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關燈
 用皂角。

    炙、研,蜜丸。

    每服一丸。

    若系風痰,同半夏煎服。

     腎氣上衝,脅痛喘急。

     用小茴香研末。

    酒調服。

     老人氣喘。

     用萊菔子蜜丸服。

    若痰盛,同皂角燒研末,蜜丸服。

     痰喘。

     海浮石、滑石、甜杏仁、薄荷各淨末四錢。

    每服二錢,百部煎湯下。

     痰喘氣急。

     梨。

    剜空,納小黑豆令滿,留蓋合系,糠火煨熟,搗作餅。

    每日食,效。

     又方:瓜蔞二個,明礬一棗大。

    同燒存性,研末。

    熟蘿蔔蘸食。

     痰喘難臥。

     半夏二錢(炙),甘草、皂角(炙黃)各錢半,生薑一錢。

    水煎服。

     風寒喘急,用麻黃;風濕喘逆,用羌活;散寒利肺,用紫蘇、橘皮;氣喘痰壅,用款冬花煎服。

     因奔馳勞瘁,驟飲冷水成喘者。

     用竹葉三斤,橘皮三兩。

    水一鬥,煮取三升,去滓,三日服畢,愈。

     腹脹喘滿。

     山豆根。

    為末。

    一錢,滾湯調服。

     喘促浮腫,小便淋漓。

     杏仁二兩(去皮尖)。

    熬研,和米煮粥。

    空心吃二合。

     小兒齁喘。

    活鯽七個。

    器盛,兒自便尿養之,待紅煨熟。

     積年哮喘體實者。

     用蘿蔔子一合。

    研碎。

    水煎服,效。

     年深哮喘。

     雞子。

    略敲損,浸尿缸中三四日,煮食。

     哮喘氣急。

     白果三十二個。

    杵碎。

    米泔煎湯飲。

     火鬱喘咳。

     用知母、杏仁煎服。

     虛寒喘嗽。

     用胡桃、生薑嚼服。

     喘嗽。

    用殭蠶、細茶(為末)等分。

    臨臥調服。

     痰喘咳嗽。

     白蜆殼多年陳者。

    燒存性,為極細末。

    米飲調服一錢,日三服。

     久嗽痰喘。

     蘿蔔子(炒)、杏仁(去皮尖,炒)等分。

    蒸餅,丸麻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

     老人上氣喘急,嗽不能臥。

     生薑汁五兩,黑砂糖四兩。

    水煎二十沸,時服半匙,漸漸咽之。

     小兒喘咳,發熱,自汗,吐紅,脈虛無力。

     人參、天花粉等分。

    每服半錢,蜜調下。

     小兒痰喘,咳嗽膈熱,久不瘥。

     瓜蔞實一枚(去子)。

    為末,寒食麵和作餅,炙黃研末。

    溫水化下一錢,日三服。

     噦惡噫氣門 噯氣。

     旋覆花三錢,蘇葉三分。

    煎湯,呷。

     噁心苔白不渴者,寒也,橘皮,或生薑,煎湯服。

    口苦或燥者,火也,黃連,煎飲。

     諸氣呃噫。

     橘皮二兩(去白)。

    水一升,煎五合,頓服。

    或加枳殼。

     溫病發噦,因飲水多者。

     枇杷葉(去毛,炙),香茅根各半斤。

    水四升,煎二升,飲。

     噦逆不止。

     石蓮肉六枚(炒赤黃色)。

    研末。

    冷熱水各半盞和服。

     呃噫不止。

     川椒四兩。

    炒、研,麵糊丸,梧子大。

    每服十丸,酢湯下,效。

     嘔噦不止,厥逆者。

     蘆根三斤。

    切,水煮濃汁,頻飲,二升效。

    或加童便。

     心痞嘔噦,心下痞堅。

