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零五
關燈
小
中
大
字)
上水煎一盞,分作二服。
甘礬散 治太陰口瘡。
甘草(二寸) 白礬(栗子大,一塊) 上含化咽津。
化毒法 凡口瘡無問新舊,遇夜臥,將自己兩丸以手擽緊,左右交手揉三五十遍,但遇夜睡著行之,如此三五度。
因酒而生者,一夜愈。
久病諸口瘡,三二夜愈。
如鼻流清涕,惡寒者,擽二丸,向上揉之,數夜可愈。
一方 治口瘡。
用縮砂不拘多少,燒為末,撒即愈。
一方 檳榔燒灰存性為末,入輕粉敷之。
一方 豬蹄殼燒為末,敷之立止。
一方 以古文錢二十文燒赤,投酒中服之,立瘥。
一方 治小兒口瘡通白者,及風疳瘡蝕透者。
白殭蠶炒黃色,拭去蠶上黃肉毛,為末,蜜和敷之,立效。
一方 治口牙疳瘡。
用山梔去仁,填白礬,入柳葉火中煅為末,吹入口中。
一方 治口瘡疼痛。
用巴豆半枚,生研,和米飯一豆大,杵和,貼印堂對眉間,約半刻許,覺紅就去,不可跑走,小兒減半用之。
治口糜方 柴胡地骨皮散 治膀胱移熱於小腸而口糜生瘡潰爛者。
柴胡 地骨皮(各五錢) 上銼,水煎,食後服。
實者,加大黃、樸硝以利之。
導赤五苓散 治膀胱移熱於小腸,膈腸不便,上為口糜。
茯苓 豬苓 澤瀉 白朮 肉桂 生地黃 木通 甘草(各等分) 上銼,水煎服。
一方去桂。
口糜散 治口瘡糜爛。
黃柏 黃連(各一兩) 雄黃 沒藥(各二錢) 片腦(五分) 上共為細末,每用分許,著於瘡上,良。
胡黃連散 治口糜。
胡黃連(五分) 藿香(一錢) 細辛 黃連(各三錢) 上為末,每用半錢,幹撒口內,漱吐之。
蓽撥散 治滿口白爛。
蓽撥(一兩) 厚黃柏(一兩六錢) 上為末,用米醋煎數沸後,調上藥,涎出吐之,再用白湯漱口,即愈,重者二次。
必效散 治口糜。
白礬 大黃(各等分) 上為細末,臨臥幹貼,瀝涎盡,溫水漱之。
綠雲膏 治瘡臭爛,久而不瘥。
黃藥(五分) 螺青(二錢) 上研細,臨臥置一字在舌上,不妨咽津。
一方銅易螺青。
一方 治爛疳瘡。
用橄欖燒灰存性為末,先用米泔水洗淨,後撒上藥。
治口臭方 加減甘露飲 治男婦小兒.胃中客熱,口臭牙宣,赤眼口瘡,一切瘡疼,已散未散,皆可服之。
(丹溪雲:甘露飲,心、肺、胃藥也) 熟地黃 生地黃 天門冬(去心) 黃芩 枇杷葉(去毛) 山茵陳 枳殼 金釵石斛 甘草(各一兩) 犀角(三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煎,食後臨臥服。
小兒一服分作二服,更斟酌與之。
樓氏曰:此方得之一品之家,其間用犀角一味,甚有道理,百發百中。
予族有一僕,牙宣口臭,牙齒漸漸頹落,予與二服,頓愈。
服之無有不愈,極有奇效。
加減瀉白湯 梁濟民膏粱而飲,因勞心過度,肺氣有傷,以緻氣出腥臭而唾稠黏,咽嗌不利,口苦幹燥,此為肺熱喉腥。
桑白皮(三錢) 地骨皮 甘草(炙,各一錢半) 桔梗(二錢) 知母(七分) 黃芩 麥門冬(各五分) 五味子(二十粒) 上?咀,都作一服,水煎,食後溫服,一日二服。
忌酒濕面及辛熱之物。
丁香丸 治口臭氣。
丁香(三錢) 川芎(二錢) 白芷(五分) 甘草(炙,一錢)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綿裹一包,噙化。
