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卷
關燈
小
中
大
腑冷熱不調,下痢膿血,臍腹撮痛,裡急後重,日夜遍數頻並,並皆治之。
(劉郎中傳) 肉豆蔻(麵裹煨,一兩) 罌粟殼(一兩,去兩頭,蜜炙黃) 甘草(炒黃黑色,一兩) 乾生薑(炒黃黑色,一兩) 上為細末。
每服四錢,水兩盞,煎至一盞,通口服,不拘時候,日可三服。
如赤痢多,加甘草一寸煎服。
如白痢多,炒生薑一塊,指大,煎服。
鶴壽丹 治虛冷沉積攻作,瀉痢久不止。
伏火硃砂(三錢) 枯礬(三錢) 粉霜(三錢) 黃丹(飛,三錢) 輕粉(四錢) 硝石(二錢) 上件研勻,用蒸餅半兩和丸,如雞頭大。
每服一兩粒,米飲下,日二服。
靈砂丹 治久積洩瀉,及冷熱不調,下痢赤白,日夕無度。
(劉郎中傳) 巴豆(去皮,二十一個) 硃砂(一錢,別研細) 硇砂(一分,別研細) 黃蠟(三錢) 上先將蠟於銀石器內,重湯煮,置巴豆在內,候巴豆紫色,漉出去十四粒,破者不用,留餘七粒乳細,同硃砂硇砂乳勻,用蠟合成塊。
如要服,旋丸如綠豆大。
每服四粒至六粒,更看虛實加減服之。
洩瀉,米飲下。
白痢,乾薑湯下。
赤痢,甘草湯下。
膿血交雜,乾薑甘草湯下。
臨臥服。
樸附丸 治脾胃虛弱,臟腑洩瀉,不思飲食,肢體倦怠。
(李郎中堯卿傳) 川厚樸(五兩者,皮,銼如骰子大) 附子(三兩,去皮臍,炮,每個切作六片) 生薑(一斤,切作片子) 棗子(一百枚,如小,即加五十個) 用水三大碗同煮,候附子無白心為度,留下棗子,以樸、附二件焙,去生薑不用。
再入: 人參(一兩) 肉豆蔻(一兩) 乾薑(一兩) 訶子(一兩) 上四味同樸、附為末。
用煮下棗去皮核,用肉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米飲吞下,不拘時候。
二氣丹 治暴洩虛滑,手足逆冷,六脈沉浮,陽氣欲絕,並宜服之。
桂心 乾薑(各七錢,炮) 附子(半兩,去皮臍,炮) 硫黃(半兩,研) 肉豆蔻(三錢,煨) 胡椒(二錢半) 上為細末,麵糊丸,如梧桐子大,硃砂為衣。
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吞下。
平胃正氣散 治脾胃氣虛,臟腑洩瀉。
常服建脾暖胃,調氣溫中,祛逐寒邪,闢山嵐瘴氣,進美飲食。
(顏侍郎傳) 蒼朮(米泔浸一宿,薄切焙) 甘草(用鹽炙) 厚樸(銼成片,生薑制一宿取出,和姜炒紫色,以香為度) 陳皮(洗,去瓤) 藿香葉(去梗) 半夏(用百沸湯燙七遍,洗去滑,薄切焙乾為末,用薑汁調作餅子,曬乾再炙焦黃色,用時再打碎微炒) 上等分為粗末。
每服二大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棗三枚,同煎至一盞,去滓,食後服。
水煮木香丸 治一切赤白膿血相雜,裡急後重,或臟腑滑洩,日夜無度,或積寒久冷,臍腹疼痛,不思飲食。
(趙德莊少卿傳) 罌粟殼(二兩四錢,蜜炙) 當歸(一兩六錢,洗去蘆頭) 甘草(八錢,炙) 青皮(八錢,去白) 訶子肉(二錢) 木香(二錢) 上件為細末,煉蜜為丸,一兩半作十丸。
每服一丸,水八分盞,煎至六分,和滓溫服,不拘時候服。
大腹皮丸 調脾胃,順氣,去腸中濕積,遇春夏秘瀉不常或飧洩,裡急後重等疾。
大腹皮(洗銼,四兩) 厚樸(去皮,二兩,薑製) 陳皮(去瓤,二兩) 桔梗(一兩) 附子(生去皮臍,一兩) 葫蘆巴(一兩) 馬藺花(一兩) 訶子(去核秤,一兩) 半夏(一兩,每個切作兩片) 上一處以水五升煮乾,取藥焙,搗為細末。
別用荊三稜二兩搗末,米醋一升半,砂器內慢火熬成糊,約度留少末,和杵,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生薑湯或酒下,空心服。
針頭丸 治一切洩痢、赤痢,甘草湯下。
白痢,烏梅湯下。
水瀉,薑湯下。
熱瀉,井水攙沸湯下。
積瀉,米飲下。
(許堯臣方) 杏仁(去皮尖,燒存性四十九個) 巴豆(去殼,燒存性四十九個) 縮砂仁(燒存性四十九個) 烏梅(四十九個,去核,微燒) 百草霜(研,半兩) 上為細末,用久年養酒蠟熔開,搜前藥作一塊。
臨用,旋丸綠豆大,每三五丸,小兒一二丸,以前湯使下。
大蓽撥丸 治虛寒瀉痢,腸鳴腹痛,形體羸瘦,全不思食,氣力困乏。
