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斤加淘鵝油四兩,先將前粗藥浸七日,煎枯黑色去渣,滴水成珠為度,以水粉生成膏後,下麝香等細藥攪勻收用。
加味綠礬丸 治大小男婦黃病。
皂礬八兩(用面 一斤合作餅入皂礬在內,火煨焦為度) 蒼朮 厚樸(薑汁炒) 陳皮 甘草各八兩 川椒十兩(去目炒去汗) 上為末,用紅棗三斤,煮熟去皮核,胡桃三斤去殼,同搗成膏,和藥丸如桐子大。
每服七八十丸,酒服。
初服時覺此藥甘美,服至病將愈便覺藥臭矣。
大率四兩藥可治一人。
治黃病吃生米 陳皮 白芍藥 神麯 麥蘖 山楂 茯苓 石膏各一錢 厚樸七分 蒼朮一錢七分 藿香五分 甘草三分 白朮一錢半 水二鍾煎八分,臨時加砂糖一蛤蜊殼,食前服。
治黃病吃壁泥 黃泥一斤 砂仁四兩(泥焙乾) 為末,黃連膏丸桐子大。
每服六十丸,空心糖湯下。
不藥法 凡胸中酒食停積,或被人勸飲過多,心下脹滿,隻用鹽花擦牙齒,溫水嗽下,不過三次,即寬暢通快也。
治茶癖 黃病愛吃茶。
白朮(炒) 蒼朮(米泔浸)各三兩 軟石膏(煅)一兩 白芍藥(炒) 片芩各一兩 薄荷葉七錢 膽南星 陳皮各一兩 上為細末。
砂糖水調神麯,糊丸桐子大。
每服五六十丸,砂糖水下。
一方 用石膏、黃芩、升麻為丸,砂糖水調服。
一方 用花椒為末,麵糊丸桐子大。
每服十丸,湯茶下。
指迷七氣湯 治大人、小兒諸般痞積,面色痿黃,肌體羸瘦,四肢無力,皆緣內有蟲積。
或好食生米,或好食壁泥,或好食茶、炭、鹼、辣等物者,是隻此一服除根。
蓬朮(醋製) 三稜(醋製) 藿香 甘草 官桂 桔梗 青皮 益智 陳皮 香附 大黃 檳榔 水二鍾煎七分,再用水煎一服,露一宿,空心溫服。
不得些少飲食,不然則藥力減,而蟲積不行矣。
服後食頃肚腹必疼。
當下如魚凍,或長蟲、或血鱉,至日午蟲積下盡,方用溫粥止之。
水腫 通身皮膚光腫如泡,手按成窟峰即滿者,是因脾虛不能制水,水漬妄行故也。
法當補脾,使脾氣得實則自健運,切不可下。
忌生冷、羊肉。
腰已上腫宜發汗,腰已下腫宜利小便,此仲景之妙法,陽水脈沉數,陰水脈沉遲。
治方 陳皮 半夏 茯苓 白朮(麩皮炒) 蒼朮(米泔浸炒) 人參各一錢 甘草(炙)三分 麥門冬(去心) 山梔(炒) 澤瀉 豬苓各五分 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通口服、腹脹少佐以厚樸;氣不運加木香、木通;夏日加香薷;氣若陷下加升麻、柴胡提之;有熱加黃芩。
隨病加減。
產後必須大補氣血為主,少佐蒼朮、茯苓。
女人胎腫不須治。
五皮散 治腫煩渴、小便赤澀、大便閉,此屬陰水。
陳皮 桑白皮 生薑皮 大腹皮 茯苓皮 每服五錢,水煎服。
寶脾散 治腫不煩渴、大便溏、小便少不澀,此屬陽水。
厚樸 白朮 木瓜 大腹子 附子 木香 草果仁 白茯苓 乾薑(泡)各一兩 甘草(炙)半兩 姜五片、棗一枚水煎服。
加味枳朮湯 治氣為痰飲所隔,心下堅脹,此屬氣分。
枳殼 白朮 紫蘇(莖葉) 陳皮 檳榔 桔梗 木香 五靈脂(炒)各二分 半夏 茯苓 甘草各一分半 姜三片,水煎服。
不治症 先四肢而後歸於腹,大便滑洩,唇黑,缺盆平、臍突,肉硬,男從腳下腫上,女從身上腫下。
鼓脹 鼓脹者,以其外堅中空,似鼓也。
理宜補脾,又需養肺金以制肝木,使脾無賊邪之慮;滋腎水以制相火,使肺得清化之令。
卻鹽味以防助邪,斷妄想以保母氣。
切不可下,宜遠音樂,斷厚味,戒暴怒,無有不安。
脈浮大滑實者生,濡小虛微者死。
治方 人參(去蘆)八分 白朮(麩炒) 陳皮(略去白) 蒼朮(米泔浸一宿) 白茯苓各一錢 厚樸(薑製) 澤瀉 麥門冬(去心)各五分 上水煎服。
朝急暮寬者倍人參、白朮;肥白人氣虛者亦同。
朝寬暮急者加黃連(姜炒)、當歸身(酒浸)、白芍藥、香附、川芎、生地,去人參;黑瘦人氣熱者亦同。
氣下墜者加升麻;日夜急者氣血皆虛,宜氣血俱補之。
豬苓、澤瀉惟肥白人宜加用之。
如脈實堅大壯盛者或按之不堅不痛則可下可消,次補之。
金蟾散 治氣鼓。
大蝦蟆一個,以砂仁入口內使滿腹,用罐裝入泥封固,炭火煅令紅透,煙淨取出,候冷研末為一服。
或酒或陳皮湯下,放屁多乃見效。
四炒枳殼丸 治氣血凝滯,腹內鼓脹。
枳殼四兩,米泔浸去穰分作四處炒,一分蒼朮一兩同煮乾炒黃色去蒼朮;一分蘿蔔子一兩同煮乾炒黃色去蘿蔔子;一分小茴香一兩同煮乾炒黃色去茴香;一分乾漆一兩同煮乾炒黃色去漆。
香附二兩(醋炒) 檳榔一兩 玄胡索一兩(微炒) 三稜 蓬朮各一兩(二味俱用童便浸一縮,次日用巴豆仁三十粒,同煮乾炒黃色去巴豆) 上為末,用蒼朮、茴香、蘿蔔子、乾漆煮汁,好醋打糊為丸,桐子大。
