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零五

關燈
草(三分) 上銼,水煎服。

    若脾胃弱去芩、連,加白朮、茯苓。

     歸脾湯 治思慮傷脾,血耗唇皺。

     人參 黃耆 白朮 茯苓 當歸 龍眼肉 遠志(去心) 酸棗仁(炒,各一錢) 木香 甘草(各三分) 上銼,水煎服。

    若思慮動脾火,體倦發熱,加柴胡、牡丹皮、山梔子。

     濟陽地黃丸 治陰虛火燥,唇裂如繭。

     當歸 熟地黃 山藥 枸杞子 山茱萸(去核) 肉蓯蓉 甘菊花 巴戟肉 麥門冬(去心) 五味子(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食前白湯送下。

     菊睛丸 治脾肺氣虛,上盛痰壅,唇折裂,舌上生瘡。

     甘菊花 枸杞子 巴戟(去心) 肉蓯蓉(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下。

     胡粉散 治唇生腫核。

     松脂 大黃 白蘞 赤小豆 胡粉(各等分) 上為末,以雞清子調敷。

     黃柏散 治繭唇。

     黃柏(一兩) 五倍子(二錢) 密陀僧 甘草(各一錢) 上除黃柏外,餘藥為末,用水調敷幹柏上,火炙三五次,將柏切成片,臨睡貼之,天明即愈。

     一方 治口唇乾裂破成瘡。

     爐甘石(火煅,三錢) 文蛤(一兩) 黃柏(一兩) 蒼朮(五錢) 上除甘石外,三味同炒赤色,共研極細末,入片腦三分再研,用蠟油調敷唇上。

     立效散 治唇緊瘡疼痛。

     訶子肉 五倍子(各等分) 上為細末,幹貼上,效。

     一方 治繭唇緊小,不能開合,飲食不得,不急治則死。

     用青皮燒灰,豬油調擦,仍將青皮灰末每一錢,酒調敷之。

     一方 用亂髮、蜂房、六畜毛燒灰,豬脂調擦。

     一方 用橄欖燒灰,或黃柏散。

     一方 用白布作燈,炷如指大,安刀斧上燃燒,令刀上汗出,拭取敷唇上,日二三度。

     一方 用舊青布燒灰,調清服,或和豬脂塗敷。

    或以蛇退燒灰,先拭淨,敷之。

     一方 治唇黃泡腫。

     烏頭炒灰,研,香油調敷之。

     一方 治唇上生瘡,連年不瘥。

     以八月藍葉一斤搗取汁,洗之,不過三日瘥。

     一方 用白荷葉瓣貼之,神效。

    如開裂出血者即止。

     補唇舌方 鮮蟹(燒灰,二錢) 乳香 沒藥(各二分半) 上為細末,塗之即生肉。

    如多去唇舌,用川烏、草烏為末,攤紙一條,以涼水調合,貼之即不覺疼,可用刀取。

    如流血,以陳石灰塗之即止。

    愈後舌硬,用白雞冠血點之即軟。

     消毒散 治口舌生瘡,兩唇腫痛。

     晚蠶娥 五倍子 密陀僧(各一錢) 上同為末,每用少許,幹敷瘡上,有津吐出。

     治舌病方 元參升麻湯 治心脾壅熱,舌上生瘡,木舌舌腫,或連頰項兩邊腫痛。

     元參 升麻 生犀角(鎊末,另入) 赤芍藥 桔梗 貫眾 黃芩(各一錢) 甘草(七分) 上銼,水煎服。

    大便秘結,加大黃二錢。

     元參散 治心脾壅熱,木舌腫脹。

     元參 升麻 大黃 犀角(各七錢半) 甘草(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煎,溫服。

     清熱如聖散 治舌下腫如核大,取破出黃痰,已痊又復發。

     連翹(一錢) 牛蒡子 黃連(各八分) 山梔子 天花粉(各六分) 枳殼 荊芥 薄荷(各五分) 柴胡(四分) 甘草(三分) 上銼一劑,加燈心草十根,水煎,食後稍冷服。