蓽撥 胡椒 附子(炮,去皮臍) 白石脂 龍骨(各一兩) 桂(去粗皮,一兩半) 乾薑 縮砂仁 訶子(煨,去核) 白朮(各三分) 當歸(半兩) 厚樸(去粗皮,薑製一兩半)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溫米飲下,食前服。
婦人 白芷暖宮丸 治經候不調,或下赤暗色,或淡赤色,身體羸弱,氣力疲乏,不思飲食,腰背脅肋牽連小腹,常作疼痛,及治帶下等疾。
白芷(四兩) 當歸(一兩) 良薑(一兩) 附子(一兩,炮去皮卻秤) 乾薑(一兩半,炮) 川芎(一兩) 白芍藥(一兩半) 上為細末,酒與薑汁各一半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四十丸,空心,紫蘇葉煎湯下。
經濟丹 治婦人血氣不足,榮衛俱虛,心氣不寧,夜臥驚怖,夢寐不祥,心虛自汗,乏力倦怠,飲食減少,咳嗽痰實。
常服補養心血,安神定志。
令人血壯氣實,極有神效。
(太府柳寺丞傳) 白茯苓(一兩) 白茯神(一兩) 白芍藥(一兩) 遠志(一兩,去心) 乳香(半兩,別研) 當歸(一兩,酒浸一宿,焙乾秤) 酸棗仁(半兩,去殼炒) 人參(一兩,去須) 沒藥(一兩,研) 硃砂(半兩別研。
又方或令添真石菖蒲一兩,隻用棗肉丸亦得) 上十味為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棗湯下,人參湯亦得,食後服。
烏梅地黃丸 治婦人虛勞,氣血不足。
生乾地黃(四兩) 熟乾地黃(四兩) 烏梅(去仁取肉,四兩) 赤芍藥(一兩) 川當歸(半兩) 川芎(半兩) 上各焙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四十丸,空心,食前,溫酒下,或作大丸嚼亦好。
清肺湯 治婦人肺熱,生風面痹。
川當歸(一分,去蘆頭秤) 川芎(一分,銼) 生地黃(一分,洗切) 赤芍藥(一分,銼) 防風(一分,去蘆頭) 黃耆(一分,去根銼) 荊芥穗(一分,切) 甘草(半兩,炙銼) 上為細末。
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通口服,食後,日二服。
陽起石丸 治婦人血海久積,虛冷,不成妊娠,臍腹冷痛,崩中帶下。
陽起石(火煅細研,二兩) 乾薑(二兩,炮) 白朮(三兩) 熟乾地黃(一兩,洗焙) 吳茱萸(三分,湯浸洗七遍,焙乾,微炒) 牛膝(三兩,去須酒浸焙) 上為細末,煉蜜合成劑,搗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溫酒,空心,及晚食前。
附子湯 治婦人諸虛。
補血海,祛風調經,進食壯氣。
附子(一兩,炮,去皮臍) 桂心(三分,不見火) 熟地黃(三分,洗焙) 牡丹皮(三分) 當歸(一兩,洗焙) 川芎(一兩) 艾葉(半兩,炒) 上為粗末。
每服三大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煎八分,去滓,通口服之。
黑神散 治橫生難產。
(此南陽公主方) 百草霜 香白芷(各等分) 上研勻。
每服二錢,釅醋茶腳許,童子小便用半盞調開藥,次入溫酒半盞調下。
須是扶起產婦,正坐服之。
如未,再進一服,良久便正生。
又催生方 上用蓖麻七粒,去皮,於乳缽以順手研細,塗足心,有驗,急洗去藥。
左轉研四十九匝。
粉刺方 治面?。
上用杏仁末和雞子白敷之,一宿即落。
或塗之過一宿,次日泔洗之。
積德丹 治婦人一切病,服之令人有子。
熟乾地黃(四兩,洗焙) 牡丹皮(二兩,去骨) 官桂(一兩二錢,去粗皮,不見火)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溫酒或米飲,空心,食前,日可三服。
益陰丹 治婦人百病,及胎前產後諸疾並治之,功不盡述。
(許堯臣方) 卷柏(洗去泥土並根,二兩) 當歸(三兩,去須) 牡丹皮(三兩) 白芍藥 陳皮 乾薑 肉桂(不見火) 白朮 白茯苓 香白芷 延胡索 茴香(炒。
各三兩) 黑豆糯米(各二茶盞,與延胡索、茴香豆、米四味同炒令熟) 百草霜(二兩,別研令細)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兩分作十丸。