     生薑八兩(水三升,煮一升),鬥夏五合(水五升,煮一升)。

    取汁,同煮一升半,分再服。

     噫不下食。

     崖蜜。

    含,微微嚥下。

     噫吐。

     酸漿漿水煎頭垢豆許,服一杯效。

     久患咳噫。

     生薑汁半合,蜜一匙。

    煎,溫呷三服,效。

     茶積成病,痞、噯、噎。

     花椒、芝麻等分。

    為末,蒸餅為丸,桐子大。

    每服十丸,茶下。

     呃逆門 呃逆。

     蘆根煮濃汁飲,或以枇杷葉濃煎飲。

     又方:橘皮、竹茹等分。

    煎服。

     咳逆上氣。

     杏仁。

    炒、研,蜜丸。

    含咽。

     呃逆不止。

     荔枝七個。

    連皮燒灰,為末。

     又方:刀豆子。

    燒灰。

    並白湯調服,效。

     呃逆欲死。

     半夏五錢,生薑二錢半。

    水煎服。

     嘔吐門 嘔逆。

     竹瀝。

    拌米煮爛飯服下。

     吐逆。

     半夏三錢,糯米一錢。

    生薑一片,紅棗三枚。

    煎服。

     肺胃氣逆作嘔。

     川連三四分,蘇葉二三分。

    煎服。

     火證嘔吐。

     蘇葉一分,黃連二分。

    徐呷下。

     氣症嘔吐。

     蘿蔔、蜜餞。

    細嚼咽。

     虛症嘔吐。

     乾紅蓮子。

    細嚼咽。

     虛逆嘔吐。

     好醬油。

    開水調服。

     胃寒嘔吐。

     大黑棗七個(去核)。

    入丁香煮爛、去丁香,將棗連湯空心服七服。

     中酒嘔逆。

     赤小豆。

    煮汁徐服。

     濕熱證嘔惡不止。

     川連三分,蘇葉二分。

    煎湯呷。

     飲食輒吐。

     頓服生熟湯三升即止。

     見食即嘔,或食罷即嘔。

     初起者易治,痰在胃口也。

    生薑二兩(打碎),陳皮五六錢(切碎)。

    泡湯一碗,慢慢逐口吃下,自安。

    甚者,竹瀝、薑汁和勻,逐匙挑在舌上嚥下,若咽急,井藥吐出矣。

     怒哭傷肝,嘔青綠水。

     韭汁,入薑汁少許。

    和服。

     上氣嘔吐。

     芥子。

    蜜丸。

    寅時井華水空心服如梧子大七丸,及以酒浸服。

     嘔吐不止。

     陳梅醬煎濃湯。

    有火,加竹茹;有寒,加豆蔻,或砂仁,或煨姜。

    如無梅醬,以烏梅代之。

     嘔逆不止。

     真火酒一杯,新汲井水一杯。

    和服,妙。

     嘔噦不止,厥逆。

     蘆根。

    煎濃汁頻飲。

     暴得吐逆不下食。

     生滑石末二錢。

    溫水服,壓以細面半盞。

     嘔吐陽厥卒死者。

     飲新汲水三升。

     乾嘔。

     酒浸馬原一宿,取汁服。

     乾嘔厥逆。

     頻嚼生薑,嘔家聖藥也。

     吐酸。

     黑山梔三錢。

    煎濃汁,入生薑汁少許,和服。

     又方:黃連六分,吳茱萸一分。

    煎湯飲。

     口吐清水。

     幹蘄艾。

    煎湯啜。

     吐血門 吐血。

     晚桑葉。

    焙,研末。

    茶服三錢。

     又方:瓜子一味。

    濃煎常服。

     又方:海螵蛸末二錢。

    米飲下。

     又方:紅皮蓮子。

    同豬肚煮極爛,但不可放鹽,每日五更恣啖。

     又方:糯米,蓮子心。

