蔔法詳考卷二

關燈
龜策傳【司馬索隐曰:龜策傳有錄無書,褚少孫之所補也】 太史公曰:自古聖王将建國受命,興動事業,何嘗不寶蔔筮以助善。

    唐虞以上不可記矣,自三代之興,各據正祥,塗山之兆從而夏啟世,飛燕之蔔順故殷興,百谷之筮吉故周王。

    王者決定諸疑,參以蔔筮,斷以蓍龜,不易之道也。

    蠻夷氐羌,雖無君臣之序,亦有決疑之蔔,或以金石,或以草木,國不同俗,然皆可以戰伐攻擊,推兵求勝,各信其神,以知來事【今之西羌聞有以羊肋骨蔔者,與龜蔔相似,皆其遺制也】。

     略聞夏殷欲蔔者,乃取蓍龜,已則棄去之,以為龜藏則不靈,蓍久則不神。

    至周室之蔔官,常寶藏蓍龜,又其小大先後各有所尚,要其歸等耳。

    或以為聖王遭事無不定,決疑無不見,其設稽神求問之道者,以為後世衰微,愚不師智,人各自安化,分為百室,道散而無垠,故推歸之至微,要潔于精神也。

    或以為昆蟲之所長,聖人不能與争其處,吉兇别然否,多中于人。

     至高祖時,因秦太蔔官,天下始定,兵革未息,及孝惠享國日少,呂後女主,孝文、孝景因襲掌故,未遑講試,雖父子疇官,世世相傳,其精微深妙,多所遺失。

    至今上即位,博聞藝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學,通一技之士,鹹得自效,絕倫超奇者為右,無所阿私。

    數年之間,太蔔大集,會上欲擊匈奴,西攘大宛,南收百越,蔔筮至預見表象,先圖其利,及猛将推鋒執節,獲勝于彼,而蓍龜時日亦有力于此,上尤加意賞賜,至或數千萬,如邱子明之屬,富溢貴寵,傾于朝廷。

    至以蔔筮射左道巫蠱,時或頗中,素有眦睚不快,因公行誅,恣意所傷,以破族滅門者,不可勝數。

    百僚蕩恐,皆曰:龜策能言,後事覺奸窮【煦按:此當是“究”字之訛】,亦誅三族。

    夫摓策定數【徐廣曰:摓音逢,一作逹。

    ○索隐曰:摓謂兩手執蓍分而扐之,故雲摓策。

    煦按:摓即捧字也】,灼龜觀兆,變化無窮,是以擇賢而用占焉,可謂聖人重事者乎? 周公蔔三龜而武王有瘳,纣為暴虐而元龜不占,晉文将定襄王之位,蔔得黃帝之兆【左傳曰:遇黃帝戰于阪泉之兆】,卒受彤弓之命,獻公貪骊姬之色,而兆有口象,其禍竟流五世,楚靈将背周室,蔔而龜逆【左傳曰:靈王蔔曰:餘尚得天下不吉,投龜訽天而呼曰:是區區者而不予畀餘,必自取之。

    索隐曰:訽必侯切】,終被幹溪之敗,兆應信誠于内,而時人明察見之于外,可不謂兩合者哉? 君子謂夫輕蔔筮無神明者,悖逆人道,信祯祥者,鬼神不得其正,故書建稽疑,五謀而蔔筮居其二,五占從其多,明有而不專之道也。

    餘至江南,觀其行事,問其長老,雲:龜千歲乃遊蓮葉之上,蓍百莖共一根,又其所生,獸無虎狼,草無毒螫,江旁家人常畜龜,飲食之,以為能導引緻氣,有益于助衰養老,豈不信哉? 太史公多聞,時去古未遠,宜其得實,乃猶為此疑信之之語,俾龜不傳者,蓋有由焉。

    一則春秋戰國之君,悉好争鬥,必于取勝,當時縱橫遊說之士之邪說,陰中時君,必欲自遂其私,若主龜蓍,将蔔筮吉則為,不吉則不為,此周秦之時勢然也。

    一則因高祖、呂氏、孝惠、文景因襲掌故,不知龜蓍為重,失于考求,緻令精微深妙,多所遺失。

    一因漢武博求太蔔,大集之後,發巫蠱之事,鹹以為龜能言,又當漢武誅夷太重,百僚傷恐懼,龜筮言其事,乃遂不傳,此固漢武時然也。

    然今之知有龜蔔,猶賴太史公《龜策》一傳耳。

     褚先生【名少孫】補傳節略曰:臣以通經術受業博士,治春秋,以高第為郎,幸得宿衛,出入宮殿中十有餘年,竊好太史公傳。

    太史公之傳曰:三王不同龜,四夷各異蔔,然各以決吉兇,略窺其要,故作《龜策列傳》。

    臣往來長安中,求《龜策列傳》不能得,故之太蔔官,聞掌故、文學長老、習事者,寫取龜策蔔事,編于下方。

     聞古五帝三王,發動舉事,必先決蓍龜。

    傳曰【索隐曰:此傳即太蔔所得古龜之說也】:下有伏靈,上有菟絲,上有搗蓍【索隐曰:搗音逐逐反,搗蓍即叢蓍,搗古稠字】,下有神龜。

    所謂伏靈者,在菟絲之下,狀似飛鳥之形,新雨已天,清靜無風,以夜捎菟絲去之,即以篝燭此地【徐廣曰:篝,籠也,蓋然火而籠罩其上也,音溝】,燭之火滅,即記其處,以新布四丈環置之,明即掘取之,入四尺至七尺得矣,過七尺不可得。