每服七十丸,清米湯下。
治一切蠱脹並氣虛中滿單腹脹方 茯苓皮 草果皮 五加皮 大腹皮 甘草皮 牡丹皮 地骨皮 生薑皮 木通皮 木瓜皮 大腹子 車前子 葶藶子 菟絲子 紫蘇子 水二鍾煎八分服。
如要斷根將十五味藥等分為細末,各一錢五分,用雄豬肝一個不下水者,先將溫水煮一滾,取出用竹尖鑽孔數個,入藥在內蒸熟切片,搗蒜蘸食之,不過一二個永不發。
調中健脾丸 治單腹脹及脾虛腫滿,膈中閉塞,胃口作疼並皆神效。
此藥不傷元氣,服有大益,勿輕視之。
白朮六兩(黃土水拌炒) 人參二兩 白芍藥二兩半(火煨) 茯苓 半夏(湯泡七次) 香附米(童便浸一宿) 薏苡仁(炒) 山楂肉(炒)各二兩 蒼朮(米泔浸炒) 五加皮(炒)各二兩 澤瀉 黃連(吳茱萸水浸一宿炒燥去萸)各二兩半 紫蘇子(炒) 蘿蔔子(炒) 草豆蔻(酒拌炒)各一兩半 黃耆二兩(蜜炙) 陳皮三兩(鹽水炒) 沉香六錢(另研不見火) 瓜蔞(煅)一兩 煅瓜蔞法:用瓜蔞二個鑽一孔,每個入川椒三錢,多年糞渣二錢,敲米粒大俱納入瓜蔞內,外以綿紙糊完,再用細紙斤泥封固,曬乾入火內煅通紅為度,取出去泥與黑皮一併入藥共為細末,煎荷葉、大腹皮湯,打黃米糊為丸,如桐子大。
每服百丸,日進三次,白湯下。
抵當丸 治有故畜血而腹脹者,宜以此下之。
水蛙七個(炒) 虻蟲八個(炒) 桃仁七個 大黃一兩 上為末,分作四丸,每一丸水一盞煎七分,溫服。
血未下再一服。
廣茂潰堅湯 中滿腹脹,內有積塊堅硬如石,令人坐臥不安,大小便澀滯,上氣喘促,遍身虛腫。
厚樸 黃芩 益智 草豆蔻 當歸各五錢 廣茂 升麻紅花 吳茱萸各二錢 黃連六錢 柴胡 甘草(生) 澤瀉 神麯(炒) 青皮各三錢 半夏七錢 渴者加葛根四錢。
每服七錢,姜三片水煎服。
一方 治肥人腹脹。
平胃五苓散加人參服之。
一方 治食肉多腹脹。
三補丸加香附、半夏,曲糕餅丸服。
一方 治因大怒腹脹。
宜青皮、陳皮、香附、木香、梔子仁、蘆薈以前主方消息用之。
黃疸 不必分五疸,同是濕熱。
面黑黃色而渴者不治。
治方 黃芩 黃連 山梔 茵陳 豬苓 澤瀉 蒼朮 青皮 草龍膽各等分 水煎服,食積加三稜、蓬朮、砂仁、陳皮、神麯治之。
茵陳五苓散 治濕多者。
上用五苓散五分,茵陳蒿末十分和勻,先食飯後服方寸匕,日三服。
五苓散因食積者加食積藥。
又方 治飲酒、伏暑郁發為疸,煩渴嗜飲、小便不利。
茵陳 赤茯苓(去皮) 白朮 澤瀉各等分 每服四錢,水一盞煎八分溫服。
不拘時或加黃連、葛粉、梔子。
茯苓滲濕湯 治黃疸寒熱、嘔吐而渴欲飲冷,身體面目俱黃,小便不利,不得安臥,不思食。
白茯苓五分 澤瀉三分 茵陳六分 豬苓二錢 黃連 梔子 防己 白朮 蒼朮 陳皮 枳實各一分 水煎服。
胃苓湯 治黃疸怠倦,脾胃不和,食少。
小便赤加滑石,氣實人心痛渾身發黃 用撫藥、山梔、桔梗、茶、薑、韭汁吐之。
治諸疸 口淡 怔忡 耳鳴 腳軟 微寒 發熱 小便濁(此為虛症) 宜四君子湯吞下八味丸。
(方見虛損門) 濟生茵陳湯 治黃汗染衣而不渴。
茵陳二兩 大黃一兩 梔子三錢 水煎服。
上方實者可用,虛者用後黃耆散。
黃耆散 黃耆 赤芍藥 茵陳各二兩 石膏四兩 麥門冬(去心) 豆豉各一兩 甘草(炙)半兩 姜五片,水煎服不拘時。
瓜蒂散 治黃汗以濟前方湯散之功。
瓜蒂二錢 母丁香一錢 黍米四十九粒 赤小豆半錢 上為末,每夜於鼻內搐之,取下黃水,凡用先令病人含水一口。
治女勞疸 茵陳 白朮 茯苓 豬苓 澤瀉 當歸 芍藥 麥門冬 生地黃 甘草 滑石 水煎服。
加味綠礬丸 治黃胖。
(方見積聚門) 諸氣 怒則上、喜則緩、驚則亂、恐則下、勞則耗、悲則急、思則結,皆能緻疾,氣無補法。
亦有當補者。
蘇子降氣湯 治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痰涎壅盛。
蘇子一錢半 厚樸 陳皮 半夏 官桂 前胡各一錢 甘草五分 水二鍾、姜三片煎服。
流氣飲子 治男婦五臟不和,三焦氣壅,心胸痞悶、咽塞不通、腹脅膨脹、嘔吐不食及上氣喘急、咳嗽痰盛、面目浮四肢腫、大便秘結、小便不通。
治憂思太過,陰陽之氣鬱結不散。
壅緻成痰。
又治腳氣腫痛,喘急腹脹,大便不通及氣攻肩背,脅肋走注疼痛。
紫蘇葉 青皮 當歸 芍藥 烏藥 茯苓 桔梗 半夏 川芎 黃耆 枳實各七分 防風 甘草 陳皮 木香 蓮皮 大腹子各五分 水二鍾、姜三片、棗一枚煎一鍾,不拘時溫服。
橘皮一物湯 治諸氣攻刺及感風寒暑濕,初證通用。
凡酒食所傷中脘痞塞煩悶、嘔吐吞酸並用之。
橘皮洗淨新汲水煎服。
壯人氣刺痛 宜枳殼、烏藥;肥白氣虛人刺痛宜參、術加木香。
木香枳朮丸 破滯氣、消飲食、開胃進食。