    研末,墨汁丸梧子大。

    童便下。

     又方:藕節、荷蒂各七枚。

    為末。

    米飲下二錢,日二服。

    亦可煎飲。

     又方:白茅根。

    煎湯飲。

     吐血,偶吐一二口,或不時吐之。

     側柏葉。

    濃煎,和童便服。

     又方:藕節(為末),入炒蒲黃、血餘炭等分。

    調服,效。

     又方:雞子一個。

    打開,和三七末一錢,藕汁一小杯,陳酒半小杯,隔湯燉熟,食之兩三枚。

     卒然吐血。

     烏鰂骨。

    末。

    米飲服二錢。

     陰虛肝旺,內熱血少,諸失血證。

     熬濃藕湯飲,久久自愈,勿服他藥。

     勞心吐血。

     蓮心七枚,糯米二十一粒。

    為末。

    酒下。

     酒癆吐血。

     雞距子一兩。

    水二鍾,煎一鍾,不拘時服,渣再煎服。

     勞傷吐血。

     扁柏子。

    研細末。

    自便調服。

     肺痿吐血。

     黃明膠(炙乾)、桑葉(陰乾)各二兩。

    研末。

    每服三錢,生地黃汁調下。

     肺病吐血、衄血。

     百合。

    搗絞汁,和水飲,或煮熟食。

     虛勞吐血。

     飲黑狗血神效。

     又方:生地黃五斤,酒五斤。

    和搗,去滓服。

     勞瘵失血。

     田龜肉和蔥,椒、醬油煮食,補陰降火,累驗。

     舉重傷肺吐血。

     用白及為末。

    米湯調服。

    治嘔血、咯血亦良。

     內熱吐血。

     青黛二錢。

    新汲水下。

     膈上吐血。

     枸杞根末。

    煎飲。

     吐血紫黑成塊,瘀血也。

     松花一錢,茜草根、桃仁、熟大黃、枳殼各一錢。

    煎服。

     吐血不止。

     金墨磨汁,同萊菔汁飲。

    或生地黃汁亦可。

     又方:上色白瓷器末二錢,皂莢子仁。

    煎湯下,連三服,愈。

     又方:白薄紙十張。

    燒灰。

    水服,效。

     又方:紅錦三寸。

    燒灰。

    水服。

     又方:炒阿膠二兩,蒲黃六合,生地汁三升。

    水五升,煮服。

     又方:就用吐出血塊。

    炒黑,為末。

    每服三分,麥門冬湯調服,導血歸元也。

     又方:燒白馬通。

    以水研絞汁一升服。

     又方:蠶蛻紙。

    燒存性,蜜和丸。

    含化咽津。

     又方:手指甲、頭髮。

    燒灰。

    酒調服。

     又方:白及末。

    米飲調服,或酒調飲。

     咯血。

     杏仁,牡蠣粉(拌炒)、青黛各一兩。

    研勻,黃蠟化和作三十餅。

    每服一餅,以乾柿半個,夾濕紙包煨香,窨去火氣,粥飯下,日三服。

     又方:紅棗肉二斤,砂糖一斤,麻油四兩。

    共搗爛,每晚服一兩。

     又方:蘿蔔和羊或鯗魚。

    煮熟食。

     嘔血。

     黃柏。

    蜜塗,炙為末。

    麥冬湯下二錢。

     又方:側柏葉。

    研末。

    米飲調下二錢。

     唾血。

     童溲。

    頻服。

     又方:海螵蛸。

    研末,驢皮膠丸,綠豆大。

    藕節湯下三錢。

     嘔血不止。

     鰾膠(長八寸,廣二寸,炙黃,刮)二錢。

    甘蔗節三十五個,取汁調下。

     咯血,唾血。

     槐花。

    炒研。

    每服一錢,糯米飲下,仰臥一時,效。