每服一丸,以溫酒化下,食前,空心時服之。
伏龍肝散 治婦人崩下五色,日漸瘦弱,腹中冷痛。
(石大夫方) 赤石脂 川芎 人參 禹餘糧(火醋淬火內令酥,細研) 當歸(洗去須) 白朮 烏賊魚骨(細研) 柏葉(焙) 伏龍肝 甘草(炙) 阿膠(蚌粉炒) 地黃(洗去土,酒浸一宿,焙) 白芍藥 附子(炮裂,去皮臍) 牛角?(酥炙焦) 上等分同為細末。
每服三錢,溫酒或米飲調下,不拘時候。
艾煎丹 治女人諸虛不足,氣血衰耗,長育勞傷,水期不勻,頭目昏重,四肢困弱,赤白帶下,臍腹冷痛,氣上搶心,精神恍惚,夜夢顛倒,或久不成孕,毛髮枯槁。
凡血海之疾悉治。
(葉知縣方) 白艾(四兩,用藥以糯米粉打糊搜濕,用猛火焙乾脆,急搗為細末) 白芍藥(二兩) 赤芍藥(二兩) 九蒸熟乾地黃(二兩) 生乾地黃(一兩) 赤石脂(一兩,炒) 禹餘糧(一兩,燒紅醋淬五遍) 阿膠(一兩,麩炒) 白茯苓(一兩) 紫石英(二兩) 澤蘭(一兩,去枝梗) 乾薑(半兩,炮) 人參(一兩) 伏龍肝(一兩,炒) 肉蓯蓉(二兩,酒浸一宿,切焙乾) 牡蠣(一兩,大火煅紅) 上十六味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或米飲吞下,日三服。
大溫經丸 治女人衝任經虛,腰腹冷痛,經候不勻,或斷或多,面色萎黃,肌體瘦弱,或帶下赤白,久不成妊。
(自強傳) 吳茱萸(一兩,沸湯浸兩次焙) 當歸(半兩去須尾,隻用中間獨莖) 大芎(半兩) 白芍藥(半兩) 人參(半兩,去須) 牡丹皮 肉桂(一分,去皮) 阿膠(半兩,蚌粉炒) 熟乾地黃(二兩,洗焙) 白茯苓(一兩) 蒲黃(一分,微炒,隻用白芷亦佳) 艾葉(一兩,用醋滴炒赤色) 南琥珀(二分,如血色者佳) 附子(七錢一隻,炮,去皮臍,淨半兩) 硃砂(一分,別研入末) 上十五味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米飲下,四十粒,空心,食前,日三服。
大忌生冷動氣之物。
聚寶丹 治室女經寒,血脈不調,所下過多,日漸瘦弱,面無顏色,不能進食,並宜服之。
當歸(洗,去須) 木香(不見火。
二味各半兩,為細末) 琥珀(一分,別研入) 乳香(二錢,別研入) 沒藥(二錢,別研入) 麝香(半錢,別研入) 辰砂(一分,別研入) 上件藥和勻,用熱湯和丸,如雞頭大。
每服一粒,用酒磨化,空心,臨睡服。
補血艾煎丸 補虛羸,益血氣,治衝任虛損,月水不調,臍腹?痛,腰腿沉重,四肢倦怠,百節痠疼,心怯恍惚,憂恚不樂,面少光澤,飲食無味。
除下藏風冷,治帶下三十六種疾。
崩中漏下五色,子宮久冷無子,及數墮胎,或因產後勞損,衝任血氣,虛羸肌瘦,嗜臥,寒熱咳嗽,天陰手骨節冷痛。
久服補暖元臟,潤澤肌膚,長髮去?,除頭風令人有□。
每服五十丸,空心,食前溫酒下。
鹿茸(半兩,去毛酥炙) 附子(一兩,炮裂,不去皮) 芍藥(四錢) 蓯蓉(一分,酒浸一宿,焙) 真阿膠(半兩,蚌粉炒焦) 澤蘭葉(半兩,炒) 桂(去粗皮,四錢,不見火) 川芎(半兩) 厚樸(去粗皮,薑汁製,半兩) 藁本(半兩) 黑豆(半錢,炒熟) 防風(一分) 熟乾地黃(半兩,酒浸) 當歸(半兩去須,酒浸一宿) 白朮(四錢) 柏子仁(四錢) 乾山藥(半兩) 甘草(半兩,炙) 香白芷(半兩) 乾薑(一分,炮) 五味子(四錢,去枝梗) 茯苓(一分) 細辛(去葉土,一分) 卷柏(去根,一分) 川椒(一分,炒黑色) 人參(一分) 杜仲(去皮一分,炒,去絲) 牛膝(一分,酒浸一宿,焙) 蛇床子(一分) 續斷(一分) 艾葉(炒,一分,去梗) 蕪荑仁(一分) 紫石英(三分) 赤石脂(半兩) 硬石膏(半兩,煅紅去火毒) 禹餘糧(半兩,醋淬五七次,令酥脆) 上件同搗羅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溫酒吞下,炒姜酒亦妙,空心,食前服之。
沉香養血丸 治女人衝任久虛,風冷乘於子宮,不作孕或成孕多緻損墮,月事或不調勻,臍腹疼痛,或時漏下赤白,淋瀝不斷,肌膚黃瘦,一切血氣不調疾,神驗。
(石大夫方) 白朮 川芎 當歸(焙乾) 川續斷 熟乾地黃(焙乾) 白乾薑(炮) 香白芷(以上各一兩) 大葉真艾 沉香(半兩銼碎) 上用搗羅為細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