    伏靈者,千歲松根也,食之不死。

    聞蓍生滿百莖者,其下必有神龜守之,其上常有青雲覆之。

    傳曰:天下和平,王道得而蓍莖長丈,其叢生滿百莖。

    方今世取蓍者,不能中古法度,不能得滿百莖長丈者,取八十莖以上,蓍長八尺即難得也。

    人民好用卦者,取滿六十莖以上,長滿六尺者即可用矣。

     記曰:能得名龜者,财物歸之家,必大富至千萬。

    一曰北鬥龜,二曰南辰龜,三曰五星龜,四曰八風龜,五曰二十八宿龜,六曰日月龜,七曰九洲龜,八曰玉龜,凡八名龜,龜圖各有文在腹下,文雲雲者,此某之龜也,略記其大指,不寫其圖,取此龜不必滿尺二寸,民人得長七八寸可寶矣。

    今夫珠玉寶器,雖有所深藏,必見其光,必出其神明,其此之謂乎?故玉出于山而木潤,淵生珠而岸不枯者【徐廣曰:一無“不”字,許氏說淮南以為滋潤鐘于明珠,緻令岸枯也】,潤澤之所加也。

    明月之珠出于江海,藏于蚌中,蚗蠪伏之【徐廣曰:許氏說淮南雲蚗蠪龍屬也,音決。

    ○索隐曰:蚗當為蛟,蠪音龍,注音決誤也】,王者得之,長有天下,四夷賓服,能得百莖蓍,并得其下龜,以蔔者,百言百當,足以決吉兇,神龜出于江水中,廬江郡常歲時貢生龜長尺二寸者二十枚,輸太蔔官,因以吉日剔取其腹下甲,龜千歲乃滿尺二寸,王者發軍行将,必鑽龜廟堂之上,以決吉兇,今高廟中有龜室,藏内以為神寶。

    傳曰:取前足臑骨,穿佩之【徐廣曰:臑音乃毛切,臑臂。

    ○索隐曰:臑音乃高切,一音乃導切】,取龜置室西北隅,懸之以入深山大林中,不惑。

    臣為郎時,見萬畢石朱方傳曰:有神龜在江南嘉林中【索隐曰:按萬畢術中,有石朱方,方中說嘉林中,故雲傳曰】,嘉林者,獸無虎狼,鳥無鸱枭,草無毒螫,野火不及,斧斤不至,是為嘉林,龜在其中,常巢于芳蓮之上,左脅書,又曰:甲子重光【徐廣曰:子一作于】,得我者,匹夫為人君,有土正【徐廣曰:正,長也,為有土之官長】,諸侯得我為帝王,求之于白蛇蟠杅【徐廣曰:一孤切】林中者,齋戒以待,譺然【索隐曰:按林名曰白蛇蟠杅林,龜藏其中,杅音烏,謂白蛇常蟠杅此林中也,譺音嶷,言求龜者齋戒以待,恒譺然也】,狀如有人來告之,因以醮酒,佗發【徐廣曰:佗一作被。

    ○索隐曰:佗音徒我切,謂被發也】,求之三宿而得,由是觀之,豈不偉哉?故龜可不敬欤?南方老人用龜支床足,行二十餘歲,老人死,移床,龜尚生不死,龜能行氣導引。

    問者曰:龜至神若此,然太蔔官得龜,何為辄殺取其甲乎?近世江上人有得名龜,畜置之家,因大富,與人議欲遣去,人教殺之,勿遣,遣之破人家,龜見夢曰:送我水中,無殺吾也,其家終殺之,殺之後,身死家不利,人民與君王者異道,人民得名龜,其狀類不宜殺也,以往古故事言之,古明王聖主,皆殺而用之,宋元王時,得龜,亦殺而用之,謹連其事于左方,令好事者觀擇其中焉。

     宋元王二年:江使神龜使于河,至于泉陽,漁者豫且舉網得而囚之【且子餘切】,置之籠中。

    夜半,龜見夢于宋元王曰:我為江使于河,而幕網當吾路,泉陽豫且得我,我不能去,身在患中,莫可告語,王有仁德義,故來告訴【以上禦、暮韻通用】。

    元王惕然而悟,乃召博士衛平而問之曰:今寡人夢見一丈夫,延頸而長頭,衣元繡之衣,而乘辎車,來見夢于寡人曰:我為江使于河,而幕網當吾路,泉陽豫且得我,我不能去,身在患中,莫可告語,王有仁德義,故來告訴,是何物也?衛平乃援式而起【徐廣曰:式音敕】,仰天而視月之光,觀鬥所指,定日處,鄉規矩為輔副,以權衡四維已定,八卦相望,視其吉兇,介蟲先見【衡寒剛切,陽韻。

    煦按:此亦一術也,而後世無知之者,何也?】,乃對元王曰:今昔壬子【索隐曰:今昔猶昨夜也,以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