     吐血,咯血。

     鍋底墨。

    炒過,研細。

    井華水服二錢,連進三服。

     吐血,唾血。

     蒲黃二兩(炒黑)。

    每日溫服,或冷水服三錢。

     吐血,衄血。

     川鬱金末。

    井水服二錢,甚者再服。

     又方:生荷葉、生艾葉、側柏葉、生地黃等分。

    搗爛,煎服。

     又方:金墨。

    磨汁服。

     又方:百草霜。

    研水服,並吹鼻。

     吐衄,一切血疾。

     白茅根一握。

    水煎服。

     一切血疾,破血止血。

     大薊。

    生搗汁一小盞,和蜜少許服。

    小薊亦可。

     止吐、衄、咯、唾血。

    韭汁善消胸膈間瘀血凝滯,取汁冷飲三四盞,必胸中煩躁不寧,後自愈。

     大人小兒吐血。

     蛤粉、炒阿膠各一兩,辰砂少許。

    為末。

    藕節搗汁,入蜜調服。

    病後身面俱黃,吐血成盆,諸藥不效,田螺十個,水漂去泥,搗爛,露一宿,五更取清者服二三次。

     肺痿咳血。

     蘿蔔和鯽魚煮熟,頓食。

     痰嗽帶血。

     款冬花、百合(蒸,焙)等分。

    為末,蜜丸,龍眼大。

    臥時薑湯嚼一丸。

     咳嗽吐血,勞瘦骨蒸,日晚寒熱。

     煮白粥,臨熟入生地汁三合,攪勻,空心食。

     咯血,吐血,癆嗽久不止。

     載虛勞門。

     虛勞咳嗽,吐血,肺痿,肺癰吐膿血,垂危者。

     載虛勞門。

     諸血補人身血不足,面無血色者。

     煎生血飲之,六畜及獐鹿之血皆可。

     渴門 除煩止渴。

     生蘿蔔汁。

    熬稠。

    入白蜜同收,點湯良。

     又方:飲第二次清米泔。

     時氣煩渴。

     生藕汁一盞。

    入蜜一合,分三服。

    止渴最好。

     生津止渴。

     霜梅、烏梅各二十五枚(俱去核),蘇薄荷末一兩,冰片分半,硼砂錢半。

    研細,為丸。

    每含一丸,津液立至。

     消渴潤燥。

     白蜜、人乳、酥各一斤。

    溶化一處,不拘時服。

     酒渴。

     牡蠣肉和薑、酢,生食之。

     小兒口渴欲飲,五心煩熱。

     黑豆。

    煮食。

     小兒渴疾。

     桑葉。

    逐片染生蜜,綿繫帶上陰乾,細切,煎汁代茶。

     口乾。

     桑枝。

    泡茶常服。

     消渴。

     另詳三消門。

     須門 烏須。

     真烏骨小牝雞二隻,以黑芝麻一味同水飼之,放卯時取先放者一枚,開孔,用硃砂末填入,封好,同眾卵抱之,出雛時取其藥,已自結實,研細粉,蒸餅丸,綠豆大。

    每酒下五七丸。

     黑鬚發。

     何首烏。

    末服,丸服,釀酒服,皆佳。

     唇門 唇緊。

     青皮。

    燒灰。

    酒調下。

     牙齒門 齦腫痛,畏風者,風火也。

     白芷。

    焙、末,蜜丸,硃砂為衣。

    每服一粒,荊芥湯下。

     風蟲牙疼。

     霜殺老絲瓜。

    燒存性。

    白湯服。

    並擦痛處。

     齒?腫痛。

     桔梗、薏苡仁等分。

    為末服。

     齒痛長出,礙於嚼物者。

     常服乾地黃,良。

     齒齼。

     胡桃肉。

    細嚼食之。

     齦衄,俗名牙宣。

     松針。

    熬汁。

    入飛面少許,攪勻,澄飲。

     牙床出血。

     松針。

