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

關燈
小兒方 雞冠散 治小兒瘡子出後卻黑陷不快。

     上以雄雞二隻,先令鬥數合,隔開,割取冠上血五七點,入麝香少許調酒服之。

     白帛散 治小兒霍亂,吐瀉,胃虛不食,生胃醒脾。

    (江諫議方) 白豆蔻仁(一兩) 藿香(半兩) 生乾地黃(一兩) 丁香(一兩) 肉豆蔻(一兩) 人參(半兩) 乾葛(一兩) 訶子皮(一兩) 上為末。

    每服半錢至一錢,水一合至半盞,剪絹錢三片,煎三兩沸,溫服,食前,忌生冷果子。

     醒脾散 小兒生胃氣,去風醒脾。

    (江諫議方) 川升麻(一兩) 白扁豆(微炒,一兩) 知母(一兩) 白茯苓(一兩) 山藥(一兩) 人參(半兩) 上末之。

    每半錢至一錢,水一合至半盞,生薑一片,同煎三五沸,溫服,不拘時候。

     溫驚辰砂膏 治一切小兒驚風及陰陽癇。

    (江諫議方) 乳香末(一兩) 赤腳蜈蚣(一條) 白附子(半兩) 硃砂(一分) 全蠍(半兩) 生腦(五十文) 麝香(五十文) 神麯(一分) 鴉兒(兩個,去皮尖,乃草烏頭至小者,如此大) 躑躅花(一分,淨揀) 上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硃砂為衣,薄荷湯磨化一丸,更量小大加減服之,忌生冷。

     調中散 補虛調氣,止洩定嘔,生胃氣。

    (江諫議方) 木香 訶子皮 白茯苓 白朮 人參 藿香 上等分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於林檎三小片,煎三四沸。

    通口服,量小兒大小加減,一錢或半錢服之,忌黏膩之食。

     銀白散 治因吐洩後脾困欲生風,(江諫議方) 白扁豆(百粒炒) 甘草(二錢炙) 白茯苓(半兩) 殭蠶(直者二七個,去嘴炒) 白朮(半兩,炒) 人參(半兩) 山藥(二錢) 白附子(三個) 糯米(半合,炒) 上為末。

    每服半錢至一錢,水一合至半盞,薑棗煎三兩沸,稍熱服,不拘時候,忌當風奶乳。

     薄荷散 治夾驚傷寒,胃風及瘡疹欲出,則連服此立效。

    (江諫議方) 幹薄荷葉(一兩) 白殭蠶(洗去嘴,一兩,炒) 麻黃(去節,半兩) 甘草(炙,半兩) 白附子(炮,半兩) 羌活(半兩) 蠍(一分,炒) 天竺黃(一錢半) 上為末。

    每一字至半錢,水一合至半盞,煎三四沸,溫服,不拘時候服,忌炙煿煎炒香物。

     治小兒虛汗盜汗方 治小兒虛汗盜汗驚汗。

    (江諫議方) 上以草龍膽洗淨為末,蜜丸如綠豆大。

    每十丸至二十丸,日午臨臥,麥門冬熟水下。

     石家天麻防風丸 治小兒驚風身熱,睡臥不寧啼哭。

    常服鎮心安神,化風利膈墜痰。

     天麻(半兩) 人參(半兩) 防風(半兩) 全蠍(一分,去毒生用) 甘草(半兩,炙) 白殭蠶(一分,炒去絲。

    以上同為末) 硃砂(一錢半,研) 雄黃(二錢,研) 牛黃(一錢,研) 麝香(一錢,研。

    以上同研與前藥同拌勻) 上煉蜜丸如皂子大。

    每服一粒,人參湯或薄荷湯化下。

     丁香和胃膏 治小兒胃虛,嘔吐不止,胸膈痞塞。

     丁香 人參 藿香葉 枇杷葉(塗薑汁炙,去毛) 肉豆蔻(麵裹煨) 白茯苓 甘草(炙。

    以上各半兩) 水銀 硫黃(各半兩同研勻,入無油鐵銚內,以微火慢慢炒,令熔,不住手攪成沙子,別研) 上為末攪勻,煉蜜為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煎生薑棗湯化下,空心,食前,日三服。