(方見傷濕門) 蟠蔥散 治男婦脾胃虛冷,氣滯不行,攻刺心腹痛連胸脅,膀胱、小腸疝氣及婦人血氣刺痛。
延胡索 肉桂 乾薑(泡)各二兩 甘草(炙) 縮砂(去皮) 蒼朮(米泔水浸一宿切焙)各半兩 丁皮 檳榔各四兩 蓬朮 茯苓 三稜(煨) 青皮(去穰)各六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
水一盞,蔥白一莖煎七分,空心熱服。
三因七氣湯 治喜、怒、悲、思、憂、恐、驚,氣結成痰涎,狀如破絮。
或如梅核在咽喉間,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情所為也;或中脘痞滿,氣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氣喘急;或因痰飲中阻,嘔逆噁心,並宜服之。
半夏五兩 茯苓四兩 厚樸三兩 紫蘇二兩 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七片,棗一枚煎八分去渣,熱服。
治氣六合湯 治亡血後七情所傷,或婦人產後月信後著氣。
當歸 川芎 芍藥 地黃 木香 檳榔 水煎服。
陰虛氣滯者,去木香、檳榔,加玄參、黃柏、枳殼。
蘇合香丸 治諸氣。
此藥治冷症,痰火喘急,熱症不可服。
沉香 丁香 訶子(煨取肉) 青木香 白朮 香附 砂仁 白豆蔻 枳殼(炒)各二兩 廣木香 蓽撥 烏藥 甘草 茯苓 檀香 陳皮 犀角 硃砂各一兩 麝香三錢 乳香 沒藥各五錢 蘇合油一兩 安息香(用無灰酒熬膏)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彈子大。
重一錢蠟固封。
解五臟結氣 益少陰經血。
用梔子炒將黑,為末,以薑汁入湯同煎服。
清膈丸 治因濕熱氣滯。
黃芩 黃連各五錢(炒) 香附一兩半 蒼朮二兩 上為末,取紅熟瓜蔞去皮,搗糊丸,綠豆大,每服三五十九,溫湯送下。
分心氣飲 治一切氣病。
紫蘇莖葉四兩 羌活 半夏 肉桂 青皮 陳皮 大腹皮 桑白皮 木通 芍藥 甘草 赤茯苓各一兩 姜三片,棗一枚,煎服。
治實熱在內相火上衝有氣滯 知母 黃連 黃柏 黃芩 枳殼 水煎服。
六郁 郁者結聚而不得發越也,諸病久方皆有郁。
越鞠丸 解諸郁。
蒼朮 香附 撫芎 神麯 梔子(炒)各等分 上為末,水丸綠豆大。
每服六七十丸,白湯下。
六感丸 治一切名利失意,抑鬱煩惱,七情所傷,不思飲食,面黃形羸,胸膈諸症,極有神效。
香附米二斤(用瓦器炒令黃色取淨末一斤) 茯神(去皮為末)四兩 上為末,煉蜜丸彈子大。
每服一丸,空心細嚼,白湯或降氣湯下。
(降氣湯方見氣門) 治氣鬱 胸脅痛,脈沉澀者是。
香附(童便浸) 蒼朮(米泔浸) 撫芎 治濕鬱 周身走痛或關節痛,遇陰寒則發,脈沉細者是。
白芷 川芎 蒼朮 茯苓 治痰鬱 動則喘,寸口脈沉滑者是。
海石 香附 南星(薑製) 治熱鬱 瞀悶,小便赤,脈沉數者是。
山梔(炒) 青黛 香附 蒼朮 撫芎 治血鬱 四肢無力能食便紅脈沉者是。
桃仁(去皮) 紅花 青黛(撫芎亦可) 香附 治食鬱 噯酸,腹飽不能食,左寸脈平和,右寸脈沉緊者是。
蒼朮 香附 山楂 針砂(醋炒七次研極細末) 春加芎夏加苦參 秋冬加吳茱萸 上為末,作丸服。
夢遺 有熱則流通者;有用心過度,心不攝腎者;有思欲不遂精色失位者;有欲太過滑洩不禁者。
因夢交而出精者謂之夢遺;不因夢而洩精者謂之精滑,皆相火所動,久則有虛而無寒也。
妙香散 麝香一錢(另研) 人參五分 木香(煨)二錢半 茯苓 茯神 黃耆 遠志(炒)各一兩 桔梗 甘草各五分 辰砂二錢(另研) 山藥(薑汁炙)二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不拘時溫酒調服。
治滑精 藕節一兩 獨活 川續斷各五錢 訶子三錢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
每服十四丸,空心酒下。
黃連清心飲 治心有所慕而作夢遺,此君火既動相火隨之,當治在心。
黃連 生地(酒洗) 當歸身(酒洗) 甘草(炙) 茯神 遠志 酸棗仁 人參 石蓮肉 水煎服。
椿樹根丸 治房勞內傷,氣血兩虛,不能固守,精滑不時或作夢遺。
檀根白皮炒為末,酒糊丸服。
或加青黛、海石、黃柏煎八物湯吞服。
蛤粉丸 治熱則流通並治精滑者。
黃柏 知母 蛤粉 青黛 粥丸服。
小菟絲子丸 治腎氣虛損,目眩耳鳴,四肢倦怠,夜夢遺精。
石蓮肉二兩 菟絲子(酒煮)五兩 白茯苓 山藥二兩(內分一半打糊) 上為末,用山藥糊丸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鹽湯任下。