含香丸 治口氣臭穢,宜常服之。
芎藭(一兩) 細辛 桂心(各一兩半) 甘草(三兩) 丁香(半兩) 上為末,蜜和丸如彈子大,臨臥服二丸。
或如小豆大,睡時噙一丸。
含香丸 桂心 甘松 木蘭花 陳皮(各等分) 上為末,蜜丸,噙化。
一方 芎藭 白芷 橘皮 桂心(各一兩) 上為末,用棗肉二兩,幹則加蜜和,丸如小豆大,日服十丸,食前食後常含之,或吞之,七日大香。
香茶餅 清膈,化痰,香口。
孩兒茶(四兩) 桂花心(一兩) 南薄荷葉(一兩) 硼砂(五錢) 上為末,用甘草煮汁熬膏作餅,噙化嚥下。
硼砂丸 治口氣口乾,口舌生瘡。
硼砂(二錢) 馬牙硝(風化,四錢) 寒水石(煅,一兩) 片腦 麝香(各一分) 上為末,用甘草膏為丸,如麻子大,每含一丸,咽津。
一方 治口臭。
香薷一把,以水一鬥煮取三升,稍稍含之。
丹溪雲:香薷飲能治口臭。
一方 治口臭,仍治齒腫痛。
細辛煮取濃汁,熱飲令吐,瘥。
戴人法 尚家一男子,年二十餘歲,病口中氣出臭如登厠,雖親戚莫肯與對語。
戴人曰:肺金本主腥,金為火所乘,火出臭應,便如是也。
久則成腐,腐者腎也,此亢極則兼水化也,病在上,宜湧。
以茶調散湧而去其七分,夜以舟車丸、浚川散下五七行,比旦而臭斷。
治口乾方 黃耆湯 治心中煩躁,不生津液,口燥咽乾,不思飲食。
黃耆 熟地黃 白芍藥 五味子 麥門冬(去心,各三兩) 白茯苓(一兩) 人參 天門冬(去心) 甘草(各五錢) 上?咀,每服三錢,加薑、棗、烏梅同煎,去渣,食後服。
五味子湯 治口燥舌乾,此是腎水竭也。
五味子 黃耆(去蘆,生用) 人參(去蘆) 麥門冬(去心) 粉草(炙,各半兩) 上?咀,每服半兩,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渣,溫服無時候,一日二夜五七服,妙。
桑枝湯 治口乾。
取桑枝一小升細切炒香,以水三大升煎取二升,一日服盡。
燥熱咽乾,忌用南星、半夏。
治唇病方 瀉黃飲子 治風熱蘊於脾經,唇燥折裂,口舌生瘡。
升麻 白芷 枳殼(去穰炒) 黃芩 防風(各一錢半) 半夏(湯泡,一錢) 石斛(一錢二分) 甘草(七分) 上?咀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水煎,食後服。
清胃散 治胃火,血燥唇裂,或為繭唇,或牙齦潰爛作痛。
黃連(炒) 生地黃 升麻(各一錢) 當歸(一錢二分) 牡丹皮(八分) 上銼,水煎服。
如兼肝膽經熱,加芍藥、川芎、柴胡。
瀉胃湯 治胃氣實熱,唇口乾裂,便秘煩渴,睡流口涎。
大黃(二錢半) 葛根(一錢) 枳殼 桔梗 前胡 杏仁(各五分) 上銼,加生薑,煎服。
升麻飲 治脾胃有熱,風冷相乘,唇腫生核,疼痛。
升麻 前胡 犀角 薏苡仁 甘草(各一錢) 葛根 龍膽草 竹茹(各一錢半) 上作一服,水一鍾煎至八分,去渣,食後服。
薏苡湯 治風熱在脾,唇口瞤動,或為結核,或為浮腫。
薏苡仁 防己 赤小豆 甘草(各等分) 上銼,加生薑,煎服。
羌活散 治風熱傳脾,唇口瞤皺,或頭痛目眩,或四肢浮腫,如風狀。
羌活 茯苓 薏苡仁(各等分) 上銼,每服三五錢,水煎,入竹瀝一匙服。
柴胡清肝散 治肝經怒火,風熱傳脾,唇腫裂或繭唇。
柴胡 黃芩(炒) 當歸 生地黃 牡丹皮(各一錢) 升麻(八分) 黃連 山梔子(炒,各七分) 川芎(六分) 甘
