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篇 驗案
關燈
小
中
大
頂略平,足徵熱毒下趨,上攻力微。
仍主前方,略加斟配。
[處方]川牛膝(一錢五分) 紫草(二錢) 白茅根(三錢) 龍膽草(一錢) 關柏(二錢) 貫眾(一錢五分) 蜣螂(一錢) 幹蝸牛(三分,研末,沖服) 乾地龍(三分,研末,沖服) 生山梔(一錢) 蘇薄荷(五分) [預效]此方即前方減小其劑,必須巔頂平塌,方予更方。
【三診】 脈象:初次兩關紫而不青。
舌苔:紅底,中心有黃苔。
判案:前方續服三劑,便瀉黑黃穢水,目不上竄,頭不後反。
忽一夜,肚腹脹大而巔頂平塌,《金匱》論痙,暴腹脹大為欲愈,此兒可以證之,況乳食頻增,預後佳兆。
但其母素艱於乳,哺啜餅乾雜糧,齒牙蟲蝕,指尖肥大,病起嘔吐,有酸臭之氣,不免疳積宿恙。
此際痙勢已罷,兼治其疳可也。
[處方]西洋參(一錢) 鮮石斛(三錢) 白芍(一錢五分) 枯芩(一錢) 粉丹(一錢) 桑葉(一錢) 胡黃連(一錢) 蜣螂(一錢) 幹蛤蟆(小者,一個) 五穀蟲(二分,研末,沖服) 雞內金(一錢) [預效]此方養胃生液,運脾消滯,清肝膽之積熱,解脈絡之毒質,冀大便時下腐穢,疳積漸消。
【四診】 脈象:初關淡紅。
舌苔:紅底,中心薄有黃苔。
判案:服前藥六劑,兩日服完一劑,大便時下腐穢,腹脹漸漸見消,但小兒挾疳發痙,善後最難,隻當養胃運脾,兼消疳積,久久守服,別無良策。
[處方]西洋參(一錢) 鮮石斛(三錢) 苡米(三錢,炒) 扁豆(三錢,炒) 雞內金(一錢) 胡黃連(八錢) 夏枯珠(三錢) 幹蛤蟆(小者,一個) 蜣螂(一錢) 白芍(一錢五分) 五穀蟲(三分,研末,沖服) [效果]前藥出入加減進數十服,乳食增進,肌體漸完,疳疾宿恙,可告全瘳。
(六)王森發一案 病者王森生,年二十四歲,江西人,住金家碼頭二十一號。
[症候] 既往症:淋。
現在症:病痙一星期,發熱頭痛嘔惡,西醫檢驗,認為腦脊髓膜炎,注射血清不效;續經國醫主葛根湯加當歸、細辛亦不效,乃請予診。
側臥於床,頭向後反,兩眼上竄,瞳神縮小,兩腳彎曲,膝靠於腹,面色炲如煙煤,周身並四肢厥冷,默默不語,但自知唾粉紅稠痰。
[診斷] 病名:亞急性痙病。
脈象:似有似無,沉微欲絕。
舌苔:厚膩黃濁。
判案:此國醫亞急性之痙病,脈象沉微欲絕,證見四肢厥逆,危險已達極點。
尋思神志安靜不躁,氣息和平不喘,口雖默默不語,猶知唾吐痰沫,徵諸內臟生機猶有一線未絕。
前此國醫仿仲景傷寒脈微欲絕,用當歸四逆法,主葛根湯加當歸、細辛,似欲從厥陰之裡,宣發太陽之表,未為不是,但麻、辛隻能散寒,不能洩熱;歸、芍隻能調營,不能逐瘀,此種大症,此藥何濟?非選用宣發太陽之大劑,配入開洩厥陰之重藥,何能使周身之毛竅得開,而新陳代謝之交換如故?又何能使周身之血管得通,而體溫之調節如故?故此病開始著手處,必在透汗,汗透則脈乃出,厥可回。