     消疳丸 治小兒疳百藥不療。

    (汪淑人方) 大麥糵(炒) 神麯(炒) 蕪荑(炒) 黃連(去須) 上等分為末,以豶豬膽蒸熟,取汁和宿蒸餅研如薄糊。

    然後入藥拌勻,丸如麻子大。

    量兒大小加減,空心,米飲下二十粒,臨時增減,小兒無時,日三五服。

     小兒肥白丸 治疳極妙。

    (汪淑人方) 川楝子去核取肉淨者四兩,乾薑二兩,同為末,煉蜜丸如麻子大。

    每日空心十粒二十粒,臨時增減服之,米飲下。

     小兒人參白朮丸 治小兒脾虛吐瀉,不思飲食。

    (李宗丞方) 當歸(去蘆洗,二錢半) 白朮(二錢半) 人參(二錢半) 川芎(二錢) 木香(一錢) 真橘皮(去白,二錢)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小雞頭大,乳食前溫粟米飲化下一二丸,治吐瀉極妙。

     蘆薈丸 治小兒嘔吐,及五疳八痢,身體瘦劣,頭髮焦乾,疳氣腹脹,小便白濁,寒熱往來,飲水無度,臟腑冷滑,乳食不化,蛔蟲自出。

    亦名六神丹。

    (郎中幹革方) 木香 丁香 訶子(煨,去核) 肉豆蔻(水調麵裹炮熟,去面。

    以上各用二錢) 上件為細末,再用使君子末、蘆薈各二錢,蘆薈別研,共一處為細末和勻。

    棗肉為丸,如麻子大。

    每服五七丸或十丸,飯下,不拘時候。

     觀音散 補虛調氣,進乳食,止洩,和胃益脾。

     人參(一錢) 白茯苓(一錢半) 甘草(炙赤,一錢) 白扁豆(一錢,略炒) 木香(一錢,炮) 神麯(二錢,炒) 上為細末,嬰兒一字,二三歲半錢,四五歲一錢,用水一藥注或半銀盞,生薑半片,煎十數沸服,食前。

     白朮散 治小兒身上微熱,或渴或瀉。

    (周提幹方) 人參(一分) 白朮(一分) 白茯苓(一分) 藿香葉(半分) 甘草(一分) 乾葛(一分) 上為粗末。

    每服一大錢,用水八分盞,煎至四分盞,溫服,食前。

    或瀉則入薑棗煎。

    小兒身多熱便是疳,或口臭涎多,則以田螺殼火燒留性,碾為極細末,入麝香與擦開,俟涎出,即以水漱口,吞亦不妨,兼服金箔鎮心丸。

     保生丹 治小兒急慢驚風,其效如神。

    (趙少卿宜人方) 天南星(炮) 白附子(炮) 硃砂(研) 麝香(別研。

    以上各半兩) 蛇黃(四個,辰地上煅鐵色者,用楮葉研自然汁塗,卻以火煅金赤色,用生甘草水灑出火毒,研令極細) 上件修事了。

    用端午日三家粽子尖為丸,如梧桐子大,用淡竹瀝磨下一丸,此方神聖不可慢易,一粒可救一人。

    兼能治丈夫婦人一切風疾,薄荷酒下二丸。

     至聖保命丹 治小兒胎驚內吊,腹肚堅硬,夜啼發熱,及急慢驚風惡候,目睛上視,手足抽掣,角弓反張,忽然倒地,不省人事。

    但是驚風悉皆治之。

    (趙少卿宜人方) 全蠍(十四個,用頭尾全者,青色為佳,炒) 硃砂(二錢,光明有牆壁者佳,研) 麝香(半錢,研) 防風(去蘆,一錢) 金箔(十片,臨時入研令勻) 天麻 白殭蠶 新羅白附子(二錢,炮) 天南星(一錢,炮) 蟬殼(二錢,洗去土焙) 上為細末,用粳米飯丸如此大,硃砂為衣。

    初生兒每服半丸,乳汁化下,用歲一丸,薄荷湯下亦得,三五歲有急候者,隻用兩丸為一服,五歲至十歲常服一丸。

    此藥性不冷,大鎮心壓驚悸,安魂魄,去驚邪神效。

    世之名醫多固妙藥,或未得此方,請合一料,方知治療如神。

    人家有小兒者,自合之,庶不為銀粉所誤,先冷脾胃,即別緻生病也。

     五疳丸 治小兒五疳八痢,肌體羸瘦,毛髮焦枯。

     使君子(去皮略炒,秤鬥兩) 蝦螞(燒存性,秤三錢) 胡黃連(略炒秤三錢) 五加皮(略炙秤半兩) 人參(去蘆頭秤半兩) 陳橘皮(陽浸去白,焙乾秤二錢) 上件同為細末,淡麵糊和丸,如麻子大。

