錢 防風 荊芥 蒼朮 皮硝各五分 連翹三分 銅青半分 水二碗煎二、三沸,濾出渣,乘熱洗四、五次即愈。

     蕤仁膏 蕤仁(淨仁)一兩用紙裹筆管碾去油淨,加硼砂一錢,麝香三分同研極細末,收入磁器貯之。

    專去翳障。

     治爛眶眼 薄荷 荊芥 細辛各等分 上為粗末,如燒香狀燒之,以青碗塗蜜少許於內覆煙上,俟煙盡後,以小碗或磁罐收取藏之。

    凡眼有風熱多淚者皆可點此。

    是陽明經有風熱所緻。

     珍珠散 治爛眩赤眼。

     爐甘石不拘多少於炭灰內煅淬,先用童便或黃連煎汁,浸過焙乾。

    又用當歸、黃連、芍藥、生地、薄荷、荊芥、防風、蔓荊子、甘草各等分煎汁,仍將爐甘石再浸焙乾,研,入小瓶內水浸使出火毒,然後再乳極細,次加冰片亦乳極細,相和點之。

     治目多淚 鯽魚膽七個,人乳一盞和勻,飯上餐一二次。

    點眼,其淚自收。

     撥風雲翳膏 硇砂 硼砂 珍珠 琥珀(火煅紫色) 珊瑚(火煅) 瑪瑙(火煅) 硨磲(火煅)各三錢 熊膽(水化) 石燕子(火煅入醋)三個自然銅(火煅入醋) 沒藥 乳香(竹葉焙乾)各二錢 輕粉 青鹽 膽礬 銅碌 海螵蛸 血竭 麝香 黃芩 黃連 黃柏 白丁香 石蟹 牛黃各二兩 當歸(細切焙)二錢 爐甘石半斤(火煅三次,黃連水浸過焙乾) 黃丹四兩(飛過炒紫色,竹葉焙乾) 北蜂蜜一斤絹濾,入水二盞,入銅鍋內熬滴水成珠,燥脆不嫩,方下黃丹,攪勻後下諸藥,攪勻捏成錠子,油紙攤放地上,盆覆出汗為度,次日用筍箬包裹收藏。

    點時用梨汁或水化開,銀簪點上,將目緊閉仰臥,切不可眨動走淚,使藥隨淚出無效。

    但有攀睛雲翳,每日點三次,點三日歇三日,看障翳俱盡,方研片腦三釐和膏半分,再點一次,光即復矣。

    忌食酒、鮮魚、蔥、韭、蒜、牛羊肉;男子禁房事。

    不可空心點。

    火眼加片腦,攀睛胬肉眼絆紅絲加蕤仁、熊膽,與藥等分,亦用水化開前藥,將片腦等藥研細加之。

     又方 熊膽 血竭 硼砂 硇砂 乳香 沒藥 輕粉 麝香 銅碌 海螵蛸 白丁香 青鹽各四錢 當歸 黃連 黃芩 黃柏各一兩(細切) 爐甘石一斤(煅三次,黃連水浸過焙乾) 黃丹半斤(水飛過淨炒紫色) 用北蜜二斤、梨汁二碗入銅鍋內熬,滴水成珠,燥脆不嫩,方下黃丹攪句後下諸藥,攪勻捏成錠子,如前包裹收藏。

     瓊玉錠 爐甘石火煅七次,第一次煅紅童便制;第二次黃連汁制;三次黃芩汁制;四次當歸汁制;五次龍膽草汁制;六次黃柏汁制;七次甘菊花汁制,為極細末。

     熊膽一錢(一半生用,一半箬葉,放火上炙過用) 青魚膽一錢(同前制) 沒藥五分(炙去油) 乳香五分(炙去油) 硼砂五分 龍骨一分(煅紅) 麝香半分 冰片八分 上研極細共和一處,用黃連、黃芩、黃柏、當歸、甘菊、防風各五分,先熬成汁,入蜜二錢再熬成膏,滴水不散和前藥成條如雞毛管大,紙攤地上出火毒。

    患眼者,用藥一條沾新汲井水點兩眼角,手撚數次,務令藥味入眼。

    有障翳者能消,昏者復明。

    神效。

     石膏羌活散 治久患雙目不睹光明,遠年近日內外氣障、風熱昏暗,拳毛倒睫,一切眼疾。

     羌活(治腦熱頭風) 密蒙花(治羞明怕日) 木賊(退翳障) 白芷(清利頭目) 細辛(起倒睫) 麻子(起拳毛) 川芎(治頭風) 蒼朮(開鬱行氣) 菊花(明目去風) 荊芥(治目中生瘡) 石膏(洗退熱) 黃芩(洗退熱) 藁本(治偏正頭風) 甘草(和諸藥)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至二錢,食後臨臥用蜜水一盞調下或清茶亦可,日進三服,至十日漸明,二十日大驗,此方治數十人矣。

    後人加當歸、枸杞子、梔子仁、連翹、柴胡、薄荷葉、防風、天麻、桔梗各等分,為小兒服。

     羊肝丸 治一切目疾不問障盲。

     白乳羊肝一具(以竹刀去膜) 黃連一兩 甘菊花 防風 荊芥 薄荷(去梗) 羌活 當歸 川芎各三錢 上為末,羊肝搗丸漿水下。

     治眼昏 羊肝一具切薄片置新瓦上,每日取羊膽汁以鵝毛掞上,下以煨火慢慢炙之,不可使焦。

    掞過膽七個即焙燥為末,用芡實粉糊為丸,如桐子大。

    空心白湯下,再以白酒煮羊肝食之。

     育神夜光丸 當歸(酒浸洗) 遠志(甘草水煮去心) 牛膝(去蘆,淮慶者佳) 地骨皮(去梗洗淨) 菟絲子(去土淨以酒浸,經宿加酒,煮爛搗成餅,曬乾入藥) 生地(淮慶者佳,酒洗淨,酒浸爛) 熟地(淮慶者佳,酒洗淨,酒煮爛,同生地木臼中搗成膏) 枳殼(去穰麩炒) 甘州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