前此葛根湯之不能透汗者,蓋選藥之不當,不能深入重圍,使之潰邪外出耳。
[處方]龍膽草(三錢) 雲連(一錢) 關柏(三錢) 生山梔(三錢) 川牛膝(八錢) 蜣螂(三錢) 白芍(八錢) 全蠍(三錢) 全蟬蛻(五錢) 紅花(三錢) 麻茸(一錢) 青蔥(五枚) 淡豆豉(三錢) 苦蘇酒 童便(各一杯,沖服) 先以飛龍奪命丹五分,研末,用蔥豉煎湯,徐徐沖服,續服此湯。
[預效]此方注重透汗,而不注重下洩,仿仲景療治卒死大症,用麻黃煮取,取名還魂之意。
故宣發太陽之藥,倍於開洩厥陰之藥也。
今病家一日一夜守服二劑,溫室暖被,以便汗出為要。
【次診】 脈象:沉細弦長。
舌苔:厚膩黃濁。
判案:服前藥二劑,明日下午再診,脈象沉細弦長,長則氣治,弦則有可生之機,況病家述稱微似有汗,則毛竅有欲開之兆,昨夜欲溲,自知解褲,則神經較前有知覺矣。
此病太陽寒冷外閉之症重,而厥陰火熱內伏之症輕,仍當遵守原方,汗透周身,諸症自減;但不更衣一星期,亦當兼顧。
[處方]龍膽草(三錢) 雲連(一錢) 關柏(三錢) 生山梔(三錢) 川牛膝(八錢) 白芍(八錢) 紅花(三錢) 全蠍(三錢) 全蟬蛻(五錢) 麻黃(一錢) 蜣螂(三錢) 青蔥(五根) 淡豆豉(三錢) 苦酒 童便(各一杯,沖服) 玉樞丹(二枚,磨化,沖服) 先以飛龍奪命丹五錢,研末,用蔥豉煎湯調服,續服此湯。
[預效]此方以玉樞丹協連、柏、龍膽、山梔、牛膝、白芍,開洩厥陰之裡,以飛龍奪命丹協蔥、豉、麻黃、全蠍、蟬蛻,宣發太陽之表,合而為劑,究之開洩之力輕,宣發之力重,俾其汗透周身,庶幾諸症漸退。
【三診】 脈象:浮細長數。
舌苔:黃濁薄膩。
判案:間日一診,初服二劑,病家見其口似魚喝,知其欲飲,頻頻灌之,晝夜罄二三瓶,周身濕潤,汗出不絕;服至四劑,便洩兩次臭黃瀑矢,小溲短赤,從此渴飲時作,四肢漸溫,兩目不竄,身能轉側,神昏得醒,時呼痛苦,唯發生咳嗽,唾吐綠痰。
此太陽之寒冷不閉,而厥陰之火熱外透,故咳唾綠痰,現出少陽膽汁之色耳。
[處方]白芍(八錢) 雲連(一錢) 龍膽草(三錢) 蘆薈(三錢) 膽星(三錢) 竹瀝製半夏(六錢) 建黛(三錢) 桑葉(三錢) 玉樞丹(一枚,磨化) [預效]此方完全苦降,雖有南星、半夏之辛,而制之以牛膽、竹瀝,則亦苦矣,使膽火不緻上衝,斯咳嗽可除,綠痰則化耳。
【四診】 脈象:浮細長滑。
舌苔:淡黃薄膩。
判案:服前藥十劑,咳松,綠痰亦少,頗思粥食,唯頭暈痛、口苦、背脊不舒耳。
[處方]西洋參(二錢) 竹瀝製半夏(三錢) 明麻(三錢) 白芍(三錢) 枯芩(三錢) 桑葉(三錢) 廣皮(一錢五分,鹽水炒) 川連(一錢) 紫菀(二錢) 杏仁(三錢) 茯苓(三錢) 枳實(三錢,鹽水炒) [效果]服前藥十數劑,諸恙漸痊,續予六君子湯加川連、白蒺藜善後。
