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溯源

關燈
國醫之痙病,發源最早,而西醫之腦脊髓膜炎,曰腦曰脊,一膜貫通,一髓流行,要皆概括於國醫痙病之內,非西醫所能發明也。

    考吾國古籍,發明痙之病竈者,莫如黃帝、岐伯、扁鵲、仲景諸人。

    《素問·至真要大論》:諸痙項強,皆屬於濕。

    夫項上通於腦,下通於腎,則腦脊髓膜炎之病竈,在腦在脊,項安得而不為之強乎?《靈樞·熱病論》:熱而痙者死。

    腰折、瘛瘲、齘齒也。

    夫腦脊髓膜炎,齘齒為常有之症,而瘛瘲間亦有之,惟腰在脊之中部,則腦脊髓膜炎往往自大椎至薦骨發生疼痛,腰安得而不為之折乎?足見西醫之腦脊髓膜炎,為國醫之痙病,此其明證。

    然西醫以腦為人身最高機關,分大腦、小腦、延髓,而脊髓在脊柱骨之管內,上端連接延髓,下端直至尾閭,國醫則以整個督脈統之。

    故西醫之腦脊髓膜炎,為國醫督脈發生之痙病。

    《素問·骨空論》:督脈為病,脊強而厥。

    《靈樞·經脈篇》:督脈實,則脊強反折;虛,即頭重高搖。

    《難經》:督脈為病,脊強而厥。

    《傷寒論》:督脈為病,背脊強,隱隱痛。

    稽之吾國古籍,則西醫之腦脊髓膜炎為國醫督脈發生之痙病,歷歷足徵已。

     若由痙之病竈,而發明痙之症狀者,中外古今,惟仲景一人而已。

    仲景之《金匱》有曰:病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赤,獨頭動搖,背反張,卒口噤者,此痙病也。

    此三十四字,仲景一字一訣,把今日之腦脊髓膜炎和盤托出,可謂金針度人矣。

    中外醫界,當如何敬祝瓣香也。

    但卒口噤,為痙病之整個症候,然在突起痙病,則無有不卒然口噤者。

    夫卒口噤,而頭獨動搖,頭熱、面赤、目赤,接踵而至。

    口不噤,則頭不搖,頭不搖,則頭未必熱,面目即未必赤矣。

    若初起有前驅症候,頭痛發熱,嘔吐噁心,而後發生痙病,則口不噤者多。

    若初發他病,而續發痙病,則口噤者絕少焉。

    至於頸項強急,背反張,則為腦脊髓膜炎之主要症狀。

    若頸項不強急,背不反張,即不得謂之腦脊髓膜炎,此西醫所知也。

    而卒口噤,頭獨動搖,時頭熱,面赤目赤,為今日腦脊髓膜炎之特異症狀,則為西醫所不知。

    何者?西醫病理學,從解剖得來,此種特異症狀,從何處解剖哉。

    試細察仲景卒口噤之卒字,而口不常噤可知;其頭獨動搖之獨字,而一身四肢不動搖可知;其時頭熱、面赤、目赤之時字,而有時頭不熱,面目不赤可知。

    此為國醫督脈發生之症狀,即為西醫腦髓神經、脊髓神經發生之症狀。

    西醫隻知神經之形質,在腦與脊;而潮紅、灼熱、腫脹、疼痛,謂之發炎,而不知神經之形能,發生卒口噤,頭獨動搖,時頭熱,面赤目赤,為解剖所不能得之病理。

    況國醫督脈,統制蹺、維諸經,即是腦與脊髓發生之神經。

    蹺、維諸經,發生羊鳴、僵仆等等症狀,為國醫痙病所常見之症狀,亦為西醫解剖所不能得之病理。

    此皆西醫病理學之根本錯誤處,故其治腦脊髓膜炎也,不憑症候,隻憑雙球菌,而孰知其雙球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