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零六
關燈
小
中
大
五七沸,溫服,甚者不過三服愈。
一方 大訶子四個,桔梗三兩,甘草二兩。
炮製皆同,每服一錢匕,入砂糖一小塊,不入童便,獨用水五盞,煎至三盞,時時細呷,一日服盡,其效甚速。
一方有木通各等分,水煎,入生地黃汁一小盞攪勻,徐徐服之。
一方有木通,無桔梗。
訶子散 治久嗽,語音不出者宜用。
訶子(去核) 杏仁(去皮尖,各一兩) 通草(二錢) 上銼,每服四錢,煨生薑五片水煎,去渣,溫服。
清咽安肺湯 聲啞者,寒包其熱也,亦有痰熱壅於肺者。
經雲:金空則鳴。
必清肺中邪滯,用此瀉之。
桔梗(二錢) 山梔子(炒) 黃芩(炒) 桑白皮(蜜炒) 前胡 知母 貝母 甘草(炙,各一錢) 上銼,水煎,食後服。
發聲散 治咽喉腫痛,語聲不出,經驗方。
瓜蔞皮 白殭蠶(去頭) 甘草(俱炒黃,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溫酒調下,或生薑自然汁調下。
用五分,綿裹噙化咽津亦得,不拘時候,日兩三服。
四聖散 治咳嗽有失聲者。
晉礬 葛根 槐花子 山梔子(各等分) 上?咀,水二盞加烏梅、甘草各少許,煎一盞,入蜜少許,食後服。
千金方 治暴嗽失音語不出。
杏仁(研如泥) 薑汁 砂糖 白蜜(各一升) 五味子 紫菀(各三兩) 通草 貝母(各四兩) 桑白皮(五兩) 上?咀,以水九升煮五味子等藥,取三升,去渣,納杏仁泥、薑汁、蜜糖攪勻,微火煎取四升,初服三合,日再夜一,後稍加。
通聲膏 五味子 款冬花 通草(各三兩) 人參 細辛 桂心 青竹皮 菖蒲(各二兩) 杏仁(一升) 白蜜(二斤) 棗膏 薑汁(各一升) 酥(五升) 上?咀,以水五升微火煎三上三下,去渣,納薑棗蜜酥,煎令調,酒服如棗大二丸。
一方 甘草 桔梗 烏梅 烏藥(各等分) 上銼,水煎,食後頓服。
潤肺丸 治嗽而失音。
訶子 五味子 五倍子 黃芩 甘草(各等分) 上為末,蜜丸,噙化。
清音丸 治咳嗽失聲。
桔梗 訶子(各一兩) 甘草(五錢) 硼砂 青黛(各三錢) 冰片(三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噙化。
響聲破笛丸 治謳歌火動失音。
連翹 桔梗(各四兩) 大黃(半兩) 薄荷(四兩) 甘草(二兩半) 百藥煎(二兩) 川芎(一兩半) 砂仁 訶子(炒,各一兩) 上為末,雞子清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臨臥時噙化,徐咽。
玉粉丸 治冬月寒痰結,咽喉不利,語聲不出。
經雲:寒氣客於會厭,卒然如症。
宜服。
半夏(湯洗,五錢) 草烏 官桂(各二錢半) 上為細末,生薑汁浸,蒸餅為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至夜噙化,多年不愈亦有效。
蛤蚧丸 治肺間邪氣,胸中積血作痛,失音,並治久咳失音。
