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當湯類概述
關燈
小
中
大
抵當湯類,包括了桃核承氣湯、抵當湯、抵當丸三方。
此證為太陽之邪随經入腑,血熱互結于下,而成“太陽病蓄血證”。
其證輕者,則見少腹急結,其人如狂等證,治用桃核承氣湯;若蓄血重者,則少腹硬滿,其人發狂,小便自利,或周身發黃,治療用抵當湯;若其人熱與血瘀均輕,但少腹脹滿而不硬痛,亦不見發狂等證者,則用抵當丸治療。
一、桃核承氣湯 【藥物組成】 桃仁(去皮尖)五十個大黃四兩桂枝(去皮)二兩甘草(炙)二兩芒硝二兩 【煎服法】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
先食溫服五合,日三服,當微利。
【适應證】 太陽病蓄血證,而少腹急結,其人如狂,小便自利,或大便色黑者。
【原文】 第106條。
【方義】 本方即調胃承氣湯加桃仁、桂枝而成。
桃仁滑利而潤,善能活血化瘀;大黃、芒硝則能瀉熱破堅,軟堅化結;活血者必先理氣,故用桂枝通陽行氣;甘草則和諸藥而安中。
【選注】 章虛谷曰:“此即調胃承氣湯加桂枝、桃仁,引入血脈以破瘀結也。
硝黃鹹苦下降,佐桂枝、桃仁通絡而破血;大黃、芒硝下瘀而洩熱;甘草保其中氣也。
” 【按語】 《本經》謂大黃有“下瘀熱”的功效。
它不僅長于瀉氣分之實熱,而又有瀉血分瘀熱的作用,故與桃仁配伍,而增強破瘀活血之功。
用桂枝之義,在于辛溫通陽行氣,氣行則血行,氣利則血活,與桃仁有相輔相成之用。
本方對血熱互結的經閉,子宮肌瘤,産後惡露不下,以及跌打損傷而形成的瘀血各證都有較好的療效。
此證因蓄血在于下,故應以空腹服藥為好。
【方歌】 桃核承氣硝黃草,桃仁桂枝五藥讨; 太陽蓄血腹痛急,其人如狂功效好。
【醫案選錄】 李某,年二十餘。
先患外感,諸醫雜治,證屢變,醫者卻走。
其人不遠數十裡踵門求診。
審視面色微黃,少腹滿脹,身無寒熱,坐片刻即怒目注人,手拳緊握,伸張如欲擊人狀,有頃即止,嗣複如初。
脈沉澀,舌苔黃暗,底面露鮮紅色。
診畢,主人促疏方,并詢病因,答曰:病已入血,前醫但知用氣分藥,宜其不效。
《内經》言:“血在上善忘,血在下如狂。
”此證即《傷寒論》“熱結膀胱,其人如狂也。
”當用桃核承氣湯,即疏方授之。
一劑知,二劑已。
嗣以逍遙散加丹、栀、生地調理而安。
(摘《遯園醫案》) 二、抵當湯 【藥物組成】 水蛭(熬)虻蟲(去足翅熬)各三十個桃仁(去皮尖)二十個大黃(酒洗)三兩 【煎服法】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不下更服。
【适應證】 太陽病蓄血重證,少腹硬,小便自利,其人發狂或發黃,舌質紫或有瘀斑,脈沉澀或沉結。
【原文】 第124條、125條、237條、257條。
此證為太陽之邪随經入腑,血熱互結于下,而成“太陽病蓄血證”。
其證輕者,則見少腹急結,其人如狂等證,治用桃核承氣湯;若蓄血重者,則少腹硬滿,其人發狂,小便自利,或周身發黃,治療用抵當湯;若其人熱與血瘀均輕,但少腹脹滿而不硬痛,亦不見發狂等證者,則用抵當丸治療。
一、桃核承氣湯 【藥物組成】 桃仁(去皮尖)五十個大黃四兩桂枝(去皮)二兩甘草(炙)二兩芒硝二兩 【煎服法】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
先食溫服五合,日三服,當微利。
【适應證】 太陽病蓄血證,而少腹急結,其人如狂,小便自利,或大便色黑者。
【原文】 第106條。
【方義】 本方即調胃承氣湯加桃仁、桂枝而成。
桃仁滑利而潤,善能活血化瘀;大黃、芒硝則能瀉熱破堅,軟堅化結;活血者必先理氣,故用桂枝通陽行氣;甘草則和諸藥而安中。
【選注】 章虛谷曰:“此即調胃承氣湯加桂枝、桃仁,引入血脈以破瘀結也。
硝黃鹹苦下降,佐桂枝、桃仁通絡而破血;大黃、芒硝下瘀而洩熱;甘草保其中氣也。
” 【按語】 《本經》謂大黃有“下瘀熱”的功效。
它不僅長于瀉氣分之實熱,而又有瀉血分瘀熱的作用,故與桃仁配伍,而增強破瘀活血之功。
用桂枝之義,在于辛溫通陽行氣,氣行則血行,氣利則血活,與桃仁有相輔相成之用。
本方對血熱互結的經閉,子宮肌瘤,産後惡露不下,以及跌打損傷而形成的瘀血各證都有較好的療效。
此證因蓄血在于下,故應以空腹服藥為好。
【方歌】 桃核承氣硝黃草,桃仁桂枝五藥讨; 太陽蓄血腹痛急,其人如狂功效好。
【醫案選錄】 李某,年二十餘。
先患外感,諸醫雜治,證屢變,醫者卻走。
其人不遠數十裡踵門求診。
審視面色微黃,少腹滿脹,身無寒熱,坐片刻即怒目注人,手拳緊握,伸張如欲擊人狀,有頃即止,嗣複如初。
脈沉澀,舌苔黃暗,底面露鮮紅色。
診畢,主人促疏方,并詢病因,答曰:病已入血,前醫但知用氣分藥,宜其不效。
《内經》言:“血在上善忘,血在下如狂。
”此證即《傷寒論》“熱結膀胱,其人如狂也。
”當用桃核承氣湯,即疏方授之。
一劑知,二劑已。
嗣以逍遙散加丹、栀、生地調理而安。
(摘《遯園醫案》) 二、抵當湯 【藥物組成】 水蛭(熬)虻蟲(去足翅熬)各三十個桃仁(去皮尖)二十個大黃(酒洗)三兩 【煎服法】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不下更服。
【适應證】 太陽病蓄血重證,少腹硬,小便自利,其人發狂或發黃,舌質紫或有瘀斑,脈沉澀或沉結。
【原文】 第124條、125條、237條、25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