腳膝無力木瓜湯下。
辰砂既濟丸 治元陽虛憊,精氣不固,夢遺盜汗。
黃耆(鹽水炒) 人參 枸杞 當歸(酒洗) 山藥 鎖陽 敗闆(酥制) 牡蠣(酒浸一宿煅)各二兩 熟地四兩(酒洗) 牛膝(酒洗)一兩半 知母(酒炒)兩半 破故紙(鹽水炒)一兩二錢 黃柏(酒炒)六錢 上為末,白朮半斤,水八碗煎至一半,取渣再換水煎至二碗,成膏和丸,如桐子大,辰砂為衣。
空心鹽湯下七十丸。
金櫻丸 治精滑夢遺及小便後遺瀝。
金櫻子 雞豆實各一兩 白蓮花蕊 龍骨(煅)各半兩 上為末,糊丸桐子大。
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鹽湯下。
金櫻煎 經霜後以竹夾子摘取,於木臼中轉杵去刺,勿損之,掰為二片去其子,以水淘洗過,搗爛入大砂鍋以水煎,不得絕火。
煎約水耗半,取出澄濾過,仍重煎似稀飴。
每服取一匙,空心暖酒一盞調服甚效。
玉環丹 治積氣骨虛,遺精白濁,常服澀精固陽。
龍骨 蓮花蕊 芡實(去殼) 黃柏(鹽酒炒) 石菖蒲 牡蠣(左顧者) 五味子各一兩 上為細末,金櫻子竹刀刮去刺,掰開去子,煎濃汁打糊丸桐子大。
每服五六十丸,鹽湯下。
水陸遇仙丹 芡實粉同金櫻膏相合為丸,如桐子大。
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鹽酒下,量加秋石為引更妙。
威喜丸 治丈夫陽虛,精氣不固,小便白濁,餘淋常流,夢寐多驚,頻頻遺洩;婦人白濁、白帶,盡皆除之。
黃蠟四兩 白茯苓(去皮四兩,切塊,用豬苓一分於器內同煮二十餘沸,取出日曬,不用豬苓) 上以茯苓末溶黃蠟,丸彈子大。
每服一丸,空心細嚼津液嚥下,以小便清為度。
忌米醋。
五味膏 北五味子一斤洗淨,水浸一宿,以手援去核,再用溫水將核水洗去。
取餘味通置砂鍋內,用布濾過,入好冬蜜二斤,炭火慢熬成膏,待數日後,略去火性,每服一二茶匙,空心百湯服。
火候難於適中,先將砂鍋秤定斤兩,然後稱五味汁並蜜,大約煮至二斤四兩為度。
固精丸 治道精夢洩。
蓮蕊八兩 覆盆子 菟絲子(酒煮搗成餅) 破故紙(炒) 山茱萸(去核)各四兩 芡實五百粒 沙苑蒺藜一兩(酒浸) 龍骨二兩(火煅酒淬七次) 為末,蜜丸桐子大。
空心鹽湯下百丸。
金鎖思仙丹(萬見於嗣門) 便濁 主濕熱有痰、有虛,赤屬血,白屬氣。
治胃中濁氣下流為赤白濁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柴胡 升麻 蒼朮 白朮 水鍾半煎八分,空心服。
亦加白芍藥,以此湯下檀柏丸甚效。
胃弱兼用人參,肥白人患此必多痰,亦服之二陳湯加升提之藥,能使大便潤,小便長。
檀柏丸 檀皮 黃柏(炒褐色) 青黛 乾薑(炒微黑) 蛤粉(炒) 滑石 神麯糊丸,虛勞者四物湯下。
萆薢分清飲 治真元不足,下焦虛寒,小便白濁,頻數無度,凝白如油,光彩不定,旋腳澄下凝如膏糊。
益智仁 川萆薢 石菖蒲 烏藥各等分 每服五錢,水煎入鹽一攝,食前服。
又方 此初起半月服之極驗。
川萆薢(去皮) 川黃柏(酒浸) 麥門冬(去心) 菟絲子(酒蒸) 北五味(酒炒) 遠志(去心)各等分 竹葉三片,燈心七莖,大黃少許,水鍾半煎一鍾,空心服。
治白濁 麝香半分,用棗肉研爛成條入莖內,氣通即愈。
珍珠粉丸 治白濁,夢遺精及滑出而不收。
黃柏(新瓦上炒赤) 真蛤粉各一斤 珍珠三兩 一方無珍珠 上為末,水和丸桐子大。
每服百丸,空心溫酒下。
或加檀皮、青黛、滑石等服。
導赤散 治心虛蘊熱、小便赤澀,遂成赤濁。
(方見淋門) 清心蓮子飲 治上盛下虛、心火上炎、口苦煩渴、五心煩熱、小便赤澀或下白濁。
石蓮肉 赤茯苓 人參 黃耆 甘草 黃芩 麥門冬 地骨皮 車前子 水鍾半煎八分,空心服。
半苓丸 治白濁。
神麯 半夏(薑汁製) 豬苓 為丸服。
定志丸和珍珠粉丸 治白濁經年不愈,或時夢遺,形瘦當作心虛治。
遠志(去心) 石菖蒲各二兩 人參 白茯苓各三兩 上為末,蜜丸桐子大,硃砂為衣。
每服七丸加至三十丸,空心米湯下。
又方 炒黃柏一兩、生黃柏一兩、滑石三兩、神麯半兩共為末,滴水丸。
茯菟丸 治思慮太過,心腎虛損,便溺餘瀝,小便白濁,夢寐頻洩。
菟絲子五兩 白茯苓三兩 石蓮肉二兩 上為末,酒糊丸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空心鹽湯下。
治小便白濁出髓條 酸棗仁 白朮 人參 白茯苓 破故紙 益智 大茴香 龍骨 牡蠣 上為末,青鹽酒為丸。
每服三十丸,溫酒下。
一方 治白濁。
炒黑香附為末三錢,用酸梅單取汁拌勻,以溫酒一盞,傾入服之,三二日即愈。