食前,空心,酒或米飲下,日二服。
此即永無損娠之患,神應。
產後汗方 上如虛出汗,用防風不以多少,麩炒赤色,碾為細末,煎豬皮湯調下。
如傷風汗別有藥。
產後瀉方 上酸米醋炒香附子,碾為細末,米飲調下。
治婦人面生瘡 上用白膠香一小塊,火上燒煙燻之妙。
養榮湯 治男子婦人榮經不足,肌瘦倦怠,咳嗽發熱,皮肉枯悴,口苦舌乾,不思飲食。
黃耆(二兩,蜜炙) 川芎(一兩半) 當歸(二兩) 甘草(一兩半,炙) 白芍藥(二兩) 白茯苓(二兩) 桂(一兩) 人參(二兩) 熟地黃(一兩一分) 五味子(二兩,如婦人服,去五味子,加牡丹皮二兩) 上為粗末。
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棗子一枚,同煎至八分,去滓,通口食前服。
當歸丸 治婦人氣血虛損,冷勞敗血,攻注手足痛疼,上焦虛熱,口苦舌乾,虛汗兼脾胃不和,飲食無味。
人參(切焙) 白茯苓(切焙) 藁本(洗切焙乾) 川芎(切焙) 當歸(洗切焙秤) 牡丹皮(洗幹秤) 白芍藥(切焙) 白朮(切焙) 肉桂(去皮不見火) 白蘞(切焙) 甘草(切焙) 藿香(洗曬乾,不見火) 白芷(切焙秤) 延胡索(炮。
以上各半兩) 乾薑(半兩) 沒藥(別研) 赤石脂(別研。
二味各四錢重)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食前,溫酒下。
人參銼散 去熱解勞,調順經水,滋養新血,藥性中和,退熱無大寒極冷之劑,(蔡郎中傳) 黃耆(三分) 黃芩 熟地黃(洗秤) 白朮 赤茯苓(去皮) 赤芍藥 麥門冬(去心秤。
以上七味各一分) 柴胡(去苗半兩) 人參(去蘆) 知母 當歸(去蘆) 甘草(炙。
以上四味各三錢半) 上並生銼如麻豆大,焙乾入瓷器中收,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竹葉燈心三寸長,各七莖,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日三服,至病退即勿服。
詵詵丸 治婦人子宮久冷,胎孕不成,累有所損,或多漏下,皆由子藏虛弱,風冷乘之。
常服養血無病,補一切祛弱。
治生產過多,令人虛損,或蓄血瘀閉,作妊不成,服此永無帶下之病,常使新血自安,子藏堅勞,須是志心服食。
忌生冷、陳藏、海味、脯臘、瓜姜等物,及戒殺生,如蟹蛤之類,皆不可食。
如全家不殺生,其驗尤速。
周士言自異人見傳,如都水魯榮伯禦史,孫君孚少監,韓緻之皆獲其效也。
服此藥得效後須廣傳布,異人所說如是。
(劉郎中傳於王雲澤) 當歸(大者,洗淨去須,用酒浸一宿,焙,一兩) 熟乾地黃(淨洗焙,二兩) 川芎(大者,一兩) 牡丹皮(一兩,去心) 赤芍藥(一兩) 桂(去皮,不見火,一兩) 金釵石斛(去根,一兩) 川白姜(一兩,炮) 上為細末,用醋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至四十丸,用醋湯下,溫酒更妙。
空心,晚食前,日可二服。
歐陽慶長方加延胡索、澤蘭葉各一兩尤妙。
當歸鹿茸丸 治婦人衝任經虛,月水不勻過多,血崩不止,赤白帶下,面色萎黃,腰腹冷痛,日漸羸瘦。
鹿茸(酒炙去毛,一兩) 禹餘糧(火煅醋淬七次,一兩) 艾葉(醋炒,半兩) 續斷(一兩半) 亦石脂(七錢半) 當歸(洗去土焙,一兩) 熟地黃(洗淨焙,一兩) 附子(一個,炮去皮臍) 沒藥(二錢半,研) 血竭(二錢半,研,無亦得) 上為細末,用酒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四十丸,醋湯溫酒下,空心,晚食前,日可二服。
四聖散 治婦人赤白帶下,久不愈,臍腹撮痛,日漸瘦弱。
蛇床子(用象鬥子滿量之,二味共秤半兩,燒灰) 酸石榴皮(乾者,半兩) 良薑(半兩,燒存性) 人參末(半兩) 上為細末。
每服二錢,用熱酒調下,空心,食前,日可三服。
婦人催生丹(劉郎中傳) 淩霄花(去萼) 夜明砂 滑石(研) 上等分為細末,用臘月兔腦髓並臘水合和為丸,如雞頭大,陰乾。
每服一丸。
臨產時面向正東,用新汲水吞下,立地服,隨男左女右,手握下藥來是驗。
