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辨少陰病脈證并治

關燈
脈暴然而出,或見浮散而大,或見急促無根,則是無根之陽暴脫的征象,預後多不良,因而《傷寒論》中說“脈暴出者死”。

     7.吳茱萸湯證 本證屬于胃氣虛寒證,已在陽明病篇作過介紹。

    這裡所講的是少陰病感寒,寒濁上犯于胃則嘔吐,下迫于腸則下利;陽氣被寒邪所遏傷,不能溫養四末,故手足逆冷;由于陽氣僅被寒邪所抑,并未衰亡,尚有力能與陰寒交争,故其人煩躁特甚以緻難以忍受。

    本證雖言“少陰病吐利”,但因其以嘔吐為主,病變重心仍屬中焦虛寒,故還以吳茱萸湯溫胃散寒以降逆止嘔。

     曾治伍某,女,32歲。

    患者胃脘疼痛,嘔吐水涎,入夜煩躁難忍,坐卧不安,頭疼而眩冒,脈弦緩無力,舌淡苔白而水滑。

    初診辨為胃氣虛寒,投香砂六君湯,但效果不顯。

    再診始悟煩躁、吐涎是為吳茱萸湯之見證。

    遂開是方兩劑,服之而愈。

     8.桃花湯證 下利、便膿血,常見于熱證,亦可見于少陰虛寒證。

    如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虛寒下利而不能止,邪氣入深,久病入絡,由氣及血,以緻脾腎陽虛,氣不攝血,大便滑脫不固而便膿血。

    因其證屬虛寒,故腹痛隐隐,喜溫喜按;脾腎陽虛,水谷不别,故大便洩利不止,小便卻反少而不利。

    熱利便膿血,表現為血色鮮明、氣味臭穢,并伴有裡急後重、肛門灼熱感;少陰虛寒下利便膿血,則以血色晦暗或淺淡,無臭穢氣味,大便滑脫不禁,無肛門灼熱感為辨證特點。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治以桃花湯,溫中固脫以止利。

     桃花湯由赤石脂、幹姜、粳米組成。

    因其證下利膿血俱出,滑脫不固,故以赤石脂填補下焦、固澀氣血以止利;幹姜溫中散寒,粳米益脾胃而補虛。

    赤石脂一半煎湯,另一半則用末沖服,其用意是加強藥物的吸着固腸作用。

    服藥後,大便止則小便利,膿血除則腹痛止,可見溫澀固脫實為治病求本之法。

    本方對久痢、久洩,凡屬虛寒滑脫者,皆可應用。

     程某,男,56歲。

    患腸傷寒住院治療40餘日,基本已愈,唯大便瀉下膿血,血多而膿少,日行三四次,腹中時痛,屢治不效。

    其人面色素來不澤,手腳發涼,體疲食減,六脈弦緩,舌淡而胖大。

    此證為脾腎陽虛,寒傷血絡,下焦失約,屬少陰下利便膿血無疑。

    且因久利之後,不但大腸滑脫,而氣血虛衰亦在所難免,治當溫澀固脫保元: 赤石脂30克(一半煎湯,一半研末沖服),炮姜9克,粳米9克,人參9克,黃芪9克。

     服三劑而血止,又服三劑大便不瀉而體力轉佳。

    轉方用歸脾湯加減,鞏固療效而收功。

     (三)少陰病熱證 少陰熱證是與少陰寒證相對應的一類證候。

    少陰為水火之髒,陰陽之根,因而少陰病不僅有陽虛火衰的寒證,而且還有陰虛火旺的熱證。

    下面介紹少陰病熱證的幾個主要證候的辨别與治法。

     1.黃連阿膠湯證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若屬陽虛陰盛的,則以但欲寐,寤少寐多為主;若屬陰虛陽亢的,必見心煩、不得卧寐。

    因為在正常的生理情況下,心火要不斷下降以溫腎水,腎水亦不斷上承以濟心火,少陰心腎水火能以交通既濟,才能達到陰平陽秘、陰陽相對平衡狀态,從而維持人體正常的精神活動。