(七)郭壽元一案 病者郭壽元,年四十歲,衡陽人,住忍園一號。
[症候] 既往症:無。
現在症:初發熱,頭痛嘔吐,國醫誤主理中湯加桂枝,因其吐物味酸,更主烏梅丸,由是上嘔碧綠痰涎,下瀉紅水血塊;過一星期,發痙,臥床不起,始請予診。
顏面紅豔,兩眼如鳩,頭向後反,反罷動搖,搖則兩眼上翻,背脊反張,手指厥冷,兩足屈曲,張口不語,晝夜七八作。
[診斷] 病名:續發性痙病。
脈象:沉微欲絕。
舌苔:絳底,黑糙。
判案:此國醫續發性之痙病。
然初起發熱頭痛,嘔吐酸物,則是伏氣溫病欲從少陽而出,不有理中湯之溫補、烏梅丸之酸斂,曷能從厥陰侵犯督脈,發生痙病也。
然溫斂諸藥,不發生壯熱煩渴,反現出脈伏肢冷之假象,幸上吐碧綠痰涎,下瀉紅水血塊,雖為險惡之症,亦為生活之機。
設使熱毒內沖,全不外潰,則腦與脊腔之水液血質,一併腐化,安有生理之可言?治當清熱解毒,通絡化瘀為急,若徒養血滋液,慮其涸竭,則於病情終未當也。
[處方]鮮淮地(四兩,酒浸,絞汁沖服,其滓入煎) 雲連(一錢,鹽水炒) 關柏(三錢,鹽水炒) 紫草(三錢) 茜根(三錢) 川牛膝(八錢) 旱三七(三錢) 槐花(一兩) 貫眾(一兩) 旋覆花(三錢,布包) 蜣螂(三錢) 紫雪(一錢,沖服) 綠豆一升,煮水煎藥。
[預效]此方清熱解毒,通絡化瘀,務須脈出厥回,
仍主前方,略加斟配。
[處方]川牛膝(一錢五分) 紫草(二錢) 白茅根(三錢) 龍膽草(一錢) 關柏(二錢) 貫眾(一錢五分) 蜣螂(一錢) 幹蝸牛(三分,研末,沖服) 乾地龍(三分,研末,沖服) 生山梔(一錢) 蘇薄荷(五分) [預效]此方即前方減小其劑,必須巔頂平塌,方予更方。
【三診】 脈象:初次兩關紫而不青。
舌苔:紅底,中心有黃苔。
判案:前方續服三劑,便瀉黑黃穢水,目不上竄,頭不後反。
忽一夜,肚腹脹大而巔頂平塌,《金匱》論痙,暴腹脹大為欲愈,此兒可以證之,況乳食頻增,預後佳兆。
但其母素艱於乳,哺啜餅乾雜糧,齒牙蟲蝕,指尖肥大,病起嘔吐,有酸臭之氣,不免疳積宿恙。
此際痙勢已罷,兼治其疳可也。
[處方]西洋參(一錢) 鮮石斛(三錢) 白芍(一錢五分) 枯芩(一錢) 粉丹(一錢) 桑葉(一錢) 胡黃連(一錢) 蜣螂(一錢) 幹蛤蟆(小者,一個) 五穀蟲(二分,研末,沖服) 雞內金(一錢) [預效]此方養胃生液,運脾消滯,清肝膽之積熱,解脈絡之毒質,冀大便時下腐穢,疳積漸消。
【四診】 脈象:初關淡紅。
舌苔:紅底,中心薄有黃苔。
判案:服前藥六劑,兩日服完一劑,大便時下腐穢,腹脹漸漸見消,但小兒挾疳發痙,善後最難,隻當養胃運脾,兼消疳積,久久守服,別無良策。