蛤蚧(一對.去嘴足,溫水浸,去膜,颳了血脈,用好醋炙) 訶子(煨,去核) 阿膠(炒) 生地黃 麥門冬(去心) 北細辛(去苗) 甘草(炙,各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棗大,每服一丸,食後含化。
內侍曹都使新造一宅,落成遷入,經半月餘,酒大醉,臥起失音,不能語。
召孫至,診曰:因新宅,故得此疾耳,半月當愈。
但服補心氣薯蕷丸,治濕用細辛、川芎,又十日其病漸減,二十日全愈。
曹既安,見上,問誰醫,曰:孫兆郎中。
上乃召問曰:何疾也。
對曰:凡新宅壁土皆濕,地亦陰多,人乍來陰氣未散,曹心氣素虛,飲酒至醉,毛竅皆開,陰濕之氣從而入乘心經,心經既虛而濕氣又乘之,所以不能語。
臣先用薯蕷丸,使心氣壯,然後以川芎細辛又去濕氣,所以能語也。
治咽中如梗方 半夏厚樸湯 治婦人咽中如有炙臠。
半夏(一升) 厚樸(三兩) 茯苓 生薑(各四兩) 蘇葉(二兩) 上銼,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溫四服,日三夜一。
丹溪方 治痰結核在咽。
此濕痰,必用痰藥中鹹能軟堅之味。
瓜蔞實 青黛 杏仁 海蛤粉 桔梗 連翹 風化硝(各等分) 上為末,姜蜜丸,噙化。
潤喉散 治氣鬱夜熱,咽乾硬塞。
桔梗(二錢半) 紫河車(四錢) 香附(三錢) 百藥煎(一錢半) 粉草(一錢) 上為末,敷口內。
治諸物梗喉方 神仙釣骨丹 治諸骨鯁喉,其骨自隨藥帶下,或吐出如神。
砂仁 丁香(各一錢) 血竭 磁石 龍骨(各五錢) 上為細末,黃臘三錢為丸,硃砂為衣,每服一丸,香油煎,好醋吞下。
如要吐,用矮荷煎好醋吃後,用濃茶任服。
如無矮荷,以桐油代之。
矮荷即納內銷,其葉似荷樹葉,其條紅,其樹矮短。
治骨鯁入喉諸方 縮砂、甘草等分為末,以綿裹少許,噙之旋咽津,良久骨隨痰出。
一方 槿樹葉油、馬屁勃、砂糖三味熬膏為丸,噙化,累效。
一方 用水牛糞上生出蕈曬乾為末,用砂糖為丸,徐徐噙嚥下,仍用砂糖為衣,不然損牙。
一方 用樸硝為末,對入龍腦雞蘇丸內,如彈子大噙化,不過三五丸,自然消化。
一方 白茯苓一味,臨時切細為末,以所鯁骨煎湯調下。
一方 治雞骨鯁,用水簾草搗汁飲之,骨自消。
又一方 諸骨鯁,用飴糖如雞子大吞之,如不下,更作大團吞之,至十團無不下。
一方 用象牙屑,以新汲水一盞,浮牙屑水上,吸之,其骨自已。
一方 用象牙梳磨水嚥下,或桑木上蟲屑,米醋灌自下。
又一方 用狗,吊一足,取其涎灌之即消,以狗善食諸骨也。
一方 用細茶濃煎,速吃五七碗,以飽為度,卻用老鴉,刀子擂爛,冷水調服,即吐,如不吐,將鵝翎掃喉,即吐其骨。
一方 用霜梅肉,槌成指大,作丸子,將綿裹,以線穿在內,冷茶送下,扯住線頭在手,一嘔即出。
一方 用胡荽略擂,拌醋,並渣嚥下,即解。
一方 用人指甲燒存性,吹入喉中,立效。
又一方 用韭白三根搗爛撚,為丸如骨子大,用綿纏裹線紮,嚥下鯁處,手牽線吐出原骨,效。
一方 用綿一塊,以蜜煮,用如食韭法。
一方 燈心以竹筒填滿,火燒過取燈心灰,用米糖化開,調灌下,勿犯牙。
一方 用硼砂二塊,噙之,骨自下。
一方 用金鳳花子或根,嚼爛噙下。
骨化,用溫水嗽口,免傷齒,治雞骨尤效。