甘礬散 治太陰口瘡。
甘草(二寸) 白礬(栗子大,一塊) 上含化咽津。
化毒法 凡口瘡無問新舊,遇夜臥,將自己兩丸以手擽緊,左右交手揉三五十遍,但遇夜睡著行之,如此三五度。
因酒而生者,一夜愈。
久病諸口瘡,三二夜愈。
如鼻流清涕,惡寒者,擽二丸,向上揉之,數夜可愈。
一方 治口瘡。
用縮砂不拘多少,燒為末,撒即愈。
一方 檳榔燒灰存性為末,入輕粉敷之。
一方 豬蹄殼燒為末,敷之立止。
一方 以古文錢二十文燒赤,投酒中服之,立瘥。
一方 治小兒口瘡通白者,及風疳瘡蝕透者。
白殭蠶炒黃色,拭去蠶上黃肉毛,為末,蜜和敷之,立效。
一方 治口牙疳瘡。
用山梔去仁,填白礬,入柳葉火中煅為末,吹入口中。
一方 治口瘡疼痛。
用巴豆半枚,生研,和米飯一豆大,杵和,貼印堂對眉間,約半刻許,覺紅就去,不可跑走,小兒減半用之。
治口糜方 柴胡地骨皮散 治膀胱移熱於小腸而口糜生瘡潰爛者。
柴胡 地骨皮(各五錢) 上銼,水煎,食後服。
實者,加大黃、樸硝以利之。
導赤五苓散 治膀胱移熱於小腸,膈腸不便,上為口糜。
茯苓 豬苓 澤瀉 白朮 肉桂 生地黃 木通 甘草(各等分) 上銼,水煎服。
一方去桂。
口糜散 治口瘡糜爛。
黃柏 黃連(各一兩) 雄黃 沒藥(各二錢) 片腦(五分) 上共為細末,每用分許,著於瘡上,良。
胡黃連散 治口糜。
胡黃連(五分) 藿香(一錢) 細辛 黃連(各三錢) 上為末,每用半錢,幹撒口內,漱吐之。
蓽撥散 治滿口白爛。
蓽撥(一兩) 厚黃柏(一兩六錢) 上為末,用米醋煎數沸後,調上藥,涎出吐之,再用白湯漱口,即愈,重者二次。
必效散 治口糜。
白礬 大黃(各等分) 上為細末,臨臥幹貼,瀝涎盡,溫水漱之。
綠雲膏 治瘡臭爛,久而不瘥。
黃藥(五分) 螺青(二錢) 上研細,臨臥置一字在舌上,不妨咽津。
一方銅易螺青。
一方 治爛疳瘡。
用橄欖燒灰存性為末,先用米泔水洗淨,後撒上藥。
治口臭方 加減甘露飲 治男婦小兒.胃中客熱,口臭牙宣,赤眼口瘡,一切瘡疼,已散未散,皆可服之。
(丹溪雲:甘露飲,心、肺、胃藥也) 熟地黃 生地黃 天門冬(去心) 黃芩 枇杷葉(去毛) 山茵陳 枳殼 金釵石斛 甘草(各一兩) 犀角(三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煎,食後臨臥服。
小兒一服分作二服,更斟酌與之。
樓氏曰:此方得之一品之家,其間用犀角一味,甚有道理,百發百中。
予族有一僕,牙宣口臭,牙齒漸漸頹落,予與二服,頓愈。
服之無有不愈,極有奇效。
加減瀉白湯 梁濟民膏粱而飲,因勞心過度,肺氣有傷,以緻氣出腥臭而唾稠黏,咽嗌不利,口苦幹燥,此為肺熱喉腥。
桑白皮(三錢) 地骨皮 甘草(炙,各一錢半) 桔梗(二錢) 知母(七分) 黃芩 麥門冬(各五分) 五味子(二十粒) 上?咀,都作一服,水煎,食後溫服,一日二服。
忌酒濕面及辛熱之物。
丁香丸 治口臭氣。
丁香(三錢) 川芎(二錢) 白芷(五分) 甘草(炙,一錢)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綿裹一包,噙化。
含香丸 治口氣臭穢,宜常服之。
芎藭(一兩) 細辛 桂心(各一兩半) 甘草(三兩) 丁香(半兩) 上為末,蜜和丸如彈子大,臨臥服二丸。