[處方]西洋參(一錢) 鮮石斛(三錢) 苡米(三錢,炒) 扁豆(三錢,炒) 雞內金(一錢) 胡黃連(八錢) 夏枯珠(三錢) 幹蛤蟆(小者,一個) 蜣螂(一錢) 白芍(一錢五分) 五穀蟲(三分,研末,沖服) [效果]前藥出入加減進數十服,乳食增進,肌體漸完,疳疾宿恙,可告全瘳。
(六)王森發一案 病者王森生,年二十四歲,江西人,住金家碼頭二十一號。
[症候] 既往症:淋。
現在症:病痙一星期,發熱頭痛嘔惡,西醫檢驗,認為腦脊髓膜炎,注射血清不效;續經國醫主葛根湯加當歸、細辛亦不效,乃請予診。
側臥於床,頭向後反,兩眼上竄,瞳神縮小,兩腳彎曲,膝靠於腹,面色炲如煙煤,周身並四肢厥冷,默默不語,但自知唾粉紅稠痰。
[診斷] 病名:亞急性痙病。
脈象:似有似無,沉微欲絕。
舌苔:厚膩黃濁。
判案:此國醫亞急性之痙病,脈象沉微欲絕,證見四肢厥逆,危險已達極點。
尋思神志安靜不躁,氣息和平不喘,口雖默默不語,猶知唾吐痰沫,徵諸內臟生機猶有一線未絕。
前此國醫仿仲景傷寒脈微欲絕,用當歸四逆法,主葛根湯加當歸、細辛,似欲從厥陰之裡,宣發太陽之表,未為不是,但麻、辛隻能散寒,不能洩熱;歸、芍隻能調營,不能逐瘀,此種大症,此藥何濟?非選用宣發太陽之大劑,配入開洩厥陰之重藥,何能使周身之毛竅得開,而新陳代謝之交換如故?又何能使周身之血管得通,而體溫之調節如故?故此病開始著手處,必在透汗,汗透則脈乃出,厥可回。
前此葛根湯之不能透汗者,蓋選藥之不當,不能深入重圍,使之潰邪外出耳。
[處方]龍膽草(三錢) 雲連(一錢) 關柏(三錢) 生山梔(三錢) 川牛膝(八錢) 蜣螂(三錢) 白芍(八錢) 全蠍(三錢) 全蟬蛻(五錢) 紅花(三錢) 麻茸(一錢) 青蔥(五枚) 淡豆豉(三錢) 苦蘇酒 童便(各一杯,沖服) 先以飛龍奪命丹五分,研末,用蔥豉煎湯,徐徐沖服,續服此湯。
[預效]此方注重透汗,而不注重下洩,仿仲景療治卒死大症,用麻黃煮取,取名還魂之意。
故宣發太陽之藥,倍於開洩厥陰之藥也。
今病家一日一夜守服二劑,溫室暖被,以便汗出為要。
【次診】 脈象:沉細弦長。
舌苔:厚膩黃濁。
判案:服前藥二劑,明日下午再診,脈象沉細弦長,長則氣治,弦則有可生之機,況病家述稱微似有汗,則毛竅有欲開之兆,昨夜欲溲,自知解褲,則神經較前有知覺矣。
此病太陽寒冷外閉之症重,而厥陰火熱內伏之症輕,仍當遵守原方,汗透周身,諸症自減;但不更衣一星期,亦當兼顧。
[處方]龍膽草(三錢) 雲連(一錢) 關柏(三錢) 生山梔(三錢) 川牛膝(八錢) 白芍(八錢) 紅花(三錢) 全蠍(三錢) 全蟬蛻(五錢) 麻黃(一錢) 蜣螂(三錢) 青蔥(五根) 淡豆豉(三錢) 苦酒 童便(各一杯,沖服) 玉樞丹(二枚,磨化,沖服) 先以飛龍奪命丹五錢,研末,用蔥豉煎湯調服,續服此湯。