一方 金鳳花子為末,醋調稀糊,放舌上慢慢嚥下,不可犯牙。
一方 乳香燒煙,吸入喉即吐。
一方 以野苧根洗淨搗爛如泥,每用圓眼大,如被雞骨傷,以雞羹化下,如被魚骨傷,以魚汁湯化下。
一方 瞿麥為末,以調方寸匕服。
一方 用五焙子、茶葉為末,吹患處。
治魚骨鯁諸方 用砂糖、白炭皮末、紫蘇葉、滑石末和丸,含口中,津液嚥下,骨自隨下。
一方 食橄欖或以核為末,順流水調服,外用獺爪於項下爬之,自下,亦可煮汁飲之。
一方 用細茶、五倍子等分為末,吹喉中,立愈。
一方 以皂角末少許,吹入鼻中,得噴即出。
一方 用螻蛄膽一枚吞下,亦治刺不出,敷之刺即出。
一方 取鯉魚鱗皮,合燒作屑,水服之,即出,未出即服。
一方 另取魚骨一根,插於患人頭髮內,不必言,須臾自下。
一方 用山楂樹獨根向下者,與玉簪花根同搗,取自然汁,用匙或竹筒盛汁,送入口內,不可著牙,著牙皆化。
一方 用玉簪花根研細取汁,竹管灌喉中,不可著齒,著則齒酥。
一方 以萱草根汁服之,可立視骨下。
一方 細嚼蘿蔔,徐徐咽之,立愈。
一方 治魚骨鯁百法不能療者,餳糖丸如雞子黃大,吞之立出。
一方 楮子搗自然汁,濾去渣服,或收曬乾為末,水和汁服亦可,一方用楮樹皮。
一方 用生艾數升,水、酒各五升煮取四升,稍熱服之。
一方 治魚骨在肚中刺痛,煎茱萸汁一盞飲之,骨軟而出。
金鉤釣食丸 治諸鯁。
用威靈仙根不拘多少,以好米醋浸一二日,曬乾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丸或二丸,半茶半湯下。
如要吐,轉用砂糖、銅青為末,半匙滴油一二點,同茶湯調服,即吐出原物。
如藥性來遲,令患人兩手伏地,用清水一盆,以鵝翎口中攪探,即吐出於盆中。
治稻芒麥芒刺喉間方 急取鵝,吊一足,取涎灌之,即下,以鵝善消稻麥也。
或取薦頭草嚼,亦妙。
萬病解毒丸 治一切中毒及誤吞銅錢、碗瓦。
大黃 大戟 連翹 寒水石(各二兩) 白玉簪 白芷 黃芩 茯苓 石膏 滑石 天花粉(各三兩) 甘草 薄荷 乾葛(各四兩) 山茨菰(六兩) 貫眾(一兩半) 青黛(五錢) 上為末,綠豆粉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薄荷湯磨下。
與銅鐵碗瓦同嚼,能化為粉碎,此其驗也。
治誤吞銅錢及環 用飴糖一片,漸漸食之,自出。
一方 服蜜升許。
一方 用砂仁濃煎汁飲之,其銅自下。
一方 用苧薺研爛服之,其銅自化。
一方 用堅炭為末,米飲調服,於大便中瀉下,如烏梅狀。
一方 用艾一把,水五升煎至一升,頓服便下。
一方 百部根四兩,酒一升漬一宿,溫服一升,日再服。
一方 用家茨菰取汁,呷飲自消。
治誤吞錢及金銀鐵等物 但多食肥羊脂,諸般肥肉等味,隨大便而下。
一方 用胡粉一兩,搗調之,分再服。
如吞金銀物在腹中,以水銀服之,令消烊。
一方 用南燭根燒為細末,湯調一錢,服之自下。
一方 治誤吞鐵針,用蠶豆粉熟,同韭菜吃下,針與菜從大便而出。
一方 用餳糖半斤,濃煎艾汁,調和服之。
一方 用磁石磨如棗核大,鑽眼以線穿,令吞喉間,針自出。