如是難產,即用水化開一丸,用剪刀股或用剪子股攪七轉,面東服即產。
(劉郎中傳) 肉豆蔻(麵裹煨,一兩) 罌粟殼(一兩,去兩頭,蜜炙黃) 甘草(炒黃黑色,一兩) 乾生薑(炒黃黑色,一兩) 上為細末。
每服四錢,水兩盞,煎至一盞,通口服,不拘時候,日可三服。
如赤痢多,加甘草一寸煎服。
如白痢多,炒生薑一塊,指大,煎服。
鶴壽丹 治虛冷沉積攻作,瀉痢久不止。
伏火硃砂(三錢) 枯礬(三錢) 粉霜(三錢) 黃丹(飛,三錢) 輕粉(四錢) 硝石(二錢) 上件研勻,用蒸餅半兩和丸,如雞頭大。
每服一兩粒,米飲下,日二服。
靈砂丹 治久積洩瀉,及冷熱不調,下痢赤白,日夕無度。
(劉郎中傳) 巴豆(去皮,二十一個) 硃砂(一錢,別研細) 硇砂(一分,別研細) 黃蠟(三錢) 上先將蠟於銀石器內,重湯煮,置巴豆在內,候巴豆紫色,漉出去十四粒,破者不用,留餘七粒乳細,同硃砂硇砂乳勻,用蠟合成塊。
如要服,旋丸如綠豆大。
每服四粒至六粒,更看虛實加減服之。
洩瀉,米飲下。
白痢,乾薑湯下。
赤痢,甘草湯下。
膿血交雜,乾薑甘草湯下。
臨臥服。
樸附丸 治脾胃虛弱,臟腑洩瀉,不思飲食,肢體倦怠。
(李郎中堯卿傳) 川厚樸(五兩者,皮,銼如骰子大) 附子(三兩,去皮臍,炮,每個切作六片) 生薑(一斤,切作片子) 棗子(一百枚,如小,即加五十個) 用水三大碗同煮,候附子無白心為度,留下棗子,以樸、附二件焙,去生薑不用。
再入: 人參(一兩) 肉豆蔻(一兩) 乾薑(一兩) 訶子(一兩) 上四味同樸、附為末。
用煮下棗去皮核,用肉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米飲吞下,不拘時候。
二氣丹 治暴洩虛滑,手足逆冷,六脈沉浮,陽氣欲絕,並宜服之。
桂心 乾薑(各七錢,炮) 附子(半兩,去皮臍,炮) 硫黃(半兩,研) 肉豆蔻(三錢,煨) 胡椒(二錢半) 上為細末,麵糊丸,如梧桐子大,硃砂為衣。
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吞下。
平胃正氣散 治脾胃氣虛,臟腑洩瀉。
常服建脾暖胃,調氣溫中,祛逐寒邪,闢山嵐瘴氣,進美飲食。
(顏侍郎傳) 蒼朮(米泔浸一宿,薄切焙) 甘草(用鹽炙) 厚樸(銼成片,生薑制一宿取出,和姜炒紫色,以香為度) 陳皮(洗,去瓤) 藿香葉(去梗) 半夏(用百沸湯燙七遍,洗去滑,薄切焙乾為末,用薑汁調作餅子,曬乾再炙焦黃色,用時再打碎微炒) 上等分為粗末。
每服二大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棗三枚,同煎至一盞,去滓,食後服。
水煮木香丸 治一切赤白膿血相雜,裡急後重,或臟腑滑洩,日夜無度,或積寒久冷,臍腹疼痛,不思飲食。
(趙德莊少卿傳) 罌粟殼(二兩四錢,蜜炙) 當歸(一兩六錢,洗去蘆頭) 甘草(八錢,炙) 青皮(八錢,去白) 訶子肉(二錢) 木香(二錢) 上件為細末,煉蜜為丸,一兩半作十丸。
每服一丸,水八分盞,煎至六分,和滓溫服,不拘時候服。
大腹皮丸 調脾胃,順氣,去腸中濕積,遇春夏秘瀉不常或飧洩,裡急後重等疾。
大腹皮(洗銼,四兩) 厚樸(去皮,二兩,薑製) 陳皮(去瓤,二兩) 桔梗(一兩) 附子(生去皮臍,一兩) 葫蘆巴(一兩) 馬藺花(一兩) 訶子(去核秤,一兩) 半夏(一兩,每個切作兩片) 上一處以水五升煮乾,取藥焙,搗為細末。
別用荊三稜二兩搗末,米醋一升半,砂器內慢火熬成糊,約度留少末,和杵,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生薑湯或酒下,空心服。
針頭丸 治一切洩痢、赤痢,甘草湯下。
白痢,烏梅湯下。
水瀉,薑湯下。
熱瀉,井水攙沸湯下。
積瀉,米飲下。
(許堯臣方) 杏仁(去皮尖,燒存性四十九個) 巴豆(去殼,燒存性四十九個) 縮砂仁(燒存性四十九個) 烏梅(四十九個,去核,微燒) 百草霜(研,半兩) 上為細末,用久年養酒蠟熔開,搜前藥作一塊。
臨用,旋丸綠豆大,每三五丸,小兒一二丸,以前湯使下。
大蓽撥丸 治虛寒瀉痢,腸鳴腹痛,形體羸瘦,全不思食,氣力困乏。