    熬汁一鍾,入麥面少許,攪勻,澄清飲。

     牙根出血不止,成碗成鬥,如線索牽拽而出。

     大黃二錢。

    切片,生研。

    滾水調下。

    此症胃中實熱,非降不可。

     滿口齒有血。

     枸杞根。

    末。

    煎湯,先漱後飲之。

     青腿牙疳。

     飲白馬乳。

     痰飲門 治痰飲。

     瓦楞子殼(煅,研末)、黃熟瓜蔞。

    搗和作餅,曬乾為末。

    蜜湯調一錢。

    或為丸入藥,效過海粉。

     熱痰。

     用漂淡陳海蟄。

    煎湯,生蘿蔔搗汁和服。

     化痰。

     絲瓜通條。

    燒,研細末,棗肉為丸,彈子大。

    每服一丸,好酒化下。

     痰火。

     枇杷葉五十葉。

    水五十杯,煎至五六杯,再重湯燉至三四杯,每藥三匙,用蜜一匙調下,愈。

     痰飲,率十日一發,頭痛,背寒,嘔酸,不食。

     茯苓、吳茱萸等分。

    蜜丸,效。

     痰火咳嗽,面鼻發紅者。

     青黛(細研)三四錢,蛤粉三錢。

    煉蜜為丸,如指大。

    臨臥口含三丸,效。

     風痰。

     白殭蠶七條(細研),薑汁一匙。

    溫水調灌。

     飲酒痰癖,兩脅脹滿,時復嘔吐,腹中如水聲。

     瓜蔞實(去殼,焙)一兩,神麯(炒)半兩。

    為末。

    每服二錢,蔥白湯下。

     痰氣膈脹。

     砂仁。

    搗碎,以蘿蔔汁浸透,焙乾,為末。

    每服一二錢,食遠沸湯服。

     痰厥氣絕,心頭尚溫者。

     千年石灰一合。

    水一盞,煎滾,去清水,再用一盞煎極滾,澄清灌之,少頃痰下自省。

     化痰治嗽。

     明礬(半生半燒)、山梔子(炒黑)等分。

    為末,薑汁糊丸。

    眠時茶下。

     化痰降氣,止嗽解鬱,消食除脹。

     貝母(去心)一兩,薑製厚樸半兩。

    蜜丸,梧子大。

    每白湯下五十丸。

     肺家吐臭痰,或吐如魚腥痰。

     川通草、蘆根、苡仁、桔梗等分。

    煎服。

     咽喉門 預防喉症。

     冬春二季,每晚食生蘿蔔數片。

     又方:橄欖、蘿蔔。

    常煎湯代茶飲。

     一切喉症。

     蘿蔔菜。

    於初冬攤屋瓦上,或掛樹上,任其風吹、日曬、雨洗、霜淩、直至立春前一日收下,懸掛檐下,有風無日處陳久愈佳,煎濃湯服。

     喉痛。

     用山豆根、射幹各一錢。

    水煎服,立效。

     喉風腫痛。

     絲瓜根。

    以瓦盆盛水浸飲。

     喉痹腫痛。

     生油一合。

    灌,愈。

     又方:白殭蠶(為末)半錢。

    乳香湯下。

     喉痹熱痛。

     上好消梨。

    杵,取汁頻食。

     喉閉咽痛。

     馬勃。

    以蜜揉拌,以水調呷。

     急喉痹風。

     玄參、牛蒡子(半炒半生)各八錢。

    煎服。

     喉痹將死者。

     以烏魚膽點入即瘥。

    病深者,水調灌之。

     喉痹。

     糟茄,或醬茄。

    細嚼咽汁。

     又方:絲瓜。

    搗汁灌。

     又方:硼砂二錢。

    含化咽津。

     又方:樸硝,或馬牙硝,或焰硝,含口中細細嚥汁,瘥。

     又方:牛蒡子一合(半生半炒)。

    為末。

    熱酒調下一錢。

     又方:陳年白梅。

    人蜒蚰令化,噙梅於口中。

     喉痹,水穀不下。

     蘿蔔汁。