治誤吞釵 取薤白,曝令萎黃,煮使熟,勿切,食一大棗,釵即隨出。
戴人取錢哽法 一小兒誤吞一錢在喉中不下,諸醫皆不能出,亦不能下,乃命戴人,熟思之,忽得一策,以淨白表紙卷令實如箸,以刀縱橫亂割其端作鬅鬠(鬅,音朋。
鬠,音擴。
鬅鬠,被髮短也,亂也)之狀,又別取一箸,縛針鉤於其端,令不可脫,先下咽中,輕提輕抑,探之覺鉤入於錢竅,然後以紙卷納之咽中,與鉤尖相抵,覺鉤尖入紙卷之端,不礙肌肉,提之而出。
巧匠取喉鉤法 宋鹹平中,職方魏公在澶州,有數子弟皆幼,因相戲以鉤竿垂釣,用棗作餌,登陸釣雞雛。
一子學之,而誤吞其鉤至喉中。
急引之,而鉤須已逆不能出。
命諸醫,不敢措手。
魏公大怖,遍問老婦,必能經歷。
時有一老婦,年餘九十歲,言亦未嘗見此,竊料有識者可出之。
時郡中莫都料性甚巧,令聞魏公,魏公呼老婦,責之曰:吾子誤吞鉤,莫都料何能出之。
老婦曰:聞醫者,意也。
莫都料,曾在水中打碑塔,添仰瓦。
魏公悅,遂召至,沉思良久曰:要得一蠶繭,及念珠一串。
公與之,都料遂將繭剪如錢,用物尋其四面,以油潤之,中通一小竅,貫之鉤線,次貫念珠三五枚,正兒坐,開口,漸加念珠引之至喉,覺至系鉤處,用力向下一推,其鉤已下而脫,即向上急出之,見繭錢向下,裹定鉤須,須臾而出,並無所損。
魏公大喜,遂厚賂之。
曰:心明者,意必大巧;意明者,心必善醫。
治誤吞田螺梗喉不下,死在須臾 用鴨一隻,以水灌入口中,少頃,將鴨倒懸,令吐出涎水,與患人服之,其螺即化。
凡治哽之法,皆此類推,如鸕鷀治魚哽,磁石治針哽,發灰治發哽,貍虎治骨哽,亦各從其類也。
治吞發纏喉不出 取自己發作灰,白湯調服一錢。
一方 大訶子四個,桔梗三兩,甘草二兩。
炮製皆同,每服一錢匕,入砂糖一小塊,不入童便,獨用水五盞,煎至三盞,時時細呷,一日服盡,其效甚速。
一方有木通各等分,水煎,入生地黃汁一小盞攪勻,徐徐服之。
一方有木通,無桔梗。
訶子散 治久嗽,語音不出者宜用。
訶子(去核) 杏仁(去皮尖,各一兩) 通草(二錢) 上銼,每服四錢,煨生薑五片水煎,去渣,溫服。
清咽安肺湯 聲啞者,寒包其熱也,亦有痰熱壅於肺者。
經雲:金空則鳴。
必清肺中邪滯,用此瀉之。
桔梗(二錢) 山梔子(炒) 黃芩(炒) 桑白皮(蜜炒) 前胡 知母 貝母 甘草(炙,各一錢) 上銼,水煎,食後服。
發聲散 治咽喉腫痛,語聲不出,經驗方。
瓜蔞皮 白殭蠶(去頭) 甘草(俱炒黃,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溫酒調下,或生薑自然汁調下。
用五分,綿裹噙化咽津亦得,不拘時候,日兩三服。
四聖散 治咳嗽有失聲者。
晉礬 葛根 槐花子 山梔子(各等分) 上?咀,水二盞加烏梅、甘草各少許,煎一盞,入蜜少許,食後服。
千金方 治暴嗽失音語不出。
杏仁(研如泥) 薑汁 砂糖 白蜜(各一升) 五味子 紫菀(各三兩) 通草 貝母(各四兩) 桑白皮(五兩) 上?咀,以水九升煮五味子等藥,取三升,去渣,納杏仁泥、薑汁、蜜糖攪勻,微火煎取四升,初服三合,日再夜一,後稍加。