蓽撥 胡椒 附子(炮,去皮臍) 白石脂 龍骨(各一兩) 桂(去粗皮,一兩半) 乾薑 縮砂仁 訶子(煨,去核) 白朮(各三分) 當歸(半兩) 厚樸(去粗皮,薑製一兩半)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溫米飲下,食前服。
婦人 白芷暖宮丸 治經候不調,或下赤暗色,或淡赤色,身體羸弱,氣力疲乏,不思飲食,腰背脅肋牽連小腹,常作疼痛,及治帶下等疾。
白芷(四兩) 當歸(一兩) 良薑(一兩) 附子(一兩,炮去皮卻秤) 乾薑(一兩半,炮) 川芎(一兩) 白芍藥(一兩半) 上為細末,酒與薑汁各一半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四十丸,空心,紫蘇葉煎湯下。
經濟丹 治婦人血氣不足,榮衛俱虛,心氣不寧,夜臥驚怖,夢寐不祥,心虛自汗,乏力倦怠,飲食減少,咳嗽痰實。
常服補養心血,安神定志。
令人血壯氣實,極有神效。
(太府柳寺丞傳) 白茯苓(一兩) 白茯神(一兩) 白芍藥(一兩) 遠志(一兩,去心) 乳香(半兩,別研) 當歸(一兩,酒浸一宿,焙乾秤) 酸棗仁(半兩,去殼炒) 人參(一兩,去須) 沒藥(一兩,研) 硃砂(半兩別研。
又方或令添真石菖蒲一兩,隻用棗肉丸亦得) 上十味為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棗湯下,人參湯亦得,食後服。
烏梅地黃丸 治婦人虛勞,氣血不足。
生乾地黃(四兩) 熟乾地黃(四兩) 烏梅(去仁取肉,四兩) 赤芍藥(一兩) 川當歸(半兩) 川芎(半兩) 上各焙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四十丸,空心,食前,溫酒下,或作大丸嚼亦好。
清肺湯 治婦人肺熱,生風面痹。
川當歸(一分,去蘆頭秤) 川芎(一分,銼) 生地黃(一分,洗切) 赤芍藥(一分,銼) 防風(一分,去蘆頭) 黃耆(一分,去根銼) 荊芥穗(一分,切) 甘草(半兩,炙銼) 上為細末。
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通口服,食後,日二服。
陽起石丸 治婦人血海久積,虛冷,不成妊娠,臍腹冷痛,崩中帶下。
陽起石(火煅細研,二兩) 乾薑(二兩,炮) 白朮(三兩) 熟乾地黃(一兩,洗焙) 吳茱萸(三分,湯浸洗七遍,焙乾,微炒) 牛膝(三兩,去須酒浸焙) 上為細末,煉蜜合成劑,搗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溫酒,空心,及晚食前。
附子湯 治婦人諸虛。
補血海,祛風調經,進食壯氣。
附子(一兩,炮,去皮臍) 桂心(三分,不見火) 熟地黃(三分,洗焙) 牡丹皮(三分) 當歸(一兩,洗焙) 川芎(一兩) 艾葉(半兩,炒) 上為粗末。
每服三大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煎八分,去滓,通口服之。
黑神散 治橫生難產。
(此南陽公主方) 百草霜 香白芷(各等分) 上研勻。
每服二錢,釅醋茶腳許,童子小便用半盞調開藥,次入溫酒半盞調下。
須是扶起產婦,正坐服之。
如未,再進一服,良久便正生。
又催生方 上用蓖麻七粒,去皮,於乳缽以順手研細,塗足心,有驗,急洗去藥。
左轉研四十九匝。
粉刺方 治面?。
上用杏仁末和雞子白敷之,一宿即落。
或塗之過一宿,次日泔洗之。
積德丹 治婦人一切病,服之令人有子。
熟乾地黃(四兩,洗焙) 牡丹皮(二兩,去骨) 官桂(一兩二錢,去粗皮,不見火)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溫酒或米飲,空心,食前,日可三服。
益陰丹 治婦人百病,及胎前產後諸疾並治之,功不盡述。
(許堯臣方) 卷柏(洗去泥土並根,二兩) 當歸(三兩,去須) 牡丹皮(三兩) 白芍藥 陳皮 乾薑 肉桂(不見火) 白朮 白茯苓 香白芷 延胡索 茴香(炒。
各三兩) 黑豆糯米(各二茶盞,與延胡索、茴香豆、米四味同炒令熟) 百草霜(二兩,別研令細)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兩分作十丸。
每服一丸,以溫酒化下,食前,空心時服之。
伏龍肝散 治婦人崩下五色,日漸瘦弱,腹中冷痛。