    徐徐咽之。

     喉風,喉痹。

     大青葉。

    搗汁,灌。

     喉痹塞口。

     韭地紅小蚯蚓數條。

    酢擂,取食之,即吐出痰血二三碗,神效。

     喉閉。

     蚯蚓。

    取汁吞之,即開。

     喉閉,水漿不入。

     射幹根。

    搗汁細呷,或釅酢同研汁,噙,引出涎,效。

     喉閉垂死。

     馬蘭根。

    搗絞汁,稍稍咽之。

    口噤者,灌下。

    葉子功同。

     先一二日胸膈氣緊,呼吸短促,忽然咽喉腫毒,手足厥拎,氣閉不通,急鎖喉風也。

     巴豆七粒(三粒生,四熟。

    生者去殼,研;熟者去殼,炒去油),將明雄黃五分,鬱金一個,研末。

    每日半匙,清茶調下。

    如口噤咽塞,用小竹管吹喉。

     纏喉風。

     豬牙皂角。

    細搗,醋調入喉口五匙,取吐。

    餘藥塗頸外,幹則易。

     又方:白礬末半錢,烏雞子清一個。

    調勻,灌入喉中,效。

     纏喉鳳,食不能下。

     大麥面。

    作稀粥令咽,容易下咽,可助胃氣。

     喉症氣塞不通者。

     先呷好麻油,後以茶葉燒灰,水調下半錢。

     喉蛾。

     立秋後擇粗大絲瓜藤,或南瓜藤。

    掘起根三四寸,剪斷,插瓶中,其汁滴,貯瓦瓶內,封埋土中,年久愈佳。

     單雙蛾,已成欲死者。

     紫羅蘭,即紫色蝴蝶花,取根。

    杵爛,同醋和一碗,灌口內,吐出再灌。

     喉癰,俗呼喉蛾。

     荊瀝。

    徐徐咽之。

     咽喉生瘡,層層如疊,不痛,日久有竅出臭氣,廢飲食。

     臭橘葉湯多服。

     咽生息肉及舌腫痛。

     秤錘燒赤,淬酢一盞,咽。

     咽中結塊,不通水食,危困欲死。

     百草霜。

    蜜丸,芡子大。

    新汲水化灌二丸。

     喉爛。

     紫蘇葉八分。

    蘿蔔湯煎服。

     又方:土蕎麥根一個。

    擂碎,食。

     喉癬。

     真香梗芋艿十斤。

    去皮,勿烘,切片,曬極幹,磨末,開水法丸。

    每服三錢,甜酒下,或米湯下,效。

     咽喉卒腫,不下食。

     地龍十四條。

    搗塗喉外。

     又:以一條著鹽化水,入蜜服之。

     小兒咽腫。

     牛蒡根。

    搗汁細嚥。

     梅核膈氣。

     半黃 梅子。

    每個用鹽一兩,醃一日夜,曬乾,又浸又曬,至水盡乃止,用青錢三個夾二梅,麻線縛,裝瓷罐,埋土中百日,取出。

    每用一枚,含咽。

     咽喉猝噎。

     羚羊角。

    研末。

    飲服一匙。

     又方:橘紅。

    研末。

    水一盞,煎減半,熱服。

     又方:炭末。

    蜜丸。

    含之,咽汁。

     咽喉失音。

     人乳、白蜜、梨汁各四兩,香椿芽汁四兩(如無鮮者,用幹為末亦可)。

    和勻,重湯煮熟,不拘時服。

     稻芒阻喉。

     脂麻。

    炒,研。

    白湯下。

     誤吞誤哽門 諸物哽喉。

     瞿麥。

    為末。

    水調半錢或一錢服。

     骨哽。

     用橄欖核。

    煅灰,用檳榔同服。

     又方:單用核磨水服之,亦良。

     又方:搗苧麻根汁灌之。

     又方:鹿角。

    為末。

    含津嚥下。

     魚骨哽。

     燒魚網灰。

    服一匙。

     又方:服橘皮湯。