或如小豆大,睡時噙一丸。
含香丸 桂心 甘松 木蘭花 陳皮(各等分) 上為末,蜜丸,噙化。
一方 芎藭 白芷 橘皮 桂心(各一兩) 上為末,用棗肉二兩,幹則加蜜和,丸如小豆大,日服十丸,食前食後常含之,或吞之,七日大香。
香茶餅 清膈,化痰,香口。
孩兒茶(四兩) 桂花心(一兩) 南薄荷葉(一兩) 硼砂(五錢) 上為末,用甘草煮汁熬膏作餅,噙化嚥下。
硼砂丸 治口氣口乾,口舌生瘡。
硼砂(二錢) 馬牙硝(風化,四錢) 寒水石(煅,一兩) 片腦 麝香(各一分) 上為末,用甘草膏為丸,如麻子大,每含一丸,咽津。
一方 治口臭。
香薷一把,以水一鬥煮取三升,稍稍含之。
丹溪雲:香薷飲能治口臭。
一方 治口臭,仍治齒腫痛。
細辛煮取濃汁,熱飲令吐,瘥。
戴人法 尚家一男子,年二十餘歲,病口中氣出臭如登厠,雖親戚莫肯與對語。
戴人曰:肺金本主腥,金為火所乘,火出臭應,便如是也。
久則成腐,腐者腎也,此亢極則兼水化也,病在上,宜湧。
以茶調散湧而去其七分,夜以舟車丸、浚川散下五七行,比旦而臭斷。
治口乾方 黃耆湯 治心中煩躁,不生津液,口燥咽乾,不思飲食。
黃耆 熟地黃 白芍藥 五味子 麥門冬(去心,各三兩) 白茯苓(一兩) 人參 天門冬(去心) 甘草(各五錢) 上?咀,每服三錢,加薑、棗、烏梅同煎,去渣,食後服。
五味子湯 治口燥舌乾,此是腎水竭也。
五味子 黃耆(去蘆,生用) 人參(去蘆) 麥門冬(去心) 粉草(炙,各半兩) 上?咀,每服半兩,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渣,溫服無時候,一日二夜五七服,妙。
桑枝湯 治口乾。
取桑枝一小升細切炒香,以水三大升煎取二升,一日服盡。
燥熱咽乾,忌用南星、半夏。
治唇病方 瀉黃飲子 治風熱蘊於脾經,唇燥折裂,口舌生瘡。
升麻 白芷 枳殼(去穰炒) 黃芩 防風(各一錢半) 半夏(湯泡,一錢) 石斛(一錢二分) 甘草(七分) 上?咀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水煎,食後服。
清胃散 治胃火,血燥唇裂,或為繭唇,或牙齦潰爛作痛。
黃連(炒) 生地黃 升麻(各一錢) 當歸(一錢二分) 牡丹皮(八分) 上銼,水煎服。
如兼肝膽經熱,加芍藥、川芎、柴胡。
瀉胃湯 治胃氣實熱,唇口乾裂,便秘煩渴,睡流口涎。
大黃(二錢半) 葛根(一錢) 枳殼 桔梗 前胡 杏仁(各五分) 上銼,加生薑,煎服。
升麻飲 治脾胃有熱,風冷相乘,唇腫生核,疼痛。
升麻 前胡 犀角 薏苡仁 甘草(各一錢) 葛根 龍膽草 竹茹(各一錢半) 上作一服,水一鍾煎至八分,去渣,食後服。
薏苡湯 治風熱在脾,唇口瞤動,或為結核,或為浮腫。
薏苡仁 防己 赤小豆 甘草(各等分) 上銼,加生薑,煎服。
羌活散 治風熱傳脾,唇口瞤皺,或頭痛目眩,或四肢浮腫,如風狀。
羌活 茯苓 薏苡仁(各等分) 上銼,每服三五錢,水煎,入竹瀝一匙服。
柴胡清肝散 治肝經怒火,風熱傳脾,唇腫裂或繭唇。
柴胡 黃芩(炒) 當歸 生地黃 牡丹皮(各一錢) 升麻(八分) 黃連 山梔子(炒,各七分) 川芎(六分) 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