一方 菟絲子一兩,炒黑色淬酒一大碗,去渣熱服。
加味綠礬丸 治大小男婦黃病。
皂礬八兩(用面 一斤合作餅入皂礬在內,火煨焦為度) 蒼朮 厚樸(薑汁炒) 陳皮 甘草各八兩 川椒十兩(去目炒去汗) 上為末,用紅棗三斤,煮熟去皮核,胡桃三斤去殼,同搗成膏,和藥丸如桐子大。
每服七八十丸,酒服。
初服時覺此藥甘美,服至病將愈便覺藥臭矣。
大率四兩藥可治一人。
治黃病吃生米 陳皮 白芍藥 神麯 麥蘖 山楂 茯苓 石膏各一錢 厚樸七分 蒼朮一錢七分 藿香五分 甘草三分 白朮一錢半 水二鍾煎八分,臨時加砂糖一蛤蜊殼,食前服。
治黃病吃壁泥 黃泥一斤 砂仁四兩(泥焙乾) 為末,黃連膏丸桐子大。
每服六十丸,空心糖湯下。
不藥法 凡胸中酒食停積,或被人勸飲過多,心下脹滿,隻用鹽花擦牙齒,溫水嗽下,不過三次,即寬暢通快也。
治茶癖 黃病愛吃茶。
白朮(炒) 蒼朮(米泔浸)各三兩 軟石膏(煅)一兩 白芍藥(炒) 片芩各一兩 薄荷葉七錢 膽南星 陳皮各一兩 上為細末。
砂糖水調神麯,糊丸桐子大。
每服五六十丸,砂糖水下。
一方 用石膏、黃芩、升麻為丸,砂糖水調服。
一方 用花椒為末,麵糊丸桐子大。
每服十丸,湯茶下。
指迷七氣湯 治大人、小兒諸般痞積,面色痿黃,肌體羸瘦,四肢無力,皆緣內有蟲積。
或好食生米,或好食壁泥,或好食茶、炭、鹼、辣等物者,是隻此一服除根。
蓬朮(醋製) 三稜(醋製) 藿香 甘草 官桂 桔梗 青皮 益智 陳皮 香附 大黃 檳榔 水二鍾煎七分,再用水煎一服,露一宿,空心溫服。
不得些少飲食,不然則藥力減,而蟲積不行矣。
服後食頃肚腹必疼。
當下如魚凍,或長蟲、或血鱉,至日午蟲積下盡,方用溫粥止之。
水腫 通身皮膚光腫如泡,手按成窟峰即滿者,是因脾虛不能制水,水漬妄行故也。
法當補脾,使脾氣得實則自健運,切不可下。
忌生冷、羊肉。
腰已上腫宜發汗,腰已下腫宜利小便,此仲景之妙法,陽水脈沉數,陰水脈沉遲。
治方 陳皮 半夏 茯苓 白朮(麩皮炒) 蒼朮(米泔浸炒) 人參各一錢 甘草(炙)三分 麥門冬(去心) 山梔(炒) 澤瀉 豬苓各五分 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通口服、腹脹少佐以厚樸;氣不運加木香、木通;夏日加香薷;氣若陷下加升麻、柴胡提之;有熱加黃芩。
隨病加減。
產後必須大補氣血為主,少佐蒼朮、茯苓。
女人胎腫不須治。
五皮散 治腫煩渴、小便赤澀、大便閉,此屬陰水。
陳皮 桑白皮 生薑皮 大腹皮 茯苓皮 每服五錢,水煎服。
寶脾散 治腫不煩渴、大便溏、小便少不澀,此屬陽水。
厚樸 白朮 木瓜 大腹子 附子 木香 草果仁 白茯苓 乾薑(泡)各一兩 甘草(炙)半兩 姜五片、棗一枚水煎服。
加味枳朮湯 治氣為痰飲所隔,心下堅脹,此屬氣分。
枳殼 白朮 紫蘇(莖葉) 陳皮 檳榔 桔梗 木香 五靈脂(炒)各二分 半夏 茯苓 甘草各一分半 姜三片,水煎服。
不治症 先四肢而後歸於腹,大便滑洩,唇黑,缺盆平、臍突,肉硬,男從腳下腫上,女從身上腫下。
鼓脹 鼓脹者,以其外堅中空,似鼓也。
理宜補脾,又需養肺金以制肝木,使脾無賊邪之慮;滋腎水以制相火,使肺得清化之令。
卻鹽味以防助邪,斷妄想以保母氣。
切不可下,宜遠音樂,斷厚味,戒暴怒,無有不安。
脈浮大滑實者生,濡小虛微者死。
治方 人參(去蘆)八分 白朮(麩炒) 陳皮(略去白) 蒼朮(米泔浸一宿) 白茯苓各一錢 厚樸(薑製) 澤瀉 麥門冬(去心)各五分 上水煎服。
朝急暮寬者倍人參、白朮;肥白人氣虛者亦同。
朝寬暮急者加黃連(姜炒)、當歸身(酒浸)、白芍藥、香附、川芎、生地,去人參;黑瘦人氣熱者亦同。
氣下墜者加升麻;日夜急者氣血皆虛,宜氣血俱補之。
豬苓、澤瀉惟肥白人宜加用之。
如脈實堅大壯盛者或按之不堅不痛則可下可消,次補之。
金蟾散 治氣鼓。
大蝦蟆一個,以砂仁入口內使滿腹,用罐裝入泥封固,炭火煅令紅透,煙淨取出,候冷研末為一服。
或酒或陳皮湯下,放屁多乃見效。
四炒枳殼丸 治氣血凝滯,腹內鼓脹。
枳殼四兩,米泔浸去穰分作四處炒,一分蒼朮一兩同煮乾炒黃色去蒼朮;一分蘿蔔子一兩同煮乾炒黃色去蘿蔔子;一分小茴香一兩同煮乾炒黃色去茴香;一分乾漆一兩同煮乾炒黃色去漆。
香附二兩(醋炒) 檳榔一兩 玄胡索一兩(微炒) 三稜 蓬朮各一兩(二味俱用童便浸一縮,次日用巴豆仁三十粒,同煮乾炒黃色去巴豆) 上為末,用蒼朮、茴香、蘿蔔子、乾漆煮汁,好醋打糊為丸,桐子大。
每服七十丸,清米湯下。
治一切蠱脹並氣虛中滿單腹脹方 茯苓皮 草果皮 五加皮 大腹皮 甘草皮 牡丹皮 地骨皮 生薑皮 木通皮 木瓜皮 大腹子 車前子 葶藶子 菟絲子 紫蘇子 水二鍾煎八分服。