通聲膏 五味子 款冬花 通草(各三兩) 人參 細辛 桂心 青竹皮 菖蒲(各二兩) 杏仁(一升) 白蜜(二斤) 棗膏 薑汁(各一升) 酥(五升) 上?咀,以水五升微火煎三上三下,去渣,納薑棗蜜酥,煎令調,酒服如棗大二丸。
一方 甘草 桔梗 烏梅 烏藥(各等分) 上銼,水煎,食後頓服。
潤肺丸 治嗽而失音。
訶子 五味子 五倍子 黃芩 甘草(各等分) 上為末,蜜丸,噙化。
清音丸 治咳嗽失聲。
桔梗 訶子(各一兩) 甘草(五錢) 硼砂 青黛(各三錢) 冰片(三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噙化。
響聲破笛丸 治謳歌火動失音。
連翹 桔梗(各四兩) 大黃(半兩) 薄荷(四兩) 甘草(二兩半) 百藥煎(二兩) 川芎(一兩半) 砂仁 訶子(炒,各一兩) 上為末,雞子清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臨臥時噙化,徐咽。
玉粉丸 治冬月寒痰結,咽喉不利,語聲不出。
經雲:寒氣客於會厭,卒然如症。
宜服。
半夏(湯洗,五錢) 草烏 官桂(各二錢半) 上為細末,生薑汁浸,蒸餅為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至夜噙化,多年不愈亦有效。
蛤蚧丸 治肺間邪氣,胸中積血作痛,失音,並治久咳失音。
蛤蚧(一對.去嘴足,溫水浸,去膜,颳了血脈,用好醋炙) 訶子(煨,去核) 阿膠(炒) 生地黃 麥門冬(去心) 北細辛(去苗) 甘草(炙,各半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棗大,每服一丸,食後含化。
內侍曹都使新造一宅,落成遷入,經半月餘,酒大醉,臥起失音,不能語。
召孫至,診曰:因新宅,故得此疾耳,半月當愈。
但服補心氣薯蕷丸,治濕用細辛、川芎,又十日其病漸減,二十日全愈。
曹既安,見上,問誰醫,曰:孫兆郎中。
上乃召問曰:何疾也。
對曰:凡新宅壁土皆濕,地亦陰多,人乍來陰氣未散,曹心氣素虛,飲酒至醉,毛竅皆開,陰濕之氣從而入乘心經,心經既虛而濕氣又乘之,所以不能語。
臣先用薯蕷丸,使心氣壯,然後以川芎細辛又去濕氣,所以能語也。
治咽中如梗方 半夏厚樸湯 治婦人咽中如有炙臠。
半夏(一升) 厚樸(三兩) 茯苓 生薑(各四兩) 蘇葉(二兩) 上銼,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溫四服,日三夜一。
丹溪方 治痰結核在咽。
此濕痰,必用痰藥中鹹能軟堅之味。
瓜蔞實 青黛 杏仁 海蛤粉 桔梗 連翹 風化硝(各等分) 上為末,姜蜜丸,噙化。
潤喉散 治氣鬱夜熱,咽乾硬塞。
桔梗(二錢半) 紫河車(四錢) 香附(三錢) 百藥煎(一錢半) 粉草(一錢) 上為末,敷口內。
治諸物梗喉方 神仙釣骨丹 治諸骨鯁喉,其骨自隨藥帶下,或吐出如神。
砂仁 丁香(各一錢) 血竭 磁石 龍骨(各五錢) 上為細末,黃臘三錢為丸,硃砂為衣,每服一丸,香油煎,好醋吞下。
如要吐,用矮荷煎好醋吃後,用濃茶任服。
如無矮荷,以桐油代之。
矮荷即納內銷,其葉似荷樹葉,其條紅,其樹矮短。
