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溯源

關燈
不可憑者哉。

     雖然此種特異症狀,固為西醫解剖所不能知,而國醫自仲景以後,知之者亦少真象。

    如巢元方之《病源》,知有痙病,而混於厥、癇。

    孫思邈之《千金方》,亦知痙病,而混於風癇、食癇、驚癇之內,不立痙論。

    此外王燾之《外臺秘要》、許叔微之《本事方》、陳無擇之《三因方》,以及《聖濟總錄》、《和劑局方》,不以痙混於癲、癇、厥,即誤認為驚風。

    究之癲、癇、厥,有不可以相混者,類別於第四篇,皆與仲景痙病之症狀相隔甚遠。

    若驚風,則鑄成九州之大錯。

    錢仲陽醫學浩瀚,為一代兒科聖手,猶不免焉。

    甚矣!醫學之難言也。

    劉河間、朱丹溪、《赤水玄珠》,間亦論及痙病,亦不以痙為獨立之門戶,仍與厥、癲、驚、癇,無甚分別,而痙病之真面目,何由而得見國人乎?若王海藏論痙,知遵仲景,而以項強、背反,屬之太陽;低頭視下、手足牽引、肘膝相搆,屬之陽明;一目或左或右,一手一足搐搦,屬之少陽;手足厥逆,筋脈拘急,統屬於太陰。

    此是三陽及太陽能寒之類似痙症,要未得仲景論痙之旨,與西醫之腦脊髓膜炎不相符合。

    喻嘉言謂痙者強也,亦知遵仲景,而以太陽之項強背反、不能仰者,指為太陽之痙,以賅三陽;以少陰之身??足曲、不能俯者,指為太陰之痙,以賅三陰。

    此是三陽三陰傷寒之類似痙症,亦未得仲景論痙之旨,與西醫之腦脊髓膜炎不相符合。

    此皆由於診斷之不確,歷驗之不深也。

    方有執遭家庭之變故,痛膝下兒女之死於是者,哭泣之餘,辨論滔滔,極斥抽掣搐搦為驚風之非,迄今讀其遺書,則方氏對於仲景論痙之旨,亦未見引而不發,躍躍紙上。

    何況今之醫者,不三折肱、九折臂,烏能循其當然而知其所以然哉。

     然則腦脊髓膜炎之為吾國痙病者,孰為之開始乎?蓋自滬上諸醫,開會研究,定名為疫痙始也。

    秦氏伯未折之以片言曰:項強背反為痙,蔓延傳染為疫。

    痙病不傳染,傳染者乃疫痙耳。

    嚴氏蒼山又從而晰之曰:今之痙病,與普通痙病不同,沿門合境,大小相似,可謂之疫氣痙病。

    是皆言病,不得為傳染之病。

    必須沿門合境,無間老幼,互相傳染,乃為疫痙。

    不然,雖百裡千裡之遙,同時響應,然不沿門遍戶,無間老幼,究系時令上之氣候所緻,隻可名之為痙,不可名之為疫耳。

     近來中央國醫館統一病名表內,歷舉國醫之厥、癇、驚風,註釋於腦膜炎下,而痙之名義又失矣。

    國醫館意欲名之為痙,則恐破傷風、瘛狗咬以及產後鬱冒、小兒急驚相濫,而不知混於腦神經性者,豈獨國醫痙病也哉。

    其在病名表內科統一書中,有化膿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者,其相濫為何如也。

    況西醫他籍之腦膜炎尤為不少,有自外器官來者,如耳性腦膜炎、鼻性腦膜炎等等;有自內臟器出者,如肺膿性腦膜炎、肝膿性腦膜炎等等,其相濫又何如也。

    今日整理國醫,不於診斷歷驗上,確察其症候,能否合於中外古今之病理,而後標準其病名,欲求其統一得乎。

    此痙病之源流大概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