如要斷根將十五味藥等分為細末,各一錢五分,用雄豬肝一個不下水者,先將溫水煮一滾,取出用竹尖鑽孔數個,入藥在內蒸熟切片,搗蒜蘸食之,不過一二個永不發。
調中健脾丸 治單腹脹及脾虛腫滿,膈中閉塞,胃口作疼並皆神效。
此藥不傷元氣,服有大益,勿輕視之。
白朮六兩(黃土水拌炒) 人參二兩 白芍藥二兩半(火煨) 茯苓 半夏(湯泡七次) 香附米(童便浸一宿) 薏苡仁(炒) 山楂肉(炒)各二兩 蒼朮(米泔浸炒) 五加皮(炒)各二兩 澤瀉 黃連(吳茱萸水浸一宿炒燥去萸)各二兩半 紫蘇子(炒) 蘿蔔子(炒) 草豆蔻(酒拌炒)各一兩半 黃耆二兩(蜜炙) 陳皮三兩(鹽水炒) 沉香六錢(另研不見火) 瓜蔞(煅)一兩 煅瓜蔞法:用瓜蔞二個鑽一孔,每個入川椒三錢,多年糞渣二錢,敲米粒大俱納入瓜蔞內,外以綿紙糊完,再用細紙斤泥封固,曬乾入火內煅通紅為度,取出去泥與黑皮一併入藥共為細末,煎荷葉、大腹皮湯,打黃米糊為丸,如桐子大。
每服百丸,日進三次,白湯下。
抵當丸 治有故畜血而腹脹者,宜以此下之。
水蛙七個(炒) 虻蟲八個(炒) 桃仁七個 大黃一兩 上為末,分作四丸,每一丸水一盞煎七分,溫服。
血未下再一服。
廣茂潰堅湯 中滿腹脹,內有積塊堅硬如石,令人坐臥不安,大小便澀滯,上氣喘促,遍身虛腫。
厚樸 黃芩 益智 草豆蔻 當歸各五錢 廣茂 升麻紅花 吳茱萸各二錢 黃連六錢 柴胡 甘草(生) 澤瀉 神麯(炒) 青皮各三錢 半夏七錢 渴者加葛根四錢。
每服七錢,姜三片水煎服。
一方 治肥人腹脹。
平胃五苓散加人參服之。
一方 治食肉多腹脹。
三補丸加香附、半夏,曲糕餅丸服。
一方 治因大怒腹脹。
宜青皮、陳皮、香附、木香、梔子仁、蘆薈以前主方消息用之。
黃疸 不必分五疸,同是濕熱。
面黑黃色而渴者不治。
治方 黃芩 黃連 山梔 茵陳 豬苓 澤瀉 蒼朮 青皮 草龍膽各等分 水煎服,食積加三稜、蓬朮、砂仁、陳皮、神麯治之。
茵陳五苓散 治濕多者。
上用五苓散五分,茵陳蒿末十分和勻,先食飯後服方寸匕,日三服。
五苓散因食積者加食積藥。
又方 治飲酒、伏暑郁發為疸,煩渴嗜飲、小便不利。
茵陳 赤茯苓(去皮) 白朮 澤瀉各等分 每服四錢,水一盞煎八分溫服。
不拘時或加黃連、葛粉、梔子。
茯苓滲濕湯 治黃疸寒熱、嘔吐而渴欲飲冷,身體面目俱黃,小便不利,不得安臥,不思食。
白茯苓五分 澤瀉三分 茵陳六分 豬苓二錢 黃連 梔子 防己 白朮 蒼朮 陳皮 枳實各一分 水煎服。
胃苓湯 治黃疸怠倦,脾胃不和,食少。
小便赤加滑石,氣實人心痛渾身發黃 用撫藥、山梔、桔梗、茶、薑、韭汁吐之。
治諸疸 口淡 怔忡 耳鳴 腳軟 微寒 發熱 小便濁(此為虛症) 宜四君子湯吞下八味丸。
(方見虛損門) 濟生茵陳湯 治黃汗染衣而不渴。
茵陳二兩 大黃一兩 梔子三錢 水煎服。
上方實者可用,虛者用後黃耆散。
黃耆散 黃耆 赤芍藥 茵陳各二兩 石膏四兩 麥門冬(去心) 豆豉各一兩 甘草(炙)半兩 姜五片,水煎服不拘時。
瓜蒂散 治黃汗以濟前方湯散之功。
瓜蒂二錢 母丁香一錢 黍米四十九粒 赤小豆半錢 上為末,每夜於鼻內搐之,取下黃水,凡用先令病人含水一口。
治女勞疸 茵陳 白朮 茯苓 豬苓 澤瀉 當歸 芍藥 麥門冬 生地黃 甘草 滑石 水煎服。
加味綠礬丸 治黃胖。
(方見積聚門) 諸氣 怒則上、喜則緩、驚則亂、恐則下、勞則耗、悲則急、思則結,皆能緻疾,氣無補法。
亦有當補者。
蘇子降氣湯 治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痰涎壅盛。
蘇子一錢半 厚樸 陳皮 半夏 官桂 前胡各一錢 甘草五分 水二鍾、姜三片煎服。
流氣飲子 治男婦五臟不和,三焦氣壅,心胸痞悶、咽塞不通、腹脅膨脹、嘔吐不食及上氣喘急、咳嗽痰盛、面目浮四肢腫、大便秘結、小便不通。
治憂思太過,陰陽之氣鬱結不散。
壅緻成痰。
又治腳氣腫痛,喘急腹脹,大便不通及氣攻肩背,脅肋走注疼痛。
紫蘇葉 青皮 當歸 芍藥 烏藥 茯苓 桔梗 半夏 川芎 黃耆 枳實各七分 防風 甘草 陳皮 木香 蓮皮 大腹子各五分 水二鍾、姜三片、棗一枚煎一鍾,不拘時溫服。
橘皮一物湯 治諸氣攻刺及感風寒暑濕,初證通用。
凡酒食所傷中脘痞塞煩悶、嘔吐吞酸並用之。
橘皮洗淨新汲水煎服。
壯人氣刺痛 宜枳殼、烏藥;肥白氣虛人刺痛宜參、術加木香。
木香枳朮丸 破滯氣、消飲食、開胃進食。
(方見傷濕門) 蟠蔥散 治男婦脾胃虛冷,氣滯不行,攻刺心腹痛連胸脅,膀胱、小腸疝氣及婦人血氣刺痛。