    每服斟量丸數服之,不拘時候。

    (王醫師方) 世室丸 治驚悸,安睡去風。

    此方治小兒風熱作驚最妙。

    (張維宋方) 人參(半兩,焙) 防風(半兩,焙) 硃砂(半兩,細研) 白茯苓(一分) 龍齒(一分) 馬牙硝(一分,細研) 紫河車(一分,用黑豆煮軟,切作片子焙) 甘草(一分,炙) 上為細末,後入硃砂和勻煉蜜丸,如雞頭大。

    以金箔十片為衣,每一丸,薄荷湯化下。

     牛蒡散 治小兒陰腫。

     牛蒡子 黃芩 川椒(併為細末) 上等分,取蔥白自然汁調,塗腫處。

     肥兒丸 治小兒消積化疳蟲。

    (許堯臣方) 皂角(十莖,不蛀,好者,打碎) 巴豆肉(三十粒) 上用河水煮一日夜,去皂角,巴豆肉爛研,用爛飯丸,如黍米大。

    每服二三丸,飯飲下。

     馬兜鈴丹 治小兒肺壅咳嗽,大便不利。

    如大便利,不須服此。

     馬兜鈴(一兩) 紫蘇子(一兩,炒) 人參(一兩) 木香(半兩) 款冬花(半兩。

    以上為細末) 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細研) 上件拌勻,煉蜜丸如黍米大。

    每服二十丸,煎生薑湯下。

     龍骨散(於郎中方) 夫小兒盜汗者,為睡臥而自汗出也。

    小兒陰陽之氣軟弱,腠理易開,若將養過溫,困於睡臥,陰陽氣交,津液發洩而自出汗。

    治小兒夜常有盜汗黃瘦。

     白龍骨(半兩) 牡蠣粉(半兩) 黃耆(去蘆頭) 人參(半兩) 麻黃根(半兩) 熟乾地黃(半兩) 甘草(炙赤,半兩) 麥門冬(去心,一兩) 上件粗為散。

    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小兒消食丸 常服溫胃補脾,和氣消食。

     厚樸(洗去皮,一兩六錢,生薑半兩切,同搗爛,焙乾炒) 青橘皮(洗焙秤,一兩二錢) 人參(一錢半) 木香(一錢半) 白麵(八錢,炒) 附子(一枚,炮去皮臍) 上同搗羅為細末,水浸蒸餅和丸,如黍米大,風吹乾。

    每服五十丸,不拘時候,米飲下。

     蟬殼散 治小兒夜啼。

     蟬退(十四個) 硃砂(等分) 上同為細末。

    每服一字,男兒揩上齒齦,女兒揩下齒齦。

     治疳肥瘡 治小兒頭上疳肥瘡、禿瘡等方。

     豆豉(一合,炒焦黑) 白礬(半兩燒) 膩粉(一錢) 上研極細,其瘡先淨剃去發,用小便一盆子,燒秤錘令赤,淬入小便中,乘熱洗瘡,去瘡上皮,更洗,待血出無妨。

    又以帛子拭乾,生油調塗,隻一服立差。

     小兒當歸丸 治小兒脾胃不和,嘔吐洩瀉,腹痛膨脹或身熱。

     當歸(二錢半) 人參(二錢半) 川芎(二錢) 木香(一錢) 白朮(二錢半) 真橘皮(去白,二錢) 上件為細末,蜜丸小雞頭大,乳食前溫粟米飲化下一二丸,日可三服。

     五靈脂丹 小兒疳藥。

    張氏方,因嗽成疳,常服尤佳,名五靈脂丹。

     五靈脂(半兩) 蟾頭(一個,塗酢炙微黃) 蟬殼(半兩,炒) 款冬花(半兩。

    以上為細末) 青黛(一分,研) 雄黃(一分,研) 上糯米飯丸,如黍米大。

    每服十粒,煎人參湯下,量兒加減服。

     沉香黃耆散 小兒盜汗,沉香黃耆散。

     沉香(銼,半兩) 綿黃耆(蜜炙銼,半兩) 參(去蘆,半兩) 當歸(洗焙,半兩) 赤芍藥(半兩) 木香(二錢半) 桂心(二錢半) 上為細末。

    每服一大錢,水一小盞,姜二片,棗二個,同煎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瘡疹如孛泡方 治大人小兒大瘡疹如孛泡已破者。