(石大夫方) 赤石脂 川芎 人參 禹餘糧(火醋淬火內令酥,細研) 當歸(洗去須) 白朮 烏賊魚骨(細研) 柏葉(焙) 伏龍肝 甘草(炙) 阿膠(蚌粉炒) 地黃(洗去土,酒浸一宿,焙) 白芍藥 附子(炮裂,去皮臍) 牛角?(酥炙焦) 上等分同為細末。
每服三錢,溫酒或米飲調下,不拘時候。
艾煎丹 治女人諸虛不足,氣血衰耗,長育勞傷,水期不勻,頭目昏重,四肢困弱,赤白帶下,臍腹冷痛,氣上搶心,精神恍惚,夜夢顛倒,或久不成孕,毛髮枯槁。
凡血海之疾悉治。
(葉知縣方) 白艾(四兩,用藥以糯米粉打糊搜濕,用猛火焙乾脆,急搗為細末) 白芍藥(二兩) 赤芍藥(二兩) 九蒸熟乾地黃(二兩) 生乾地黃(一兩) 赤石脂(一兩,炒) 禹餘糧(一兩,燒紅醋淬五遍) 阿膠(一兩,麩炒) 白茯苓(一兩) 紫石英(二兩) 澤蘭(一兩,去枝梗) 乾薑(半兩,炮) 人參(一兩) 伏龍肝(一兩,炒) 肉蓯蓉(二兩,酒浸一宿,切焙乾) 牡蠣(一兩,大火煅紅) 上十六味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或米飲吞下,日三服。
大溫經丸 治女人衝任經虛,腰腹冷痛,經候不勻,或斷或多,面色萎黃,肌體瘦弱,或帶下赤白,久不成妊。
(自強傳) 吳茱萸(一兩,沸湯浸兩次焙) 當歸(半兩去須尾,隻用中間獨莖) 大芎(半兩) 白芍藥(半兩) 人參(半兩,去須) 牡丹皮 肉桂(一分,去皮) 阿膠(半兩,蚌粉炒) 熟乾地黃(二兩,洗焙) 白茯苓(一兩) 蒲黃(一分,微炒,隻用白芷亦佳) 艾葉(一兩,用醋滴炒赤色) 南琥珀(二分,如血色者佳) 附子(七錢一隻,炮,去皮臍,淨半兩) 硃砂(一分,別研入末) 上十五味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米飲下,四十粒,空心,食前,日三服。
大忌生冷動氣之物。
聚寶丹 治室女經寒,血脈不調,所下過多,日漸瘦弱,面無顏色,不能進食,並宜服之。
當歸(洗,去須) 木香(不見火。
二味各半兩,為細末) 琥珀(一分,別研入) 乳香(二錢,別研入) 沒藥(二錢,別研入) 麝香(半錢,別研入) 辰砂(一分,別研入) 上件藥和勻,用熱湯和丸,如雞頭大。
每服一粒,用酒磨化,空心,臨睡服。
補血艾煎丸 補虛羸,益血氣,治衝任虛損,月水不調,臍腹?痛,腰腿沉重,四肢倦怠,百節痠疼,心怯恍惚,憂恚不樂,面少光澤,飲食無味。
除下藏風冷,治帶下三十六種疾。
崩中漏下五色,子宮久冷無子,及數墮胎,或因產後勞損,衝任血氣,虛羸肌瘦,嗜臥,寒熱咳嗽,天陰手骨節冷痛。
久服補暖元臟,潤澤肌膚,長髮去?,除頭風令人有□。
每服五十丸,空心,食前溫酒下。
鹿茸(半兩,去毛酥炙) 附子(一兩,炮裂,不去皮) 芍藥(四錢) 蓯蓉(一分,酒浸一宿,焙) 真阿膠(半兩,蚌粉炒焦) 澤蘭葉(半兩,炒) 桂(去粗皮,四錢,不見火) 川芎(半兩) 厚樸(去粗皮,薑汁製,半兩) 藁本(半兩) 黑豆(半錢,炒熟) 防風(一分) 熟乾地黃(半兩,酒浸) 當歸(半兩去須,酒浸一宿) 白朮(四錢) 柏子仁(四錢) 乾山藥(半兩) 甘草(半兩,炙) 香白芷(半兩) 乾薑(一分,炮) 五味子(四錢,去枝梗) 茯苓(一分) 細辛(去葉土,一分) 卷柏(去根,一分) 川椒(一分,炒黑色) 人參(一分) 杜仲(去皮一分,炒,去絲) 牛膝(一分,酒浸一宿,焙) 蛇床子(一分) 續斷(一分) 艾葉(炒,一分,去梗) 蕪荑仁(一分) 紫石英(三分) 赤石脂(半兩) 硬石膏(半兩,煅紅去火毒) 禹餘糧(半兩,醋淬五七次,令酥脆) 上件同搗羅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溫酒吞下,炒姜酒亦妙,空心,食前服之。
沉香養血丸 治女人衝任久虛,風冷乘於子宮,不作孕或成孕多緻損墮,月事或不調勻,臍腹疼痛,或時漏下赤白,淋瀝不斷,肌膚黃瘦,一切血氣不調疾,神驗。
(石大夫方) 白朮 川芎 當歸(焙乾) 川續斷 熟乾地黃(焙乾) 白乾薑(炮) 香白芷(以上各一兩) 大葉真艾 沉香(半兩銼碎) 上用搗羅為細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
食前,空心,酒或米飲下,日二服。
此即永無損娠之患,神應。