延胡索 肉桂 乾薑(泡)各二兩 甘草(炙) 縮砂(去皮) 蒼朮(米泔水浸一宿切焙)各半兩 丁皮 檳榔各四兩 蓬朮 茯苓 三稜(煨) 青皮(去穰)各六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
水一盞,蔥白一莖煎七分,空心熱服。
三因七氣湯 治喜、怒、悲、思、憂、恐、驚,氣結成痰涎,狀如破絮。
或如梅核在咽喉間,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情所為也;或中脘痞滿,氣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氣喘急;或因痰飲中阻,嘔逆噁心,並宜服之。
半夏五兩 茯苓四兩 厚樸三兩 紫蘇二兩 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七片,棗一枚煎八分去渣,熱服。
治氣六合湯 治亡血後七情所傷,或婦人產後月信後著氣。
當歸 川芎 芍藥 地黃 木香 檳榔 水煎服。
陰虛氣滯者,去木香、檳榔,加玄參、黃柏、枳殼。
蘇合香丸 治諸氣。
此藥治冷症,痰火喘急,熱症不可服。
沉香 丁香 訶子(煨取肉) 青木香 白朮 香附 砂仁 白豆蔻 枳殼(炒)各二兩 廣木香 蓽撥 烏藥 甘草 茯苓 檀香 陳皮 犀角 硃砂各一兩 麝香三錢 乳香 沒藥各五錢 蘇合油一兩 安息香(用無灰酒熬膏)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彈子大。
重一錢蠟固封。
解五臟結氣 益少陰經血。
用梔子炒將黑,為末,以薑汁入湯同煎服。
清膈丸 治因濕熱氣滯。
黃芩 黃連各五錢(炒) 香附一兩半 蒼朮二兩 上為末,取紅熟瓜蔞去皮,搗糊丸,綠豆大,每服三五十九,溫湯送下。
分心氣飲 治一切氣病。
紫蘇莖葉四兩 羌活 半夏 肉桂 青皮 陳皮 大腹皮 桑白皮 木通 芍藥 甘草 赤茯苓各一兩 姜三片,棗一枚,煎服。
治實熱在內相火上衝有氣滯 知母 黃連 黃柏 黃芩 枳殼 水煎服。
六郁 郁者結聚而不得發越也,諸病久方皆有郁。
越鞠丸 解諸郁。
蒼朮 香附 撫芎 神麯 梔子(炒)各等分 上為末,水丸綠豆大。
每服六七十丸,白湯下。
六感丸 治一切名利失意,抑鬱煩惱,七情所傷,不思飲食,面黃形羸,胸膈諸症,極有神效。
香附米二斤(用瓦器炒令黃色取淨末一斤) 茯神(去皮為末)四兩 上為末,煉蜜丸彈子大。
每服一丸,空心細嚼,白湯或降氣湯下。
(降氣湯方見氣門) 治氣鬱 胸脅痛,脈沉澀者是。
香附(童便浸) 蒼朮(米泔浸) 撫芎 治濕鬱 周身走痛或關節痛,遇陰寒則發,脈沉細者是。
白芷 川芎 蒼朮 茯苓 治痰鬱 動則喘,寸口脈沉滑者是。
海石 香附 南星(薑製) 治熱鬱 瞀悶,小便赤,脈沉數者是。
山梔(炒) 青黛 香附 蒼朮 撫芎 治血鬱 四肢無力能食便紅脈沉者是。
桃仁(去皮) 紅花 青黛(撫芎亦可) 香附 治食鬱 噯酸,腹飽不能食,左寸脈平和,右寸脈沉緊者是。
蒼朮 香附 山楂 針砂(醋炒七次研極細末) 春加芎夏加苦參 秋冬加吳茱萸 上為末,作丸服。
夢遺 有熱則流通者;有用心過度,心不攝腎者;有思欲不遂精色失位者;有欲太過滑洩不禁者。
因夢交而出精者謂之夢遺;不因夢而洩精者謂之精滑,皆相火所動,久則有虛而無寒也。
妙香散 麝香一錢(另研) 人參五分 木香(煨)二錢半 茯苓 茯神 黃耆 遠志(炒)各一兩 桔梗 甘草各五分 辰砂二錢(另研) 山藥(薑汁炙)二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不拘時溫酒調服。
治滑精 藕節一兩 獨活 川續斷各五錢 訶子三錢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
每服十四丸,空心酒下。
黃連清心飲 治心有所慕而作夢遺,此君火既動相火隨之,當治在心。
黃連 生地(酒洗) 當歸身(酒洗) 甘草(炙) 茯神 遠志 酸棗仁 人參 石蓮肉 水煎服。
椿樹根丸 治房勞內傷,氣血兩虛,不能固守,精滑不時或作夢遺。
檀根白皮炒為末,酒糊丸服。
或加青黛、海石、黃柏煎八物湯吞服。
蛤粉丸 治熱則流通並治精滑者。
黃柏 知母 蛤粉 青黛 粥丸服。
小菟絲子丸 治腎氣虛損,目眩耳鳴,四肢倦怠,夜夢遺精。
石蓮肉二兩 菟絲子(酒煮)五兩 白茯苓 山藥二兩(內分一半打糊) 上為末,用山藥糊丸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鹽湯任下。
腳膝無力木瓜湯下。
辰砂既濟丸 治元陽虛憊,精氣不固,夢遺盜汗。