治骨鯁入喉諸方 縮砂、甘草等分為末,以綿裹少許,噙之旋咽津,良久骨隨痰出。
一方 槿樹葉油、馬屁勃、砂糖三味熬膏為丸,噙化,累效。
一方 用水牛糞上生出蕈曬乾為末,用砂糖為丸,徐徐噙嚥下,仍用砂糖為衣,不然損牙。
一方 用樸硝為末,對入龍腦雞蘇丸內,如彈子大噙化,不過三五丸,自然消化。
一方 白茯苓一味,臨時切細為末,以所鯁骨煎湯調下。
一方 治雞骨鯁,用水簾草搗汁飲之,骨自消。
又一方 諸骨鯁,用飴糖如雞子大吞之,如不下,更作大團吞之,至十團無不下。
一方 用象牙屑,以新汲水一盞,浮牙屑水上,吸之,其骨自已。
一方 用象牙梳磨水嚥下,或桑木上蟲屑,米醋灌自下。
又一方 用狗,吊一足,取其涎灌之即消,以狗善食諸骨也。
一方 用細茶濃煎,速吃五七碗,以飽為度,卻用老鴉,刀子擂爛,冷水調服,即吐,如不吐,將鵝翎掃喉,即吐其骨。
一方 用霜梅肉,槌成指大,作丸子,將綿裹,以線穿在內,冷茶送下,扯住線頭在手,一嘔即出。
一方 用胡荽略擂,拌醋,並渣嚥下,即解。
一方 用人指甲燒存性,吹入喉中,立效。
又一方 用韭白三根搗爛撚,為丸如骨子大,用綿纏裹線紮,嚥下鯁處,手牽線吐出原骨,效。
一方 用綿一塊,以蜜煮,用如食韭法。
一方 燈心以竹筒填滿,火燒過取燈心灰,用米糖化開,調灌下,勿犯牙。
一方 用硼砂二塊,噙之,骨自下。
一方 用金鳳花子或根,嚼爛噙下。
骨化,用溫水嗽口,免傷齒,治雞骨尤效。
一方 金鳳花子為末,醋調稀糊,放舌上慢慢嚥下,不可犯牙。
一方 乳香燒煙,吸入喉即吐。
一方 以野苧根洗淨搗爛如泥,每用圓眼大,如被雞骨傷,以雞羹化下,如被魚骨傷,以魚汁湯化下。
一方 瞿麥為末,以調方寸匕服。
一方 用五焙子、茶葉為末,吹患處。
治魚骨鯁諸方 用砂糖、白炭皮末、紫蘇葉、滑石末和丸,含口中,津液嚥下,骨自隨下。
一方 食橄欖或以核為末,順流水調服,外用獺爪於項下爬之,自下,亦可煮汁飲之。
一方 用細茶、五倍子等分為末,吹喉中,立愈。
一方 以皂角末少許,吹入鼻中,得噴即出。
一方 用螻蛄膽一枚吞下,亦治刺不出,敷之刺即出。
一方 取鯉魚鱗皮,合燒作屑,水服之,即出,未出即服。
一方 另取魚骨一根,插於患人頭髮內,不必言,須臾自下。
一方 用山楂樹獨根向下者,與玉簪花根同搗,取自然汁,用匙或竹筒盛汁,送入口內,不可著牙,著牙皆化。
一方 用玉簪花根研細取汁,竹管灌喉中,不可著齒,著則齒酥。
一方 以萱草根汁服之,可立視骨下。
一方 細嚼蘿蔔,徐徐咽之,立愈。
一方 治魚骨鯁百法不能療者,餳糖丸如雞子黃大,吞之立出。
一方 楮子搗自然汁,濾去渣服,或收曬乾為末,水和汁服亦可,一方用楮樹皮。
一方 用生艾數升,水、酒各五升煮取四升,稍熱服之。
一方 治魚骨在肚中刺痛,煎茱萸汁一盞飲之,骨軟而出。
金鉤釣食丸 治諸鯁。
用威靈仙根不拘多少,以好米醋浸一二日,曬乾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丸或二丸,半茶半湯下。
如要吐,轉用砂糖、銅青為末,半匙滴油一二點,同茶湯調服,即吐出原物。
如藥性來遲,令患人兩手伏地,用清水一盆,以鵝翎口中攪探,即吐出於盆中。