     石以黑黃牛糞燒成灰,用瓦盞合在地上研為末,貼在瘡上,並無癍痕。

     補脾丸 治小兒脾虛臟冷,大便青色,腹痛啼哭。

     人參(二錢微炒) 茯苓(一錢微炒) 白朮(一錢微炒) 丁香(一下四粒,懷幹) 肉豆蔻(一個,炮) 川白姜(一錢,炮) 黃連(一錢半,去須) 甘草(一?炙) 上為細末,倉米飯丸,如黍米大。

    每服五十至七十粒,米飲下。

     治眉上生瘡方 治小兒眉上生瘡。

     上以地龍糞二兩,飯二兩,飯須才揭開甑,就上面取者,和地龍糞細炭火燒令煙出,細研。

    如瘡幹,用漿水調敷,瘡濕則乾摻之。

     香橘丸 治疳瘦,可思粥食,洩瀉不常。

     使君子(去殼秤,一兩肉,麵裹煨,黃熟為度,取出細銼,再焙乾用) 訶子(半兩,去核秤,半生半熟) 神麯(炒,半兩) 麥糵(半兩,炒) 厚樸(半兩,去粗皮,薑汁製,炙香為度) 甘草(炙赤色,半兩) 陳橘皮(去白用,一分) 木香(炮,一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櫻桃大,米飲化下。

     小兒牛黃丸 小兒牛黃丸治言語謇澀,痰盛頭昏,神不清爽。

    每服十丸,生薑湯下,食後服之。

     天南星(半兩,微炮) 白附子(半兩,微炒) 蠍梢(一分,去毒炒) 硃砂(半兩,研) 牛黃(一錢,研) 麝香(半錢,研) 上為細末,薑汁和丸,如梧桐子大,硃砂為衣,如前服。

     小兒清肺湯 治感風寒,咳嗽不止。

     人參 茯苓 貝母(炒黃色) 桔梗(去蘆,米泔浸一宿,焙) 甘草(炙) 杏仁(湯泡,去皮尖) 半夏(湯泡七次) 上七味等分為細末。

    每服一錢,用水一銀盞,入薄荷同煎至七分,去滓,通口,不拘時候並進三服,取效,加生薑三片,煎服尤妙。

     大黃湯 治初生小兒洗胎瘡,(明州黃郎中方) 洗藥 大黃 川芎 樸硝 當歸(以上等分,?咀,煎湯服之) 又傳敷藥密陀僧散,治小兒胎瘡。

     密陀僧 黃連 黃皮 黃丹 石膏(以上等分事持淨為末,和勻敷之) 生犀人參散 治小兒胃氣虛弱及虛熱潮作。

    (張郎中傳) 人參(二兩) 北桔梗(三兩) 乾葛(三兩) 白茯苓(三兩) 犀角(一兩半,鎊) 白朮(半兩) 甘草(半兩,炙黃色) 上為末。

    每服二錢,水一小盞,棗一個,煎七分。

    如洩,入燈心七莖煎。

    如傷寒,用淡竹葉七片溫服,日二三服。

     脪驥丸 治筋骨弱不能行,生氣血。

    (張維宋傳) 熟地黃(洗淨焙乾,秤半兩) 白芍藥(半兩,銼焙) 虎脛骨(醋分炙黃色,秤半兩) 白殭蠶(洗淨秤一分,炒黃色) 黃耆(一分,蜜水浸炙) 當歸(洗淨去尾,焙乾秤一分) 白茯苓(去皮秤三錢,不見火,日乾) 桂(去粗皮,取肉秤一分,懷幹) 川芎(一分,銼焙) 上件九味搗羅細末,煉蜜丸,綠豆大。

    每服二十丸,米飲吞下,日三四服。

     沉香消疳丸 治嬰孩小兒疳極羸瘦,沉香消疳丸。

     初生男兒胎衣(一具,洗淨,麝香酒煮熟,爛研如泥) 秦艽(一分,洗淨俟幹秤,炮過) 沉香(一分) 木香(一錢半,炮) 黃耆(一分,蜜水浸炙) 胡黃連(半兩) 白朮(一分) 麥門冬(去心,一分) 白芍藥(半兩) 生乾地黃(半兩) 人參(半兩) 白茯苓(半兩) 蘆薈(一兩) 肉豆蔻(一分,麵裹煨熟) 麝香(一錢,研和) 上件為細末,用前膏搜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三十丸,米飲吞下,日二三服。