    而今少陰病腎水虧虛,心火無制而上炎,陽不入陰而躁擾于外,就要發生心煩特甚以緻不能卧寐的證候。

    其證屬陰虛火旺,故舌質紅绛,苔淨而光,甚則狀若楊梅,脈細數,小便必黃。

    治以黃連阿膠湯,瀉火滋水,交通心腎。

     黃連阿膠湯由黃連、黃芩、芍藥、阿膠、雞子黃組成。

    方用黃連、黃芩瀉心火以下降,阿膠滋腎水以上潮,雞子黃養心血而甯神,芍藥和血而斂陰。

    用本方當注意:阿膠應烊化兌入湯劑中,待湯稍冷再加入雞子黃,此二藥均不得入湯藥中同煎。

     患者張某,男,25歲。

    心煩少寐,尤以入夜為甚。

    自覺居室狹小,憋悶不堪,心煩意亂,常欲奔赴室外。

    脈數舌紅,舌尖部紅如草莓。

    此乃心火燔燒而腎水不能承其上,以緻陰陽不交,心腎不能相通,形成火上水下不相既濟之證,為疏:黃連阿膠湯加竹葉、龍骨、牡蛎。

    服一劑則心煩減輕,再一劑即可入睡。

     2.豬苓湯證 少陰腎為水髒,腎對水液的代謝與排洩起着重要作用。

    腎中有腎陰、腎陽,陽虛可使水不化,陰虛亦可使水停。

    陰虛陽亢,火熱擾心,故心煩不得眠;水蓄不行,故小便不利;陰虛水停,津液不能上承,故見口渴;水熱互結,泛溢三焦,迫于肺則咳,逆于胃則嘔,滲于大腸則下利。

    陰虛停水,水熱互結,當治以滋陰清熱利水,用豬苓湯。

     豬苓湯由豬苓、茯苓、澤瀉、阿膠、滑石組成。

    方用豬苓、茯苓、澤瀉利小便以行水氣,滑石清熱通淋以利水道,阿膠滋陰潤燥以益少陰。

    本方在臨床上用治慢性腎炎,特别是對腎盂腎炎和腎結核,見有小便不利、心煩少寐等證候者有很好的療效。

     本證與黃連阿膠湯證均屬少陰陰虛有熱證候,但此證為陰虛停水,彼為陰虛火旺。

    雖然二證都見心煩不寐,但本證以脈細數而弦,舌質紅而苔反水滑以及小便不利等辨證特點,有别于黃連阿膠湯證。

     黎女,19歲。

    患慢性腎炎,下肢浮腫,小便紅赤灼熱而短,心煩少寐,腰酸無力。

    尿檢:紅細胞(+++)、蛋白(+)。

    辨為陰虛有熱而水熱凝結。

    為疏:豬苓湯加旱蓮草、女貞子、三七粉,共服十二劑,諸證漸愈,查尿:紅細胞及蛋白均不見。

     3.少陰邪熱外轉太陽證 少陰與太陽為表裡,有經脈相通,其病變可相互影響。

    前面介紹的麻黃附子細辛湯證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應當指出,少陰與太陽病變的相互影響,不僅表現為寒證的由表及裡,而且也可見于熱證的由裡出表。

    如少陰病八九日,證見一身及手足都發熱,說明少陰邪熱還于太陽膀胱之表。

    一般地說,邪氣由裡出表,标志着機體的正氣較盛,有力驅邪外出,特别是本為少陰虛寒證,而見一身手足轉溫熱,是陽氣恢複,疾病向愈的好現象。

    但如果陽複太過,熱在膀胱不解,也會灼傷陰絡迫血下行,發生尿血的病變。

    本證在《傷寒論》中未提出具體治法,後世注家有提出用豬苓湯、黃連阿膠湯的,也有提出用犀角地黃湯的,均可作為參考。

     4.四逆散證 少陰主水火,内寓真陰、真陽。

    水火交通,陰陽既濟,是人體正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