治稻芒麥芒刺喉間方 急取鵝,吊一足,取涎灌之,即下,以鵝善消稻麥也。
或取薦頭草嚼,亦妙。
萬病解毒丸 治一切中毒及誤吞銅錢、碗瓦。
大黃 大戟 連翹 寒水石(各二兩) 白玉簪 白芷 黃芩 茯苓 石膏 滑石 天花粉(各三兩) 甘草 薄荷 乾葛(各四兩) 山茨菰(六兩) 貫眾(一兩半) 青黛(五錢) 上為末,綠豆粉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薄荷湯磨下。
與銅鐵碗瓦同嚼,能化為粉碎,此其驗也。
治誤吞銅錢及環 用飴糖一片,漸漸食之,自出。
一方 服蜜升許。
一方 用砂仁濃煎汁飲之,其銅自下。
一方 用苧薺研爛服之,其銅自化。
一方 用堅炭為末,米飲調服,於大便中瀉下,如烏梅狀。
一方 用艾一把,水五升煎至一升,頓服便下。
一方 百部根四兩,酒一升漬一宿,溫服一升,日再服。
一方 用家茨菰取汁,呷飲自消。
治誤吞錢及金銀鐵等物 但多食肥羊脂,諸般肥肉等味,隨大便而下。
一方 用胡粉一兩,搗調之,分再服。
如吞金銀物在腹中,以水銀服之,令消烊。
一方 用南燭根燒為細末,湯調一錢,服之自下。
一方 治誤吞鐵針,用蠶豆粉熟,同韭菜吃下,針與菜從大便而出。
一方 用餳糖半斤,濃煎艾汁,調和服之。
一方 用磁石磨如棗核大,鑽眼以線穿,令吞喉間,針自出。
治誤吞釵 取薤白,曝令萎黃,煮使熟,勿切,食一大棗,釵即隨出。
戴人取錢哽法 一小兒誤吞一錢在喉中不下,諸醫皆不能出,亦不能下,乃命戴人,熟思之,忽得一策,以淨白表紙卷令實如箸,以刀縱橫亂割其端作鬅鬠(鬅,音朋。
鬠,音擴。
鬅鬠,被髮短也,亂也)之狀,又別取一箸,縛針鉤於其端,令不可脫,先下咽中,輕提輕抑,探之覺鉤入於錢竅,然後以紙卷納之咽中,與鉤尖相抵,覺鉤尖入紙卷之端,不礙肌肉,提之而出。
巧匠取喉鉤法 宋鹹平中,職方魏公在澶州,有數子弟皆幼,因相戲以鉤竿垂釣,用棗作餌,登陸釣雞雛。
一子學之,而誤吞其鉤至喉中。
急引之,而鉤須已逆不能出。
命諸醫,不敢措手。
魏公大怖,遍問老婦,必能經歷。
時有一老婦,年餘九十歲,言亦未嘗見此,竊料有識者可出之。
時郡中莫都料性甚巧,令聞魏公,魏公呼老婦,責之曰:吾子誤吞鉤,莫都料何能出之。
老婦曰:聞醫者,意也。
莫都料,曾在水中打碑塔,添仰瓦。
魏公悅,遂召至,沉思良久曰:要得一蠶繭,及念珠一串。
公與之,都料遂將繭剪如錢,用物尋其四面,以油潤之,中通一小竅,貫之鉤線,次貫念珠三五枚,正兒坐,開口,漸加念珠引之至喉,覺至系鉤處,用力向下一推,其鉤已下而脫,即向上急出之,見繭錢向下,裹定鉤須,須臾而出,並無所損。
魏公大喜,遂厚賂之。
曰:心明者,意必大巧;意明者,心必善醫。
治誤吞田螺梗喉不下,死在須臾 用鴨一隻,以水灌入口中,少頃,將鴨倒懸,令吐出涎水,與患人服之,其螺即化。
凡治哽之法,皆此類推,如鸕鷀治魚哽,磁石治針哽,發灰治發哽,貍虎治骨哽,亦各從其類也。
治吞發纏喉不出 取自己發作灰,白湯調服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