     又方:河中養畜活鴨,倒掛垂涎,磁器接受,令患人仰臥,頻灌,其骨盡化。

     又方:橄欖味澀,食久則甘,嚼汁咽。

     又方:臘月取鱖魚或黑魚、章魚、鯽魚膽,懸北檐下,令乾。

    每取少許,酒煎化,溫呷,以吐出為度。

    即鯁物已在臟腑,久而黃瘦,腹痛者,服此亦出。

     又方:某魚骨卡,即取某魚生眼珠,腐衣裹,吞下。

     甲魚卡喉嚨,湯飲難下。

     甲魚生眼珠。

    以腐衣裹之,拼命吞之,下咽即愈。

     誤吞連殼囫圇螺螄。

     食鴨涎。

     獸骨哽。

     用狗一隻,倒掛接涎,令患人仰臥,頻灌,其骨盡化。

     雞骨硬。

     雞汁化哽下。

     雞魚骨哽。

     苧麻根。

    搗汁服之。

     魚骨、竹木哽,咽不下。

     象牙屑。

    水調一錢服。

     誤食麥芒,刺入喉中。

     將鵝倒提,口流涎,以碗盛之,飲少許。

     稻芒刺咽痛癢。

     脂麻。

    炒,研。

    白湯下。

     又方:硼砂、馬牙硝等分。

    為末。

    蜜和含咽。

     竹木刺咽。

     故鋸。

    燒赤,漬酒,乘熱飲之。

    秤錘亦可。

     又方:服半夏取吐。

     蔑刺入喉。

     多年竹籬棍。

    急流水煎服。

     稻芒、魚骨哽喉及誤吞竹木、錢釵。

     頻食飴糖。

     發哽繞喉。

    舊木梳。

    燒灰。

    酒調下。

     又方:仍用發燒灰。

    開水調服。

     誤吞鐵、骨等物,腸中覺墜,不能轉送。

     多食青菜、豬油,自送科腸,與糞同出。

     吞金銀器。

     即用雞毛水灌,再用韭菜汁灌之,其金次日必從大便而出。

     吞金銀環及釵。

     白糖二斤。

    一頓漸漸食之。

     又方:鵝毛。

    燒末。

    白湯下。

     吞釵。

     曝韭令萎,蒸熟,勿切,食一束即出。

     銅鐵物鯁咽。

     南燭根。

    燒,細研。

    水服一錢。

     誤吞鐵物。

     羊頭骨。

    煅。

    研。

    調稀粥食。

     誤吞針。

     用透活磁石生研。

    將黃蠟和撚如針,涼水送下,裹針從大便出。

     又方:多食羊脂,自下。

     誤吞金銀銅錢。

     羊脛骨。

    煅,研。

    三錢,米飲下。

     誤吞銅錢,雖無疼,久留腹中必成病。

     荸薺能化堅為軟,多食無傷,可化銅。

     又方:生茨菇。

    搗汁呷。

     又方:麵筋。

    炙,末,開水調服,在喉必吐,在腸必從便下。

     又方:多食韭菜,累煮食之,韭即包錢從大便出。

     又方:胡桃肉四錢,荸薺一斤。

    搗汁,和酒服。

     誤吞鐵釘。

     豬脂多食,食飽自然裹出。

     誤吞螞蝗。

     服蜂蜜自化。

     又方:田中泥。

    酒和服一二升,當利出。

     誤吞洋菸。

     鹽調冷水灌之。

     頸項門 項強。

    殭蠶。

    炒,為末。

    每五分或一錢,酒泡,薄荷湯下,日三服。

     頸項結核。

     連翹、脂麻等分。

    為末。

    時時頻服。

     痰核。

     半夏、川貝末各一分。

    雞蛋大頭穿一孔,不破內膜,入藥在殼內膜外虛空處。

    以紙封固,豎飯鍋內,蒸熟屹,每日一個,久之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