產後汗方 上如虛出汗,用防風不以多少,麩炒赤色,碾為細末,煎豬皮湯調下。
如傷風汗別有藥。
產後瀉方 上酸米醋炒香附子,碾為細末,米飲調下。
治婦人面生瘡 上用白膠香一小塊,火上燒煙燻之妙。
養榮湯 治男子婦人榮經不足,肌瘦倦怠,咳嗽發熱,皮肉枯悴,口苦舌乾,不思飲食。
黃耆(二兩,蜜炙) 川芎(一兩半) 當歸(二兩) 甘草(一兩半,炙) 白芍藥(二兩) 白茯苓(二兩) 桂(一兩) 人參(二兩) 熟地黃(一兩一分) 五味子(二兩,如婦人服,去五味子,加牡丹皮二兩) 上為粗末。
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棗子一枚,同煎至八分,去滓,通口食前服。
當歸丸 治婦人氣血虛損,冷勞敗血,攻注手足痛疼,上焦虛熱,口苦舌乾,虛汗兼脾胃不和,飲食無味。
人參(切焙) 白茯苓(切焙) 藁本(洗切焙乾) 川芎(切焙) 當歸(洗切焙秤) 牡丹皮(洗幹秤) 白芍藥(切焙) 白朮(切焙) 肉桂(去皮不見火) 白蘞(切焙) 甘草(切焙) 藿香(洗曬乾,不見火) 白芷(切焙秤) 延胡索(炮。
以上各半兩) 乾薑(半兩) 沒藥(別研) 赤石脂(別研。
二味各四錢重)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食前,溫酒下。
人參銼散 去熱解勞,調順經水,滋養新血,藥性中和,退熱無大寒極冷之劑,(蔡郎中傳) 黃耆(三分) 黃芩 熟地黃(洗秤) 白朮 赤茯苓(去皮) 赤芍藥 麥門冬(去心秤。
以上七味各一分) 柴胡(去苗半兩) 人參(去蘆) 知母 當歸(去蘆) 甘草(炙。
以上四味各三錢半) 上並生銼如麻豆大,焙乾入瓷器中收,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竹葉燈心三寸長,各七莖,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日三服,至病退即勿服。
詵詵丸 治婦人子宮久冷,胎孕不成,累有所損,或多漏下,皆由子藏虛弱,風冷乘之。
常服養血無病,補一切祛弱。
治生產過多,令人虛損,或蓄血瘀閉,作妊不成,服此永無帶下之病,常使新血自安,子藏堅勞,須是志心服食。
忌生冷、陳藏、海味、脯臘、瓜姜等物,及戒殺生,如蟹蛤之類,皆不可食。
如全家不殺生,其驗尤速。
周士言自異人見傳,如都水魯榮伯禦史,孫君孚少監,韓緻之皆獲其效也。
服此藥得效後須廣傳布,異人所說如是。
(劉郎中傳於王雲澤) 當歸(大者,洗淨去須,用酒浸一宿,焙,一兩) 熟乾地黃(淨洗焙,二兩) 川芎(大者,一兩) 牡丹皮(一兩,去心) 赤芍藥(一兩) 桂(去皮,不見火,一兩) 金釵石斛(去根,一兩) 川白姜(一兩,炮) 上為細末,用醋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至四十丸,用醋湯下,溫酒更妙。
空心,晚食前,日可二服。
歐陽慶長方加延胡索、澤蘭葉各一兩尤妙。
當歸鹿茸丸 治婦人衝任經虛,月水不勻過多,血崩不止,赤白帶下,面色萎黃,腰腹冷痛,日漸羸瘦。
鹿茸(酒炙去毛,一兩) 禹餘糧(火煅醋淬七次,一兩) 艾葉(醋炒,半兩) 續斷(一兩半) 亦石脂(七錢半) 當歸(洗去土焙,一兩) 熟地黃(洗淨焙,一兩) 附子(一個,炮去皮臍) 沒藥(二錢半,研) 血竭(二錢半,研,無亦得) 上為細末,用酒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四十丸,醋湯溫酒下,空心,晚食前,日可二服。
四聖散 治婦人赤白帶下,久不愈,臍腹撮痛,日漸瘦弱。
蛇床子(用象鬥子滿量之,二味共秤半兩,燒灰) 酸石榴皮(乾者,半兩) 良薑(半兩,燒存性) 人參末(半兩) 上為細末。
每服二錢,用熱酒調下,空心,食前,日可三服。
婦人催生丹(劉郎中傳) 淩霄花(去萼) 夜明砂 滑石(研) 上等分為細末,用臘月兔腦髓並臘水合和為丸,如雞頭大,陰乾。
每服一丸。
臨產時面向正東,用新汲水吞下,立地服,隨男左女右,手握下藥來是驗。
如是難產,即用水化開一丸,用剪刀股或用剪子股攪七轉,面東服即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