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辨症

關燈
國醫之痙病,憑諸症候,當其病之初起,一見而知痙病之發生。

    西醫之腦脊髓膜炎,不憑症候,隻憑細菌,必至結果抽驗脊髓、培養細菌而後知之。

    試將國醫痙病之症候辨別而論列之,乃知西醫細菌之學,無足憑也。

     然欲辨國醫痙病於今日能統轄西醫之腦脊髓膜炎者,初起時代,各有不同,未可概論,約略言之,分為三種,一曰最急性痙病,二曰亞急性痙病,三曰續發性痙病,而痙病之症狀,無遁形焉。

     胡為最急性痙病也?初起寒戰口噤,昏僕於地,旋即斃者。

    其痙病之成立與否,尚未可知。

    若初起時期卒然發痙,不即斃者,頭之溫度最高,足之溫度最低,此病者自知之,他人不得而知之,必於痙罷之後,可詢病人而知之也。

    試問今日之患最急性腦脊髓膜炎者,有此頭熱足寒之先兆否。

    況頭之溫度不高,則人身之水液、血質不能充滿於腦,貫注於背,必不能灼熱、潮紅、腫脹、疼痛而發炎,此無須乎解剖而可推測者。

    至口噤一症,更可從生理而證明其病理。

    口不噤,則呼吸氣管不能收縮,而其水液、血質亦不能充滿於腦,貫注於背,烏能巔頂高腫,而肚腹陷沒如舟。

    發生腦脊髓膜炎之重篤者,惟其水液、血質一時沖激,則最急性之痙病不即斃者,頭獨動搖,面赤目赤,頸項強,背反張,其痙病之主要症狀乃得完全而發現,此為國醫最急性痙病之成立。

     胡為亞急性痙病也?初起手足麻痹,嘔噦交作,惡寒則足寒尤盛,發熱則頭熱尤盛,此為痙病之症候。

    故初起一二日或一星期,頸側之動脈管、額角之動脈管、耳前之動脈管澎漲跳躍,頭痛最烈,頭上溫度最高,或巔頂高腫,斯為西醫所謂灼熱、潮紅、腫脹、疼痛而發炎,漸緻頸項強、背反張,現出痙病之主要症狀,此為國醫亞急性痙病之成立。

     胡為續發性痙病也?初起惡寒發熱,頭痛骨節痛,或口渴自汗,或口苦咽乾目眩,此皆伏氣溫病之見症,非痙病也。

    若頭痛在腦後風池、風府之分,則伏氣從太陽而出;若頭痛在腦前眉心之分,則伏氣從陽明而出;若頭痛在腦側頷厭或耳前和窌之分,則伏氣從少陽而出。

    醫者治不得法,或過服升散,或早服寒涼,或誤服溫補,皆足以緻痙。

    一見頸項強、背反張,則為痙病之主要症狀,即為國醫續發性痙病之成立。

     要而言之,頸項不強,背不反張,其病竈上不在腦,下不在背,即非西醫之所謂腦脊髓膜炎也。

    故除頸項強、背反張為國醫痙病之主要症狀外,其餘諸症時有時無,忽現忽沒,或周身麻痹,或兩腳彎曲,或神經過敏,或神識昏迷,或顏面掣動,或手足瘛瘲,或巔頂高腫,或肚腹陷沒,或目上視,或口噤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