黃耆(鹽水炒) 人參 枸杞 當歸(酒洗) 山藥 鎖陽 敗闆(酥制) 牡蠣(酒浸一宿煅)各二兩 熟地四兩(酒洗) 牛膝(酒洗)一兩半 知母(酒炒)兩半 破故紙(鹽水炒)一兩二錢 黃柏(酒炒)六錢 上為末,白朮半斤,水八碗煎至一半,取渣再換水煎至二碗,成膏和丸,如桐子大,辰砂為衣。
空心鹽湯下七十丸。
金櫻丸 治精滑夢遺及小便後遺瀝。
金櫻子 雞豆實各一兩 白蓮花蕊 龍骨(煅)各半兩 上為末,糊丸桐子大。
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鹽湯下。
金櫻煎 經霜後以竹夾子摘取,於木臼中轉杵去刺,勿損之,掰為二片去其子,以水淘洗過,搗爛入大砂鍋以水煎,不得絕火。
煎約水耗半,取出澄濾過,仍重煎似稀飴。
每服取一匙,空心暖酒一盞調服甚效。
玉環丹 治積氣骨虛,遺精白濁,常服澀精固陽。
龍骨 蓮花蕊 芡實(去殼) 黃柏(鹽酒炒) 石菖蒲 牡蠣(左顧者) 五味子各一兩 上為細末,金櫻子竹刀刮去刺,掰開去子,煎濃汁打糊丸桐子大。
每服五六十丸,鹽湯下。
水陸遇仙丹 芡實粉同金櫻膏相合為丸,如桐子大。
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鹽酒下,量加秋石為引更妙。
威喜丸 治丈夫陽虛,精氣不固,小便白濁,餘淋常流,夢寐多驚,頻頻遺洩;婦人白濁、白帶,盡皆除之。
黃蠟四兩 白茯苓(去皮四兩,切塊,用豬苓一分於器內同煮二十餘沸,取出日曬,不用豬苓) 上以茯苓末溶黃蠟,丸彈子大。
每服一丸,空心細嚼津液嚥下,以小便清為度。
忌米醋。
五味膏 北五味子一斤洗淨,水浸一宿,以手援去核,再用溫水將核水洗去。
取餘味通置砂鍋內,用布濾過,入好冬蜜二斤,炭火慢熬成膏,待數日後,略去火性,每服一二茶匙,空心百湯服。
火候難於適中,先將砂鍋秤定斤兩,然後稱五味汁並蜜,大約煮至二斤四兩為度。
固精丸 治道精夢洩。
蓮蕊八兩 覆盆子 菟絲子(酒煮搗成餅) 破故紙(炒) 山茱萸(去核)各四兩 芡實五百粒 沙苑蒺藜一兩(酒浸) 龍骨二兩(火煅酒淬七次) 為末,蜜丸桐子大。
空心鹽湯下百丸。
金鎖思仙丹(萬見於嗣門) 便濁 主濕熱有痰、有虛,赤屬血,白屬氣。
治胃中濁氣下流為赤白濁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柴胡 升麻 蒼朮 白朮 水鍾半煎八分,空心服。
亦加白芍藥,以此湯下檀柏丸甚效。
胃弱兼用人參,肥白人患此必多痰,亦服之二陳湯加升提之藥,能使大便潤,小便長。
檀柏丸 檀皮 黃柏(炒褐色) 青黛 乾薑(炒微黑) 蛤粉(炒) 滑石 神麯糊丸,虛勞者四物湯下。
萆薢分清飲 治真元不足,下焦虛寒,小便白濁,頻數無度,凝白如油,光彩不定,旋腳澄下凝如膏糊。
益智仁 川萆薢 石菖蒲 烏藥各等分 每服五錢,水煎入鹽一攝,食前服。
又方 此初起半月服之極驗。
川萆薢(去皮) 川黃柏(酒浸) 麥門冬(去心) 菟絲子(酒蒸) 北五味(酒炒) 遠志(去心)各等分 竹葉三片,燈心七莖,大黃少許,水鍾半煎一鍾,空心服。
治白濁 麝香半分,用棗肉研爛成條入莖內,氣通即愈。
珍珠粉丸 治白濁,夢遺精及滑出而不收。
黃柏(新瓦上炒赤) 真蛤粉各一斤 珍珠三兩 一方無珍珠 上為末,水和丸桐子大。
每服百丸,空心溫酒下。
或加檀皮、青黛、滑石等服。
導赤散 治心虛蘊熱、小便赤澀,遂成赤濁。
(方見淋門) 清心蓮子飲 治上盛下虛、心火上炎、口苦煩渴、五心煩熱、小便赤澀或下白濁。
石蓮肉 赤茯苓 人參 黃耆 甘草 黃芩 麥門冬 地骨皮 車前子 水鍾半煎八分,空心服。
半苓丸 治白濁。
神麯 半夏(薑汁製) 豬苓 為丸服。
定志丸和珍珠粉丸 治白濁經年不愈,或時夢遺,形瘦當作心虛治。
遠志(去心) 石菖蒲各二兩 人參 白茯苓各三兩 上為末,蜜丸桐子大,硃砂為衣。
每服七丸加至三十丸,空心米湯下。
又方 炒黃柏一兩、生黃柏一兩、滑石三兩、神麯半兩共為末,滴水丸。
茯菟丸 治思慮太過,心腎虛損,便溺餘瀝,小便白濁,夢寐頻洩。
菟絲子五兩 白茯苓三兩 石蓮肉二兩 上為末,酒糊丸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空心鹽湯下。
治小便白濁出髓條 酸棗仁 白朮 人參 白茯苓 破故紙 益智 大茴香 龍骨 牡蠣 上為末,青鹽酒為丸。
每服三十丸,溫酒下。
一方 治白濁。
炒黑香附為末三錢,用酸梅單取汁拌勻,以溫酒一盞,傾入服之,三二日即愈。
一方 菟絲子一兩,炒黑色淬酒一大碗,去渣熱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