     人參膏 治小兒脾胃虛或因吐瀉後乘虛伏驚,或乳食化遲,胸膈不利,吐涎食久而不除,多變風證,捶頭齧齒,手足不遂,項強目斜,有時上瞟或發搐搦,咽喉涎鳴,睡中自驚,進退往來。

    人參膏。

     羌活(一兩) 天麻(一兩) 川芎(一兩) 人參(一兩) 白朮(一兩) 乾蠍(一兩,頭尾全者,炒令香熟) 白殭蠶(一兩,直者,炒令香熟) 蟬蛻(一兩) 藿香葉(一兩) 天南星(一兩,炮) 白附子(一兩,炮) 上同搗羅為細末,後入真麝香一兩,研細秤,與諸藥弄和勻,煉蜜為膏,入杵臼搗五百下作劑,看孩兒大小與服,煎金銀荊芥湯,食前化下。

     硃砂丸 治風壅驚熱,生涎咽喉不利,呀呷做聲,或吐乳食涎嗽,睡中自驚,頰赤上視。

     半夏(湯洗十次,去臍中赤皮秤,二錢) 天南星(白潤光透者,炮,二錢) 白附子(一錢,炮) 蠍梢(半錢,炒。

    以上四味搗為細末) 硃砂(二錢,研) 乳香(研細秤,一錢半) 上一處研令勻細,用生薑自然汁煮糊丸如麻子大,陰乾。

    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煎金銀湯下,乳食後服。

    孩兒大即加丸數,若氣虛弱孩兒亦可服,有熱者用金銀薄荷湯下。

     半夏丸 和脾胃,定吐逆,化涎止嗽。

    治洩瀉青白,退驚消解時疾,進食。

     天南星(二兩,炮) 半夏(湯洗七遍,一兩) 白茯苓(一兩) 藿香葉(一分) 白朮(半兩) 上為末,麵糊丸如麻子大。

    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熟水下,乳食後服。

     人參保肺丸 治小兒肺胃受風寒咳嗽,呀呷嘔吐。

    (石仲虛方) 丁香(一錢) 半夏(洗,三錢) 款冬花(一錢) 木香(一錢) 五味子(一錢半) 藿香(一錢) 陳橘皮(一錢半) 細辛(一錢) 肉豆蔻(一錢) 桂(一錢半) 上同搗羅為細末,水浸蒸餅和丸,如黍米大,吹乾收。

    每服五十丸,食後,米飲下。

     加減四君子湯 治小兒吐瀉不止。

    可進乳食,常服調胃進食。

     人參(一兩,焙) 白朮(一兩,焙) 白茯苓(一兩,焙) 甘草(半分,去皮) 黃耆(半分,去蘆) 白扁豆(半分,蒸熟焙乾) 藿香葉(半分) 上為細末。

    每服一錢,入鹽點服,或用水七分盞煎至五分,溫服亦得。

     治小兒眉癬 上用好皮紙於奶汁內浸,曬乾,復浸,如是三次,燒作灰,生油、膩粉調塗之,妙不可言。

     麥煎散 凡小兒憎寒壯熱,涎嗽面赤,引飲之證。

     麻黃(半兩,去節焙) 人參(一分,焙) 地骨皮(一分,後大焙光以日曬) 石膏(煅過秤,半兩) 葶藶子(淘洗去沙石,候乾秤半兩,隔紙炒) 知母(一分,焙) 杏仁(一錢半,去皮尖秤) 甘草(四錢,炙) 赤芍藥(一分,焙) 貝母(去心秤一分,焙) 滑石(細研,一分) 上各事持了秤為末。

    每服一錢或半錢,煎小麥湯調下。

     賺氣丸 治小兒腹脹如鼓,氣急滿悶神效。

     蘿蔔子(半兩,用巴豆肉一分拍破同炒黑色,去巴豆不用,隻用蘿蔔子) 木香(一分) 上為細末,用蒸餅為丸,如麻子大。

    每服五丸至七丸,橘皮湯下,食後,日三服。

     藿香散 治小兒嘔吐不定,脾虛生風,喘急發搐。

     藿香葉(一分) 白附子(炮,一分) 上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