[預效]此方以玉樞丹協連、柏、龍膽、山梔、牛膝、白芍,開洩厥陰之裡,以飛龍奪命丹協蔥、豉、麻黃、全蠍、蟬蛻,宣發太陽之表,合而為劑,究之開洩之力輕,宣發之力重,俾其汗透周身,庶幾諸症漸退。
【三診】 脈象:浮細長數。
舌苔:黃濁薄膩。
判案:間日一診,初服二劑,病家見其口似魚喝,知其欲飲,頻頻灌之,晝夜罄二三瓶,周身濕潤,汗出不絕;服至四劑,便洩兩次臭黃瀑矢,小溲短赤,從此渴飲時作,四肢漸溫,兩目不竄,身能轉側,神昏得醒,時呼痛苦,唯發生咳嗽,唾吐綠痰。
此太陽之寒冷不閉,而厥陰之火熱外透,故咳唾綠痰,現出少陽膽汁之色耳。
[處方]白芍(八錢) 雲連(一錢) 龍膽草(三錢) 蘆薈(三錢) 膽星(三錢) 竹瀝製半夏(六錢) 建黛(三錢) 桑葉(三錢) 玉樞丹(一枚,磨化) [預效]此方完全苦降,雖有南星、半夏之辛,而制之以牛膽、竹瀝,則亦苦矣,使膽火不緻上衝,斯咳嗽可除,綠痰則化耳。
【四診】 脈象:浮細長滑。
舌苔:淡黃薄膩。
判案:服前藥十劑,咳松,綠痰亦少,頗思粥食,唯頭暈痛、口苦、背脊不舒耳。
[處方]西洋參(二錢) 竹瀝製半夏(三錢) 明麻(三錢) 白芍(三錢) 枯芩(三錢) 桑葉(三錢) 廣皮(一錢五分,鹽水炒) 川連(一錢) 紫菀(二錢) 杏仁(三錢) 茯苓(三錢) 枳實(三錢,鹽水炒) [效果]服前藥十數劑,諸恙漸痊,續予六君子湯加川連、白蒺藜善後。
(七)郭壽元一案 病者郭壽元,年四十歲,衡陽人,住忍園一號。
[症候] 既往症:無。
現在症:初發熱,頭痛嘔吐,國醫誤主理中湯加桂枝,因其吐物味酸,更主烏梅丸,由是上嘔碧綠痰涎,下瀉紅水血塊;過一星期,發痙,臥床不起,始請予診。
顏面紅豔,兩眼如鳩,頭向後反,反罷動搖,搖則兩眼上翻,背脊反張,手指厥冷,兩足屈曲,張口不語,晝夜七八作。
[診斷] 病名:續發性痙病。
脈象:沉微欲絕。
舌苔:絳底,黑糙。
判案:此國醫續發性之痙病。
然初起發熱頭痛,嘔吐酸物,則是伏氣溫病欲從少陽而出,不有理中湯之溫補、烏梅丸之酸斂,曷能從厥陰侵犯督脈,發生痙病也。
然溫斂諸藥,不發生壯熱煩渴,反現出脈伏肢冷之假象,幸上吐碧綠痰涎,下瀉紅水血塊,雖為險惡之症,亦為生活之機。
設使熱毒內沖,全不外潰,則腦與脊腔之水液血質,一併腐化,安有生理之可言?治當清熱解毒,通絡化瘀為急,若徒養血滋液,慮其涸竭,則於病情終未當也。
[處方]鮮淮地(四兩,酒浸,絞汁沖服,其滓入煎) 雲連(一錢,鹽水炒) 關柏(三錢,鹽水炒) 紫草(三錢) 茜根(三錢) 川牛膝(八錢) 旱三七(三錢) 槐花(一兩) 貫眾(一兩) 旋覆花(三錢,布包) 蜣螂(三錢) 紫雪(一錢,沖服) 綠豆一升,煮水煎藥。
[預效]此方清熱解毒,通絡化瘀,務須脈出厥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