     金沸草散 治風寒傷於心脾,令人增寒熱,齒浮,舌腫疼。

     荊芥穗(四兩) 旋覆花 前胡 麻黃(去節,各三兩) 赤芍藥 半夏(各一兩) 上銼散,每服五錢,加生薑七片,棗二枚,水煎,去渣嗽口,吐一半,吃一半。

    世醫用此發散傷寒傷風,及加杏仁、五味子治咳嗽,皆效,獨未知用之舌腫牙疼。

    辛未年,有人患舌腫滿塞,粥藥不入,其勢危甚,煎此一劑,乘熱以紙籠氣熏之,遂愈。

     加味二陳湯 治舌下腫結如核,或重舌木舌,及滿口生瘡,以清火化痰為主。

     半夏(薑製,一錢三分) 茯苓 黃連 青竹茹(各一錢) 生地黃(酒洗,一錢半) 當歸(酒洗) 陳皮(去白,各八分) 桔梗(五分) 甘草梢(二分) 上銼一劑,加生薑三片,水煎,食後服。

     順氣豁痰湯 治舌痹或麻,此因痰氣滯於心包絡也。

     半夏(用姜皂角煮,一錢半) 茯苓 橘紅 貝母 瓜蔞仁(去油) 黃連 桔梗 枳殼(麩炒,各一錢) 香附(童便浸) 甘草(各四分)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食遠服。

    血虛舌麻者,四物湯加黃連。

     牛黃散 治舌腫強。

     牛黃(二分) 桂心(五分) 犀角 羚羊角 漢防己 人參 牛蒡子 生地黃 甘草(各一錢) 上為末,每用五錢,水煎,連渣服。

     馬牙硝丸 治木舌,漸大滿口。

     牙硝(研,七分半) 鉛白霜 寒水石 太陰玄精石 大黃 麝香(研,各半兩) 白礬(枯,一錢二分) 甘草(炙,二錢半)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含一丸,津液嚥下。

     上清噙化丸 治口舌痛。

     薄荷葉(三兩) 硼砂 天竺黃(各五錢) 桔梗(七錢) 天花粉 風化硝 防風 百藥煎 孩兒茶 甘草(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用噙化一丸。

     一方 治舌上黑有數孔,大如箸頭,出血如湧泉,此心臟病也。

     戎鹽(即青鹽) 黃芩(一作葵子) 黃柏 大黃(各五兩) 人參 桂心 甘草(各二兩) 上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十丸,米飲下,日三,燒鐵篦烙之。

     一方 治一舌上腫硬。

     百草霜 海鹽(各等分) 上為末,井花水調敷。

     一方 用亂髮燒灰,水調下。

     赴筵散 治舌上瘡。

     銅綠(研,半兩) 香白芷(為末,一兩) 上拌和勻,撒舌上,溫醋漱,立愈。

     礬石散 治舌強不能語。

     礬石 桂心(各等分) 上為末,安舌下,立瘥。

     黑散子 治舌忽然腫破。

     用釜底墨細研,以醋調敷舌上,不脫去更敷,能先決出血竟敷之,尤佳。

    一方用鹽等分調敷。

     蒲黃一物散 治舌腫大塞口,不通飲食者。

     真蒲黃末一味頻撒舌上,自退。

    若能咽藥,即以黃連一味煎濃汁,細細呷之,以瀉心火。

     《本事方》雲:一士人夜歸,其妻熟寢,士人撼之。

    妻問何事,不答。

    又撼之,其妻驚視之,舌腫已滿口,不能出聲。

    急訪醫,得一叟負囊而至,用藥撒之,比曉復舊。

    問之,乃蒲黃一物也。

    《內經》曰:熱勝則腫。

    此必心脾之火併於舌,故令腫而滿口。

    蒲黃性寒,能清氣涼血則愈。

     槐花一物散 治舌無故出血如泉。

     用槐花為末,撒之即止。

     一方 燒鐵篦熱烙孔中。

     一方 治舌長過寸,不能入。

     以冰片分許,研末敷之即收。

     一方 治舌脹出口。

     硼砂為細末,切生薑蘸藥,揩舌腫處即退。

     一方 用蓖麻取油,蘸紙撚燒煙燻之愈。

    又治牛舌出亦好。

     一方 治重舌。

     用好膽礬,研細敷之。

     一方 治飛絲入口,喉舌間生泡。

     紫蘇嚼白湯下,立效。

     一方 治舌上忽脹出口外,俗雲是蜈蚣毒。

     用雄雞血一小盞浸之,即縮入。